政很伤自尊,于是对扶苏爱答不理起来,哪怕这人又是夹菜又是倒酒,献媚的很。
扶苏拿过两个饭勺把它们勺口相叠勺尾相异的放在饭桌上,然后用力拍下被压在下面的勺尾。只听‘縢’的一声上面的勺子就被弹飞出去落在门口,飞得很远。
“这是……”放下手里的碗筷嬴政起身走到门口捡起地上的勺子,转身看先正端着盘子把他自己最爱吃的菜拨进碗中的扶苏。“你们怎么想弄这种东西。”投石机在秦国并不常用,所以便被人忽视。
端着饭碗拼命的往嘴里扒食,扶苏一边嚼一边喷着米粒说道:“上次我和鲁花在院子用竹棍撬石头,谁知道他就有了做投石机的想法,这两天已经弄出了一个,就是小了一点。所以我们俩打算凑钱弄个大的试一试……我觉得这东西攻楚的时候兴许能用上。”又往嘴里扒了两口饭。
“何意见得。”放下手里的东西嬴政把手边的杯子推到扶苏面前。
“楚国地辽城多,而且他们的城墙都要比其它诸国高出许多,如果按往常那样爬梯子攻城牺牲太大。况且我听鲁花说秦国的投石器大都是一根棍子栓个筐了事,就是扔也扔不远,如果城上城下互扔咱们绝对吃亏。”瞧他爹不说话扶苏闷头吃起饭来,并提醒自己一会儿吩咐下去让晚饭时再做一盘这菜,没吃够。
目光盯着毫无吃相的扶苏,嬴政问道:“可知为何爹会派李信率二十万伐楚,而不是让王翦老将军带领六十万?”
端着碗歪头想想,扶苏奸笑道:“四年灭了四个诸侯国,平均一年一个,现在只剩下两个,统一在望年免会因激动而是滋生骄傲轻敌的毛病,过于着急……不过爹能这么问我就表示你已经发现自己过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亡羊补牢为时不……干……干……嘛……这么看我……”扶苏险些被嬴政突然沉下的脸吓得噎住,把没说完的废话连忙都咽进肚子里不敢再吭声。
用手指一下下敲打着桌面,这是嬴政发怒前的征兆。“为父在你心里就是这样分不清轻重缓急的人?”
咽下嘴里含着的饭菜扶苏用力捶捶胸口,结巴道:“不不不……不是……”真不是他说的,是史书说的。“我是……开玩笑的……”
“哦?那苏儿说说不是开玩笑的!为父为何弃王老将军不用,只这一次机会哦!”伸手掐掐扶苏的脸,再收回时嬴政便瞧手指上粘着米粒,正要蹭掉哪知手指突然被人含进嘴里。
怕又惹嬴政生气,扶苏一见他手上在自己的脸上粘了米粒便想到这个人是有洁癖的,于是他马上毁灭证据一口含住嬴政的手指吞下米粒。“玉不琢不成器,李信就是那玉。这丫太嚣张了必须灭灭气焰,不然还真以为天下就他自己一个将军了。以楚国的面积赶着打赶着占别说二十万,就是六十万都不够……”
扶苏说什么嬴政根本没注意听,他只是盯着自己刚刚被人含过的手指,眼睛有些发直。手指被含 住的那一刹那嬴政居然感到全身一麻,脑中空白。
“爹,爹!你说我说的对不对?”扶苏扯扯不说话的嬴政,见他盯着带有自己口水的手指看以为嬴政是嫌弃上面脏,于是讪笑的撩起衣摆给嬴政擦拉擦手指头。“干净了,干净了!”
看眼手指,再看眼儿子,嬴政脸色不太好的收回手。“李信虽是将相之才,但没吃过败仗也升得太快,难免会产生自满。也许这次伐楚能让他有所改变,知道行军打仗不是那么容易。受些教训也好,他日定能成为大秦必不可少的良将!”
“爹你果然高瞻远瞩,想得长远,儿子佩服。”拿起筷子扶苏夹了一块肉放在嬴政的碗中,“爹吃肉。”。
“不了,我吃饱了你自己吃吧!”说完也不等扶苏再说什么嬴政直接走出去。
看着桌上每一盘菜里都有被自己喷撒的米粒,扶苏终于知道他爹为何明明没吃饭却说吃饱了,原来是嫌脏。“别浪费,别浪费,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
站在殿外嬴政盯着自己的手指不放,过了很久才抱在手掌里缩进衣袖中。“来人,宣王翦大将军进宫!”潇洒的一甩衣袖,嬴政朝议政殿走去。
啃着手里的骨头扶苏突然想起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便是研究经费的事情他爹还没表态。
到底给不给公款,不给总得给报销吧?最次也得给报一半啊,不然他可就真的亏大了,扶苏心中嘀咕。
作者有话要说:上一章的留言墙角角看了,关于那个‘冬末’问题引起的误会不知大家看见没有。里面所谓的秦王政二十二年冬末,指的是一年里前面那几个月,也就是快要春暖花开时,二、三月份,不是年末的十一二月,这个是伦家说的不明白,一会儿去改!
嬴政爹已经对小苏苏有了莫名感觉,不知大家瞧见没有,没瞧见回去从瞧。
小苏苏马上就要和项羽会面,至于会怎样吗......咩哈哈.....伦家不告诉你,反正和项羽他媳妇儿虞姬有关系!
另外墙角角明天去外市公干,所以明日得停更一次,还望大家见谅!
第四十五章、纯爷们的必经之路(中)
封赏七日后,李信、蒙恬率五千亲随赶往已经划入大秦国版图的原魏国大梁,与先前驻扎在那里的秦军汇合,调齐二十万大军后直接杀向楚国。
兵分两路,李信率十万秦军向西攻打楚国的平舆城,蒙恬向东攻打寝城,很快他们二人大破楚军。
战事初期李信也果然不负众望,身先士卒英勇无比,捷报频传。
出发前嬴政曾特别叮嘱过蒙恬遇事只需从旁提点,最后究竟怎样选择由李信定夺。仅从战术的角度上看李信采取兵分两路夹击楚国是个正确的决定,但打仗不是纸上谈兵,依照兵书生搬硬套,从实际的战略角度出发却存在极大的隐患。蒙恬曾就这一点向李信提出置疑,请他三思而行,如果开战再改便来不及。
可接连的胜利早已让出书茅庐便没有吃过败仗的李信自信心极度膨胀,蒙恬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执意施行先突入楚国中心然后再兵分东西两路,他回身向西北进攻,蒙恬向东北进攻。
李信曾经亲率二十万秦军横扫燕国,逼得燕王喜不得不用亲手斩杀亲子太子丹向秦国赔罪。此时的李信正是想在楚国的土地上重复自己在燕国的奇迹,他希望楚军也像燕军一样在他的突然袭击和四方穷追猛打下顷刻瓦解溃不成军。
只是他忘了这世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更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国家。楚国不是燕国一样,他太小看了楚国的能耐,即便它已经被自身腐蚀的外强中干。
蒙恬能看出李信的漏洞意味着其他人也能瞧出,楚国的名将项燕不但饱读天下兵书更是具有丰富的领兵实战经验,他也轻易看到李信的失误,并大加利用。项燕故意忽视蒙恬,反倒集中兵力围击李信。
项燕的意图的很明显,他要逼使兵败的李信向蒙恬汇合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如果贸然包围李信并不能立刻把他歼灭,那蒙恬的部队就会迅速支援,反而会将楚军包围,如果两人里应外合拼死一战,胜负肯定难料。
因此楚军在项燕的示意下紧紧跟随在李信的周围,做出随时要包剿的架势,但却始终没有行动,因为他们在等李信沉不住气时。
楚军三天三夜合而不围,李信果然中计,慌忙东进要与蒙恬合兵。(以上事情《史记》中有记载,以下虚构。)
楚军的意图蒙恬瞧得明白,可他又不能眼睁睁的等着楚军来围剿他们,也不能弃李信于不顾,最后他只得命人一路后退尽量把物资运回秦境,把损失降到最低,然后才带着少数兵将与李信汇合。
当楚军见李信与蒙恬汇合后马上迅速收拢包围,发起猛攻,打得没有防备的李信措手不及,更斩杀了秦国七个中级将领。被人连累的蒙恬只得一路护着李信突围往败走国境处。而楚军却紧追不舍,不仅收复了失地还打到了秦国境内。(原魏国地界)
由此可见现在的李信只能随时一个英勇善战,攻城略地的将军,却不是一个能统领全军指挥宏大战役的统帅。
虽早已预料到楚国不是李信就能攻下的国家,而嬴政的最初目的除了磨练和杀杀李信的锐气外,也想趁机摸摸楚国的势力,但不想李信竟会败得如此之惨,如不是有蒙恬在更险些把命丢在楚国境内。
这伐楚之战是秦国自发动统一战争以来输得最丢人的一次,不但连累军中士气大跌也打乱了嬴政与王翦的计划等不得扶苏与鲁花鼓弄出来的投石机。
收到兵败消息的嬴政忙使人招王翦进宫共商大计。
————^_^————^_^————
“将军请再说一遍!”拉下脸,本就让李信弄得大不爽的嬴政此时真是不敢相信王翦居然会提出这种荒唐要求。“不可能,寡人绝对不会允许。”
兴许普通人此时会被嬴政脸上要吃人的表情吓破胆,但王翦是何人?他可不是普通人。“老臣希望大王同意。”悠闲喝着茶水的王翦根本不把就要喷火的嬴政当做一回事。
压下心中怒火嬴政不知为何王翦要执意这样,战场上稍有不慎就会丢了性命,那是什么人都能去的地方吗。“还请老将军给寡人一个理由。”
“大王知道的。”
“换一人也可。”
“但意义可就不一样。”王翦笑着摇摇头坐在榻上转头看着窗外,笑说:“他是振士气的最好人选。”
“不行!”嬴政坚定的拒绝,想都没有想。
“臣派王离贴身保护时时不离,这样大王还是不同意?难道大王不想一统这天下了吗?”
紧紧盯着自始至终都脸带微笑的男人嬴政首次有些沉不住气,“其他的什么都可以,唯有这个不行。”
王翦看了嬴政一眼随即站起身走到中原地图前,背手道:“大王可是要把这大秦天下交给他?”这些年王翦一直注意着宫中的一举一动,嬴政毕竟也是他看着长大的,有些事情不用讲明他也懂。“他确实聪慧,机灵,遇到危险时也会展现出不属于他年龄的沉着冷静。他有一颗仁爱之心,或许这份仁慈与宽厚不适宜在乱世中立国,但却是天下一统,百姓修养生息时最需要的,况且他深知当狠则狠必要时绝不会妇人之仁。当下他最缺的就是一份霸气,一个王者应该具备的王者之气。”转过身王翦看着深思的嬴政,知道他已经听进去自己的话。一味的保护并不是一件好事,也不会培养出优秀的继承人。
眉头紧皱嬴政做着挣扎,他心中明白王翦的担忧,因为这也正是他所忧虑的,只是……
见嬴政有松动的迹象王翦再接再厉道:“大王何不去问问他的意思,也许他自己也有想法。只是如果他同意愿和臣同去伐楚,还希望大王不要阻止。”
虽然心有不甘也没有下定决心,但嬴政还是点点头,打从心底说这次楚国之行有利无害,而且也确实能改改儿子那随遇而安懒散的性子,何况这是当权者的大忌。
既然他对朝上的尔虞我诈没有兴趣,那从军队开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首要的两件事都达到预期目的王翦这才想起那个因兵败一定打击不小的人,“大王是要保下那李信还是舍弃?”
“将军觉得应该怎样。”嬴政的语气有些赌气。
“全凭大王定夺。”王翦爽朗大笑,知道跟前人此时的心情定不会太好,“只是大王可知如果您因惜才而要执意保下李信就必须给全军一个交代,毕竟这次兵败是因为
本文链接:
http://m.picdg.com/13_13257/302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