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辰时卯时】_分节阅读18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cào嘴角轻翘,出点点笑容,而这笑容被刘协看到之后,心也不由得跟着“咯噔”急跳几下不管刘协怎么想,直接答道:“臣子曹植,天资聪敏,乃是天下人公认的神童、才子。故此臣以为,shi读之最佳人选,非曹植莫属!”

    曹cào此言一出,群臣震惊,议论纷纷,顷刻间整个大殿便仿如菜市场一般嘈杂。不止群臣,皇位之上的刘协也惊呆了,昨天晚上,他还为日间让驳了曹cào,而暗暗高兴。未料到一大早的反击便来了。安排自己的儿子曹植当天子的傻子都能看出问题来。因此曹cào话音刚落,刘协的脸sè就变得异常难看,心中暗暗后悔昨日的冲动。

    而曹cào说完之后,也就住口,静静地看着群臣的反应,特别是看到刘协那极为难看的脸sè时,眉宇之间的喜意就更增添了几分。

    见到曹cào没有继续发难,刘协轻吐了口气,同时不住拿眼神往群臣之中的杨彪、董承、孔融等人身上猛看。此时群臣之中,他也只能依靠几人与曹cào抗衡了。

    只不过三人之中,为首的杨彪对于刘协投来的目光,仿佛见不到一边,假装在低头沉思。却是来到许昌之后明的杨彪已经察觉到不对头来。他自从董卓入雒阳之时,便已经在朝为官,又跟随天子到长安,再辗转到许昌。对于权臣,他已经司空见惯。在他看来,董卓、李傕、郭汜等人虽然手握重兵,然而施行暴政,加上有勇无谋,要对付他们,并非没有可能。

    但现在的曹cào却是与前面几位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首先曹cào也是与之前几位那般一眼手握重兵,这是基础。但除此之外,其他情况却是截然不同施行的乃是德政,甚得民心,而且得到不少士人支持,其在士林之中威望极大。再者本人非董卓、李郭等人可比,他有勇有谋,要对付他,极为困难。

    正是如此,才让杨彪有一种无力的感觉。而且斗争见得多了,杨彪的心也有点累,现在曹cào不仅待他杨家不薄,还敬重有加。,

    故此,在现在天子与曹cào的对抗越来越ji烈的时候。杨彪并没有如以前那般,坚定地站到了刘协的一边,心中反而萌生了退意。

    杨彪的异样董承和孔融等人并没有看出来,他们二人正在xiǎo声地商讨着对策。而那边支持曹cào的一党和一些阿谀奉承之辈,已经跳出来大肆吹捧曹植了。仿佛曹植便是灵童托世,无所不能一般,这在刘协听来,可谓讨厌至极。心中对于曹植的印象,也是直线下降。

    那边阿谀奉承之辈对素未谋面的曹植大肆吹捧,董承等人面sè也开始变得严峻,他们很清楚,若然还没有反对的声音,恐怕此事就要这么敲定了。

    董承心中大急,然而他和孔融商量了许久,也没能讨论出哪怕一句的反对之言来。实在是曹植太优秀了,文章、诗赋都是绝顶,这方面孔融也不得不说一声惭愧。不仅如此,早前曹植建议推行的均田制,得到百姓的强烈拥护,让曹植的名声在百姓之中更上一层楼。绝顶的才华,加上仁德之名,让曹植担当天子确实是实至名归。

    想到这里,董承不由得暗暗哀叹道:“若他不是曹孟德的儿子,那该多好!”心中虽然哀叹,但现实还是不得不面对,眼睛瞥过杨彪,董承却是出列道:“陛下,司空大人所提人选非常合适……”

    董承此言一出,皇位之上刘协眼睛瞪得老大,一面不信。而曹cào却是轻笑着瞥了董承一眼,暗道:“我儿出众,你们也挑不出半点不好来!”想到这里有一种想仰天长笑的感觉,只不过这里乃是大殿,他只能苦苦忍着。

    只不过董承的话还未说完,他没有理会刘协的眼神,自顾自地说道:“司空大人之意却是好,人选也合适。只不过臣以为,只有一名却是有些少了。杨大人之子杨修,亦是天下少有的奇才,臣以为可让杨修与曹植,同时担任陛下的

    刘协听完之后,总算明白董承的用意,脸上那苦sè也在瞬间消去,略带得sè地望着曹cào,准备看他如何应对。

    而那边曹cào听到之后,心中冷笑,暗道:“董承,亏你能想出这个办法,用杨修来制衡我家植儿!只不过你就真以为此算计一定能成,哼!”

    曹cào心中是冷笑不止,而杨彪心中却是叫苦不已。他好不容易chou身离开了天子与曹cào之间的战场,不想董承一句话,却是将他再推了回去。不仅如此,这次还将他儿子也牵涉进来。杨修的xg格他可是清楚得很,自己对大汉忠心耿耿,而自己的儿子却是未必。在天子与曹cào势成水火之时,他还可以独善其身,打着酱油当他的汉臣。然而一旦将杨修也牵涉进来,恐怕他自己的名声也会受到拖累。

    只不过现在董承已经进了言,而看天子的神sè也十分赞同,若自己此时反对,恐怕不消等以后,现在自己的名声就要臭了。

    而偏偏在此时,刘协却是问杨彪道:“太尉以为如何?”

    杨彪毕竟是官场老油条,心中虽然叫苦,脸上却没有一点异样,淡淡地点头道:“但凭陛下作主。”

    得到杨彪答允,刘协目光略带谨慎落到曹cào身上,凝重地问道:“曹爱卿以为如何?”

    杨彪闻言,心中一下子竟然生出希望曹cào拒绝的念头来。只不过,这次曹cào可是顺利得很,淡淡一笑道:“臣无异议!”

    杨彪一听,暗叹了口气。而刘协以及董承等人,脸上却出一阵笑容。刘协怕曹cào反悔,当即下诏道:“既然如此,从明日开始,曹植、杨修就为朕之

    “遵旨!”刘协金口一开,群臣尽皆领命。而刘协也就是在此时,才有一点天子的气派。

    顿了一下,刘协笑道:“既然无事,便退朝吧。曹爱卿,杨爱卿还有孔少府,你们留下吧,另外诏曹植、杨修入朝见朕。”这些后续的吩咐,自然不会有人反对了。

    []

    正文 第二百五十四章 朝堂对杨修(上)

    第二百五十四章朝堂对杨修(上)

    且说这边,曹植ii糊糊间被许褚直接提起,送进了皇宫,而到得偏殿等候的时候,曹植还处于i糊的状态。niubb 对此,许褚也不管这么多,反正他奉了曹cào之命,将人带到便可以了。

    曹植在偏殿等了许久,终于在一把尖锐难听的大喝声中醒来,醒来之后还不清楚内容。幸好有随从提醒,才知道是皇帝召见了。

    在现代人看来,得到皇帝召见是一件大事,必须隆重、谨慎以对,稍有不慎,恐怕就要人头落地。只不过现在曹植所面对的情况却非如此,从那些领路的太监的宫nv到周围的一个个对自己都客气无比。特别是那些太监,领路的时候还要搀扶,真怕曹植会摔着一般。只不过曹植对那些太监保持了一种天生的距离感,因而拒绝了他们的好意。

    这自然有曹cào大权在握的原因,而事实上,在汉代见皇帝,规矩其实也十分简单,远没有后世那么苛刻。而现代人理解中的那套见皇帝的规矩,其实是满清入关之后才nong出来的,汉唐宋明都没有那么夸张。

    有太监领路,曹植顺便观看起这个新建的宫殿来。只不过稍一打量,曹植便有些失望了,这个所谓的宫殿,其实并不大,也就由主殿、偏殿以及后殿三部分构成。其规模,恐怕比之司空府还要逊sè几分。最起码,司空府还有几个别院,而且还在不停扩建之中,而皇宫,看起来就这么大了。

    曹植见到之后,心中暗暗感叹道:“看来父亲的心真是变质了。”

    在太监的带领下,曹植终于来到后殿,步入里面,曹植当先便见到曹cào坐在前头,一面微笑地看着自己。除此之外的对面还坐着一名相貌清奇的老头,根据其年龄,再联想起方才太监之言不难猜出此人正是杨彪。除此之外,还有相貌儒雅的孔融,这个曹植在徐州之时却是离远见过,因而也认得。

    下面坐着三大重臣,而最前方一名年约十五、六岁,略带威严气息,身穿黑sè龙袍的少年。不消多说,此人便是历史上大汉最后一位天子,汉献帝刘协!

    曹植抬头盯着他,而刘协何尝不是在看着曹植。一位饱经磨难的少年天子,一位是当世名气最盛的神童。年岁相差不大的二人,对望之下都生出了一种奇异之感,只是这感觉一闪而逝,他们都没有捉住罢了。

    在曹植眼中,刘协这天子是一位可怜人,或者说,他从出生开始,便注定他要为他的父、祖还债,即便他再聪明伶俐。他从xiǎo就没有母亲,他的生母王美人在他出生之后不久,便被何进之妹何皇后

    童年算是过得最为惬意的时候,只不过当他九岁的时候,也就比现在的曹植大一点,他就被董卓bi着登基为帝。而从那一天开始,他的悲剧人生便开始了。

    刚继位便目睹何皇后被董卓所杀,随后十岁,目睹跟自己一同长大,而且也十分爱护他的皇兄刘辨被董卓所杀。同年生活的家——雒阳,被董卓烧毁,迁到陌生的长安。年仅十岁,就先后经历了家破、人亡年纪的刘协心理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

    同年,亲眼看着董卓在朝堂之上杀伍琼等大臣,同时杀太傅袁隗一家。年仅十岁就要亲眼看着忠烈之臣惨死于自己面前而不能作声,要知道他可不是穿的,他仅仅是一个不幸的孩子。

    随后,在董卓的威bi下,下诏公告天下,说自己的烈祖和帝、天祖安帝、曾祖顺帝、祖父桓帝是无功无德之人。这在重孝的大汉,让一个皇帝说自己的祖辈无功无德,那是彻彻底底的大逆不道。基本上就算刘协重新掌权了,他这旧账若被人翻出来,也要面对天下士人的口诛笔伐。

    只不过这仅是灾难的开始,其十二岁,王允计杀董卓,以为从此可以摆脱魔爪,可惜李郭之àn紧接而至。诛杀王允此事,整个长安城前后死了万人,可谓血流成河。随后就是数年的傀儡生活,但李郭二人,总算没有董卓那么残暴。

    随后杨彪献计,挑动李郭和西凉旧部刘协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东归之路。期间吃过野菜、食过草根,尝尽了民间最底层百姓才有的疾苦。亲眼目睹东归途中,无数公卿大臣、shi卫宫人惨死于自己面前,其中惨烈不言而喻。

    直到迁至许昌,以为好过一点,只可惜此时的曹cào的心也已经变质了。可以说,从登基那天开始,他便没有享受过作为大汉帝皇的荣耀的权势。有的只是要偿还父祖尽情享乐遗留下来的孽债,以及维持着四百余年大汉荣光的沉重责任!

    可以说,汉献帝刘协,在中国五千年所有亡国之君里面,是最不幸,也是最可怜的一位。尝遍世间疾苦,空有救国之心,而上天没有给他一分一毫的救国机会。若是他出生早几十年,甚至不是出生在汉末,而在在其他朝代的末年,他或许都会有扭转乾坤的机会。可惜,他是汉献帝——刘协!

    在曹植眼中,刘协是如此一位可怜、不幸之人。然而面对这一切,他竟然可以在心中默默承受,这不要说一个孩子,就算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到。抚心自问,对于眼前这位大汉天子,曹植是打心底里要对他说一个汉末群豪无数,曹刘孙袁司马皆青史留名,为后人所敬仰。其实在曹植心中,汉末值得敬仰的人,还应该加上一位,刘协!

    曹植在打量刘协,而皇位之上的刘协何尝不是在打量着曹植。看着眼前的曹植,刘协的心竟然不自觉地想到了刚登基时的自己,心中忍不住暗叹道:“朕当年登基之时,应该就跟他一般大

    然而刘协自问,在登基之前,他还是一个懵懂不知的孩童,最多就是比寻常的孩童聪明一点罢了。而眼前的曹植,已经是天下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37_37484/5622536.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