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_分节阅读 14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日解放了尼古拉耶夫。

    这种态势,为乌克兰第4方面军解放克里米亚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1944年4月初,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共计拥有47万名官兵,5982门火炮和迫击炮,55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支援陆军的空军第4和第8集团军拥有作战飞机1250架。

    两军对比,在兵员和兵器方面苏军都占很大的优势。

    但德军占领克里米亚已近两年(1942年7月4日完全占领),修建了很多防御工事,易守难攻。

    4月8日,乌克兰第4方面军从北面(即从彼列科普地峡),独立海滨集团军从东面(即从刻赤地域的登陆场),同时向半岛腹地进攻。

    到5月12日,彻底击溃了敌人。

    整个战役历时35天,其中强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只用了3天时间。

    克里米亚战役以彻底粉碎德军第17集团军而告终。

    敌人在陆上损失10万人,其中被俘61587人。

    此外,大量德军和罗马尼亚官兵在撤退时葬身海底。

    苏联黑海舰队和航空兵击沉敌人舰船多艘。

    这次战役的特点是,陆、海、空军协同作战,组织得很出色。

    苏军航空兵出动飞机36万多架次,其中60%是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在559次空战中,苏联航空兵击落敌机297架。

    在持续35个日日夜夜的艰苦战斗中,苏军官兵充分发扬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英雄主义。

    118个部队因解放塞瓦斯托波尔战功卓著而被命名为“塞瓦斯托波尔”部队。

    126名战士和指挥员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苏联著名诗人列别杰夫—库马奇写了一首诗来庆祝英雄城市的解放:……

    纳希莫夫П.c.纳希莫夫(1802—1855),俄国海军上将,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指挥分舰队,1853年在锡诺普海战中消灭土耳其舰队,1854—1855年成功地指挥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后负伤牺牲。

    留下足迹的岩石我们加倍地珍惜,为了把祖国的岩石夺回,我们不惜把鲜血洒滴……

    在蔚蓝色的海湾里你的事迹将永世流传下去:你自豪地驰骋沙场为保卫祖国奋勇捐躯!

    在克里米亚战役正酣时,斯大林于4月22日又召集副统帅朱可夫、代理总参谋长安东诺夫、装甲坦克兵司令员费多连科、空军司令员诺维科夫等商讨夏季战局计划。

    安东诺夫简要地说明了各个战略方向上的情况。

    空军司令员和装甲兵司令员汇报了这两大军兵种的状况。

    然后,斯大林不慌不忙地装上烟斗,说:“好,现在我们听朱可夫汇报。”

    朱可夫打开地图。

    朱可夫首先表示同意安东诺夫关于1944年在苏德战场上德军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将会遇到的困难的一些基本看法。

    这时,斯大林插话说:“不仅这样,6月份,盟军终于打算以大批兵力在法国登陆。

    这次德寇将不得不在两个战场上作战。

    这会使其处境更加恶化,德寇将无力挽回了。”

    接着,朱可夫叙述了他对1944年夏季战局计划的看法。

    他要最高统帅特别注意敌军白俄罗斯集团,因为粉碎了这个集团,敌人在其整个西部战略方向上的防御的稳定性就垮台了。

    斯大林问安东诺夫:“总参谋部是怎么想的?”

    安东诺夫回答说:“我同意。”

    斯大林后来又征求华西列夫斯基的意见,并听取各个方面军司令员的想法。

    两三天后,最高统帅部就决定了今后的作战部署。

    白俄罗斯地处苏联的最西边。

    1941年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时,白俄罗斯首当其冲。

    希特勒匪徒3年的残暴统治,把这个好端端的共和国弄得满目疮痍。

    他们杀害和平居民和战俘220万人以上,还把38万人驱赶到德国去服苦役。

    法西斯侵略者彻底摧毁和部分破坏了209个城市和区的中心,9200个村镇,约300万人无家可归。

    他们洗劫了1万多个工业企业,毁掉了1万多个集体农庄、92个国营农场。

    13.苏军大反攻(6)13.苏军大反攻(6)

    到1944年末,这个共和国的工业生产总量只是战前1940年的5%。

    盘踞在白俄罗斯的德军是布施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辖坦克第3集团军,第2、4、9野战集团军。

    支援他们的航空兵是第6航空队和第1、4航空队的部分飞机。

    “中央”集团军群及其南北友邻部队计有120万人(63个师和3个步兵旅),火炮和迫击炮95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作战飞机1350架。

    苏军攻打白俄罗斯的部队是四个方面军:即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由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协调其作战行动;白俄罗斯第2和第l方面军,由副统帅朱可夫元帅负责协调。

    这四个方面军共有240万人,36400门火炮和迫击炮,5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300架飞机。

    这些数字表明,苏军拥有绝对优势,这是以前历次战役中所未有的。

    为了集中优势兵力合围和歼灭“中央”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担任主攻的白俄罗斯第3和第1方面军编成内,集中了四个方面军总人数的65%,炮兵的63%,坦克的76%,飞机的73%。

    根据苏军总参谋部预计,为了保障白俄罗斯战役(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顺利实施,后勤部门必须给部队输送约40万吨弹药,30万吨燃料和润滑油以及约50万吨粮秣。

    6月23日,即苏联卫国战争三周年的第二天,苏军四个方面军先后发动进攻,进展十分迅速。

    无论在哪一个主要方向上希特勒德军均无法阻止苏军前进,无法避开打击。

    26日,苏军解放了维帖布斯克,27日解放了奥尔沙,28日解放了莫吉廖夫。

    在6天的时间里,苏军向西推进了80至150公里,解放成百上千个居民点,合围并消灭了敌军13个师,从而获得了向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方向发展的条件。

    苏军乘胜前进,7月3日解放明斯克。

    在明斯克以东,苏军合围了德军官兵105万人。

    在7月5日至11日的七天激战中,苏军毙敌7万余人,俘敌35万人。

    其中有12名将军——军长和师长,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技术兵器。

    在白俄罗斯被俘的576万德军官兵,在他们被押送前往苏联东部战俘营的途中,于7月17日路过莫斯科示众。

    他们20人一排,由被俘的德军将校在前面“领队”,在莫斯科主要大街上示众约3小时。

    德国大兵一个个耷拉着脑袋,贼头贼脑地左顾右盼,“欣赏”苏联首都夏日的风光。

    这是战时“进入莫斯科的第一批德国官兵”。

    至此,白俄罗斯战役第1阶段的任务胜利完成。

    7月4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具体确定了各个方面军的任务: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应向考那斯方向发动进攻;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应解放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应向波兰境内的比亚威斯托克进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应向巴拉诺维济和布列斯特方向迅猛前进。

    按照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于7月4日开始向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进发,7月9日到达攻击目标。

    经过5天激战,7月13日,苏军在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了维尔纽斯。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从明斯克向西推进。

    在进攻的最初11天中,向西前进了230公里,强渡了许多江河障碍。

    7月27日解放了波兰东部重镇、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比亚维斯托克。

    此后,他们继续扩张战果,向东普鲁士前进。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于7月初解放了科韦耳市。

    7月20日,苏军强渡西布格河,进入波兰国土,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在渡河作战中,在苏联领土上组建的波兰第1军的部队也参加了战斗。

    7月23日,贝林格将军指挥的波兰第l军回到祖国,开始为波兰的解放,同希特勒匪军进行殊死的斗争。

    波兰军队高唱战歌进入赫乌姆和卢布林时,成千上万的群众第一次见到波兰人民自己的军队,欣喜若狂,潮水般地涌向大街,向队伍投掷花束,把各种水果送给他们,把帽子抛向空中,掌声、欢呼声汇成一片。

    此后不久,参加白俄罗斯战役的其他方面军也进入波兰,准备为彻底解放波兰人民、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战。

    在解放波兰的战斗中,苏军官兵奋不顾身地完成了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

    例如,1944年7月26日,步兵第307师的副排长库纳文在夺取比亚维斯托克州格拉西莫维奇村时,遭到德军强大的步枪和机枪火力的封锁。

    库纳文扑向敌方机枪,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发射点的枪眼。

    战士们一跃而起,冲向敌阵,消灭了敌人,解放了这个村子。

    苏联政府为表彰这一功勋,追认库纳文为苏联英雄。

    1944年8月9日,格拉西莫维奇村的居民做出决定,接纳库纳文为该村荣誉公民,并为他树立一块大理石碑,铭记他的英雄事迹,同时还请求把当地学校命名为库纳文学校。

    此后,该校教师每年在一年级新生上第一堂课时,首先就是介绍这位苏联英雄的无私无畏的光荣事迹。

    该村的决议还指出:“让孩子们站着听讲英雄事迹,让他们的心灵为俄罗斯弟兄、斯拉夫军人而充满自豪。

    13.苏军大反攻(7)13.苏军大反攻(7)

    让他们就从认识波兰和俄罗斯人民的兄弟情谊开始理解生活。”

    波兰城乡居民兴高采烈,迎接苏军将士。

    在部队经过的道路两旁,波兰群众把鲜花和水果送给他们。

    在卢布林、登布林等地,此种欢迎往往变成自发的欢庆游行。

    波兰居民和波兰行政当局主动地同红军指挥部密切合作,帮助进攻部队搜捕森林和田野里惊慌逃散的德军官兵,修复桥梁和道路。

    波兰游击队也提供了很大的援助。

    由于得到波兰人民的协助,苏军迅猛向维斯瓦河推进。

    7月24日解放了波兰城市卢布林,一天以后就在登布林以北进抵维斯瓦河。

    7月28日,另一支部队解放了俄国名城布列斯特和布列斯特要塞。

    它们在德军发动进攻时首当其冲,战争开始最初几小时就遭到突然袭击。

    到7月底,苏军击溃了德“中央”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推进到苏联国境线,从而达到了解放白俄罗斯的作战目的。

    7月27和29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具体确定了各个方面军在波罗的海地区和西方方向上的任务: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应切断“北方”集团军群与东普鲁士之间的交通线。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至迟应于8月1—2日占领考那斯,并于8月10日前至与东普鲁士的交界线。

    在此巩固阵地,准备从东面进入东普鲁士,摧毁德国军国主义这个温床和堡垒。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应向沃姆惹、沃斯特罗温卡方向发动进攻,于8月上旬抢占那累夫河登陆场,就地牢牢地巩固下来,准备从南面进入东普鲁士。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奉命以右翼向华沙进攻,应不迟于8月8日占领普腊加,并在普乌土斯克地域抢占那累夫河登陆场。

    方面军左翼应占领华沙以南维斯瓦河对岸登陆场,为下一步进攻做好准备。

    为了掌握前线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就地及时进行直接干预,苏军最高统帅部派副统帅朱可夫元帅负责协调乌克兰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第2方面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协调波罗的海第1和第2方面军以及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苏军迅猛向西推进,大纵深突破,使德军统帅部惊恐不安,因为第三帝国本身已受到了威胁。

    德军指挥部紧急调兵遣将,加强“中央”集团军群,并巩在反攻中,苏兵把一个躲在地洞中的小女孩拉了出来。

    固它同“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

    他们被迫向白俄罗斯调去46个师和4个旅。

    这就削弱了苏德战场上其他地段德军的兵力。

    同时,东线危急,西线美英军队也在法国大举进攻。

    希特勒尝到了两线作战的苦果,顾此失彼,处境越来越困难了。

    7月31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莫德尔元帅在命令中惊恐地写道,苏联军队已到了东普鲁士国境线,“后面已没有可退的地方”。

    苏军越接近东普鲁士,德军的抵抗就越顽强,战斗日益激烈。

    由于德军的疯狂反突击,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未能切断德“北方”集团军群同东普鲁士的交通线。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进展较为顺利。

    8月17日,该方面军的一个营首先攻入东普鲁士。

    营长古勃金大尉指挥有方,表现了大无畏的气概和勇敢精神,因而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37_37985/5745552.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