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寒门天下_分节阅读 10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他们仍旧不安地望着郭嘉,众口铄金,人言可畏,这堆积成山的竹简就算是空穴来风,郭嘉会不会顺从众意而处置他们,难说。

    “郭修,法正和彭羕,可触犯了律法?”

    郭嘉不温不火地问道。

    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的郭修神情淡漠,回道:“彭羕在职两年有余,法正在职一年有余,皆无触犯律法行为,各地官员不满两位是因他们对待同僚态度倨傲,形色嚣然。”

    御史台的郭修这番话说完,法正和彭羕总算是有了大难不死的觉悟,执掌监察之权的郭修说他二人没罪,那就是定论了。

    此时此刻,二人幡然悔悟,原来他们如此被同僚不喜,甚至暗中敌视,无关政见,而在德行。

    郭嘉两年来看着不断有人弹劾彭羕和后来的法正,心知肚明,奉行以法治人的他看不出法正和彭羕究竟犯了什么罪。

    二人德行不够,不能服众,但不能否认二人的才华,郭嘉安排下去的政务,他二人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凭这一点,郭嘉就不能仅凭下属官员毫无依据的弹劾而治他们的罪。

    法正,张松等这样的人,在郭嘉心中,他们是小人

    历史上他们出卖刘璋,迎刘备入蜀,足以证明他们是小人

    刘璋待张松不薄,位居益州别驾的张松论权势,在益州排的上前列,可张松认为刘璋不是雄主,法正在刘璋手下不受重用,怀才不遇,这些,都不是他们出卖刘璋的理由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这里,君子合则留,不合则去,刘璋没有对不起他二人的地方,但这二人一边不肯弃刘璋而去,一边还要里应外合帮助外人来谋夺刘璋的基业,退一万步讲,二人对刘璋有意见,那也可以视情况而出力,刘璋以国士待之,则以国士报之,刘璋以众人待之,则出众人之力,可暗中背主就是令人不齿的小人行径了。

    至于是不是因为帮助了刘备这位皇叔而显得他们弃暗投明,行径高尚。刘备不是道德标准,不是站在刘备一边就是正义,不是反对刘备就是邪恶。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郭嘉不可能以君子小人来作为用人标准,才华和品德没有直接联系,法正在郭嘉眼中是小人,但郭嘉还是要用他,因为法正有才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张松要辅佐雄主,法正想要施展才华,郭嘉能给他们,能满足他们,就会尽量去做,若终有一日还是有人选择背叛,郭嘉无话可说,至少他仁至义尽,道义上,他要做得道者,而不是失道者。

    “法正,彭羕,你们起来吧,不用跪着,我让你们看这些竹简的原因,是想让你们明白,益州官员若能一心为公,大家戮力合心,才能事半功倍,你们有才华,但你们能力有限。我作为你们的主公,我治理益州靠你们,你们作为益州位居要职的官员,你们要做好分内之事,靠的就是下属官员,虽然益州废除了举孝廉,但不代表我否定了德行。与人之善,便是利己之善。”

    郭嘉把地方官员压了两年的苦水今天倒给当事人,能不能点醒他们,就看他们自己了。

    法正彭羕双目含泪地朝郭嘉伏地一拜,以示谢恩。

    众怒难犯,换了别的人主,恐怕为了平息众怒,真就治了他们的罪,尽管从律法角度,态度高傲对人不假颜色不犯法。

    三人离去后,郭嘉朝秦宓望去,问:“子勑觉得我这么做,合适吗?”

    秦宓微微一笑,对郭嘉道:“主公此举,可使二人引以为戒,也无违背主公定下以法治人的原则,今日之恩,会让二人铭记一生。”

    恩威恩威,不是拿着刀才能施威,也不是赏赐才能昭显恩德。

    事情已经妥善处理完了,刚送走秦宓朝回走,却没想到今日事情不少,甄尧匆匆忙忙地趋步来到堂中,神情凝重地说了一则刚刚得来的消息。

    “主公,曹操父亲曹嵩欲父子团聚,带着百车家产途径徐州,陶谦派张闿前去护送,却不料张闿半道杀人掠财,曹嵩一行全死了。陶谦得到消息后,一面命人缉拿张闿,一面派人去给曹操请罪,陶谦给曹操请罪的文书中,声称张闿是黄巾余党,是主公安插在徐州的棋子,杀害曹嵩就是主公指使”

    当郭嘉听到曹嵩的名字后就隐隐猜到了是什么事情,但他没有猜到甄尧后半段的话。

    张闿杀人掠财,的确是郭嘉曾经嘱咐过他的。

    可这件事若没有张闿亲口承认,陶谦怎么会知道?

    陶谦是在祸水西引,想要推脱责任。

    为什么把脏水泼郭嘉身上?因为张闿的确是黄巾余党,而郭嘉起事靠的就是黄巾余部,就算改了太平军,也摆脱不了前身是黄巾军的事实,所以,把张闿和郭嘉联系在一起,不是无的放矢,再者,陶谦和郭嘉有杀子之仇,陶谦要栽赃嫁祸,郭嘉是他最好的人选。

    现在已经是益州牧的郭嘉和陶谦就地位上而言是平等的。

    张闿杀曹嵩,本质是私人恩怨,但是可以上升到诸侯间的征伐。

    “走了一步错棋啊。”

    郭嘉站起身,背朝莫名其妙的甄尧。

    甄尧问:“主公何出此言?莫非张闿所为,的确是主公授意?主公在益州能联系上张闿?”

    郭嘉也不隐瞒当年他在徐州暗中命张闿今日杀曹嵩的指示。

    甄尧不可思议地望着郭嘉,心里有很多不解,首先便是曹操那时名不见经传,其次郭嘉就怎么料到曹嵩一定会经过徐州,但是他没问。

    “主公,为何要命张闿杀曹嵩?”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郭嘉和曹嵩无冤无仇,就算后来在洛阳中被曹操逼得身陷死境,但徐州之事在前。

    郭嘉缓缓转过身,口气淡漠地说道:“当年我出颍川时,是打算投效曹操。子和,你认为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是听陶谦的辩解,还是另做打算?”

    甄尧脱口而出:“攻打徐州”

    郭嘉闭目长叹。

    没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诸侯之间怎么能够轻易开启战端?让张闿杀曹嵩,郭嘉当初为的就是给曹操一个拿下徐州的大义,他刻意叮嘱张闿,就是怕自己这只蝴蝶打乱了历史轨迹,为了确保这件事的发生,有意为之。

    现在再来看,当初还真是走了一步错棋,曹操现在是郭嘉的敌人,给了曹操攻打徐州的理由。

    但是转念一想,郭嘉又笑了,他没有去投效曹操,那么有个人,是会让曹操头疼一阵的。

    吕布,故道放你一条生路,现在,是时候报答我了。

    第九十章 王道荡荡

    曹操父亲被杀,事不关己的诸侯们又有好戏看了,郭嘉分别写了两份文书送往长安和兖州。

    第一份是上表天子,告陶谦含血喷人。

    第二份是给曹操,义正严词地表明他与曹嵩惨死的事情半点儿关系都没有。

    张闿是小人物,曹嵩也是小人物,只不过两人身份都特殊,而真正主宰局势的大人物之间的博弈,往往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引起的。

    如果张闿真的如当日郭嘉嘱咐那般来投靠他,让张闿隐姓埋名享一生清福,郭嘉可以轻而易举地如此安排。

    至于天下人面前,张闿要么失踪,要么死,总之不能见光。

    假如郭嘉现在是投靠了曹操,那么曹嵩的死是郭嘉喜得乐见的,相反,现在却是赠给了曹操一个扩张属地的机会。

    兖州大营

    丧父之痛并未让曹操沉浸在悲伤之中,站在烛光前看着郭嘉的信函。

    全部看完之后,将白绢借着烛火引燃,而后扔到脚边的铁桶之中,曹操面不改色,伸手掩在烛火上,来回轻晃。

    烛光忽明忽暗,映照在曹操粗犷的脸庞上,眼神淡漠,仿佛看破生死一般的超然。

    “程昱,北面战况如何?”

    屋内还有一人,站在堂中,身材修长,面貌儒雅,是曹操重要谋士程昱。

    程昱轻声道:“袁绍正厉兵秣马,或许秋收之后粮草备足,就要将公孙瓒在青州和冀州的势力剿灭。”

    看不出喜怒面庞沉静若水,曹操收回挡住烛光的手,闭目仰面,漠然道:“公孙瓒穷兵黩武,不思治理休养,属地甚广却防线太长,河北,迟早是袁绍的。程昱,袁绍有士族支持,麾下人才济济,论名望,我不及袁绍,天下会投效我的士族不足他袁绍一成。益州郭嘉废孝廉,兴科举,行屯田,建商业协会,遍收寒门子弟与百姓之心,他在益州休养生息,总有一天会成为天下不可小觑的一方雄主。此二人,一人号令士族,一人独揽寒门,我该如何才能与之抗衡?”

    公孙瓒的败势不是因为公孙瓒不会打仗,威名赫赫的白马将军是乌桓杂胡闻风丧胆的人物,但他不懂内政,手下也没有足够人才帮他治理,立足幽州的公孙瓒杀了刘虞,攻下袁绍起家的渤海,又把手伸到了青州,只论属地,他胜袁绍一筹,但从幽州横跨青州的属地看起来广,他却没有足够兵力去守,反而容易被对手切断联系逐个击破,败于袁绍是迟早的事,因为在人才和战略上的比拼,他和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的袁绍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曹操尽管只是一个属地很小的兖州牧,但他始终放眼全局,能让他摆在头等大敌的人物,只有袁绍与郭嘉,袁绍就像是贵族领袖,郭嘉就像是草根精英,曹操知道,士族豪族推崇袁绍,寒门百姓向往郭嘉,如果他的发展策略没有一个鲜明的立场,他就无法壮大自己,日后的天下,将会是郭嘉与袁绍之间的争斗。

    程昱踏前一步,距离曹操只有数步距离,淡淡道:“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主公可兼济他人所长,审时度势,手握刑德二柄,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郭嘉推行屯田,主公可效仿,郭嘉兴科举,主公却不能行之,益州有天险雄关,郭嘉不惧外敌,但中原百战之地四通八达,主公要考虑的,远非常人能及,寒门才士不可斗量,士族豪族也有怀才不遇者,主公应唯才是举,用人不拘一格,才能之士必争相来投。”

    背对着程昱的曹操神情凝重,程昱的建议与他不谋而合。

    早年在洛阳就看透了官场士族的无能,曹操深知士族的政治影响强大,但跟军阀相比,还差太远了。

    在朝堂上的争权夺利,曹操在士族面前甘拜下风,但士族的实干能力又怎样?大汉王朝的腐败沉沦,士族没责任吗?外戚宦官轮番把持朝政,士族要真的强大到足以影响天下的话,为什么连宦官外戚都斗不过?

    一个董卓都能让士族窝囊地活着,曹操可不指望士族能对他的强盛崛起有多大帮助,别看袁绍如今有士族拥戴,等袁绍露出败象的时候,也会是众叛亲离

    士族就是墙头草,纸老虎,天下太平时他们是能量庞大的政治集团,天下大乱时,没有兵权的他们就是待宰羔羊,立足乱世,兵马才是基础。

    但是士族之中也有人才,曹操不能如同郭嘉那般开科举断送士族生存之道,但也不能放任士族继续通过举孝廉培植党羽,所以,唯才是举,破格任用,实际上已经是不再沿用举孝廉的取士之途,但名义上还要留着举孝廉这个虚名。

    杀戮?杀戮?

    程昱所说刑德二柄,德,曹操就是要用唯才是举的方式吸纳人才,刑,用杀戮震慑士族,震慑所有敌人

    眼中寒芒一闪而过,曹操有了决断,以后的道路该怎么走,他已经心中有数。

    恰在此时,身穿铠甲的曹仁进入堂中,走到程昱身前,距离曹操更近,对着他的背影抱拳道:“主公,张闿招了。”

    曹操始终面色平静,天下人都不知道他麾下曹仁率领骑兵将张闿秘密抓捕。

    “结果?”

    曹仁沉声道:“张闿说,是郭嘉指使。”

    眉头轻皱,曹操心中起疑,张闿所为,肯定不是陶谦幕后指使,惹祸上身不是陶恭祖的风格。要么真有人暗中授意张闿这么做,要么就是张闿见财起意。

    “详细过程?”

    曹操必须弄清楚郭嘉是怎么指使张闿的,益州和徐州天各一方,难道张闿真是郭嘉布在徐州的棋子?

    曹仁将张闿的供词一字不落地说完后,曹操惊疑不定地转过身,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就连程昱也瞠目结舌。

    “五年前?五年前郭嘉就让张闿杀我爹?五年前郭嘉就料定我爹会经过徐州?我见过郭嘉,他会流血,他会低头,他会失败,他不是鬼神张闿这番供词,别说我不信,天下没人会信”

    面对曹操低沉的咆哮,曹仁一脸无奈,朝面露狰狞的曹操说道:“末将也不信,但张闿到死都坚持他说的都是实话。”

    “仲德,你来告诉我,张闿的话,是真是假?”曹操转而将目光投向程昱,神色凌厉。

    程昱沉思一阵后叹了口气,说:“张闿之言,听起来的确无稽,但郭嘉五年前的确去过徐州,与张闿是否有过谋面,无人知晓。郭嘉能够立足益州,靠的是黄巾余部的投效,张闿出身黄巾,的确有可能与郭嘉是上下关系。但,曹老太爷路过徐州这事,郭嘉五年前就能预见?我不信,若郭嘉料事如神,那他就不会在荆州败北。此事,或许只有郭嘉本人能够给出答案了。”

    想起洛阳中在东门血战逃生的那道书生模样的身影,曹操咬牙切齿,恨声道:“郭嘉,你若在徐州时就想过谋害我爹,还敢在洛阳中大言不惭说投效我?操真是瞎了眼,还真以为错过了一位天下奇才。”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程昱忽然想通了什么,壮着胆子上前低声道:“主公,曹老太爷已过世,逝者已矣。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1_51330/7335786.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