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寒门天下_分节阅读 15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治理地方的文职,就连汉中太守的职位,郭嘉也在拿下关中后,让阎圃取代了张辽。

    如果一个武将在地方既有兵权,又有治理地方的权力,军政之权集于一身,是不易掌控的,郭嘉要分权,既要防范政要结党营si后拥有兵马大权,同时也要防范武将在地方养兵自重。

    这是长远规划,不是针对谁,打压谁,在这方面,郭嘉是一视同仁。

    张白骑本是粗野雄壮的汉子,这些年养尊处优变得大腹便便富态横生,府中莺莺燕燕,张白骑实现了古往今来不少男人的梦想之一:妻妾成群。

    “老爷,老爷……”

    妻妾十余位在府中娇声轻唤,张白骑身处huā丛之中,应该是人生得意之时,他却穿庭过院,愁眉不展。e^看

    享受,人之常情。

    可他总觉得自己现在过得是苦日子。

    他喜欢听歌观舞,他喜欢高朋满座饮酒狂欢,他喜欢锦衣美服珠光宝气,他喜欢众美环绕……

    在立足涪陵郡初期,这些,他都拥有。

    他自家就有舞姬歌伎,美酒美食,绫罗绸缎,他一样不缺一样不愁。

    可是,时间流逝,风光不再,不是郭嘉给他的待遇降低,而是张白骑府中的收支不平衡,支出巨大,收入只有每年稳定的俸禄。

    他的妻妾越来越多,伺候妻妾的下人越来越多,他的儿nv越来越多,他府中要张口吃饭的嘴巴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如今的他别说挥霍,能够勉强养活家人已经是不错。

    以供他si人消遣的歌舞团遣散出府,绫罗绸缎只能换成粮食弥补府中紧缺,摆下酒宴也要jing打细算。

    有时,张白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人活着活着就变得如此负担沉重呢?

    财政往往光靠节流是不够的,张白骑也想过开源,只是益州豪族先前还巴结过他,后来张白骑在郭嘉麾下地位逐渐降低,他的价值,甚至比不上涪陵太守。

    张白骑,只是一个普通将领,他对郭嘉的功劳,算不上丰功伟绩,即便是顶天的功勋,也只是在郭嘉心里,外人眼中,张白骑无足轻重。

    不能怪郭嘉不重用他,而是张白骑在来到涪陵后就逐渐壮志消逝,他在涪陵的享乐,郭嘉每个月都能耳闻,不过郭嘉不在意,他不会抹杀张白骑的功劳,该给张白骑的,郭嘉不会少他一分一毫。

    既然你要安享一生,那就成全你。

    只要刘表不进犯益州,涪陵的兵马就一直驻扎下去,郭嘉想来,张白骑能有一天寿终正寝,绝对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善终

    想一想太平道中的将领,不算那些无名小卒后来成名成雄,三十六方渠帅中,又有几个不是死于非命的呢?

    迈着沉重的步伐,张白骑面无表情地孤身来到府中后院,走进一处偏僻的房间,张白骑推开角落的一处暗门,迈步进入昏暗的密室之中。

    密室,古时候在大户人家中司空见惯。

    地主藏钱,政客藏机密等等,甚至很多大户人家在府邸中修建地下室,各种机关暗道层出不穷,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张白骑走入密室之中,点燃墙边的蜡烛,而后在一张矮桌前跪坐下来,矮桌上放着一个锦盒,张白骑动作轻柔地将锦盒打开,望着锦盒内的圣旨,张白骑神sèyin晴不定。

    圣旨

    张白骑一辈子,哪怕是他祖宗数代,恐怕都想不到有一天会接到圣旨

    平民老百姓根本不可能单独受到皇帝的圣旨,而张白骑做梦,也想不到,他有一天可以拿起天子才有资格下达的圣旨。

    圣旨的内容,张白骑早已知晓,他此时此刻,伸手轻轻抚在圣旨之上,心中做着ji烈挣扎。

    背叛吗?

    背叛吗?

    背叛吗?

    大汉天子要他协助袁绍曹cào攻打郭嘉。

    事成之后,封他为汉平侯,世袭罔替。

    自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爵位世袭是每一代比前代都要削弱一级,这是帝王心术,制衡和打压势大诸侯的手段。

    世袭罔替不同于世袭,世袭罔替则是下一代完完全全继承先辈爵位,而不受削弱。

    在当下有爵位的诸侯不少,可已经没有了世袭的规矩,比如乌程侯孙坚战死,他的爵位孙策就继承不了,后来割据江东,以及孙权继位后,上一代的爵位,能不能继承,都要看曹cào的脸sè,曹cào挟天子令诸侯,把爵位给他,才是他的。

    其实张白骑并不在乎是世袭罔替还是世袭,他更在乎的是爵位的高低,汉平侯,是指汉平县,这是县侯,虽说封侯不是把土地和人口封给张白骑,却拥有了汉平县的经济大权,这份收入,是太守的俸禄难以相比的。

    有了这份对张白骑而言天大的收入,他眼下的苦境将会扭转。

    而且,张白骑面对圣旨,那是发自心底的敬畏。

    从前,他是太平道将领,是反贼,他的后代,也将被冠以贼名。

    成王败寇。

    郭嘉胜了,才是王。

    郭嘉败了,就是贼

    张白骑也想给子孙一个清白的出身,一个高贵的出身,而不是过街老鼠。

    天下三大诸侯在关中会战,举世聚焦

    公孙瓒一定希望袁绍被打败,最好全军覆没,连同袁绍本人也葬在关中。

    吕布和刘备多半希望曹cào也葬身关中。

    至于刘表嘛,恐怕既不希望郭嘉败,也不希望袁绍曹cào败,最好三方纠缠hun战,打它个天昏地暗,打它个旷日持久,要是能打一万年,就最好不过了。

    孙策袁术对这场仗的态度应该与刘表相同,他们都需要时间休养和强大自身,关中大战,最好不要速战速决。

    张白骑的手开始颤抖,艰难地咽了咽唾沫。

    一个抉择定生死

    啪

    猛然合上了锦盒的盖子,张白骑长长呼出口气,如释重负。

    袁绍和曹cào的兵马打不进关中,他不敢反啊

    圣旨中说刘表会率军支援,可刘表在荆州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张白骑就一万兵马,拿什么反?

    汉平侯,触手可及,却又如同远在天边。

    这份圣旨是曹cào早在开战之前便命人秘密送至张白骑府中。

    曹cào拿捏jing准地给张白骑一个县侯作为you饵,要知道曹cào迎天子到许都后安抚袁绍,也只是封了袁绍一个亭侯。

    当然,曹cào还可以封张白骑一个公,一个王,但是那太假了,张白骑知道自己有几分几两,让他当个侯爷,收入多一点,地位高一些,这都合情合理,要是封公封王,张白骑直接就把圣旨烧了去。

    张白骑面sè如常地离开密室,返回院中和妻妾寻欢作乐。

    他有反心。

    因为背叛的筹码,曹cào已经给足。

    可是,背叛也要有把握才行,不然偷ji不成蚀把米,功败垂成的话,新主不悦,旧主反目,那不就是自讨苦吃吗?

    张白骑要坐观关中战况发展再说,至少现在给他一万个胆子,他都不敢造反,毕竟现在郭嘉可是以弱制强,牢牢占据上风。

    张白骑在益州东部涪陵郡紧张地观望局势发展,远在扬州九江的袁术也一日三问,迫切地想要把关中战况了解清楚。

    在寿chun大兴土木建造了宫殿的袁术负手立于阶梯之上,俯视城中景况。

    仰起头望向蔚蓝的天空,袁术也已年过四旬,张口轻声喃喃自语。

    “得传国yu玺者,应是天之子。帝位,帝位,帝位……”

    第五十九章决战前奏

    袁术一生难以释怀的便是袁绍这个庶子压在他的头上。

    这不是官位高低,上下级的问题,关键之处在于天下人眼中,袁绍代表的才是袁家,而袁术,则与袁绍之间相距甚远。

    嫡子本应承继家世,如今却嫡庶反差,袁绍以庶子身份统领士族,成为名符其实的河北霸主,三分天下都在袁绍手中,而袁术,只能蜗居扬州一隅。

    称帝的想法,在袁术从孙坚遗孀中巧取豪夺传国yu玺后便已萌生。

    近日,称帝的念头越发强烈。

    称帝是古往今来只有两代王朝的奠基者成功做到的事情,秦皇嬴政,汉帝刘邦。

    至于王朝后续的传承者,或许也只有刘秀算半个自己打回江山的人。

    袁术想要称帝,或许是异想天开,同时又是不自量力。

    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初衷,除了狼子野心之外,政治号召力与地位的考量,也是他想要称帝的原因之一。

    现在,他是一方诸侯,若是称帝,他便是皇帝

    投靠诸侯和投靠皇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诸侯是臣,皇帝是主。

    人臣之功莫过从龙之功,袁术称帝若有人来投靠,其意义与袁术是诸侯有人来投效是截然不同的。

    既然袁绍已经统领士族,曹cào也挟天子令诸侯,袁术不能坐以待毙,称帝的话,或许,可以招来四方想要攀龙附凤的英豪投效。

    只不过袁术看轻了天下志士的眼光。

    郭嘉一直就认为诸侯强盛,实力是先决条件,有什么样的实力,才能决定有多大的属地,有多高的地位。

    别说袁术,哪怕是比他属地广,钱粮多,兵马盛的袁绍若是称帝,多半下场都是惨不忍睹。

    为什么?

    因为天下不能有两个皇帝,因为诸侯不能容忍有地位凌驾他们之上的人存在。

    刘协虽是大汉天子,却已经有名无实。

    袁绍这样的诸侯若是称帝,诸侯们从地位上便落了下风,同时,诸侯们若不闻不问,久而久之,袁绍这个皇帝也就越做越稳,天下民心也就渐渐偏向袁绍,这是诸侯们不能容忍的理由。

    至于才士们也不能容忍,则是因为袁绍身为汉臣,却行篡逆之举,这是无君无父,应遭天下唾弃。

    道理放哪个诸侯身上都一样,不能一统天下,不能在汉室未亡的前提下,不能在实力不足以抗衡天下前,哪个诸侯都不敢贸然称帝。

    曹丕要称帝,要禅让才行,而不是自己竖起魏国大旗,要把天子的名位从汉帝手中转到自己手中,不是自己跳出来说自己是天子。

    袁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建国,便要先解决自保问题。

    刘表不足为患,孙策是袁术视为儿子的自己人,吕布反复贪婪,袁术自信能轻而易举安抚拉拢吕布,唯一的大患只有曹cào。

    天赐良机。

    曹cào挥军去打关中,兵马折损,这就是袁术称帝的机会。

    待他建国之后招兵买马,挥军北上,曹cào只要在关中元气大伤,袁术自信这一次他不会失败。

    在寿chun筹谋建国称帝的袁术却没想到被他视为儿子的孙策送来了一封回信。

    啪

    “伯符,你竟敢负我”

    袁术拍案而起,怒发冲冠。

    他怎么也想不到他厚待的孙家却有一天会与他分道扬镳。

    孙策苦劝袁术不能称帝,大义凛然。

    袁术jing神恍惚,悔恨不已。

    他对孙坚,对孙策,都是厚待有加。

    天下人,谁都可以骂他袁术,唯独孙家的人不行

    “孙策,当年你父出荆州时众叛亲离,若无我好心收留,重用厚待,哪有你今天啊”

    袁术在堂中主位上悲愤嘶喊。

    袁术怒极攻心,竟然一病不起,称帝的事情在他病情好转之前,暂时拖延下去。

    意气风发来到洛阳的袁绍和曹cào近况不佳,好似流年不利一般,这个chun天,他们的兵马在北面函谷关,南面武关都遭到了不小的挫折。

    二人现在是愁眉苦脸,整日长吁短叹,只不过袁绍是发自内心,曹cào却是逢场作戏。

    每隔两日函谷关的战报都让袁绍怒意盎然。

    败报,败报,败报

    总是败报

    淳于琼前前后后总共有六万兵马,不知不觉,已经剩下不到两万。

    他每一场都是小败而归,每一场折损的兵马看起来都可忽略不计,但一个多月后一看,他竟然折了四万余兵马

    这就和赌徒用小赌怡情来自欺欺人是一个道理,今天输一点,明天输一点,日积月累,再小赌也会输的家底不剩。

    曹cào这边似乎也不乐观,夏侯兄弟攻打武关也寸功未立,兵马折得七七八八,如今在武关东面就剩下不到五千将士,恐怕只要严颜与庞统率军出关,曹军就立马望风而逃。

    曹cào来会盟的五万兵马折损殆尽,恐怕是袁绍这段时间暗中欣慰的事情。

    要遏制曹cào的目的,袁绍已经达到。

    可是攻不下关中,他始终心有不甘。

    在堂中来回踱步,袁绍心绪不宁。

    淳于琼的无能,他算是彻彻底底认识到了。

    损兵折将四万余,杀敌不足三千。

    这放哪里,都是个笑话。

    如果袁绍就此撤军,他这个天下第一诸侯,将会贻笑大方。

    淳于琼作战不力,袁绍为难之处不是撤了淳于琼,而是换谁去攻打函谷关。

    他就带来了五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武将,颜良文丑,张颌鞠义淳于琼。

    心烦意乱的袁绍将谋士们都叫来,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郭图许攸,沮授审配,四人来到袁绍面前,瞧见袁绍气sè不佳,一切都了然于心。

    这个时候,也只有沮授还敢触袁绍霉头,来到袁绍身前,肃容道:“主公,要破函谷关,洛阳中恐怕只有一人。”

    袁绍狐疑地盯着沮授,似乎在责怪他为什么不早说

    “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1_51330/7335829.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