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寒门天下_分节阅读 16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键的时候,趁机席卷关东

    政务繁重,郭嘉废寝忘食,在长安府中批阅公文,正埋首其中时,徐庶迈步走来,朝郭嘉说道:“主公,马腾率亲族迁往许都,路过长安来拜会主公。”

    郭嘉将笔搁下,还没开始思考便先让徐庶将马腾请进来。

    在徐庶离开的当口,郭嘉思索起来。

    马腾举家迁往许昌,这肯定是曹操的手笔。

    马腾想要成为天子近臣,曹操便给了马腾这个机会。

    目的?

    郭嘉一想就猜个**不离十。

    遏制关中。

    马腾不可能放弃兵马和属地去许都,他在扶风西面的兵马和属地,肯定有心腹接管,这样,马腾去了许都,曹操就等于捏住了马腾兵马的七寸,说来说去,还是要打压郭嘉,钳制郭嘉。

    进入堂中的马腾没有穿铠甲,一身平凡的袖袍,在他这个粗犷汉子身上看不到文人的雅气。

    “呵呵呵,使君风采依旧,战无不胜啊”

    马腾带着爽朗的笑容给郭嘉拱手一礼。

    郭嘉淡笑着敞开一手请他入座。

    二人寒暄一番后随意谈笑,马腾说明了他接到圣旨,带着他的几个儿子一同去许昌任职,扶风西面的兵马和属地,都交给了马超接管。

    一切,都和郭嘉所料相差无几。

    这些郭嘉也不在乎,他不会提醒马腾曹操居心叵测,有些事,嘴巴是说不清的。

    正当二人谈得兴起,聊到往日一同并肩作战的旧事时,徐庶又一次来到堂中,也不避讳马腾在场,朝郭嘉拱手道:“主公,袁术遣杨弘为使者前来拜见。”

    袁术?

    杨弘?

    郭嘉哭笑不得,现在当今天下谁是过街老鼠?

    无疑就是袁术,谁也不想和袁术沾亲带故,人人避之不及。

    第七十八章一个耳光

    杨弘来使,郭嘉始料不及。

    千里迢迢从扬州来到长安的杨弘拜见郭嘉,面带喜色地趋步走入堂内,远远地望着郭嘉便欢呼着“使君,大喜,使君,大喜啊。”

    郭嘉一头雾水,笑意玩味。

    袁术的使者跑来跟他道喜。

    是恭贺他守住关中吗?不像,也不可能。

    杨弘见到堂内的马腾,并不放在心上,只以为是郭嘉的一员部将,反正他不认识的人海了去。

    “哦?喜从何来?”

    郭嘉微微歪着脑袋,静待下文。

    杨弘从始至终都面带欢笑,稍稍整理了情绪后,杨弘从袖中掏出一道文书,看那表面,似曾相识,应该是圣旨。

    “使君,我家主公,哦,不,陛下特命我来恭贺使君,使君神威,杀得逆贼袁绍与曹操溃不成军,扬威四海,陛下有旨,封使君为大将军,关西王”

    扑哧

    郭嘉忍俊不禁啊。

    马腾已经怒发冲冠,要不是这里是郭嘉的地盘,他恐怕就拔剑砍了杨弘。

    大将军,关西王。

    听起来名震天下,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荣耀。

    袁术倒真是敢派人来拉拢郭嘉。

    啧啧。

    郭嘉捧腹大笑不止,袁术用联姻的手段拉拢吕布,眼看成功,却被陈宫半路阻拦,功败垂成。

    现在的袁术,别说让郭嘉位高权重,恐怕连荣华富贵都给不了。

    他在寿春建国称帝,广设百官,大兴土木,这都要消耗数不尽的钱粮……

    “许褚。”

    郭嘉笑着轻声唤了一声。

    在长安,郭嘉的人身安全是几位大将轮流值班负责的,今日恰好是许褚在门外守候。

    许褚进入堂内,听候差遣。

    “把这个人拉下去砍了,袁术来了多少人,都一并杀了。”

    郭嘉一边极力压抑着笑声,一边下了命令。

    笑话

    这个时候,就连袁术视为儿子的孙策都举起大旗反对袁术,别说袁术的敕封,就连刘协的敕封郭嘉都不稀罕。

    听到郭嘉的命令,许褚立即行事。

    马腾暗暗松了口气,他是汉臣,他效忠汉室,袁术称帝是他恨之入骨的事情,郭嘉这个时候摆明立场让马腾感到欣慰不已。

    杨弘以前与郭嘉有过一面之缘,那一次,袁术攻打荆州想让郭嘉当炮灰,杨弘就是使者之一,他料想郭嘉就算不接受袁术抛来的橄榄枝,至少也能和气收场吧,没想到郭嘉就这么轻描淡写地下令杀人。

    “使君,使君,哎,哎,饶命啊……”

    杨弘再如何求饶叫唤,也只能接受被许褚拖出去的命运。

    人死灯灭,杨弘的声音消失后,郭嘉也终于压下了笑声,朝马腾望去,道:“杨弘的脑袋,就有劳寿成兄顺道带去给曹操吧。”

    马腾自然不会推辞。

    郭嘉与马腾的关系是萍水相逢中带着几分一见如故的朋友之情,不深不浅,既不是陌路人,也没亲近到如手足兄弟,彼此尊重,点到即止。

    马腾举家去许都,路过长安给郭嘉打个招呼,是尽一份礼数,不管怎样,他儿子马超日后或许还要和郭嘉打交道,结下一份善缘,总比关系恶化要好。

    送别马腾后,郭嘉稳住长安局势便准备返回成都。

    但是许都那边却传来了一则对郭嘉十分不利的消息。

    曹操上表天子,历数郭嘉起兵后的大小功勋,灭刘焉,扫李傕郭汜,安置民生,治理有方,等等等等。

    然后,曹操请求天子封郭嘉为公

    王,公,侯,曹操请天子封郭嘉为公,而不是侯,也不是王。

    汉高祖颁令异姓不能称王

    自此之后,汉朝被封为公的,也只有一人

    王莽

    这个公与三公是有区别,三公没有封邑,是官,公爵有封邑,是诸侯

    天下有实无名的诸侯比比皆是。

    可真要在政治地位上坐实诸侯的名义,却没有人敢

    曹操上表天子为郭嘉加官晋爵,已经很反常,而将郭嘉封为公,则已经不能用暗藏杀心来形容,这是人人尽知的捧杀

    是要把郭嘉推到与王莽并列的地位。

    许都朝廷群臣激愤,慷慨陈词,哪怕他们活在曹操的刀下,现在也要站出来反驳曹操。

    给郭嘉封侯没人会反对,可要是给郭嘉封公,那就绝对不行

    许褚朝廷风云突变,看起来曹操与群臣正在进行着激烈的争执。

    郭嘉得知这个消息后冷笑不已。

    曹操的手腕果然不同凡响。

    这一出玩的又是转移视线的把戏。

    现在许都朝廷上下想必都在斥骂郭嘉,反对郭嘉,相反,也就稳住了曹操在战败关中后的不利处境。

    那帮尸位素餐的百官,简直就是酒囊饭袋,他们反对的越激烈,曹操就越高兴。

    这一点,郭嘉一眼看穿。

    但他无可奈何,只能以静制动。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有政治优势,能引导政治风向,郭嘉,袁绍,刘表等等诸侯都很被动,这个时候,郭嘉被曹操推至风口浪尖,郭嘉只要不战后得意忘形,真的想要去争去抢一个虚无缥缈的爵位,他就不会有实质上的受创。

    曹操在演一出闹剧,郭嘉要是配合曹操,就变成了跳梁小丑,反倒正中曹操下怀。

    任许都朝廷怎么闹,郭嘉闻也不问就行了。

    闹剧的结果,郭嘉已然预见,不了了之。

    而有这个事件过渡,曹操不但可以轻而易举趁机消除郭嘉先前散布谣言的负面影响,还能让许都文武忘记关中战败的阴影。

    “狗贼,老奸巨猾。”

    骑在马上朝着成都返回的郭嘉恨恨地低骂一句。

    他咬牙切齿地骂,眼中却全是笑意。

    如果曹操不是雄才大略的曹操,不是乱世奸雄的曹操,那郭嘉反而会很遗憾。

    徐庶,法正,庞统被郭嘉留在了长安,他带着贾诩和许褚典韦高顺三将返回成都,甘宁和张辽留守关中。

    袁绍在关中折戟沉沙,返回河北后首当其冲便是稳住河北的局势,关于立袁熙为世子的传言不攻自破,袁熙黄粱一梦也到了该清醒的时候。

    在河北,袁绍抓紧时间剿灭公孙瓒,并且下令募兵,尽其所能的募兵

    三个儿子为了在袁绍面前表功,在募兵工程上各展所能,大肆募兵,完全不顾钱粮收支能否负担,短时之内,袁绍便再一次从河北四州拉起了超过七十万的军队

    新兵太多,不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没有经历过战火洗礼,袁绍的兵马听起来多,战力却难以令人乐观,同时,庞大的军费支出,使得河北的财政开始走下坡路,粮草殷实的河北,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去年春天从成都发兵进取关中,时隔一年多后重返成都,郭嘉是接连胜仗后凯旋,剿灭了李傕郭汜,打败了袁绍曹操,这一战果放眼天下,绝对称得上丰功伟绩。

    成都迎接郭嘉的阵仗十分气派,文武官员悉数到场,秦宓,张松,甄尧等人满面笑意地恭迎郭嘉返回。

    带着兵马来到成都北门,郭嘉翻身下马,面对上前来张口玉言的秦宓,郭嘉抬手止住他的话头。

    “奉承的话就不要说了,我已经听腻,还是赶紧入城吧。”

    秦宓苦笑,他的确是打算称颂郭嘉几句,道路两旁敲锣打鼓,热闹不已的人在郭嘉授意下相继散去。

    郭嘉领衔朝自家走去,和秦宓,彭羕等人聊一聊近一年来益州的民生,他每月都有益州的文书送至长安供他批阅,现在也只是随口问问。

    反正要堵住他们想要奉承的嘴巴。

    风尘仆仆刚到家门口,郭嘉自入城以来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会儿他突然驻足转身,疑惑地望着秦宓,问:“志才去哪里了?莫非有公务缠身?”

    郭嘉凯旋,戏志才没道理不到场迎接。

    这不是郭嘉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整个益州都该来迎接他,而是作为臣子的本分,戏志才没有要事,是不会不到场的。

    秦宓,甄尧,甄俨,彭羕,张松,费诗等人皆是一副难以启齿的难色,似乎不知该如何向郭嘉提起此事。

    还是萧仁了解郭嘉,事无巨细,不管麻烦不麻烦,最好都不要隐瞒。

    “戏大人卧病在床,已有半月。”

    萧仁说完便退了回去。

    郭嘉愁眉不展,戏志才病了?

    既然已经病了半个月还没好,显然就不是小病。

    郭嘉扭身就要朝戏志才的家走去。

    恰在此时,郭府门内跑出一个衣着贵气的孩童,蹦蹦跳跳从阶梯上下来,直接扑到郭嘉面前,抱着郭嘉的tui,笑嘻嘻地说道:“爹爹,你总算回来了,听孩儿给你念诗。”

    郭嘉伸手抚在那孩童头上,柔声道:“瑾儿乖,你先回家,爹还有事,晚上回去听你念诗。”

    四岁多的郭瑾抱着郭嘉的tui摇来摇去,就是不松手,死缠着要念诗给郭嘉。

    看起来就是普通的孩子想在父亲面前得到一些赞美之词罢了。

    但是,郭嘉的脸色逐渐阴沉下来。

    “郭瑾,回家去”

    现在郭嘉没心情哄儿子,戏志才病重让他哪怕面对袁绍与曹操挥军关中都不曾紧张的心悬了起来。

    郭瑾仍旧抱着郭嘉的大tui,歪头撇嘴道:“爹爹打了大胜仗,天下还有谁敢打扰爹爹回家?走嘛,走嘛,听孩儿给爹爹念诗。”

    啪

    一个响亮的耳光。

    第七十九章 宏图霸业

    郭嘉眼中没有嫡庶之分,儿子只要是亲的,他就不会区别对待,别人的儿子他没资格管教,自己的儿子,他一巴掌挥下去,也没人敢说三道四。

    郭瑾仰着脸期盼地望着郭嘉,却没想到得到的回应是一记绝不敷衍的耳光。

    小身板横飞三步,倒在石阶边上,郭瑾嘴边溢出鲜血,昏迷不醒。

    噔噔

    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藏在门后偷偷观望着府外动静的甄姜提着留仙裙便疾奔出来,原本期望父子相逢的欢喜场面没出现,倒是儿子被郭嘉一巴掌打得昏死过去。

    甄姜不解又委屈地望着郭嘉,抱起郭瑾,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珍珠不断掉落。

    “哼,慈母多败儿。”

    郭嘉无视甄姜委屈落泪的神情,留下一句话便转身向着戏志才的府邸走去。

    甄尧面无表情跟上郭嘉,甄俨迟疑片刻,朝着甄姜微微摇头无声一叹,加快脚步追上了郭嘉。

    甄姜抽噎着抱起郭瑾返回家中,赶忙找人给郭瑾查看伤势。

    跟在郭嘉身旁的文武官员大多都是一片漠然之色。

    郭嘉打儿子,天经地义,谁也不能插口。

    甄俨作为郭瑾的舅舅,生怕郭瑾被郭嘉从此厌恶,上前在郭嘉身边低声道“主公,童言无忌。”

    郭嘉没有回应甄俨,依旧迈着脚步朝前走。

    哪怕是童言无忌,有些话,在某些场合,谁也不能想说就说

    郭嘉打郭瑾,不是郭瑾胡搅蛮缠,而是郭瑾目中无人的口气。

    打了胜仗,打了大胜仗,不代表人人欢笑,人人无忧。

    打仗没有不死人,打仗没有不劳民伤财的。

    尽管郭嘉战果辉煌,但他不能大肆庆祝,不能得意忘形,如果比较善后的工作,他宁愿无仗可打。

    损兵四万,意味什么?

    益州至少万户百姓要做丧事,数不尽的泪水与伤痛都将长久地伴随着阵亡将士的家人。

    一个孩子,不懂就慎言

    决不能口无遮拦地把打仗说的如此轻松,如此得意,如此好似郭嘉一人的光辉

    换个场合,没有外人在场,郭嘉会语重心长地教导郭瑾,让他明白战争背后的残酷与沉重。

    可当时,成都的文武百官都在场,郭嘉是心烦意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1_51330/7335843.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