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寒门天下_分节阅读 19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擒王。

    屈膝跪在郭嘉面前的他刚要弯身而起时,一只大手蓦然压在了他的肩上。

    刚直起来不到半米的身子生生又矮了下去,孟获惊愕地抬头望向那光头恶相的男人。

    心中自嘲,孟获心灰意冷:郭嘉的身边,怎会没有强人?

    “孟获,你的来意我知道了,但是我想先说明一下你刚才的行为,你是想趁我不备生擒我或者击毙我,那么我来告诉你后果,你哪怕成功了,也走不出成都城,凭你一己之力,也杀不完城中所有我的兵马,这样的话,你会死,如果我也死了,那么我的人会为我报仇,不光你族中长辈,就是幼童,也不会幸免于难。我说这些,是希望你能用脑袋来思考问题,如果你连最基本的思考都不会,那么后面的谈话,也就没有必要了。”

    郭嘉不温不火,根本没有将孟获先前不轨的企图放在心上。

    孟获抬起头朝郭嘉望去,只看到了郭嘉淡然的神色,对他没有恨,没有怕,只是一种平淡到令人徒增压力的漠然。

    “恶来,放开他,让他站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让他跪着,他的注意力更多会被自尊心所吸引。”

    典韦听命,收回手后站在郭嘉身旁,孟获站了起身,他比郭嘉高一头,可哪怕郭嘉是仰视他,仍旧让他有一种如坐针毡的压迫感。

    接下来,郭嘉将南部作乱的前因后果,以及他善待部族长老们的事情告知了孟获,并且由祝融发表了肯定的意见。

    从始至终,孟获是被利用。

    但他对郭嘉的言论表示怀疑,问:“那使君为何不早说?为何在开战之前不将真相大白天下?”

    郭嘉嘴角上翘,嘲讽道:“你意气风发率军北上,我派人跟你解释,你会听吗?”。

    孟获语塞,脸色尴尬。

    他绝对不会听这样的解释!

    雍闿在暗中煽动南部作乱,事情始末在郭嘉返回成都后就了如指掌。

    那时,战争还没有正式开打,哪怕是在泸水对峙时,也没有真正刀兵相见。

    但是,郭嘉没有派人去跟孟获交涉。

    在这个时代,弱者的解释没有人会聆听。

    郭嘉弱吗?

    祝融生擒甄脱与甄道时,自以为胜券在握,她眼中的郭嘉,是弱者,是听她摆布的弱者。

    孟获率军十万北上气焰滔天,他眼中成都眨眼可破,郭嘉是手到擒来,自然也就是弱者。

    在这样的局面下,郭嘉无论说什么,都只会被当做是狡辩,是为了自保,是大难临头时的狡诈。

    所以,仗要打,必须打,从某种角度来看,郭嘉要谢谢雍闿,对蛮夷只用礼教是无法驯服,武力是令对方臣服的必要前提。

    胜利者可以抒写一切。

    当郭嘉的军队打败了南蛮大军,又将南蛮部族的长老们挟持到了成都,他出现在南部人民面前的形象就是一个胜利者的姿态。

    形势逆转,祝融,孟获,南部成了弱者,任人宰割,这个时候,郭嘉再来解释,便是胜利者的恩典与施舍,想要委曲求全,就必须接受。

    郭嘉要统治南部,便要竖立恩威。

    恩威有先后之分,先施恩再立威,则威轻与恩,郭嘉一向主张先立威再施恩,则威深入人心,恩也事半功倍。

    先把南部打怕了再图施恩,就是郭嘉统一益州的策略。

    *

    第十二章 如日中天

    在郭嘉的左右,仍然有不少人认为这个世间的真理是存在与诗书礼仪之中。

    当郭嘉从关中撤军返回成都后,便有官员建议郭嘉派人去和南部交涉,向领军作为先锋的孟获说明白,是雍闿在背后挑拨,而不是郭嘉有意逼反南部。

    郭嘉仅仅在表面上没有采纳这个为数不少的人建议的策略,心中简直不屑一顾。

    他甚至觉得可笑。

    难道派去一个使者向孟获心平气和解释一番,孟获就会立马恍然大悟丢下兵器,然后跑来成都与郭嘉一起唱《哈利路亚》吗?

    真理是掌握在强权者手中。

    现在,郭嘉以一个胜利者的形象,他说什么,都是真理。

    撇开南部之前就有归附的意向,是雍闿从中作梗导致了如今南北厮杀的局面,眼下郭嘉的军队高奏凯歌,南部百姓只剩下归顺的一条路可走。

    南部本就是郭嘉的属地,这一次对南部,谈不上先礼后兵,反而是调转了先后,郭嘉先兵后礼,至于那些表面上已经顺从的蛮夷会不会反复无常,郭嘉并不放在心上,他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实施下去,有人还要兴风作浪,他也拦不住,屠刀举起一次便能举起第二次,是否识时务,在对方。

    被劫持来成都的南部蛮族部落长老们被郭嘉大张旗鼓地送走,郭嘉需要他们去传达他的善意,这样,越隽夷王高定想要号召百姓抵抗郭嘉也会孤掌难鸣。

    一个月后,孟获送族人返回南部,却又去而复返。

    这一次接见孟获十分正式,成都文武官员都在场,郭嘉坐在主位上好笑地望着欲言又止的孟获。

    “孟获,你还有什么要求?不妨大胆地说出来,我能满足便不会吝啬。”

    孟获低着头沉默很久之后,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孟获突然跪倒在堂中,对郭嘉说道:“请使君收留我,我想从军,在使君麾下为使君效劳。”

    南部归附,郭嘉就不会允许有私人武装部队出现在他的属地,不管你是部族的领袖还是群民推举的王者,郭嘉都不会容忍有脱离掌控的军事力量存在。

    郭嘉想了想后将目光投向秦宓,道:“子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暂且收下这个人,有空的时候教教他事理。”

    秦宓很意外,不过出列从容地接下了这个差事。

    孟获疑惑地盯着秦宓半晌,最后扭过头来问郭嘉:“使君,此人莫非深藏不露?”

    郭嘉答道:“你一只手能杀掉十个他。”

    孟获一听,就更加迷糊了。

    “那使君为何?我跟他学什么?”

    郭嘉淡淡道:“孟获,记住,你有强硬的拳头,却没有睿智的头脑,这一次南部遭难,你难辞其咎,若你是个心思细腻谋而后动的人,便不会轻易被雍闿煽动。不管力量强弱,用之为善则正,用之为恶则邪。你想要为我效力,便不能只是一个冲动暴躁行事不经大脑的匹夫,子勑是世间难得的智者,跟着他能学多少,都是你的福气。”

    孟获表情认真地思考之后,来到秦宓面前给他行了一礼,秦宓平静地还了他一礼。

    孟获刚要退下,却又回过头来对郭嘉说道:“使君,我族中子弟愿意与我一同追随使君,不知使君是否接纳?”

    这件事,郭嘉倒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反而说道:“此事待剿灭高定之后再论,眼下我也没有多余的钱粮来供养新的军队,来年若是风调雨顺,扩建一支新军阻力不会太大。”

    孟获走后,堂中沉默片刻。

    郭嘉换上一副严肃的神色,轻声问道:“关东如今局势如何?”

    官渡之战落下帷幕后数月,郭嘉终于再一次将这个话题抛出。

    费诗出列,答道:“袁绍败逃回河北,一病不起,河北的属地由他三个儿子在掌管,从河北传来的消息,似乎袁绍麾下的文武对立嗣之事分歧很大。曹操撤军返回许昌后开始休养生息,并没有乘胜追击,从兵马实力上,袁绍仍旧强过曹操数倍。刘表在主公下令让水军撤回后便也撤军,逃去荆州的刘备被刘表派去新野驻扎。江东少主孙权稳住局面后破格提拔了不少人才,江东在孙策死后风平浪静。”

    闭上眼睛陷入深思,郭嘉在考虑一统关西后的策略。

    官渡之战是一场对袁曹两家具有命运转折点的战役,但并不是袁绍败了,便退出历史舞台,曹操也不是胜了就瞬间一统北方。

    袁绍在官渡具体损耗了多少兵马难以估量,战死沙场加上被曹操坑杀八万,初步估计,袁绍减损了近二十万的兵马在官渡。

    官渡惨败,袁绍的兵马没有被全部消灭,却也已经元气大伤,本人病倒后一蹶不振,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已经消沉到了破灭的地步,令袁家雪上加霜的是三个儿子争夺世子大位进入白热化阶段,病入膏肓的袁绍已经无力掌控大局。

    郭嘉预料接下来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曹操会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紧盯住在关西的他,一方面等着接管北方的属地。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郭嘉已经决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平南部之后的下一步是收服西北,再将到手的属地妥善经营,这大概要消耗至少五年时间,同期时间里,也许曹操能将河北全部收入囊中,关东关西两大势力同期上升,预示着未来的对决会更加激烈。

    走在府中后院,郭嘉拉着两个儿子的手,在分别前,郭嘉忽然问道:“烨儿,瑾儿,你们知道曹操为什么不打河北吗?”。

    袁强曹弱,这是官渡之前的实力对比。

    官渡之后,看上去,依旧是袁强曹弱。

    但是,袁绍的心气已经被打没,河北的将士从上到下是闻曹操而色变,被坑杀的八万俘虏已经是河北所有人的梦魇,所以曹操打袁绍,除了粮草的负担外,几乎没有任何顾虑。

    两个儿子陷入深思,郭嘉松开他们的手笑道:“这个问题,慢慢想吧。也许,十年后,你们才会真正明白这里面的含义。”

    兄弟相争,祸起萧墙,曹操不打河北是欲擒故纵,攻则致使袁氏兄弟合力抵挡,放则静观袁氏兄弟自相残杀。

    郭嘉希望两个儿子能够明白恒古不变的一个道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袁家正一步一步走向覆亡,北方的红日陨落,南方却正悄然升起一颗新星。

    与袁家恰好相反的是孙家,孙策死后,孙权上位,孙家上下一心共保江东,假若袁氏兄弟能有孙家这般的风范,哪怕不可一世的袁绍死去,也能瞑目。

    寒冬腊月,浴室内雾气昭昭,郭嘉泡在温热的池水中倍感惬意。

    身后有人贴了上来,郭嘉闭着眼睛都知道是谁。

    “都老夫老妻了,还在玩十年前的情调吗?”。

    咯咯

    池中不止郭嘉一人,他的妻妾都在,其实他心里也想放纵一把,可一想到酒池肉林创建者的下场,反倒不寒而栗。

    甄姜,小乔,貂蝉揶揄地望着被郭嘉调侃的蔡琰。

    一丝不挂从后抱住郭嘉的蔡琰贴着他的身体滑到他面前,故作神伤道:“莫非是夫君嫌弃妾身人老珠黄了?”

    早已褪去青涩少女风姿的蔡琰如今正是成熟魅力集于一身之时,郭嘉勾起她的下巴,另一手也不安分地绕到她的身后背臀下,凑在她眼前,神秘地说道:“媳妇儿,我忘了告诉你,其实我更喜欢熟女,十年前的你跟现在相比,诱惑力简直没有可比性。”

    双腿夹着郭嘉的腰,蔡琰难得又一次脸上浮现羞涩的红润,贴在郭嘉耳边柔声道:“妾身现在总算明白为何夫君一直推迟纳乔家姐妹为妾,原来是果子没熟透啊。”

    郭嘉狠狠吻住蔡琰的脖颈处肌肤,用力吮吸。

    淡淡的刺痛从脖子传到神经,忽然又舒缓下来,蔡琰软在郭嘉身上,忽然一摸脖子,嗔怪道:“哎呀,这里又有印,你叫妾身如何见人?”

    郭嘉紧紧抱着她,毫不在意道:“穿件领子高的衣裳掩住就没事了。”

    肌肤摩擦,欲火高涨,郭嘉正要“蹂躏”蔡琰时,却被她给推开。

    “妾身都把正事给忘了。”

    蔡琰拍拍额头,肌肤白里透红,忍下怦跳躁动的心绪,蔡琰望着郭嘉认真地说道:“烨儿年纪不小了,近日不少人都来拜访妾身,想给烨儿做媒。此事还是夫君拿主意吧。”

    郭嘉一愣,转个身在蔡琰身旁背靠池边,不远处一直观望着二人的三女本以为郭嘉会和蔡琰上演一场好戏,却没想到突然就偃旗息鼓了。

    “是啊,烨儿不小了。”

    算真实年纪,郭烨过了年就是十三岁,而古人算年龄又虚长一岁,他就是十四岁。

    十四岁的孩子放在普通人家或许没什么,可在达官显贵的家庭里,十四五岁完婚成家很正常。

    “烨儿有意中人吗?”。

    郭嘉突然问道。

    他不是在开玩笑,即便是以己度人,郭嘉上一辈子十二三岁的时候也暗恋过某人,这个年龄段正是情窦初开之时,郭嘉自然不会装卫道士觉得伤风败俗。

    “应该没有吧,不曾听他提起过哪家的姑娘。”

    蔡琰也不是很肯定,孩子大了,心里有话也都藏着,做父母的纵使管得严,也未必能把孩子的心思一点一滴全部洞悉。

    “那就先问问他的想法,如果他没主意,你就替他操办此事。”

    *

    第十三章 嗣位之猜

    郭嘉当了十年人主,膝下有两个儿子,女儿是被外人自动忽略。

    从事业传承延续的角度,郭嘉手下的文武自然希望郭嘉子嗣旺盛,儿子多的利弊,取决于人主的权术,像袁绍,儿子不少,却给袁家留下了一个覆灭的隐患,像刘表,只有两个儿子,却也导致荆州形势犹如一团乱麻。

    郭嘉麾下文武对郭嘉有信心,自然不会束手无策,能够妥善安排好下一代的未来,在这个前提下,他们希望郭嘉的儿子越多越好,这样在继承人的选择上能够从中选优。

    只可惜十年过去了,郭嘉只有两个儿子,大乔腹中的胎儿是男是女,没出生谁也不好揣测。

    对于达官显贵而言,这样的局面算得上人丁单薄了。

    不过郭嘉还年轻,他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1_51330/7335877.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