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寒门天下_分节阅读 25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嘉笑呵呵地说了二字,众人举杯,一起向他先敬一杯

    放下酒杯,魏延就急不可耐地向郭嘉说道:“使君,如今曹贼已死,孙刘联军大战之后人困马乏,使君已得南郡,何不尽快收服荆南各郡?”

    不光魏延有意,其他武将们也都注视着郭嘉,一脸意动

    郭嘉仍旧浅笑,却不答反问:“文长,我若率军直取长沙,长沙太守韩玄会举城投降吗?百姓们能否愿意看到我接管荆州呢?”

    这个问题,让魏延陷入了沉默

    一时间,没有回话

    荆州在刘表治下还算太平,而长沙太守韩玄对百姓也不错,荆州北面的南阳,西面的宜都,东面的江夏,或多或少在这些年里都因曹,郭嘉,孙权三方而遭受战乱之苦,长沙比较太平,百姓们在韩玄治下心向汉室,郭嘉如果率军去收服长沙,韩玄多半不会投降,而百姓们则也会抵抗

    魏延对长沙很了解,所以这个局面,他也想好了应对之策才敢来投效郭嘉

    “使君,要得长沙郡,某愿为使君出一策使君可遣一员大将率军一万足以,兵临长沙后,韩玄若降,则兵不血刃收服长沙,韩玄若不降,某愿在长沙内发动兵变,只需杀了韩玄,长沙就是使君的”

    魏延这番话说得义正严词,丝毫没有半点羞愧之色

    那些投降了郭嘉的江陵文官眼中闪过不屑与羞耻

    这个魏延,寡廉鲜耻

    长沙太守韩玄是你顶头上司你竟然说杀他,还面不改色

    太平军将领们倒是对魏延这番话没有偏见

    既然魏延已经来投效郭嘉,那就是识时务的表现,当为俊杰

    长沙太守韩玄如果不降,魏延不杀,他们不会刀下留情,韩玄总归都是死路一条,而魏延肯做内应发动兵变,这是能够减免太平军将士伤亡的好事啊

    愈加是一件大功

    武将们都看着郭嘉,长沙郡唾手可得,就看郭嘉作何决策

    郭嘉面对魏延献上的计策,并不惊喜

    这个世界,总是有很多野心家

    魏延肯定有野心,称王称帝给他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有这样的心思但功成名就扬名立万,一个有血性有抱负的武将,肯定有这样的理想

    太平盛世,文官能靠一支笔平步青云,武将想要出头则太难

    将军想上位,肯定要靠战功,那么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意思

    现正逢天下大乱,军阀割据,魏延想要出人头地,不断待在太平无事的长沙不行,要上位,就要追随开辟进取之主

    曹本来是一个好选择,可曹七月进攻荆州个月不到的时间却死了

    以至曹本人,都没有踏进江陵对岸一步,魏延想要投靠曹都来不及

    而郭嘉,坐收渔利,现在稳居江陵,也不跟孙刘联军开战,这明显下一步就是要打下荆南,所以魏延坐不住了,与其等对方打过来迫降,不如主动投诚显得分量重些

    魏延见郭嘉既不赞同,也不否决,捉摸不透郭嘉的态度,为了愈加表现突出一些,让郭嘉重视自己几分,魏延又开口道:“使君,方今曹贼身死,曹魏势必会迎来一场动荡,此时”

    魏延还没将他给郭嘉设想的战略构想和盘托出,郭嘉却压手示意,对他笑道:“文长,今**来投我,我是喜不自禁呐,今日不谈正事,只说风月来,我敬你一杯,文长助我,我如虎添翼啊”

    郭嘉敬着酒把魏延的话打断了,魏延实在是弄不清楚郭嘉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与郭嘉相敬而饮,魏延心中一叹,心中忽然有些不快

    郭嘉将他奉为上宾,但好像是一种敷衍

    大堂内的酒宴气氛逐步热烈起来,武将们多半不会跟文人那般闷骚心事重重,郭嘉说不谈公事,那就不用费心胡思乱想,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尽兴拼酒

    待酒宴落幕时,郭嘉让魏延就留在江陵,不用回长沙,而后,郭嘉便以不胜酒力为由先离场了

    其他武将们见主公走了,自己喝的聊的也差不多了,于是三三两两相继离去

    魏延喝着闷酒,心不在焉,粗犷的面容上有着显而易见的落寞

    他从不自诩为君子,大丈夫立足天地,敢作敢为

    韩玄是他上司,他若动手杀之,会招致怎样的骂名,他是一清二楚

    但是,他愿意这么做,也不屑藏头露尾,罪名,他敢顶在头上

    这是他对郭嘉表达忠心的一种方式和牺牲,来投诚做到这个地步,还不够吗?

    魏延是暗中前来江陵,韩玄不知道,知道的只有他在军中的心腹

    他是一个善待士卒的将领,能与士卒同甘共苦,这向郭嘉投诚之事,事关个人前途,还有长沙将士的性命生死

    也正因魏延在军中威望高,将士们也都愿意跟着魏延,所以魏延才敢说他在长沙城内发动兵变献城给郭嘉

    “文长将军,借步说话”

    正当魏延意兴阑珊心灰意懒之时,不断坐在他身边却被他忽略的年轻公子对他浅笑着招了招手

    魏延看堂内文武走得七七八八,见这位公子年轻俊朗仪表不凡,现在后知后觉地才询问起对方的身份

    “敢问阁下在使君帐下位居何职?”

    在江陵,魏延人生地不熟,自然要对人礼重三分

    只听那公子浅笑谦虚道:“在下姓郭名烨,字公瑞如今没有任何官职在身,请文长将军随我借步说话”

    魏延酒醒三分,神情一震,郭烨?那不就是郭嘉的大儿子吗?

    于是赶紧又行一礼

    “还望烨公子勿怪,我一介粗人,不懂礼数”

    酒宴从开始到结束,魏延都没跟郭烨打过一个招待,生怕先前无视对方的态度被误以为狂妄

    郭烨淡笑着和魏延寒暄一番,而后一同走出大堂,魏延那些随行的将士都被安排在军营里过夜

    冬日寒风凛凛,夜色昏暗,郭烨从门卫手中提了一个灯笼,照着前路与魏延并肩而行

    “文长将军,在下替家父向你赔罪,怠慢之处,还望见谅实不相瞒,先前酒宴之中,有外人在场家父知道文长将军定会语出惊人,所以才,呵呵”

    魏延恍然大悟,不是郭嘉不想听他的话,而是这些话最好不要传到别人的耳中

    江陵那些投降的文官,自然不得信任

    二人走到城内军营之中,郭烨将魏延带到自己的营帐内,伴着烛光,郭烨伸手请魏延入座

    第二十一章 草船借箭

    郭烨与魏延相对而坐,废话不说,直奔主题。

    “文长将军,家父说你是行军打仗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下深为敬佩,若不嫌弃,文长将军不妨赐教一二,如今形势,我太平军该何去何从?”

    魏延不知道究竟是郭烨想听他在军事上的看法,还是郭嘉暗中授意郭烨这么做,眼前要是一个无名小辈,魏延肯定懒得理会,但既然是郭嘉的儿子,那就畅谈一番。

    “在下有些拙见,称不上赐教,与公子探讨一番吧。”

    魏延说完左右瞧了瞧,似乎眼神在寻觅什么。

    郭烨从矮桌下面抽出一张幅面不小的地图铺在桌上,而后微笑道:“将军是在找这个吗?”

    魏延一眼就被那地图给吸引住了,山涧水陆,高山低谷,一清二楚。

    他点头说是,其实他刚才只是想找个代笔的工具指指画画一番。

    矮桌根本铺不下地图,魏延将荆州所在的地图挪在二人眼前,而后一指荆州东面,面容严肃地说道:“自孙刘联军大破曹军之后,江东短时之内无力再战,为求自保,江东也不敢得罪使君,因此,使君只要结好江东,便可暂时稳住对方。”

    到了现在,郭嘉只有两个半敌人,一个是曹魏,一个是江东,还有半个是刘备。

    魏延再一指江夏,说:“刘皇叔此生败绩甚多,不足为虑。但使君此时最好让刘皇叔留在江夏,一郡之地,他能养几兵?迟早必亡!如若使君攻占江夏,则使得吴侯坐卧不安,难保不会与使君誓死一战。而眼前,在下以为,使君应先剿灭曹魏才是。”

    魏延的话让郭烨深感认同。

    刘表以荆襄九郡才养得起二十万的兵马,刘备有一个江夏又怎样?能养得起多少兵呢?

    刘备不足为虑是真的,蜗居江夏苟延残喘,只是郭烨想到那个被郭嘉忌讳莫深的诸葛亮,他难道不知道刘备现在的处境堪忧吗?

    退一步讲,如果刘备就凭江夏能向西打败郭嘉,那郭嘉还是趁早卸甲归田算了。

    魏延见对方聚精会神在听,也就畅所欲言继续说。

    “这里是樊城,樊城,宛城,许昌,加上合肥与洛阳,曹魏中原的防线依此而成,在下听闻曹仁率军撤离江陵,如若不出所料,必定是退守樊城,以汉水为险要隔河拒敌。”

    魏延说到这里,郭烨肯定了他的猜测:“将军所料不差,昨日已经传来消息,曹仁率军十万驻守樊城。”

    魏延得意一笑,继续道:“曹操已死,曹魏接下来很有可能出现两个局面,其一,稳守,这就需要曹魏有人挺身而出稳定大局,固守中原,进而挑拨离间,让使君与江东开战,曹魏好从中偷利。其二,内乱。不论是曹家内部争斗,还是曹家与许昌的天子争斗,这都是败亡之兆,如若出现这个局面,使君席卷中原收服河北都将易如反掌。”

    郭烨眼前一亮,对魏延充满欣赏的眼神,这些事情,他也想过,没想到这个在一旁观战的魏延能把局势分析这么清楚。

    “依将军来看,曹魏若固守中原,此局如何破之?”

    事情都要往最坏的处境中去想,对郭嘉而言,最坏的局面是什么?当然就是曹魏没有顷刻覆灭,反而能在短时之内稳住阵脚。

    魏延将地图向下一挪,将中原一带的地形展露眼前,伸手一指宛城,沉声道:“强攻樊城,曹魏必救!不过,使君可兵分两路,一路由江陵出兵围攻樊城,另一路从上庸与新城直取宛城!此两路兵马,一正一奇,一虚一实,攻樊城是假,取宛城才是真!只要宛城沦陷,使君可同时从关中调集骑兵,兵出武关,绕过洛阳占据虎牢关,如此,关中,虎牢,宛城,以及江陵和汉中,就对曹魏荆州北部到洛阳的兵马形成了大包围之势!曹魏若拼死一战,合围剿之!如若死守,使君可轻而易举席卷兖州,豫州,徐州。”

    魏延的战略,让郭烨大吃一惊,倒吸一口冷气,沉思半晌。

    似乎可行。

    但风险很大。

    佯攻樊城,去偷袭宛城,如果对方识破,很有可能去深入敌后偷袭宛城的兵马就回不来了。

    郭烨忽而问道:“依将军计划,难道孙权会坐观上壁?”

    魏延呵呵一笑,说:“所以在下建议,使君应结好孙权,两家合谋,共同出兵,使君在江陵的兵马北伐襄樊,让孙权在东面出兵攻打合肥,兵力上,使君多,孙权寡,到时候,使君席卷兖州豫州,孙权至多能吞下徐州而已,那时使君反过来据守黄河渡口与曹魏隔河对峙,调转兵力,南下吞并江东!”

    这一番战略听在郭烨耳中犹如惊雷,让他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打仗没有不冒险,而魏延的战略让郭烨觉得可行。

    但是,郭嘉未必会采纳,这一点郭烨十分肯定。

    因为郭嘉擅长集思广益,不是别人说一个战略,他就执行一个战略,手下谋士武将那么多,人人说一个,他听谁的?当然要深谋远虑,在战略规划上取长补短,把风险降到最低,把利益扩张到最大。

    “呵呵,将军大才,烨由衷敬佩。长夜漫漫,如若将军不嫌弃,在下想多请教将军一番。”

    郭烨起身给魏延行了一礼,魏延连忙摆手,而后满面笑容与郭烨促膝长谈。

    凉风呼啸,时光流逝,二人在营帐中倾心相谈,无所隐瞒。

    眼见天灰蒙蒙开始微亮,突然,营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耳边隐约能够听到远方战鼓擂动的声音。

    不知疲倦的二人面色一惊,一同站起朝外走,却有人掀开营帐进来。

    甘瑰没想到魏延在这里,也不顾上其他的,对郭烨沉声道:“公子,江边水寨传来消息,有敌情!”

    郭烨一听,凝眉问道:“具体情况如何?”

    三人朝外走去,营中将士都行动起来,忙碌却不慌张混乱,有条有序。

    甘瑰沉声道:“传信的人只说江上来了敌船,数量有多少不知道,反正地面上没有敌军。”

    船?从水上杀来?

    除了孙刘,不会有别人了!

    魏延不知道他该怎么办,好在郭烨请他一同去江边观战,于是一起骑上快马朝城外赶去。

    正在睡梦中的郭嘉被人叫醒,一边穿着衣服一边问张任:“来了多少敌军?”

    张任给郭嘉披上大氅,摇头道:“周将军派人来传信,也没具体说清楚。”

    郭嘉好整以暇用凉水洗把脸醒醒精神,系上大氅后就朝外走去。

    看看天色,晨光微亮,这个时辰来进攻,有点晚。

    人最疲惫和睡得最沉的时间是子时之后的两个时辰。

    郭嘉心中起疑。

    骑上马朝城外而去,郭嘉想不通孙刘两家到底有何用意。

    单靠水军最多就是把他江陵外那些运输物资的小船击破,没有任何实质性战果,加上岸边肯定有太平军抵抗,那么敌军也要冒着伤亡损失来作战。

    孙刘两家耗得起?

    水陆两军结合才能算得上进攻,单靠水军,是不智之举。

    冷风袭过,郭嘉率近卫军已经出城,震天的喊杀声传来让郭嘉觉得莫名其妙。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1_51330/7335932.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