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为太子之后应该有不少的眼睛时时关注着他,等着抓他的小辫子呢。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会兢兢业业的做好身为一国太子应该做的事。展元那边的事还没有结果吗?”韩颖觉得对赵贽跟刘文涛的关注可以适时的放松一下,她心中一直对展元的事有些放不下,总觉得不查清楚会对她以后做的事产生影响。
展元在六年前卫国将军府的事情发生后就迅速的请旨去了边疆。刚到边疆不久就求得镇安侯展庆武的同意,与孙明卿订下了婚约。接着不到半年的时间两家就把提亲、议亲、定亲、成亲这一套都走了下来。
镇安侯展庆武及展元趁着新年回燕京的空当把人给娶进了家门,成亲那日两家的排场虽不说很招摇,但在当时也是被谈论了很久的。从丰厚的聘礼到殷实的嫁妆,从新郎的春风满面到新娘的温良娇羞。
新年过后,展元就带着新婚妻子去了边疆,这一呆就是五年。而且据边疆那边传来的消息看,展元非常的宠爱新婚夫人孙明卿,对她的话更是言听计从。纵使孙明卿入门四年都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展元也从未有过纳妾的意思,一心一意的守着孙明卿过日子。更奇怪的是展元的母亲陈氏,长媳多年无所出也没有给儿子往屋里送过人,对孙明卿的态度一直很好,说是亲生女儿都不为过。
但是韩颖收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恨不得冲到边疆一刀砍了展元,抽了陈氏。当年姐姐受了多少陈氏的委屈,新婚不到半年的时间陈氏就往展元房中送人。若不是当时她还有些理智在,展元与陈氏早已化作一捧黄土了。
“小姐上次让阁中查的那些事情由于距现在的时间较久,一些具体的事情还没有核实清楚。不过丁先锋让阁中的人从边疆带回来的消息到了,来人在昨日晚间把东西送到后又即刻启程回去了。”明墨从怀中拿出一个布包交在韩颖手上。
韩颖听到明墨提到丁先锋,眼中闪过思念。“丁叔叔可算是来信了,都有三年多没收到他的信件了。今年若是再没有信件传来我可就要去边疆看他了呢。”韩颖她们口中的丁先锋原是三百先锋卫的首领先锋。
当年卫国将军府遭难后丁印就悄悄的潜进了边疆的五十万大军中。一来是打算暗中调查当时是谁把军中的布防图给泄露了出去;二是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卫国将军韩世国麾下的一些心腹将领。
军中换将,之前跟随韩世国的一些将领肯定会受到一些牵连,说不定也会被扣上通敌卖国的罪名。这些可都是忠心为国的栋梁之才,能救一个是一个。就算不为武帝的江山,也为韩世国费尽心血的培养了他们。
韩颖小心翼翼的打来布包,里面放着三封信。信的下面还压着几张红色的剪纸。韩颖看到这些剪纸后眼圈红了红。
丁印在那么艰难、危险的情况下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爱好,这些剪纸的图样都是边疆的一些独有的景致,每一张都剪的工工整整的。韩颖的心中暖暖的,还有一丝揪痛。
韩颖把布包里的剪纸小心的拿出来摆放在桌上,拿过几封信认真的看了起来。
第一封信写的是这几年来丁印对一些军中人员的调查,已经锁定了泄露草图的人,是韩世国手下的一名副将。那人是武帝一早就安插在韩世国身边的人。
第二封信写的是对韩颖的关怀及各种嘱托。
第三封信的笔迹比较潦草,看样子是在紧急的情况下写的。都是一些展元去到边疆之后的一些琐事。这其中有一件事韩颖很是上心。
丁印在信中写到,展元在进入边疆军的第三年,不知因何缘由结识了几个江湖人士。
边疆的人员很混杂,按说来几个江湖人士是很平常的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再说这些江湖人士居无定所,也许来边境只是为了游历,也有可能是为了通过边境前往别的国家。
可丁印的信中却指出这几个江湖中人与展元接触了好几日,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见面,而且每次都是一待两个时辰。但有人注意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很一般。信中还有几张人物面部的画像。
“把这几张画像临摹几份分发到各地的阁中去,看到画像上的这些人后仔细调查。”韩颖把信中的画像交给了明墨。
既然有了画像就一定会找到人,找到了这些人有些东西很快就会浮出水面了。
明墨拿着那几张画像回到玲珑阁中,找了几个绘画技术好的人临摹了好几份,然后就给各地的玲珑阁分发了下去。
玲珑阁中的众人都在忙碌着,赵贽与刘文涛也在忙碌着。
南蜀那边的情况在六月二十四这日传进了宫中。武帝看完南蜀那边送来的消息后又发了一通火,本来已经好的差不多的身体又倒下了。之后武帝下旨让太子赵贽全权负责这件事,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周游全力配合。
赵贽接到这道圣旨后整个人都兴奋了,他知道这是他笼络人心、塑造形象的大好机会。
赵贽命人把刘文涛请到了他的府邸。现在赵贽的府邸正门的牌匾上已经换成了“太子府”三个金黄色的大字匾额。
“舅舅,父皇把南蜀那边的事情交给本宫全权负责,对南蜀那边的事您有什么看法。”赵贽也没有跟刘文涛客气,一进书房就询问起他的意见。
“南蜀那边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粮食,但国税那边也是捉襟见肘。臣以为,太子殿下可以在众大臣面前先做做表率,捐出点银两,然后让朝中的官员也跟着捐银。先用这些银钱买了米面药材的给南蜀那边送过去。”刘文涛缓缓的说出来心中的想法。
“至于之后的事太子殿下可以找新的户部尚书周游进府与他商谈。”
“本宫也是这么想的,可惜南蜀那边赵赞的私军基地还没有找到,若是能找到或许可以从那里得到不少的粮草。”赵贽对私军一事还是有些耿耿于怀。
“太子殿下不必忧心,兵部那边已经派人开始打通暗道了,到时就能找到私军的基地了。臣也已经跟兵部打过招呼了。还有南蜀当地的官员也要动一动了,最好换上殿下自己的人过去,说不定那个私军基地咱们还能用得上。”
赵贽一听眼中一亮,“多亏舅舅提醒,本宫这就进宫禀呈父皇。”
“太子殿下还可以跟陛下商讨下,南蜀那边的灾情有些严重,税收能免则免。过几日臣会安排人去南蜀那边,把太子殿下您在陛下面前为他们据理力争的事情宣传一二。”刘文涛见赵贽急着进宫,赶忙起身拦了他一下,把自己的下一步打算说了出来。
“对对,就这么办。多谢舅舅为本宫筹谋。”赵贽正正经经的给刘文涛行了一个晚辈礼,刘文涛也没有躲,全都接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日赵贽很忙,忙着给南蜀的百姓们募捐;忙着找能大量供应米粮、药材的商户;忙着安排运送这些米粮、药材到南蜀的人选。就是有一件事不忙,对于给太子妃名位的事赵贽选择性的遗忘了。
武帝虽在病中但也有很多消息来源的渠道,见赵贽这件事办的很用心也很努力,心中有些安慰,但是更多的却是猜疑。
赵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安排好了一切,这让武帝很是疑惑,是不是说明赵贽在朝中的势力比他已经查到的还要多,还是说赵贽以前的那些种种都是他刻意表现出来给他看的,为的就是让他安心,把太子的位置稳稳的交到他手上。之后赵贽会不会嫌他活的时间太长而在背后动手杀害他,然后好快点登上皇位?武帝的怀疑终究得不到答案。
现在的武帝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不知从何时开始,他开始怀疑所有的事,一件小事都要怀疑上半天,劳师动众的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在处理好南蜀的事后赵贽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显然已经很高了,接下来他又做了两件更轰动的事,这使得他在民间的名声更加响亮。同时也更加让武帝心生猜忌,最终武帝下定决心开始扶持赵贺在朝中与他抗衡。
------题外话------
十四号上架
再强调一下
☆、第六十九章 新任太子三把火(二)
对于南蜀灾情这件事上,赵贽办的很漂亮。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朝中的官员们都产生了危机感。
六月三十,六月的最后一天。今天的早朝武帝又没有临朝。
现在的德政殿中除了最上面的那张龙椅跟龙案之外,在通往主位的阶梯左侧又加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这几天来,赵贽一直坐在那张桌子之后处理各大臣在早朝时提出的各种禀奏。
武帝又一次病倒后也给了赵贺不少的权利,但赵贺的表现就像是一盘上不了酒席的狗肉一般,每天只是在早朝期间默默的站在赵贽的对面,从来不上奏也不发表任何意见。
“昨日晚间本宫收到了一份密折。安福,拿给各位大人传阅下。”赵贽进殿后直接走向书桌,刚在椅子上坐稳就从桌上拿起一份折子交给了身后的小太监。
这名唤安福的小太监是赵贽从小一同长大的,也算是他的心腹了。
德胜一直在清心殿中伺候武帝,没有来德政殿,就算德胜在德政殿中赵贽也不敢明目张胆的使唤他,如是他在武帝面前说上自己一句不中听的话,那他就得用十倍的努力来换回武帝的好感。
安福先是把折子交给了站在赵贽对面的赵贺手中。赵贺粗略的看了几眼后抬头看向赵贽,眼中的震惊被整个殿中的文武大臣们瞧的一清二楚。
赵贺看完后就递给了他身边的新任右相项天良。项天良看完后也皱了皱眉,不着痕迹的看了眼赵贽,之后也把折子递给了他旁边的人。
一刻钟后,这份折子就在整个大殿的大臣中传阅了一遍。他们看完折子之后的第一个动作都是抬头看了眼赵贽,然后就眼观鼻、鼻观心的站着沉默。有几个官员的脑门上还沁出了一层薄薄的汗,甚至还有一两个官员的袖子在激烈的抖动着。
在大殿上所有的官员中反应最大的就数礼部尚书魏宪冲了。自从他看完折子后整张脸变的惨白惨白的,额角的汗水也顺着脸颊一路滑落,最后一滴一滴的都隐入靛青色的官服中。宽大的衣袖中藏着的手也被汗液浸湿。等折子被所有官员都看完后他就把头低低的垂了下去。
“想必各位大人看完后心中都很惊讶吧。昨日本宫看完后也很惊讶。”赵贽把传阅完的折子放在了桌子上。
“南夏自先祖建国以来还从未出现过如此的巨贪之人。几日前本宫与户部尚书周游因南蜀的灾情一事一同查阅得知,南夏国库中的银两现在也不过两千万两,为了救济南蜀才拨出去两百万两。你一个小小的礼部尚书私银就有七百万之多,这还不算上田地、产业跟宅子。”
魏宪冲“噗通”一声跪了下去,“太子殿下明察,臣自为官起就一直兢兢业业,从没做过违规犯忌的事,这都是对臣的诬陷。”
“诬陷?魏大人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赵贽说着向安福使了个眼色。
安福从怀中拿出一叠纸呈给了赵贽。赵贽伸手拿过那叠纸狠狠甩在魏宪冲的身上。“各位大人也可以看看上面的内容。”
站在最前面的左右相及赵贺上前一步捡起地上的纸张看了起来。
魏宪冲也拿起手边的一张纸看了看。只一眼,魏宪冲原本惨白的脸就变成了青灰色。
那张纸上记录着两年前他利用职权克扣各地上贡的年节礼,就连当时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最后留下了什么东西都记录的清清楚楚。只是这一张就能定他的死罪了,何况还有其它的纸张在殿中大臣的手中。
“本宫竟不知本宫的岳父能有这么大的能耐。虽说魏大人是本宫的岳家,但本宫绝不会徇私枉法。大理寺卿可在?”赵贽几步走回书桌后坐好。
“凡是折子上提到的人员全部押入大理寺牢。审理明白后把结果呈上来,待父皇看过后再由父皇亲自定夺。”之后看了眼瘫坐在大殿中央的魏宪冲。
“至于魏宪冲,本宫下朝后会亲自带他去父皇面前,各位大人还有别的事要奏禀吗?”
今日早朝发生的这件事有些太过突然,殿中的大臣们还都有些蒙圈。现在他们只想赶紧回府,好好想想接下来该怎么抉择。一时殿中陷入一片安静。
赵贽看着神色不一的大臣们,等了十几个呼吸。“既然各位大人都没有事情上禀,那就散朝吧。”
各大臣行完礼后一个接一个的退出了大殿,而名字在折子上出现过的那些官员直接被送到了大理寺牢中。
之后的几天,大理寺一众人都忙的脚打后脑勺,不分日夜的审问那些关进来的官员。有些扛不住的全都招了出来,还有些死不认罪的也在用过刑后在证供上按上了手印。而魏宪冲则是由赵贽请旨亲自审问,不过一天的时间就定了他的罪,还是武帝亲自下的旨判的罪。
礼部尚书府一众人等男子流放,女子全部充入教坊,魏宪冲斩首示众。在折子中出现的其他官员则被贬的被贬,充军的充军,流放的流放。整个朝堂上空出了不少的官位。
在这个时候赵贽拟了一份填补官员的名单给武帝递了上去。其中大部分都是太子党的人,只是一些表现的明显,一些表现的不明显。
武帝看完这些名单后改了几笔就发了圣谕。经过这次朝堂上的动荡,明面上赵贽安插了不少人到其中。可暗中谁是谁的人,谁又是忠心于谁那就不得而知了。
赵贽做过这两件大事后在百姓们心中的形象变得无比的
本文链接:
http://m.picdg.com/54_54309/787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