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云台_分节阅读 13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吴了,毕竟天子已经赐封孙权为吴侯了,虽然大家早对江东的割据予以默认,可是如今孙氏称雄江东已经是得了天子大义承认的事实。

    能够正视对手,不因为己方实力的强大就聛睨一切,这才是一个英明的领袖需要做的事情。虽然做到了这些的曹操眼下,或许还有些失意,不过在他身边的谋士们。如郭嘉,荀攸,以及贾诩却都是心下大定,因为这种状态的曹操,才是他们心目中那个能够纵横捭阖,百折不挠的明主。

    即便是他或许已经不如当初陈留起兵时,一心矢志的为了中兴大汉而努力,可是单论其个人,如今却是英明尽复。

    曹军和东吴军如今不过隔江相望,有舟楫为介,虽然大江江面宽阔,却也方便往来,毕竟两军却是搁置了以往的争议,所求者却是为了他们眼下共同的敌手。

    在两方之前的交往中,自是东吴方面占了较多的便宜,故而在曹操下寨于石阳,又表奏了孙权为吴侯之后,东吴却也是投桃报李,先给曹操送来了两万担粮草。虽然相比于二十二万大军的消耗,自是有些不足,可是,这好歹也是双方诚意的体现,而此时随着这两万担粮草而来的东吴的赞军校尉鲁肃却是正挺立在曹操以及他的谋士们面前,侃侃而谈。

    “请丞相大人钧鉴,此次在下前来一是为了代我主吴侯谢丞相之前的美意,肯定了孙氏三代以来为朝廷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的忠心,不让忠臣之志颓去。有如此明鉴万里的曹丞相,在有如我主一般的忠臣辅佐之下,我大汉朝廷想来能够很快的中兴!”

    “二来,我主吴侯得知,丞相此次南下却是为了朝廷,奉天子之诏以讨不臣,不料有宵小之辈从中作梗,焚烧了丞相大军所需的军粮,实在是让我等为丞相担忧,不过江东虽是地小人稀,却也从各地征调了两万担粮草给丞相您送来了,虽然不能足食供应大军所需,也当是我主的一片心意!”

    “你家吴侯却也太客气了,不过孤也承你们的情,虽然此次大军南征,多有些不顺之处,却也是仰仗如吴侯这等的心存朝廷的忠义之士的支持,才使得大军到此!”

    “眼下你我两军一体,却是要好好的为朝廷效力,为天子分忧!”却是曹操善言道。

    “有丞相大人出首,我家吴侯敢不马首是瞻!自当以丞相之命而行!”

    “却是客气了!孤此次南下一路上。却也多有虑及此次征战之时,然到了此地,倒是多有民谣曰,临江水战有周郎。而眼下我等却是需要仰仗周都督的大才了,不过毕竟两军之前总是有些不便处,事到如今,却是需要仔细商讨一番,若周都督几时有暇,还请不吝脚力,过将来一叙,如何?”曹操说道。

    “丞相有命,在下自当转述。待回转江东,定将丞相之意上述我家吴侯,以及周公瑾!”虽说两家合兵一处,不过这等事情,鲁肃自是不会轻易的答复。以鲁肃的见识,自是能够分析出,曹操相请周瑜,以如今的情势而言,自是不会对他有不轨之事,可是这其中的程序却是需要照顾到的,江东之事,还是有吴侯做主的。

    未及鲁肃离了曹军大寨,却是有数骑狼狈的奔向了曹操的中军大帐,鲁肃虽不识得那几骑,却是从旁边护送他离开的曹军兵士口中,那几骑人中却是有徐晃和夏侯惇两位将军。看那狼狈的样子,鲁肃自是不禁猜测许是这两人又在荆州吃亏了,只因为对于曹操先前的部署。东吴却也是清楚的很。

    徐晃和夏侯惇两人统共领兵约十一万之众,却是为了在侧翼吸引荆州的注意力,以便于曹操能够度过汉水,而独占荆襄之地。不过世上事,总是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你在算计别人的时候,未尝不会有人在算计着你。

    就像先前曹操还想着是不是可以来个声西击东,将东吴的注意力引向荆州,而他们却是可以借着蔡瑁水师的协助,突袭江东,以报淮南之恨。不过曹操考虑了一番胜负得失之后,终究没有成行罢了。

    虽然曹操分派给这两只偏师的任务,多是牵制之用,可是得能独当一面者,那一个能够安于现状,那一个又不想着建功立业,不落于人后。

    曹操的中军大帐,此时却是跪倒了一片人,那自是跟着徐晃和夏侯惇两人归来的败军之将。

    曹操自是命二人分别叙说两人战事的前因后果。

    徐晃向来在曹操心中是稳重之人,此次竟然被荆州冒出来的一个半百之余的老头在稀里糊涂中轻松的给打的损兵折将,固是因为徐晃的轻视,也是源于那黄忠的骄兵之计实在是逼真,还有那突兀出现的阵法,让曹操这样的兵法大家也是闻所未闻。在曹操看来。徐晃这一次的战败却是恰恰的丢了自己一向看重的沉稳。

    而对于夏侯惇,曹操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毕竟两人份属宗亲,而夏侯惇在曹操麾下一直是最为贵重者,然而这两年来,却是接连的在荆州之地丢盔卸甲,丧师辱国。让曹操对于这位宗室兄弟,却是既叹又恨。

    虽是低着头,徐晃和夏侯惇两人却是能够感受到大帐中的气氛,“丞相,此次战事。确实是因为在下的失察,才让我五万将士仅仅归来了不足万人,徐晃败兵如厮,实在是愧对丞相的厚望,还请丞相重重的予以处罚,不论丞相如何决断,在下绝无怨言!”

    曹操属下自有五子良将之称,分别是张辽,徐晃,张合,乐进,于禁这五人。而这无人中却是有张辽和张合都是从原来曹操的那些死敌的手下归降而来,故而对于这两人,曹操要说量才而用却还说得过去,要说重用此时却是还称不上,不如以张辽之能,何故此时才只做得寿春一城的守将。而张合这一时也不过是在长安那里在曹洪的手下为副。而徐晃虽然也不是跟着曹操一路相随的将领,不过其人向来稳重,而治军严谨,故而曹操对他是屡加青眼,而徐晃却也是全力相报,曾说过:“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

    故而对于徐晃之败,曹操却是温言道,“公明此次战事,不过平常事而,想当初,以孤之秉性能力,不也在那荥阳城外败在徐荣之手,而今公明不过是心切我大军之战事,而率大军与黄忠斗,不也是屡屡胜之,若非那老军头,凭了那一古怪之阵,焉能胜我麾下细柳将军。而公明虽初临那阵法,竟能脱阵而出,却是大功,何况不仅是身免于此,还带了近万兵士而返,实乃幸事,若非公明,何能有这般结果,公明切莫将之放在心上,今一至此,先去营中休养,待日后再从荆州讨回那番恩怨便是!”

    对于曹操这等大度的放过自己,徐晃却是感恩戴德,得如此这般体贴于他的主公,自是让徐晃对于曹操更是死心塌地,心情激动之下,却是都忘了问曹操要如何处置如今落在了荆州的满宠,要不是当初满宠的游说,或许徐晃如今还到不了这般模样。

    曹操却是言语中丝毫不提及夏侯惇,待徐晃远去,曹操却是便要散帐。此时却又一人开口为夏侯惇求情道,“丞相请缓步,听在下一言!”

    闻之,曹操却是抬头冷眼视之,原来是夏侯惇的部将钟绅,见丞相看来,钟绅连忙道,“还请丞相详查,此次我等也是想为丞相分忧,故而也是奇袭襄阳,不料时机不密,方才为荆州诸葛亮所乘,实非夏侯将军之过,本来将军初闻那荆州张允有意投效时,却是不信,但是那满宠却是言道,其在襄阳时,与之有深交,其人自是身在荆州,心意却是向着我们的,将军还待存疑之时,那满宠便为那张允说了许多的话,又混淆将军视听,将此次襄阳之行说得那是一个十拿九稳,许是将军受让不过,这才应下了那满宠的建言,而后在过汉水之前,倒是一路的顺遂,但是到的襄阳城,却是落入了荆州诸葛亮的彀中。”

    “钟绅,莫要以大言欺我,满伯宁其人若何,孤岂不知,而你等兄弟二人自是与他不和由来已久,今阵损了你那兄长,你才到这里信口诬陷于满宠,是也不是?”

    曹操旦发雷霆之怒,那钟绅却是回道,“丞相若不信,可询问其他人等,若是在下有一句大言相欺,管教今后死于万箭之下!”

    就在钟绅为夏侯惇辨言,那事主却是一脸的愁苦样,许是他正在心中对于远方的满宠报以愧疚,毕竟当日的情景,却是乱军之中,而对于满宠是死是活,或许在此刻跪在大帐中的诸人心中已经将他当做死人了吧!

    第三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山雨欲来(终)

    第一百一十六章 山雨欲来(终)

    有人为夏侯惇赌咒发誓至如此狠毒。况且这人还是整日里刀风剑雨中厮混的武将,言听到这个地步,倒是让曹操相信了那钟绅的言语,或许也只是表面上的曹操相信了他的言辞。毕竟夏侯惇于他,终究有一份血脉在,单就靠这份血脉,曹操就不会重责于他。要不然先前的徐晃也不会那么轻易的便放过去。有了徐晃这位外姓将领待罪立功在前,曹操只要对夏侯惇做出些要处罚的姿态,却是可以让很多人明白很多事情。或许这也是曹操,这位丞相大人先前于汝南时下令,要对麾下做一些整顿而摆出的一个姿态吧。

    曹操望着案前依然跪着的夏侯惇,却是心中有些感慨,想说,但又不愿意说,这或许是已经成了丞相,掌握了大汉朝政大权,身为这个时代最有权势者的一种悲哀,自是满腹话语,却是无人可倾诉。

    “军法官听令,夏侯惇败师毁誉,实在是无能之极。今斥去其身上的大将军封号,暂属邺城令,让他回去吧!其余人等便留在军前效力,待罪立功”曹操却是不对着夏侯惇直接说。

    “卑职听令!”军法官答道。

    “在下领命!”夏侯惇回道。

    “谢丞相!”钟绅,史涣等人应道。

    却是一个基本上各方满意的结果。

    夏侯惇自是起身缓缓的退出了大帐,其余人等也是随之离开。而在曹操也沉默的回到后营时,那大帐中却是有一人看了看那空牢牢的主位上,轻轻的摇了摇头,而那人的脸上却是露着值得玩味的笑容。

    片刻之后,却是有人进帐,见那人在,便问道,“杨修杨主簿,丞相大人去了何处?”原来是贾诩相询。

    “适才丞相却是分别处置了徐晃和夏侯惇两位将军,此时却是有些疲乏,已到后营歇息去了,若是文和大人有事的话,或者这会儿去,丞相大人该在看书,要是事务不急的话,或者可以等会再去!”

    “呵呵,杨主簿,却是细心入微,此事倒也不急!”贾诩道,“不过是江东周公瑾答复丞相,愿应丞相之邀,三日后来拜访丞相。”

    “哦。想不到那鲁子敬的腿脚倒是快捷啊!”杨修却是道,“看这速度,鲁肃该是仅仅告知了周瑜,还没有等上报到那孙权才是啊!”

    “杨主簿所言甚是!”贾诩谦虚道,“而且这周瑜也是随即便答应了,看来江东之人也对与我们的盟约甚是看重了许多!”

    “不仅如此,以在下之见,那周公瑾居然能够单独决断这等事情,或许,那江东君臣之间,或有些可参详处!”

    “主簿大人思虑至此,何不向丞相大人建言一二!”贾诩劝道。

    “呵呵,毕竟不及文和先生及诸位大人思虑周详,在下不过是能管些个丞相身边的生活琐碎之事,军国大事,还是要诸位大人费心好点!”那杨修言虽谦虚,却是稍含不得志之意。

    “既如此,听闻近日来投丞相的文士中有一九江人,唤作蒋干,字子翼,据说其人曾与那周瑜是同窗好友。主簿大人有心,来日为丞相安排宴席时,用些心思便是!”贾诩提醒道。

    “却是谢过先生了!”杨修回道,“看这时分,想来丞相该已歇息好了,在下还有些事情要忙,就不耽搁文和先生的事情了,您请!”

    贾诩却是闪身让过杨修,待其远去,这才施施然,去往曹操的后营,他已经年过花甲,自是懂得了此时杨修不曾或者不屑于知道的东西,当然也比不得杨修正值而立之年的走路成风。

    对于曹操的命令,尤其是之前对于徐晃和夏侯惇两个人的处置,自是在此刻的曹军大寨中引得了很多人的心神渗动,而其中所蕴含的深意自然也让很多的将领么暗自沉吟。

    不过作为当事人的徐晃此刻却是不便于和夏侯惇送行的,毕竟两人虽然都是惨败而归,也都是一路上同行来到石阳请罪的,而现在却是一个官职不动,还有待罪立功的机会,至少从当下看来,业已经要和东吴真心联合的两家联军对付荆州的战事,让徐晃立功的机会很是易事,而同样结果的夏侯惇,如今却是被剥去了曹操麾下第一将军的官位,只给了一个邺城令的待遇,却是同人不同命。

    如今指令已下,纵使有人求情。短期内恐怕夏侯惇都得待在邺城一段时间了,毕竟马上就要进入了战事。

    夏侯惇自是去了,徐晃却是留下了。而接下来的几天内,徐晃以及之前跟着夏侯惇的那几个副将却都是被连番的请去询问当时战事的详细经过,而询问他们的人自然是郭嘉,荀攸,以及贾诩几位曹操此刻带到江南的谋士。

    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节被问出,在这几位可以说得上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那几个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0_50070/7197301.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