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云台_分节阅读 17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来做,当然他们自不会白干,所得的报酬,自是能够获得许多生意上的照顾,反正如今大家都知道上庸那里我们有着很强大的机构,用来发展技术,而那些技术不仅可以军用,而且就是用在民间,也是能够很能带来些收益的!”

    “子浩,你说的可是真的,要是这样,我想我们荆州的那些个商人还不都疯了!”却是陆瑁说道。毕竟和徐康和诸葛均相比,陆瑁的出身以及经历却是比两人不同,陆氏当初可是江东四大世家之一,而这些世家可都是以商养家的,若是荆州真的实行了那样的政策,那便会形成一个和江东远远不同的阶级架构,毕竟江东那些世家终究还是要步入政坛,才能保有各自家族的名望,而荆州如今的政策明显是士农工商四名不分高下,甚至还要偏向工商一点。

    有钱好办事,加上之前荆州陆续的开始了施行一些类似前秦的军功授爵的制度,当然这些并不是一下子都施行的,却是借着一步步的改革,伴着荆州的发展慢慢的施行的,虽有些腐儒或许能够感到其中的不同,然而荆州的高士却是以水镜和庞德公为首,加上先前的宋仲子那老夫子,虽然也有些不满,可是当年这位老先生却也甚是喜欢邓瀚,而这些政策的施行,却都是有邓瀚的身影在其中,而在邓瀚给这位老先生好好的解释了一番之后,看到如今荆州的活力,以及他们发展的前途,毕竟学问见识达到了一方名士境界的人,自不是庸人,最后却也默许了。

    当然有这样的大儒存在,却也能够免于让荆州政策制定和施行变成了一言堂,倒也是有些好处的。

    “子浩,既然你已经有了那样的建议,我也想给你提个醒,你就再加上一条,让那些武器的制作,以及其他产品的制作,不妨也安置一个竞争的对手!”倒是徐康说道。

    “怎么,徐二哥怎么还想着给自己找个对手的?”

    “其实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主意,倒是陆瑁和诸葛均他们两个人的提点,”看到邓瀚发笑的脸,徐康却是续道,“陆瑁说,只有互相比较才能得到进步,就好像说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一般,要不是当年他们搬到江陵,与你为友之后,又怎么能够造出领先江东那么多,造出楼船,而诸葛均也说道,这几年来,我们云汉发展的很是顺利,不过这其中,我们属下中却也有不少变得好吃懒做,不再向我们刚开始的时候那般,能够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到变得有些得过且过,这样下去即便生意不倒,却也不利于我们荆州的发展的!”

    “其实,这些事情,我却也是知道的,不过毕竟好多人都是跟着我们一起起家的老兄弟,而我却是这些年来虽能对外竟胜,对内倒是有些绵软,不过如今我却是决定了,就让诸葛均做这个恶人了!”徐康说道。

    邓瀚自是欣喜,为商多年,自是给了徐康一些历练,而陆瑁毕竟从家世的升落之间经历过,而如今荆州大局面向往工商,陆氏已经算是大大的恢复了往日的家声,保有了这些,却是需要时时警惕之心不息,要不然却也会想以往,逃不过一个败字。继续往下想,那时候的孙策终究没有将江东所有世家埋没,却是因为那些人都能结成一定的利益联盟,而陆家独霸了造船的技术,虽能垄断,却遭人恨,如此在陆瑁的心理却是虽然惊讶于如今云汉的获利,却也开始为将来筹谋,即使为己,却也是为了那些将来可能成为的世家以及荆州最终的发展。

    对于他们的这番心思,自是很让邓瀚满意,为商人的自是心思活络,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够像徐庶,诸葛亮这般把握一方势力的前途,不过见得多了自然也能知道百姓之疾苦,了解到事情发展的根本道理。

    更何况如今经商的局面已经在荆州流行,商业的成形却是代表着相当先进的生产力。当然如今毕竟是乱世,这些荆州的改革多少都是为了取得王霸之业所采取的应急措施,不过只要这些应急的措施逐渐的发展,逐渐的完善,等到将来各地都实行开来,让大多数人能够尽享其利,未尝不会成为将来必然的选择。

    “你们的意思,我自是明白的,等我回到襄阳后,我自是会将这些事情告诉主公和几位军师,让他们去参详的!”邓瀚自是应道,“为了表彰你们一下,我今天就再告诉你们一点好处,当然很能赚钱,你们可以从交州出发,早些海船派些敢死之士,一直沿着海岸线向西向南而行,直到一个炎热之极,而那边人头上都抱着白布的地方,那便到了目的地,从当地可以换些棉花的种子,当然你们也可以带些货物前去,只要这一趟跑完,人能够回来的,那你们就所获太大了!至于原因,你们可以先做,做了回来后我告诉你们把!”

    第三卷 第十五章 大生意小动作

    第十五章 大生意小动作

    所谓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句实话。不过在这个还是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里,即便你先进的也不一定就不会挨打,不过当打过之后,自是能够证明了先进的一方不仅不好打,还会让落后的先出手的一方很受伤,却也不是什么难事。

    和荆州交好,开放了彼此之间的壁垒,虽说有些人依然在提防着荆州或将出现的种种恶意,不过侵扰并不只是战场上的进攻才算,当然这一点荆州这一方因为有邓瀚的出现,伴随着他身体力行将荆州的商贸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自是让诸葛亮等人了解到了经济的力量,在这一方面,云汉的那三位掌柜的却是做了邓瀚潜移默化的后队。

    而对于益州这一面,虽然并不知道经济方面的侵扰的厉害,对于商场如战场也没有什么刻骨的理解,可是他们却已经开始感受到了,因此而受到的伤害。

    益州身处大陆内地,这里的人们所用的盐料却是多靠当地的井盐,说道井盐却也离不开先前建造了都江堰的李冰,正是这位先贤的智慧闪光。才这益州这块远离海盐以及湖盐的地方开发了益州井盐。

    不过而今随着荆州方面强势的崛起,连带着他们的海盐却也在益州有了很大的市场,凭着海盐的质量以及价钱,却是已经很轻易就将原本的井盐打压的没有了多少市场,虽说有些井盐的拥有者,却也能在益州说上些话,可是如今的荆州在益州的某些人的眼中明显的不是什么可以用言辞描述的庞然大物,这个势力的虽然没有进入益州,可是通过行商,做生意,却是已将他的触角伸向了益州的各处。

    荆州的优势是多方面的。除了井盐之外,益州却还有闻名天下的蜀锦为各地所追捧,不过如今江陵等地,却是用了许多从上庸等地新出现的技术,比如纺织,比如缫丝等,将这些还是很简单的,却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技术一一应用,然后善加综合之后,便在江陵这些地方产出了更加质量上乘,花色亮丽,品质远比蜀锦要好的江陵锦,相对的正规,相对的规模,相对的集约,却是使得江陵锦更是抵过了蜀锦的优势,挤压了蜀锦的生存空间。

    邓瀚与云汉诸人畅谈之后。却是回家。待回到了府中,便看到了李康正与甘宁热切的交谈之中。

    而随甘宁一同前来的却是一位老人,看其人与甘宁有些相像的样貌,加上一身的锦绣,邓瀚却是能够猜测到来人的身份。

    “公子,这是家父,却是从益州而来,有些事情想要商议,先时公子去我大营中拜访,倒是不方便说事,这才引家父到府上拜望,事出突然,还望见谅!”甘宁却是一抱拳。

    “少爷,甘都督已经等了你有些时候了!”却是王基开口道。

    “适才却是在云汉货栈中多谈了些事情,让两位久候,实在是失礼,”邓瀚却是先解释道,不过他看到在他说道云汉货栈的时候,却见那甘宁之父却是双眼流露出别样的神采,邓瀚自是上心,“我与兴霸兄却也是相交莫逆。兄之父也是我的长辈,有道是长者赐,不敢辞,不知道伯父有何事吩咐,只要我能做得到的,自是不敢推辞!”

    只见甘父,却是满脸堆笑道,“邓大人自是客气,初次见面,却是不敢生受了!”想甘宁之家在益州临江,却也是当地的大族,也是颇有些势力的豪商,而今见到其父的言辞,邓瀚却是不难想象甘氏一门在当地的成功。

    “伯父,无需客气,您有何事,但讲无妨,我自是小辈,在您面前何敢自称大人,这里又是在家里,不需客气!”

    “既如此,小老儿便也不客气了,充一会长辈,也就有话直说了!虽说如今荆州无意于益州,可是在小老儿看来,这益州终究还是荆州刘皇叔的口中食,有我儿在皇叔帐下效力,小老儿自是与荆州算得上是同声共气!”

    “所以说,这次前来。却也是想借着这层关系看能不能从云汉货栈那里得到些货源,当然在益州,小老儿虽然不响,然而这么些年来却也多少有些关系,认识些人,也能为荆州牵些头,做些事情的!”甘父倒是直爽,或许这位老人也是见人下菜碟。

    “伯父,有这番心意却是好,然益州自是广大,而临近甚至巴郡却都是靠近荆州,而益州其他地方的势力,不知伯父可有交游?”

    “呵呵,小老儿自是不敢妄自菲薄,想当年,我也是行遍益州,水陆纵横过的人物,却也曾南下过不毛之地,只为了猎的象牙,也曾西去过蛮荒,不过是采摘些宝石,虽说如今年老体弱,在那些地方却也不是没有交情的!”

    “却是小子有些无知了。既如此,伯父却是可以和徐康等人先商量些商贸上面的事情,至于其他,或许还需等在下回到襄阳之后,才能给您一个答复,您看如何?”

    送走了志得意满的甘宁父子,邓瀚自是将这两天的事情先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总,然后通过飞鸽传信给襄阳城中的诸位。

    等水镜先生和庞德公两位老先生归来后自然也将这两日的收获和两位老人商谈一番,毕竟两人的见识却是要比邓瀚更加的符合时人的眼光。

    三人安坐,但见水镜先生说道,“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当今天下却是正处鼎革之际,而荆州却是四民齐全,而又各自奋发之余且有各安其职,天下之重却已转移,如此人人注目之时,自是有人观望,有人迟疑,而有人且也在捷足先登啊!”

    “原本前汉有立四民,而四民之高下者乃是士农工商,为商者却是地位最为底下者,而今乱世中,群雄割据,各自争胜,却是不仅需人口充其兵士,也许农客为之生产粮赋,而最为关键者却是需要钱粮。荆州之所以胜曹操及江东着,乃是居于天下之腹,东西南北往来者却是都要路经此地,因天下交通之便利,而能汇通天下之货殖,并因此而得其实力,方才有了如今刘皇叔治下之荆州。”

    “然皇叔举政立足工商,却是引得各处行商之人的心之所向,天下间操农者,自多,操工者也多,而能游行天下,获天下大利者不过是士与商,一者士人入官,一者商人经商,这却是官为名望之大利,商为物质之福利!”

    “收天下士人之心者,自是人才济济,收天下商者之心者。自是国富民强!”

    “当今天下,已有三分局势,这士人之心也是三分已定,而商人之心,却渐移向荆州,只要刘皇叔能够收服其心,自可坐拥天下财力,如此以往,凭借此等富庶,装备麾下之精兵猛士,若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岂非太过庸才矣!”

    “德操所言极是,想刘玄德之魄力眼光,自是能够看到这些,我等老匹夫,只需将养己身,坐看新气象便是也!”庞德公自然也不是只想说这么几句话,“子浩啊,所谓兵法,其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要杀的人血流成河,才是高,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精兵强将自是需要,仁义道德却也不能缺少,这就是一手强权,一手仁义,可是天下间,这么多人他们所求者不过是名利,或者你可以在和玄德建言的时候,再加上给那些为国有功的商人一些尊崇,或许更能给荆州带了更多的好处,呵呵,或许是老头子多嘴了,有你和孔明在,这些事情却是用不到**心的!”

    “这次南下之行,见到了荆州的巨大变化,我和你师父两人却是心愿已了,今后我们两个老家伙却是不想再颠簸了,此次若是回转襄阳之后,我们两个还是想隐居上庸去了。对于你们的将来,已经不再需要我们了。原先的时候,你师父却是曾为你的几个师兄,都批算过,那时候的言辞,却都不是很让人欣慰,就像对元直,辞曰,得志不得意,得意不得志,两两相减。孔明却是虽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天不假年。其余的几个师兄倒也悲悲喜喜,各自有果,倒是我那侄儿却是悲悲苦苦,名簿如纸,命薄如蚁!”

    “不过如今,德操与我都已经不再命理之中,却是对将来的事情,只有看你们自己的把握了,只希望你们能够善待他人,善待己身,凡是能留一线,却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可姑妄放纵,若如此,当能善始善终!”

    两位先生的话,邓瀚自是谨记于心,虽然听得他们又要隐居,不问世事,不过知道他们将要隐于上庸,却是知道他们自是考虑周详,上庸处不仅有书院,也有医学堂,而上庸处与襄阳终究不远,倒是免了他们这些弟子的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0_50070/7197335.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