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臣孽子_分节阅读 5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妻子,这生活,徐宝峰有点陶醉了。他两个妻子都是原来白妮在海州给张罗的,都是海边穷渔户的女子,从小在海边长大,什么都能干,因为家里人手少,故此找了两个作伴。

    两个妻子原来是同乡,白妮说媒时出手大方,当时的女子身不由己,父母得到彩礼就觉得女儿嫁得光彩,先娶的第一个怀孕后,很快又娶了第二个,第二个是听到第一个回娘家后的风光经过十几个人的竞争才选来的,两个妻子很齐心,不想叫徐宝峰再娶了,徐宝峰在这方面倒是随遇而安,没有再娶。

    三个孩子都很乖巧,徐宝峰出外四个多月,回来后给孩子带了一些玩具糖果点心,,孩子们黏在他身上,非常舒服,他坐在炕上,一只手抱着最小的三丫头,一只手端着酒杯,大妻在外面做菜,平妻在旁边看着老大老二,给他倒酒。

    本来以徐宝峰的财力,满可以雇两个佣人的,可是朱慈悲从来没雇过佣人,人家白妮宫仙儿两人都是自己做家务,所以徐宝峰就没好意思摆这个谱,两个妻子都是穷人出身,也很勤快,虽然孩子占手也愿自己收拾家务,还种了好大一片菜园,经常送菜给邻居亲友。

    朱慈悲这次派徐宝峰下江南,徐宝峰可开了眼界,金陵城中,虽然凄凉一片,但是夫子庙的集市还是人山人海,十里秦淮,风月无边,作为带队领导的徐宝峰虽然不敢去尝试一下秦淮风云,只在船上看那些女子的装束和软语风姿就令徐宝峰这些土包子眼前发花。

    徐宝峰特意买了几身好衣服带给老婆,大妻身材丰满,平妻身材苗条,两个人穿上衣服各又增添不少风韵,看着虽然辛苦劳动仍妖妖娇娇的两个老婆,徐宝峰一边喝酒一边想,晚上如何如何表现自己积蓄已久的实力。

    平妻有孕六个月了,马上自己就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了,可是比起那几个在后方的弟兄,自己还是需要努力,今天一定给大妻放个连珠炮,一次怀上两个,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有点痴呆地流出了口水。

    突然院门被人敲响,大妻在外屋问谁呀?外面回答:“我是方靖呀!”

    徐宝峰抱着孩子跳下炕,鞋趿拉着跑到门口开门;进来的是一个矮个壮汉,身高五尺,腰不太粗,脖子很粗,几乎与头等粗;“方靖见过嫂夫人,方靖见过嫂夫人”进来方靖就连连施礼,徐宝峰看方靖客气,就大大咧咧地说:“上炕来陪哥哥喝酒,下次就直接叫嫂子,别施什么礼,见外,咱们谁跟谁呀!”

    这时大妻又拿来一套杯筷,请方靖坐下,方靖说:“大哥我不坐了,我来是想请您给我向天师引荐,我有事要和天师讲。”

    “是什么事呀?”

    “关于人才选拔任用的事。”

    “好吧,你带我令符,去见天师。”说着徐宝峰掏出自己的腰牌,递给方靖;方靖接过令符,急匆匆告辞而去。

    这边朱慈悲-张七正要和三丫吃晚饭,下面有人来通禀:外面有天正队员拿徐宝峰腰牌求见。

    徐宝峰的腰牌可不得了,现在只要出了老营,可以调度外面所有联络点的人力财力,所以张七不敢怠慢,叫三丫先自己吃饭,不要等他,自己快步来到客房。

    见到方靖,他第一次见,不认识,方靖跪下自报家门:天正突击队黑风队捕俘伍长方靖见过张七头领。朱慈悲叫方靖起来坐下说话,方靖也不客套,规规矩矩坐下。

    虽然朱慈悲不认识他方靖,方靖可是对朱慈悲一清二楚;在天正突击队里,张天师的神迹,亲和,简朴种种事迹都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流传;你如果哪件不知道,都不好意思在大伙面前问别人,怕被别人讥笑自己孤陋寡闻,以后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大明孽子  六十四章伟大人民

    方靖要对朱慈悲说的就是如何利用民间会、教、道、门。

    天正突击队接触的地方多,人员杂,多潜伏化妆混进百姓之中,方靖发现民间会道门应当是一个可利用的巨大力量。

    有句民间俗语说:“三十年一小反,五十年一大反”。

    “山东人好大胆,反反当会赶”。

    清代这些秘密社会往在明代就各有源头。那么那些曾经存在的教、会在今天就已经消失了么?也许不一定,或许还存在着,一旦时机成熟,它们将会重新自动浮出水面。

    明代的农民起义,多借用复汉、复宋名义,如明中叶石龙起兵称汉王、赵景隆“自称中原宋王”。万历二十八年,赵古元于徐砀丰沛之地谋反:“造《指南经》邪书,并且自称宋朝后代,生有异姿,久蓄不轨之念,将发大难之端”。

    即便是李自成,也利用了此种思想。他在攻克太原后,自称其祖是建文帝的孽子。

    到了清代,“反清复明”思想在各个地区都普遍存在着。秘密教门由于其教义中“劫变”思想的影响,它们总是对现世的统治阶级充满了仇恨。清朝由满族人建立,秘密教门又借用民族感情来号召民众,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应该说,在秘密教门中,“复明”是工具,“反清”是目的——“复明”之外,还有复汉、复唐、复宋等名目。此外,“反清”还往往与“劫变”、“无生老母,真空家乡”信仰混合在一起。

    教义更新是清代教门“反清复明”思想表现。清代教门多有在经卷、教义中注入“反清复明”、改天换地思想的情况。

    教名特征是清代教门“反清复明”的行动表现。很多资料表明,清代有些教门直接以“牛八”作为教门名称,不少教门在起义中明确打出“大明”旗号。

    在100余种教门中,有好几个教的教名都与“反清复明”内容有关,如“牛八教”、“太阳经教”、“明天教”等。“牛八”直取“朱明”之意,“太阳经教”奉怀念故明的《太阳经》为经文。“明天教”不知是否与“复明”有关,但它系由八卦教改名而来,“反清”之举昭然。

    很多教门诡托“明裔”扩张势力。清代教门活动中,诡托明朝后裔,将“牛八”信仰与弥勒信仰结合起来,吸引徒众,扩张势力,制造谶语,树起“叛乱”旗帜,是一条比较常见的从传教到造反的路子。

    比如:“朱三太子”是明遗民反抗清朝入主中原的一面旗子。后来,在秘密会党中,诡托“朱三太子”、“朱洪竹”、“朱红桃”引导会众造反的例子极多,在秘密教门中,借“朱三太子”、“朱九龙”的名号造反的事例也很普遍。

    实际上,教门、会党之外,普通的农民反抗也有这种情况。这种作法到底谁是始作俑者,目前还无法搞清楚。

    朱慈悲即震惊又感到欣慰,这个方靖是个人才,他决定抽调方靖到老营专门管这些教门的沟通联系事务,对于那些借机敛财或想用教徒来实现自己当几天帝王的梦想的,坚决打击,并昭示百姓不要听信这种邪教,对于可团结的比如白莲教,八卦教,天理教用榆园军控制的天地会,洪门加强渗透。作为臂助。

    易经云:见群龙无首,吉。

    榆园军之内肯定还有人才,如何发现人才?锻炼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力量?这是个大问题;朱慈悲见到方靖,决定以方靖为榜样,树立为榆园军分忧、认真思考、敢担责任、勇于自荐的模范。

    他命人接来了方靖的家人,在老营找了一块好地方,给方靖家以最大的荣耀,榆园军没有很好的物质条件,但是朱慈悲三天到方靖家一问安,五天到方靖家坐坐,使方家成为老营最受羡慕的家庭,超过了刚刚被八卦消息传说的妇孺皆知的马三丫家。

    三丫还动员自己的关系,给方靖说了一门亲事,并亲自帮着*办亲事,方家一时喜气盈门热闹非凡。

    能不能继续科举?怎么选拔人才呢?明朝朋党把持科举,以党同伐异来在官场结党营私,朱慈悲决定不能再单一选拔人才,否则,这个选拔人才的渠道就容易被把持,被利用,被败坏。

    现在榆园军中,最重军功,奖赏多,提升快,可是人员更迭也快,常胜将军少,有的老人就是觉得兵凶战危,才退出了一线战斗,过安乐日子去了。

    现在榆园军兵源充足,五湖四海都来参加榆园军,要不是榆园军严格限制规模,不引人注意,估计早就几万兵了。

    虽然张存仁,杨方兴这两个家伙非常顽固,但是经常也有榆园军弃守的次要营寨,被他们拿去表功,倒也相安无事。

    可是最近消息传来,于七因为回到当地没能处理好关系,与当地官员翻脸,搞的一下栖霞胶东几个县爆发武装战乱,朱慈悲一方面痛心牺牲的人员,一方面告诉各地暂时不要轻举妄动,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有利时机。

    不是朱慈悲不想战斗,不想胜利,而是看到现在武装起大量麻木的奴性的农民其实是巨大的浪费,在八旗骑兵面前,他们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还不如培养更多的孩子,再教育孩子们勇武,用越王勾践的话,叫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洗雪国耻。

    他开荒垦殖获得更多的衣食来使大家生存繁衍,他用思想影响,行动感召来让奴性与软弱逐步改变,不知道方靖这事办得好不好,选贤任能是件大事,是不是请师父来帮助自己呢?

    姐姐长平来了,在这里,长平继续喊朱慈悲为张之瑜,而张之瑜则喊长平为桃瓶,两个人已经渐渐熟悉了自己的另外一个称呼。

    朱慈悲跟姐姐说了自己现在形势发展不错,缺人的意思,姐姐说,你想到的师傅早就想到了,估计现在宫仙儿已经在路上了,跟他一起来的是二冬和大冬,白妮在家侍奉曾师祖母带两个孩子,来不了了。

    朱慈悲也曾请来几位师祖孙奇逢的弟子,可是这几位师叔一来就想恢复科举,设立监军,朱慈悲没有明确反驳,只是令他们推选的监军跟着突击队做了几天的适应训练,那几位监军就上吐下泻再也不提做监军的事了。

    科举却很不好反驳,于是让他们搞了几个地区的科举试点,结果大家很快就发现科举出来的当官的根本不和大家一个心思,只想搂钱,搞形象工程的花活,这时的百姓们一点也不客气,把那些科举人才晾到一边。

    更搞笑的还在后面,那些科举人才来找朱慈悲告状,说百姓们造反。朱慈悲憋住心里的笑意,问他们:我们难道不是造反吗?你到底是朝廷的人,还是义军的人?

    这些知识分子还在那喋喋不休,朱慈悲告诉他们,假如我们没有造反的人民,怎么会有造反的团体?你既然不同意造反,那您我也不强留,您还是另谋高就,我这地方就是造反的,只要对老百姓不好的,就要改,就要反。

    那位人才如霜打的茄子,嘴里还嘟嘟囔囔:离经叛道,离经叛道。

    朱慈悲生气了,板起面孔:“师祖怎么教育你的?什么是经,什么是道?孟子说:’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你难道没有读过吗?老子讲:‘无为而治’你是怎么做的?

    想做官那就别造反,到这造反的地方来,你就别摆做官的臭架子!你说百姓造反,我说官僚该杀。

    你们口口声声说的和心里想的一致吗?表忠心当监军,你们把浴血奋战的战士放在心上了吗?你们想的是什么?是讨好皇帝捞点好处吧?监军,你手无缚鸡之力,配监督这些浴血奋战的战士吗?你这是把战士的勇武忠诚肆意践踏!

    百姓为什么要造反?就是因为国家养了非常多的官僚,他们不工不商不农不渔,可是却要花天酒地,要穷奢极欲,还要践踏辛勤的工商农渔,官视百姓如草芥,百姓视官为寇仇!

    师祖曾谆谆教诲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们还记得师祖的教诲吗?假如要当官,师祖多少次都当了,可是师祖为什么叫孙征君?因为他看出当那种官不能造福百姓,那不是官,是祸害,是家国的祸害,社稷的祸害,百姓的祸害,所以师祖拒绝征召,专心学问。

    你们是我的师叔,论岁数比我大,论读书比我多,可是我真诚地以师侄地身份请问你们:你们到师侄这里来做什么?假如是和师侄我一起造福百姓,为社稷立功,为国家立业,师侄衷心地欢迎你们,我们可以同甘共苦。

    可是如果师叔们是想借师侄这点威望,来做人上人,我想师叔们来错了地方,我虽然被大家尊称为天师,可是您们的师哥,我的师傅一直要求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从来不敢对百姓有任何的强霸。知道吗,这里是山东,文明源头,圣人故乡,这里的人民,不可轻侮!!!

    ---------------------------昨天有急事,今天补更

    大明孽子  六十五章单桥惊变

    小二冬和大冬在一起赶着大车,宫秀儿在车里学着做衣服,原来的宫秀儿根本不会女工,让她拿针还不如让她去拿大顶(倒立),父亲没有儿子,从小就教给宫秀儿的就是石锁,沙包,父亲的严厉管教和大家的骄纵夸奖,让宫秀儿觉得自己武功天下无敌。

    可是碰到了这个冤家朱慈悲,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功夫还不及天正突击队里的小兵;自己原来文不成,武不就,不会女工,做饭都不好吃,真是太打击自尊了,怎么办?学吧!

    好在自己活做得不好,白妮大姐也不笑话自己,可是自己知道,地位是自己争取来的,要是这样下去,在朱慈悲眼里,整个一废物点心,那做人也太失败了。现在宫秀儿生完孩子,也不再练功夫了,天天学白妮做女工,可是学也学不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1_51681/7393014.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