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千,用来震慑那些有着某些心思的人。
可惜,尽管他做了他尽可能的所有准备,还是阻挡不了晋阳城失守的命运。
城内的百姓早已抛弃了秦国,选择了重新回归赵国的脚步。失去了民心的秦国人,又怎么能够坚守这座内外都充满了忧患的城市。
仅剩下的五千守军,还要留下两千来预防车内有可能出现的叛乱。
剩下区区三千人,分布在长达数十里的城墙之上,好几米的距离才有一个人。这种松懈的城防,对于城外近20万的赵军来说,不过一战而下罢了。
晋阳城并没有阻挡赵军的脚步多久,区区三个时辰,那天整座晋阳城就彻底的纳入了赵国的统治之下,而城中秦国的守将,也是兵败自刎。
太原郡,这个赵国丢失的十几年的失地,今天终于彻底的拿回来了。
而韩国的新郑,也在赵国拿下晋阳的那天,被赶来的20万御国大军,给击溃了城外苟延残喘的四五万秦军,彻底的解了围。
虽然新郑之围被解了,但城内的韩国上下,却并没有什么欢喜之情。
如今的韩国,正如之前说的那样,十室九空,千疮百孔,举国上下一片疮痍。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整个韩国,经过这一场大战,举国上下所能征收的男丁,包含十三岁以上,不封顶。也只能征集到他不到5万人,以这种弱到极限的实地?又怎么能够守住韩国如今的地盘呢!
所以韩国上下,虽然围被解了,灭国之忧暂时没有了,但对于韩国未来的命运到底如何,却是有着深深的恐惧与担忧。
他们在内心深处,不禁这样想着,韩国的实力,现在连秦国的一个郡都比不上。虽然比一个县要好一些,但也不过是三五个县的力量。
这种实力,别说称诸侯了,就是想当一个地方的割据势力,勉强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都是一个妄想。
可是韩国如今却站着一个郡,十几个县的地盘,并且留下了很多的人口,尽管都是一些老弱妇孺,但也是一块肥肉,此刻想必周边诸多诸侯,都目若贪婪地紧紧盯着。
这种危机四伏的境地,如何不让他们感到担忧与害怕?
毕竟,他们可不知道,如今的合纵长,也就是钟御,还打算给他们抢到一两个秦国的郡县,交给韩国,让韩国保有一定的实力,继续的作为一个诸侯国存在下去。
恐怕他们心里现在害怕的,正是眼前这个合纵长,会不会趁韩国的实力这么低微,直接就地吞并了。
不过这一切还是各自的心思,并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还有待双方的接触与交谈,达到各自利益之后,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关东六国的情况已经说完,那么说一说秦国吧,如今的秦国,各地都在动员,四周,郡县源源不断的派出兵马,向着咸阳进发。
其中尤以关中诸郡,最为迅速,终究是被秦人统治了数百年的土地。上面生活居住的都是数百年的老秦人,他们对于秦国的感情和忠心,那事不要说的。
关中八百里秦川,尤其是现在正在修建的郑国渠,已经完成大半,更是成了肥沃之地。
那堆积如山的粮草,以及咸阳那里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武器生产工序,数以万计的工匠聚集在那里,生产着一柄又一柄的杀人利器。
有着这些充足的军用物资,这些大军很快就被完整的装备了起来,又一次的成了一个个英勇善战的精兵悍将。
第237章秦国的调整
在山东六国人的眼中,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国,自然不仅仅是因为秦国的侵略心极为重。
更加重要的,而是秦国发动战争的迅速,以及国库之内充足的军备。
山东六国那迟缓的效率,朝堂上下的腐败,动员全国的大军都不过他两三个月,那以秦国完全被法家变成了一架机器的状态,他的效率又如何呢!
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在赵国拿下太原郡,韩国的新郑之围被解,残破的东郡被魏国15万大军肆意的侵略,秦国全国的力量已经被彻底的动员了起来。
之前就说过,秦国原本的领土,以五十年以上来计算,这段时间足够三代人的成长,也足够秦国将他们彻底地转化成一个秦国人了。
这段时间,秦国的人口为500万,而之后的五十年间,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多了近一半的领土。
这些领土之上,尽管因为战争损失的许多,但也加了500万人口。
但秦国真正能利用的,不过是那500万人。
之前从这五百万人中,就已经抽出了他80万人参军,已经是秦国勉强能够做到的了。
不过那指的是平常较为和平的时期,如今都快到了灭国的时候,哪还能顾得了这么多。
按照战国时期的惯例,五口一户出一丁当兵。
至500万人,就能够出他100万人参军,除去之前的80万,还能再抽出他20万人,这20万都是能征善战的老秦人,对于秦国的忠心,那是不要说的。
而剩下的500万人中,分为几部分,最主要的还是赵国、魏国、韩国、楚国,这四个国家的遗民,还有一部分就是灭了周王朝而得到的。
其中上面这四个国家的人口,大部分都不可以相信,但灭了周王朝得到的人口,还是可以相信的。
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这个国家到底有没有被灭。
山东六国至今还在存在,他们也一直在秦国的统治区,试图煽动那里的百姓,让他们重新起义,回归韩国的怀抱。
因为这些六国人恶心人的举动,使得秦朝新占的统治区人心惶惶,到处都有人想着回归原来的国家。
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还是秦法的苛严,让那些六国的百姓十分不适应。
不过,秦王嬴政从这些六国故地的土地上,排除了一部分不信任的人,从中挑选出一批忠于秦国,值得信任的人参军。
再加上周王朝故地,那里已经彻底归心秦国的人口,也增招一些兵马,两边凑合凑合,倒也征召出了他20万人。
加上秦国本土能够派出的20万,两者相合,竟有40万大军能够出征。
40万大军,虽然数量庞大无比,足以让六国任何一个国家感到恐惧。
但面对所有国家合力来说,有着足够边疆地盘要守的秦国,派出这种数量的军队去面对六国的进攻,还是力有未逮。
因此,这就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了。
自从太原郡被赵国攻占,秦王得到消息之后,就已然明白,之前攻占赵国的北地两郡,已经难以守住。
太原郡已失,那么孤悬于塞外的北方雁门郡,已经成了一个孤地,再也难以统治。
因此,秦王直接下令,让雁门郡的边军和部分地方守军,全部沿着长城南下,擦着太原郡的边口,退回到上郡。
对于这一部分撤退的边军,赵国并没有试图阻拦,若是将他们留在雁门郡,没有退路的秦军必将誓死抵抗。
而之前在太原郡上演的军民里外勾结,共同打击秦国侵略者的戏,想要在雁门郡再次重演,怕是难的很。
这除了秦军有所防备,定然不会让赵国轻易得逞之外,还有雁门郡这块地盘,地广人稀,统共加起来也不过他20万人左右,难以撼动这雁门郡总数加起来有6万的秦军。
还不如放这些秦军退回去,他赵国好没有一点损失的接收整个雁门郡,不费一兵一卒,就扩地千里,哪有这样的好事?
这些撤回的秦军,全部都接受秦王的命令,在上郡就地留守,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和东方的赵国有可能的进攻。
此时的上郡,本地留守的军队和边军就有他7万人,加上从雁门郡撤下来的6万,足足有着他13万大军。
这么庞大的数量,留守一个小小的上郡,防备那些游牧民和赵国人的进攻,自然是绰绰有余。
起码,有了防备的上郡守军,能够在赵国倾国之力的攻击下,因为是本土作战,赵国不可能施行什么内乱,可以支撑较长一段时间,几个月半年是没有问题的。
俄正在被魏国肆虐的东郡,还有东郡西边的陶郡,也被嬴政下令放弃,所有剩下的守军,全部撤退。
这一声令下,两军的守军动了起来,而相应的,正在猛攻东郡的魏军,也停下了他们的脚步。
魏国的军队,在魏王的下令下,正在秦军的一盘,冷冷地看着他们,从东郡和陶郡撤离,每一个县的秦国守军撤走,魏国军队就会赶去接收。
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半个月也就是十五天的时间,两郡仅剩下的六万秦军,就全部撤出。
撤退的秦军全都赶往了河内郡,让河内郡的兵力一下子达到了10万,原本有些虚弱的防御稳固下来。
至于秦国其他方向的郡县,南方从楚国夺得南阳郡和南郡,两军原本就各自有着5万守军。
而秦王从那抽调出来的40万军队中,再次派了他10万人去,让南方战线的军队总人数达到他20万人,用来对抗楚国派出的30万大军。
剩下的30军队,这是在秦国的大将王翦的带领下,又一次开赴了韩国的领土,他们这一次打算完成秦国之前未竟的伟业,灭亡韩国。
之所以派30万大军,还派秦国现在仅剩的战神统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韩国此刻正驻扎着20万的骑兵,而且还是此次联盟合纵长的军队。
有着这么一尊大神,秦国自然要重点照顾了。
第238章消化
秦军的到来,给韩国上下造成了极大的惶恐,要不是他们身边就驻扎着20万的御国精锐大军,恐怕他们早就在惊恐之下,举国投降了!
不过对面的秦军,也是忌惮于御国的20万骑兵,来到韩国对面的三川郡后,并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反而是就地驻扎了起来,与这韩国的御军隔着关隘互相对峙。
这也是秦国的一个战略,御国大军距离他们本土,有着万里之遥,比起秦国来说,那是远得不能再远。
而如果靠御国本土运输粮草物资,那绝对会是一个天大的消耗,不要一个月,就能将御国拖垮。
而以韩赵魏这些山东各国的支援,早就因为战争而不断削弱实力的他们,国库早就空虚,哪里比得上府库充盈,兵精粮足的秦国呢!
就像长平之战,在廉颇当赵军统帅的时候,秦国与赵国打了三年,之前两年半,一直都没有大的战争发生,都是小打小闹。
赵国与秦国的军队,都是在隔着城池和关隘对峙,相互在消耗粮草和国力,比的就是谁先垮。
结果,距离更近,后勤压力更轻的赵国,反而比秦国先一步支撑不下去了,所里有了赵括的上台,所里有了长平之战的惨败。
如今,与当初的局面,何其相似,两边都没有把握拿下对方,那就拖下去吧,就赌秦国和御国哪一边先垮!
漫长的时间就这样过去,天下在秦军的调动之后,又一次陷入了平静,这段时光足足有着半年。
这半年中,天下发生的许多事情,牵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其中就有,御国不要土地,要人口的移民大战略!
根据战前的协议,联盟所攻占的土地,其上一半人口要交给御国。
其中楚国实力太强,几乎不逊色于御国,对于秦朝的危机感也是最弱的,他自然有实力不了这个协议,我行我素。
而且御国也拿楚国没办法,隔得远,打也有可能打不赢,这叫他能怎么办呢!
可是韩赵魏三个国家就不同了,他们实力最弱,尽管这次,吞并了秦国留出来的四个郡县,但实力也没有扩充到可以无视御国,无视秦国压力的地步。
他们很明白,如果没有了御国的支持,挡在前面抵挡秦军的压力,那他们刚刚吞下去的肉,很有可能迅速会被反应过来的秦军给收回去。
甚至更加恐怖的是,恼羞成怒的秦军,会直接挥兵攻击他们原本没有被战况波及到的土地,让他们本就虚弱的实力,变得更加的不堪。
所以面对御国的要求,这三个国家尽管心里恼怒万分,但还是不得不笑着脸,慢慢地兑现了起来。
其中你之前被御国威胁过的魏国,表现得最为积极。
魏国新收复的两个郡,总人口加起来有他80万左右,其中一半人要交给御国,这一下狠狠的割下一大块肉,仿佛是搁在魏王身上,让他那个心痛。
40万人,自然不是说动就动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其中这些人在途中哪里休息,又要由谁准备粮草物资,保证他们能够安全的到达北方,都需要御国与赵国和魏国燕国这三个国家扯皮。
第一个月,魏国先期的10万人,开始动员了起来。
一个个百姓还没来得及喜悦回归故国的怀抱,就被他们的晚上给强家中强行拉了出来,一个个的集合起来,用绳子捆住手脚,在士兵的看押下,赶往的北方。
顿时让魏国在这两郡故民的心中,印象下降到了比秦国还不堪的地步。
又在接下来的五个月中,前后半年的时间,这40万人,或多或少或断或续,终于还是踏上了御国的土地。
而赵国,拿下了太原郡和雁门郡,得到了70万人口,但赵王性情刚烈,根本不同意交出一半人口的协议,只肯拿出1/3。
而钟御想了想,原本赵国的领土就人口稀少,比不得韩国魏国这些中原地区,人口富庶,若是过于削弱,怕是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平衡,也就勉为其
本文链接:
http://m.picdg.com/54_54606/793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