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帝国崛起_分节阅读 16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楚国的平叛战争,楚军加起来前前后后折损的士兵,已经达到了上百万,恐怖至极。

    士兵都损失了这么多,一些平民折损颇多,也理所应当。

    不过,就算如此,楚国在天下各国眼中,也是一个人口充裕的大国,颇为诸国艳羡。

    而且因为连番的大战,楚国人口折损虽多,但也锻炼出了一支庞大而骁勇善战的军队,全部加起来大概在40万左右,精锐大概在20万。

    这等实力,足以傲视天下各国。

    至于从楚国分裂的越国,占据了楚国的三个郡县,人口因为地处更南方,距离战场不知远了多远,受到的影响更小,所以人口保持较为充盈,远胜其他各郡。

    哪怕经历了与楚国的几次大战,青壮男丁折损颇多,老弱也受到战争的影响,饿死损伤了不少。

    但如今三郡加起来,也还有着80万左右人口。其中还有着人数为10万的大军,精锐大概在3万人左右。以如今天下各国的形势来看,勉强也算一个大国了。

    再说地处中原的韩国,之前就是联盟第一次与秦国交战的最中心,受到的影响最大,人口的折损也是最多的。

    虽然后面又得到了钟御的支持,拿下了三川郡这个原本的领地,进行了一番补益,但终究还是不足于事。

    因为战争的原因,韩国的粮食早就消耗殆尽,之前靠着联军的资源,才能维持大军。而韩国国内的百姓,就没有那么好运,可以得到联军的支援了。

    所以联军第一次解散后,韩国立马就发生了******,饿死了许多人。三川郡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秦国在前线的粮食,多是从三川郡里搜刮,那里的百姓也是存粮不多。

    所以这么一番饥荒下来,两军原本大概有80万左右的人口,一下子减了他20万,只余60万左右。

    不过幸好,这些饿死的人都是一些老人,或者身体不行的妇孺。真正的倒是青壮折损不多,这倒也算一个好消息。

    毕竟一个国家真正的实力衡量,看的就是有多少男丁,有多少劳动力。

    所以虽然人口乍一看少了很多,但其实对于韩国来说,也少了许多负担。没有那么张嘴,韩国需要救济的粮食就没有那么多,其他的一些物资消耗也大为减缓,极大地缓解了韩国的经济压力。

    至于韩国的军队,之前参加了一次联盟,折损颇多。回到国内之后,再加上国内的兵马整合一番,也不过10万人左右,其中精锐不足5万。

    与韩国相邻的魏国,他的状况比之楚国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因为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境地更为凄惨不堪。

    丢了陶郡之后,魏国还剩下东郡,砀郡,河内郡,河东郡四郡之地。

    不过地盘虽多,而且还是地处中原,但却都是之前数场大战肆虐之地,人口折损之严重,那自不必多说。

    其中魏国的老巢,国都大梁原本所在的砀郡,那还好一点,数次大战都没有波及到其中,人口经济什么的都保存的较为完善。估计人口大概在一百万左右,虽然比不上战前的150万,但也不错了。

    至于剩下的三郡,那就不好看了。全部加起来,也就100万左右,其中青壮还不知有多少,能有个15万就足以让魏王偷着乐了。

    所以魏国的总人口,大概在200万左右,其中兵马约在25万。精锐人数大概15万左右,毕竟魏国中原腹地,打了诸多重要战役,兵马还是训练出来了。

    剩下同为三晋之一的赵国,领土较之魏国更广大一些,大概有着七郡之地。

    不过赵国地处北疆,领土多为临近草原的蛮荒之所,开发程度不大,其上的人口就更为稀少。

    而且赵国也经历了数次大战,还发生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叛乱,国内再加上因为战争导致的饥荒,几次三番下来,人口折损也颇为严重。

    所以它的人口和魏国差不多,200万左右。不过青壮却是多了一些,所以有着30万左右的大军,其中精锐更是足足有着20万,几乎不弱于楚国多少。

    第337章七国的实力下

    然后再说一下北疆的燕国。

    燕国地处北疆,对于战争的影响可以说完全感受不到,而它的周边又是御国,那些原本对他有些威胁的胡人通通扫荡一空,可以说完全没有了边疆之患。

    所以它的人口保存较好,与楚国几乎差不多。

    不过话虽如此,几次大战,燕国的青壮兵丁却是折损许多,数次下来,早已不复当初。更何况之前还被御国痛虐了一顿,直到现在还未恢复过来。

    所以燕国本土,三郡之地人口加起来大概在70万左右,其中大军人数在15左右。可以说,所有男人都去当兵了,连个留种的都没有。

    而从齐国掠夺的两郡之地,经过燕国的一番肆虐,还有联军之前的荼毒,再加上寒冬的饥荒和寒冷。

    哪怕这两郡之前是天下最为富庶的郡县之一,也经不住这种折腾,全部人口加起来,如今大概也是70万左右。

    而且以两郡对于利燕国的仇恨,指望他们给燕国当兵打仗,那还是不要妄想,真的这么做了,不倒戈一击才怪。

    所以如今燕国的实力大概是人口在140万左右,军队人数15万,其中精锐大概在5万。

    实力虽然算不上多强,但也对得起他战国七雄的身份了!

    燕国南方的齐国,刚刚经过一番折腾,实力折损可以说最为严重。

    之前联军在他的国土之上,打仗的时候,可是没有什么留守,完全是怎么狠,怎么来。

    屠杀,抢劫,纵火,一切一切邪恶的事情,都在这片土地上发生。

    也因此,使得原本人口在400万左右的齐国故土,人口少了2\/3,令人触目惊心。

    而齐国的领土,也从原本的五郡变成了现在的三郡。面积大为缩水,而且也没了原来黄河的地理优势,战略空间极度萎缩。

    如今其国三郡人口,度过了一个寒冬之后,虽然饿死了不少人。但也召集了一些琉璃在各地的难民,回归故土安定。

    稍加恢复,到了现在,全部加起来也有着120万左右的人口。其中因为男丁保存较多的缘故,军队大概有着25万,精锐大概在10万左右。

    所以齐国的人口虽然很少,在各国之中几乎排不上名,但依旧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被天下各国忌惮着。

    而与齐国来这边,还在与魏国交战的陶国,他的情况则更为恶劣。

    陶国领地不过一郡,城池原本不过十七座,如今还丢了五座给魏国,更是不堪。

    而人口虽然富庶,但经过战争的肆虐,已然流失了不少,如今也只有40万左右的人口了。其中军队还有着7万左右,精锐人数约为2万。

    以这种国土、这种人口能够做到这种程度,仅仅比南方的越国差一点,也算不愧他身为一国的身份了。

    再有就是秦国与赵国北方的云中诸国,这里是钟御之前分封的各个国家。

    这些国家计有五个,一起平分的云中郡十个县的地方。整个云中的人口全部加起来,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养,再因为云中郡的安定,吸引了不少四方的流民,勉强达到了10万左右。

    但这10万人却是五个国家一起平分的,每个国家到手,也不过一两万或者两三万人罢了。

    相比于南方各个人口动不动就数十上百万的大国来说,根本不足为道。他们就仿佛还停留在数百年前的春秋时期,每个国家只有几万十几万的人口。

    不过这么久的修养,云中郡的壮丁还是有着不少的,10万人口足足有着3万的兵马。其中精锐更多,足足有着2万。

    是以,云中虽小,却被南方的秦赵两国视为一个硬骨头,长满刺的刺猬,倒也不敢轻易招惹。

    这不是害怕云中,而是认为打下云中与所得到的相差太大,不值当罢了。

    再说云中南方的秦国,作为天下曾经的霸主,有着一统天下能力的大国。哪怕他如今已经衰落,但依旧不容天下各国轻视。

    秦国有着七郡之地,人口折损虽多,但多是一些男丁,战乱还远远不及不到关中与巴蜀的内地。

    之前发生的一场大战,只不过是在秦国占领的六国故地上进行的罢了,所以关中保存的极为完善,除了一些男人因为当兵死亡,其他的一些人口,基本没什么损伤。

    而且秦国内地粮草储存颇多,也没发生过什么饥荒,所以其他的一些人口折损的因素,倒也没有出现。

    所以如今秦国剩余的人口足足还有400万,其中军队更是有着60万之巨,精锐在其中足足30万。

    这等实力,尽管秦国削弱许多,但依旧是七国之首,傲视于关东六国。

    在秦国的西面,陇西郡的旁边,还盘踞着一个新建的国家,凉国。

    凉国国主是钟御之前分封的刘邦,这个刘邦走了****运,完成了钟御之前抛出的诱饵,最终一跃成为一郡之主,受尽了天下所有人的艳羡。

    两国在刘邦接受的时候,国内豪强遍布,保持着国内上下的所有权柄。人口组成更是复杂,是由数十上百支游牧民族,再加上一些秦人共同构建了这么一个奇形怪状的凉国。

    这么复杂的形势,任谁接手,都要为之头疼。

    钟御也不例外,打下这个凉国之后,虽然不是不可能消化,但需要费很多的时间,消耗太多的精力,得到的也不知道究竟如何。

    虽然也不是不可以直接用杀来压服一切不平,但这样得到的不过是一片废墟,终究没有任何利益,何必如此。

    既如此,还不如把它扔出去,当做一个诱饵,吸引别人来为自己做事。

    而得到这份大礼的人,如果不能够掌控凉国,那么没得说。好一点,就成为一个傀儡,任由国内的那些掌权者操控,差一点就直接身死异乡,无人能说什么。

    而如果能够控制掌握这个凉国,那么更好,自己平白得了一个郡的助力。

    要知道,凉国名义上可是御国的属国,在御国有命令的情况下,是有义务派兵出征的。

    以御国的实力,也有这份威严来震慑凉国,让他不敢违抗,只能听从。

    所以到时候,凉国能为御国增添四五万的兵马,也是一份两全之事。

    不过刘邦终究是刘邦,极为擅长操纵权势,玩弄谋略。

    尽管他上任的时候,手下只有数百名慕名而来投靠的豪杰,真正的人才更是只有自己原本手底下,那几个历史上原本就是他手下的人。

    但刘邦还是通过一番拉拢分化,利益笼络,成功的掌握了凉国大权。

    并且在这期间布施仁政,吸引四方人口,迅速的聚集了一大批慕名前来投靠的流民,使得凉国的人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增长到了20万之巨。

    并且其中青壮年人口无比之多,兵马足足达到了5万,精锐更是有着3万之多,堪称西域一小霸!

    总的来说,天下所有的势力,实力大概就是如此了。

    第338章齐国的卷入

    帝元八年,3月初。

    此时天下的各国,刚刚组织国内的平民耕种完今年的秧苗,然后刚刚腾出手来,解放了足够劳动力的野心家们,开始新一轮的野望了。

    时间过去一年,经过这些时间的休养,原本大战的各国慢慢的恢复了元气,国内的粮草再次充足了起来,有了实力,再次发动新一轮的攻击了。

    并且有这些时间的准备,足够他们进行各种合纵连横、阴谋策反。

    首先,地处天下最中央,位于中原腹地的魏国,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动作。

    魏国位于天下的中心,一举一动无不受尽瞩目。所以他刚开始有点动作,消息就很快的流传到了各国,引起了有心人的猜测。

    魏国出兵15万精锐强军,国内只留下了10万普通士兵守卫,可以说除了基本的防卫,动用了一切的力量。

    而这只让人感到惊惧的大军动向,赫然指向了自己旁边,与魏国有着深刻矛盾的陶国。

    陶国惊恐,举国7万兵马纷纷开赴边疆,进驻这一年时间修建的三座大城重镇之内。

    这三座重城,就是这陶国一年来的成果了。

    陶国深知自己与魏国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在任何一方先倒下之前,战争是永远不可能停止了。

    而情况很显然,实力和国力远远不如魏国的陶国,怎么看都是先倒下的一方,几乎看不到例外。

    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保存自己的设计,陶国不得不修筑了这三座重城,丝毫不顾自己国内已经哀鸿遍地,急需修养的现实。

    成果也是显然的。

    三座重城在陶国不管不顾,使劲压榨国力的情况下,终于赶在魏国进攻前修建完成。

    这让陶国上下松了一口气。

    有了这三座大城,陶国在魏国的攻击下,就可以坚持很长一段时间了。

    这么一段时间,不管是拖延魏国的脚步,慢慢的耗到他粮尽退兵,或者后方发生变故,都是极好的。

    又或者坚持时间,等待后方齐国这个盟友的支援,也是一个保命的生死时间。

    如今,陶国就进驻三座大城。使得陶国的边疆,立刻稳固下来,国内的动乱也平息,恢复了安宁。

    并且陶国在进驻之后,很快的就向齐国求援。

    他们深知,哪怕就算有着这三座重城,以陶国兵马的战力,怕也很难抵挡人数足有陶军两倍以上的魏军。

    “必须要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4_54606/7932037.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