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妻_分节阅读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侧依在晏非的怀里,从他过于用力的手臂,可以感觉出他的怒气。我忍着手臂上被他抓出的痛疼,径自在心底冷笑,无耻之人竟然也懂得发怒。

    晏非拖着我延着回廊走出了一段距离,眼瞅着再往前就可以瞧见‘情园’时停了下来。

    我就近找了根朱漆圆柱,背靠着倚坐在廊前的栅栏上。瞅着径自怒喘着粗气的晏非,低低痴笑。

    晏非被我笑的有些发愣,皱眉问道:“你笑什么?”

    我笑容不减,眯眼似真的有些薄醉的轻言道:“我笑你结识狐朋狗友贪享淫乐,我笑你不知羞耻送人小妾,我笑你巴结权贵与人分妻,我笑你丢失颜面,有苦难言。”

    与晏非成亲这么久,我这是第一次说出这样的狠话。要不是实在是心中恼火,我断然是不会如此说他的。

    晏非也是第一次见到我这样的神情,先是被我训斥的一怔,紧跟着脸皮有些挂不住,面色通红的低喝道:“你懂什么?”

    我冷笑一声:“我是不懂,不懂你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是什么让你不惜与人分享你的爱妾们?是权利,是钱财?这些真的就那么重要吗?”我在断惜当年那个深情的晏非,今时今日变的面目全非。一个人怎么可以改变的如此彻底?

    晏非被我戳到了痛处,神色有些铮狞,直直逼向我:“你是有钱人家的大小姐,你又怎么会知道贫贱的痛苦。当你浑身是伤,饿的快要死的时候,身边围着一群富家小少爷,对着你又是嘲笑又是辱骂,你会怎么样?依旧维持着你尊严,不去理会他们脚下的那块沾满了泥土,对于你来说却是可以救命的半块馒头?什么都没有尝过的你,有什么权利在这里教训我?”

    我几乎是失去了言语的力量,怔然的望着他。

    一直以为,是香秀的死,刺激了晏非对钱财和权利渴望。不曾想过,他年少时的经历,早已经埋下了对权利和金钱的怀有野心的种子。

    我不得不产生怀疑,当初我所见到的那个清高一身傲骨的晏非,是不是只有表象。真正的他,早已经被清贫蚀食去了本性的纯良,有的就只是那一副可以唬人的外表和隐藏的很深的野心。

    我不愿意相信这样的事实,更不愿意相信人心的丑陋。而那背后代表着我当初的决定,是怎么样的一个错误!

    第十章 陈年

    自从那次陪酒之后,府里不管是下人还是小妾,看见我时的目光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由先前的尊重,变的有些不屑。偶尔我也会听见他们背后的议论。无非是对我的不够庄重,当着众人的面,与别的男子畅言对饮,有失晏府夫人的身份。

    每到这时候,叶子都会气炸了肺的模样,站在门槛儿上,遥指着大骂他们瞎了眼,看不见我这么做的真实用意。挽起衣袖就要冲出去和他们理论。

    我摁下她的火气,要她不要这么冲动。我很清楚,议论我的人,并非是一两个人。既然都能传来我的耳朵里来,那肯定已经是众人皆知了。我总不能把全府上里的下人和小妾,都揪起来痛揍一顿吧。我又不是晏非,还做不来这样的事情。

    叶子不愿这样的风言辱了我的名声,要我去跟晏非说说,要他出面给我讨个说法,平息府里的风言风语。毕竟,我那么做,完全是出于对他的安危着想。他也应该为我的名声负责。

    我对她的提意,只是笑笑,并不去理会。自从那日之后,晏非好像是余怒未消,一直不肯跟我说话。我倒是好奇了,他这是生的哪门子气?于情于理,他都该是认错的一方,不是吗?

    我本是做了一件既保全了他的性命,又成全了他巴结权贵用意的‘好事’,不被‘歌功颂德’也就罢了,到头来反倒像是做了什么伤风败俗的事情,被府里人指指点点。

    这该死的晏非,不光是个不知‘耻’字为何的混蛋,更是个恩将仇报的小人。他的为人,我再清楚不过了。府里这点儿破事,要是没有他这个主子的授意,下面的人敢这么肆无忌惮,连避讳都懒的避讳的,迫不急待的要我听见吗?明摆着就是想借他人之口,说我不守妇道。

    这年头,想做回好人还真是挺难。而像晏非这样的小人,就该让那个什么恭王爷捉去重重打他八十大板,我就不该管他死活。当时,我要是维持着已往的端庄形象,声严厉色的痛斥一顿恭王爷,那我此时听到的就将会是另一番说词了。不过,那估计,也就没有晏非什么事儿了。八成,他那屁股早就开花了。更严重点,脑袋都有可能搬家。

    想想,我还真有些后悔,不该做了这样的‘好事’。为了这件事,我属实是有些恼心。便在这个时候,有人从洛城老家捎来了一封书信。信中言明,二娘病重,盼着我回去看看她。

    爹爹在世时,一共娶了四房妻妾。娘亲是正室,在我两岁那年撒手西归。二娘是娘亲的远房表妹,也是我的表姨娘,在我三岁时被爹爹以妾的身份纳进了门。

    二娘是个典型的洛城女人,善良、胆小,处处以丈夫为天。正是因为看上她这一点,加之她是我表姨娘的身份,爹爹才会将她纳进门。

    和爹爹后纳的两名小妾不同,二娘出身贫苦人家,没见过什么世面。爹爹生意上的事情,她也帮不上什么忙。打从进门开始,便整天的待在府里,很少出门。照顾年幼失去娘亲的我,便成了她日常生活里最重要的部分。

    这样的情形大概维持了有一年多,二娘怀上了身孕,爹爹担心她没有精力再照顾我,便把我交回给了奶娘,回到了别苑居住。

    没过两个月,二娘却意外的小产了。她也因此受了些刺激,精神上时常不太好。爹爹请了几名大夫给她医治,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她才开始慢慢的好转。

    紧跟着没有多久,爹爹相继又娶了两房小妾,二娘渐渐变的郁郁郁寡欢,性情越发的沉闷。而那时的我,已经六岁了,懂得一些事情了。时常的借着这样的缘故,那样的缘由回府里去她那里玩耍。记得,每到我去的时候,二娘总会很开心,亲自做一些好吃的点心给我。  直到有一次,我从二娘那里回来以后,肚子很疼很疼。爹爹请来的大夫说,我是中了毒。打那次以后,爹爹就再也不让我去二娘那里了。那时,我还年纪小,并不懂得爹爹为什么这么做。年纪稍长以后,逐渐明白了一些事。也体会了爹爹为什么让年纪还小的我,随着奶娘住在别苑里的原因。

    记得,在临去别苑的那天,爹爹跟我说:“情儿,不要怪爹爹。爹爹也没有办法,有太多人惦记着韩家,惦记着你。爹爹这么做,是在保护你,明白吗?”

    那时,我并不是很明白爹爹说这话的含义。只是觉的,爹爹一直都很疼爱我,要是没有迫不得已的原因,不会不让我留在他的身边的。

    随着年纪的增长,性情慢慢变的平淡,很多之前想不明白的事情,也已经看很清沏。对于爹爹这么多年来,独自一人所承受的痛苦,越发的感到心疼。

    爹爹一生也就只有我这么一个亲生女儿,而名义上是韩府二小姐的韩嫣,那个小我七岁的妹妹,却不是爹爹的血脉。只是三娘和她那相好的私生女儿。

    韩嫣出生第二年,爹爹就告诉了我件事。却要我保守着这个秘密,不让第三个人知道。直到今时,三娘还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凭着母凭女贵的身份,牢牢的占据着韩府当家主母的地位。

    对于这一点,于我来说,却是无关紧要。爹爹在世时,我便对韩府里的事情,不太上心。自打爹爹去世之后,我便是更加的不去过问。谁有权,谁没权,谁主事,谁不主事。都是她们的事,我并不想去理会。

    如今,二娘病重,要我回去一趟。先且不论那事事非非,至少二娘对我还有一段养育之恩。身为韩府长女的我,于情于理都应该回去看望的。

    也正好,这几日我有些恼心,正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散散心。

    主意打定,我便叫叶子去叫晏非,想跟他知会一声,说我回洛城一趟。不想,晏非不在府中。我就又等了一日,他仍旧没有回来。

    我心想着,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事,便唤来了赵总管,跟他简单交待了一下,要他等着晏非回来,告诉他一声。

    跟着,回了屋里收拾好了行礼。为了出门方便,我特意的换了身男装。瞅着镜子里的一身装束,俨然一位翩翩佳公子。

    叶子换好了一身仆从打扮,盯着我直道‘妙,妙’。说,从来也不知道我穿男装,竟然是这么的合适。

    她又哪里知道,年少的我,经常是这样一身打扮出游。男子的言行举止,对于我来说,早已是驾轻就熟,丝毫也不见青涩。

    第十一章 空房

    我虽出身富裕,却不同于一般大家闺秀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常年活动在自已的阁楼上。每日所见的,除了家里人之外,也仅限于几位闺中密友。

    爹爹只有我这一位女儿,宠爱自然不必细说,对我亦是极其的宽容放任。少年时,我喜欢四处游历,增广见闻。每逢远行之时,爹爹总是拉着我的手,嘱咐再三。虽心中极为的担心,却从未加以阻拦。

    我曾不止一次的感念上苍,让我拥有这样一个好爹爹。他独特的宠爱方式,造就了今时的我。每念及此,便是无比的思念于他。

    叶子不同于我,没有这样易装出行的经历。一路上,又是兴奋又是感到新奇。叽叽喳喳的在我耳边说个不停。好在我们坐在马车里,外面听不见里面的声音,不然,依她噪舌的程度,不用看都知道是个姑娘家。

    为了避免她在人前露出马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趁着赶路的机会,我将一些容易被人看破和应该注意的地方,简单的说给她听。比如,不经意的跺脚、捂嘴偷笑,这样的小女儿家才有的娇态,一定要克制。还有说话时,要压低了声音。走路时,要昂首阔步。最后,我又教授了些,以前总结出来的又很是容易学会的小技巧。

    叶子是个聪明的丫头,没一会儿的工夫,就已经全部领悟并运用得当。我又考验了一番,还算可以。从外表举止上看,她俨然已经是个长相俊俏的小伙子了。

    对于我的这一番提点,叶子感到又是惊讶又是佩服。也难怪,自从我与晏非成了亲以后,便再也不曾出外远游过。不光是叶子,府里所有的人,包括晏非,都不知道我年少时的那段经历。在他们眼里,我只是个端庄高雅的晏夫人而已。何曾想过,我策马扬鞭,畅游天下的豪行壮举?

    追忆年少,轻狂豪气,微笑回首,已是一片风轻云淡!品味着年少时记忆的淡淡的余香,乘着马车穿州过府,倒也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

    话说,这一日,我们行至德州境内。早上从客栈出发,还是好好的一个大晴天,突然的乌云密布起来。转眼间,便下起了瓢泼大雨。

    好在前面不远处就是镇子里了,小六子急甩了几鞭子,把马车赶进了镇子里。小六子是晏府里的一个车夫,十六岁的半大孩子。别看他年岁小,却已经是赶车的‘老把式’了。这小子不仅车赶的好,脑子也转的快,是府里面有名的‘机灵鬼儿’。

    小六子把车停进了一家客栈,我和叶子下了马车。进了客栈一问,才知道这家客栈客满了。没办法,我们又坐上车子,去找下一家客栈。

    这个镇子不大,客栈之间也靠的很近,没一会儿工夫,我们就又找了三家。很巧合的是,得到了同样的答复,客满。

    打从刚才一入镇子,我便瞧了瞧。这个叫四通的小镇,并不是十分的繁华,街上林立的商铺也不多。这样的小镇,充其量也只算是中等的富庶。也许,连中等都算不上。而这样的小镇,过往的客商也不会是很多,因何连一家普普通通的客栈都会客满?

    我不仅感到有些好奇,一问之下这才知道。小镇里近些时日,突然的从四面八方涌来了大批的客商。而且个个来头都不小,出手也都很阔绰,先后将这里的客栈全数包了下来。

    我一听,这才了然。只是,清楚归清楚。外面正下着大雨,而且瞧架势也没有像停的意思。我只好好言和这最后一家客栈的掌柜的相说,看看他能不能再想办法腾出两间客房来。

    客栈掌柜先是说没有,一听我说可以多加些房钱,这才面有难色,有些迟疑的开口,说:“要说这房吗,还真是空着两间没有住人。只是,不知道那位包下客栈的大爷肯不肯让给三位住。”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10_10650/2830200.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