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男人们,何氏便喊大顺搬来了个竹躺椅,垫上了棉花垫,然后才带著夏安茹和乔氏开始准备干粮。
他们要做的干粮也很简单,炒米炒麦还有蒸饃饃。
因为天热,何氏负责炒米炒麦,而乔氏则在外头院子的凉,用土砖简单搭了个灶,带著夏安茹一起做饃饃。
夏安茹虽说是个手艺人,但是在家也不怎么做饭,那起面来,汪文芳说快要淹死在面里了。
要不是因为腰上吃不住力,汪文芳早让儿赶边上呆著去了。
可乔氏却说孩子做的好,就是.......「安茹啊,你这个要一点,然后快速放进蒸笼里头。」.
「哦,那就是趁著饃还没反应过来,先让他们,了就不会散了。」夏安茹一本正经的鬼扯。
真的觉得不是自己技有问题,而是他们现在做的这个面,实在是太!!了!
这玩意儿完全没有筋,才的糰子,一不小心就散了,虽然以前减也吃全麦馒头,但是这儿的粮让觉得,可能连麦桿子说不定都掺进去了。
听夏安茹这么说,蹲在一旁捡野菜的谷雨忍不住咯咯的笑,直说表姐说话真有意思。正在烧火的大顺也乐呵的很,说表姐说的对,干的也好。
关键人长的也好看,白白的,眼睛又大又亮,还会他们宝子,真是不得了的好。
嘖,多善良的孩子!夏安茹心想著,这么乖觉的孩子,可不得回报人家点啥,於是便问大顺:「大顺,你现在能识字吗?」
大顺摇头,「不识字啊,不止我,我们全家都不识字呢。」
听这口气,还骄傲?!
汪文芳大惊,「那不识字,平日生活怎么办?」
被大姑姐这么一问,乔氏反而迷糊了,「平日生活......为啥要识字啊?咱们家也供不起读书人。」
关键他们村,也就两个人识字,一个是王秀才,一个是村长,別的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也没妨碍他们活著嘛。
「这......」汪文芳其实是一个不太愿意干涉別人生活方式的人,但是!做文盲总归不是什么好事吧?!这新弟妹说的话,竟一时想不出如何反驳。
不过夏安茹倒是能接话,直接过了这个话题,「大顺,姐姐教你认字好不好?谷雨要不要一起学?」
俩孩子都摇了摇头。
嗯?!
夏安茹不敢相信的又问了一遍。
俩孩子依旧还是摇头。
「为什么?!」
hy?!
小说里不是说好的吗,但凡说教认字,孩子们都要激的流泪吗?!
夏安茹发出了灵魂拷问。
大顺的道理是,「读书认字可不好干,我瞧我们村里以前跟著王秀才念书的几个,每天都被揍的鬼哭狼嚎呢。」
一旁的谷雨还说:「草儿说,哥在王秀才那里被王秀才揍,回家还要被他爹揍呢,爹爹揍完,爷爷还要揍呢。」
还好哥哥不用念书,不然多可怜啊。
汪文芳著角说:「你安茹姐姐,不打人。」
「对,」夏安茹指天发誓,「姐姐真的不打人。」
绝不罚学生,是现代教育人的第一守则。
没想大顺却道:「王秀才也是这么说的......可那竹竿子一年都要打断好几呢。」
「呵呵,」乔氏看夏安茹脸都红了,便打圆场,「安茹,你弟皮的很,舅母就怕太麻烦你了。」
其实在看来,小孩儿愿意学,那学点儿也好,可小孩儿要是不想学,那就去学门手艺嘛,什么铁匠木匠泥瓦匠,都行。
他们老姚家,是不可能出什么读书人的,出了反正也供不起,做人还是要实际点,先填饱肚子再说。
听舅母这么说,夏安茹便也打了个哈哈,说是弟弟妹妹愿意学,就可以教,如果不愿意也没关係,一切还是要看他们自己。
乔氏点著头,反倒是问汪文芳,怎么的安茹也还上过学堂?
「机缘巧合认识了个先生,也就跟著学了一两年功夫,这孩子也是臭显摆。」汪文芳微笑解释。
也不是那种喜欢强加自己的观念给別人的人,这会儿反正孩子还小,他们也不算太亲近,以后如果有机会就再问问,实在不愿意,也不想让儿上赶著非要教人家不可。
毕竟,各家有各家的过法。等到了北边,他们肯定是会这一家分开过的,所以干涉太多真的不太好。
乔氏听大姑姐一解释,也只点了点头,对这些也不怎么上心。
毕竟他们家,目前也不过是混个温饱,每天脑子里盘算的,心里计较的,都只是肚皮的事儿,別的的確也无暇顾及。
几人顺势又换了话题,边说边做,就整整一天功夫,夏安茹觉得完了这辈子的面,真是万万没想到,穿越到古代,原来最费的是四肢!
不过好在乔氏和何氏都是能干活的人,一天的时间,这百来斤的粮食基本都变了干粮。
休息了一整天的汪文芳,多有点觉得不好意思,又见大顺不知从哪儿摘来了点新鲜的瓜果,便撑著腰说自己来做晚饭。
不过当一铲子挖出一块猪油的时候,何氏的眼皮还是不控制的跳了,乔氏更是倒吸两口冷气,赶忙抢过大姑姐手里的铲子,说晚饭还是来做,大姑姐还是歇著吧。
好傢伙,一个菜就能吃掉他们一家七八天的用油量,这是真的不敢让大姑姐手啊!
被剥夺了所有干活权利的汪文芳,只能跟俩孩子一起老老实实剥豆子。
本文链接:
http://m.picdg.com/132_132906/4666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