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快点结束仪式吧,她累死了,当那双温暖的,外表软绵,却有力量的手握吴怡的手时,吴怡才意识到这是自己丈夫的手,那条红红的花球联接着她的左手,沉思齐的左手握住吴怡的右手,走入洞房。
两个人在婚前算是“见过面”,沉思齐却直到掀开盖头时,第一次看清自己的新娘,她的脸白白的被脂粉涂得只能看清秀美的轮廓,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了他一眼之后,又飞快地垂下了眼帘,原本有些紧张的沉思齐不由得笑了。
两个人的衣襟被牢牢的打了个结,沉思齐耳朵里满满的都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之类的话,他却看见新娘子那一双绣了鸳鸯戏水图的红绣鞋和新娘子规规矩矩放在膝头的那一双纤纤素手。
喜娘拿了饺子进来,喂给吴怡吃,笑眯眯地问吴怡:“生不生啊?”
吴怡肚子本来饿得慌,又咬了一口带白茬的生饺子,真的是吐也吐不掉咽也咽不下去,侧头看见新郎笑吟吟的笑脸,连忙把饺子硬咽了进去,“生。”
喜娘大声地对着周围观礼的人喊道:“新娘子说了,生!”
坐福的仪式结束之后,沉思齐出去敬酒,整个屋里剩下了吴怡和身边的丫头婆子,外人就是一群陌生的穿红挂绿穿着吉服的女子。
其中穿了粉紫的对襟长袄,粉白里衣,衣领上的赤金镶红宝石领扣,头戴九凤朝阳钗的美妇人离吴怡最近,妇人的脸略圆,柳眉凤眼,嘴角带着一丝标准笑容,见吴怡在看她,妇人握了吴怡的手,“弟妹,我是你大嫂。”
“大嫂好。”这是大嫂冯氏了,吴怡轻声说道,做势欲起身。
“结婚三天无老少,新人最贵重,可不敢承你的礼。”冯氏说道,她又指了旁边的那些妇人一一介绍,都是些堂嫂、表嫂、弟妹之类的亲戚,吴怡一一见过了,心里面默默的记着冯氏说的亲戚关系,“这些都是支近的亲人,就算是一时记不住,时日久了也就记住了。”
“是。”吴怡表现得十足的乖巧。
有一个眼生的婆子端着碗酒酿圆子进来,“二奶奶定是饿了,来吃碗酒酿圆子垫垫肚子。”
夏荷赶紧接过婆子手里的托盘,“谢谢嬷嬷了,不知嬷嬷是哪一位?”
“老身姓谢,是二爷的奶嬷嬷。”
“原来是谢嬷嬷,实在是劳烦嬷嬷了,我替我家姑娘谢嬷嬷了。”夏荷一边说一边扶了谢嬷嬷的胳膊,悄悄的把一个荷包递给了谢嬷嬷。
“咱们日后都在一个屋檐住着,少不得互相劳烦,实在当不起一个谢字。”谢嬷嬷掂了掂荷包的重量,满意地笑了。
吴怡无数次的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甚至是同学朋友那里听说过关于第一次的描述,有人说甜蜜,有人说痛疼混乱,有人说不堪回首,真正自己第一次经历才知道,以上皆是,又以上皆否。
沉思齐不算是生手,虽然年轻也算是熟练工,没怎么把吴怡弄疼,这大约是吴怡最庆幸的部分了,少年的身体长什么样,就算是有烛光吴怡也没看清楚,估计对方也差不多,至少没有什么赘肉,跟外表一样苗条就是了。
当他轻声在她耳边说,“睡吧。”的时候,吴怡闭上了眼睛,疲惫让她没心思顾及周边环境的变化,只是提醒自己,要在月亮落下去之前,把喜烛灭掉。
吴怡这一夜醒了睡,睡了醒,盯着窗外的明月,在意识到月亮落下去之后,忽地坐了起来,当旁边的人也坐起来的时候,吴怡才知道对方也没睡好。
月光之下,沉思齐穿着白色里衣略显单薄的身子还带着未成年人的青涩,吴怡忽然有了一种罪恶感,虽然自己的身体要比他还年轻,灵魂却已经是中年人了。
“要灭了喜烛。”吴怡指着一对已经燃了大半的龙凤喜烛说道。
“应该是吧。”沉思齐点点头。
两个人都披了衣裳下床,先吹灭了左边烧得快些的喜烛,又在右边燃到跟左边平齐时,把另一边的喜烛也灭了。
“这样就能白头到老了。”吴怡说道,话说出口她才觉得这话说得幼稚。
沉思齐看着披散着头发,皮肤皎洁白嫩的在月光下闪着光的美丽的新婚妻子,露出了八颗牙齿的笑容,“是,白头到老。”
作者有话要说:在没有度娘的情况下写古代婚礼真累人,完全凭着自己的一点常识在写,写完了一头的汗……婚礼已经有无数人写过无数次了,所以简写了,婚后的相处才是重头戏。
106、敬茶
新婚的第一天早晨,说不上多温柔缠绵,两个发生过最亲密关系,在日后的生活中不出意外要携手到老的人,此刻还是一对陌生人,夏荷领着吴怡的陪嫁丫头伺侯着吴怡,沉思齐则被他自己的丫环包围着,吴怡悄悄的观察着沉思齐旁边的丫环,都是一些清秀规矩的丫头,没有通房之类的人物,也是,规矩人家自然不会在新婚的第一天早晨让通房丫头招少奶奶的眼。
沉思齐在最前面,吴怡在他身后约一步的距离低头走着,一路上遇见的人对她善意的笑着,吴怡却只是低头做羞怯状,在路过回廊时,台阶险些绊到吴怡的脚,沉思齐一把扶住了她,牵了她的手继续向前,吴怡往回抽了一下没抽出来,就任他握着了。
这种故做羞怯的行为吴怡之前在古装片里看着总想发笑,这个时候竟然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有的时候环境摆在那里,人的反应竟是如此的自然而然。
奉恩侯府人称不倒翁的老侯爷沈万峰还健在,人长得白白胖胖的,须发皆白,笑起来像是弥勒佛一样,看起来不但是神似不倒翁,竟然形也似,原来吴怡觉得沉思齐不肖父也不肖母,现在看老侯爷的笑容跟被肥肉堆填得有些变形却仍然慈眉善目的五官,沉思齐竟然像是爷爷,完全是沈万峰的瘦版。
吴怡想着应该控制一下沉思齐的体重了,这家的男人有肥胖基因,现任奉恩侯沈侯爷也是一个中年胖子,挺着将军肚,很富态的样子,眉目却不像老侯爷长得慈善清秀,带着几分的威仪。
吴怡之前见过的侯夫人肖氏,今日穿了件雪青色的缂丝对襟长袄,耦合色的立领里衣,纯金的麒麟领扣,浅耦合色的马面裙,头插四对发钗,脸上带着满意的笑。
大哥沈见贤长得像是沈老侯爷的年轻瘦版,一双浓眉,一对眼角微微上挑的眼睛,鼻子又高又挺,是个型男,穿了绛紫色的儒服,宽袍大袖的,减了戾气和官威,多了亲和。
昨日吴怡见过的大嫂冯氏也是一身的绛紫,连绣得花都是跟沈见贤一式的万字纹,头戴全套的赤金宝石头面,左右手上两对八宝指套分外的显眼。
吴怡不用仔细闻,都能闻出冯氏身上淡淡的茉莉香水味,肯定又是法兰西的舶来品,冯家的女人还真爱法国香水。
在侯夫人肖氏的左手边坐的是侯府的二爷一家子,二爷面白有须,一副白面书生的样子,孔氏穿了宝蓝色的斜襟袄,今日大房是主角,这两口子穿得足够喜庆却低调。
奉恩侯府出身虽低却也是百年的世家了,整个正堂虽然里里外外的下人足有二十多个,却连一声咳嗽也无。
沉思齐和吴怡站在门口,却没有进去,等着喜娘捧了锦盒进了堂屋,呈到侯夫人肖氏面前,肖氏验看过锦盒里的喜帕,脸上的笑容更大了一些,露出了跟沉思齐一模一样的酒窝,“请新人进来。”肖氏身后的婆子大声说道。
吴怡抬腿跨过门槛,这才算是被沈家真正接纳的第一步。
丫环们摆了两个厚厚的垫子在堂屋正中间,沉思齐在左,吴怡在右,双双跪倒,“给祖父大人、父亲大人、母亲大人请安。”
“好,好,好,都起来吧。”沈老侯爷说道,沉思齐和吴怡站了起来,婆子又端上托盘,吴怡捧了红底的百子千孙碗,腰杆挺直地跪倒,“请祖父喝茶。”
“乖。”沈老侯爷瞅着一对璧人止不住的笑,亲自从怀里拿出一个红绸包了的物事,打开一看却是一对白玉镯,“这是你祖母当年的陪嫁,思齐从小在我们身边长大,你祖母一直惦着思齐的婚事,这镯子是她留给未来的孙媳妇的。”沈老侯爷把镯子又重新包好,交给了身边一个中年美妇人,妇人放在托盘上,交给了吴怡身边的夏荷。
“儿媳一定好好珍惜。”吴怡知道这见面礼贵重,一点不敢怠慢。
“你们好好过,我日后才有脸面去见你们祖母。”
“谢祖父大人,祖母大人。”吴怡又郑重地磕了个头,这才起身。
婆子又端来了茶,吴怡再次跪下,这次面向的是沈侯爷,“请父亲大人喝茶。”
沈侯爷接过茶,轻轻抿了一口,“乖,日后要夫妻和美,开枝散叶。”他送给吴怡的是一方鸳鸯砚,依旧是丫环端来给吴怡看一眼,夏荷代吴怡接过来,吴怡又磕了个头回礼。
第三杯茶是给婆婆肖氏的,肖氏接了茶抿了一口,“好茶,好孩子。”肖氏的见面礼就不是红封了,是对雕了婴戏图的赤金扁钗,婴戏图上的胖娃娃脸憨态可掬,一看就是名家手笔,光是这雕功就比这金子值钱,“多子多福,开枝散叶。”
“谢婆婆。”吴怡看了一眼那赤金扁钗,顿觉压力山大,她才不过十五岁,却已经有一群人追着她要孙子了。
二老爷和二太太就不需要施大礼了,却是沉思齐跟吴怡一同施礼,二老爷赠给新人的是一对龙凤呈祥的徽墨,跟沈侯爷送的礼倒是配套。
二太太送给吴怡的则是一对白玉攒,贵重又不太贵重,不失礼也不会抢了主家的风采。
吴怡看了一眼,福了一福,做为嫡次子媳妇,二太太倒是她学习的榜样。
大哥沈见贤的礼物实惠得多,是湖笔一套,大嫂的礼物就值得玩味了,内造的赤金堆丝镶了红蓝宝石的正凤钗一支,凤头红宝石步摇一对,吴怡看了东西,福了一福身,“这东西如此贵重,怕非我能消受的。”
“娘娘时常教导,东西本是人戴的,有人戴了东西才有了灵气,分了内造、官造、民造之类的,无非是戴出来人自抬身价罢了,你是正经的亲戚,戴这个并不算是越距。”
“你大嫂既是拿出来送礼了,就不怕给你招祸,尽管收着吧。”肖氏说道,脸上的笑容却敛了不知道有多少。
“如此就多谢大嫂了。”吴怡示意夏荷收了,打定了主意压在箱底,一辈子也不动。
沈家长房共有四子二女,只有两个儿子是嫡出的,两个女孩中有一个是贵妾所生,落了胎包就被太太抱去养,跟嫡女也没有什么差别,另一个则是婢妾所出,二房有四个嫡子一个庶女,名字也很有趣,思仁、思义、思理、思智,都是顺着沉思齐的思字辈来的,大的只比沉思齐小几个月,也已经订了亲,最小的不过四岁,都是规规矩矩的接了吴怡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乖乖的叫了二嫂,目前看不出特点的样子。
长房庶出的二子也都还小,最小的还在奶娘怀里抱着,只有两岁,大的也不过是七岁,大排行是行六的,叫思明,最小的是老八,名唤思亮,吴怡也送上事先备好的红包。
两个小姑区别则是明显极了,受宠的小姑沈晏,有礼中带着三分的娇矜,一双眼睛片刻不离吴怡,显然在估量自己这位二嫂的份量。
“这是你大妹妹,叫晏儿的,被我宠坏了,也最爱粘她二哥,你今后要多担戴。”肖氏说道。
“大妹妹好。”吴怡送上事先备好的荷包,荷包是她亲自绣的,里面穿了赤金响铃镯一对。
本文链接:
http://m.picdg.com/14_14164/313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