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14章 常鳞凡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瑄,我和殿下回来了!”
  午后,顶着太阳的朱高煦与杨展驾驴车返回了大教场内小院。
  后院的门是敞开的,因此杨展直接驾着驴车入内,朱高煦则是提前下车步行进入院内。
  前院的王瑄听到声响,当即走到了后院,并对朱高煦作揖道:
  “殿下,国公府派人送了一千斤柴和十石米,还有一箱子兵书,都已经被我收起来了,书也放在了您的书房。”
  “好……”听到王瑄的话,朱高煦看了看停下驴车的杨展:
  “你们把东西收拾,把菜洗净了,稍许我做午饭。”
  “遵命!”杨展笑着作揖,朱高煦见状也返回了前院书房。
  在书房里,他果然看到了摆放在书架上的十余本兵书。
  这些兵书从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六韬》开始,再到汉唐时期的《李卫公问对》、《将苑》、《便宜十六策》及宋代《武经总要》等。
  这其中的兵书主要分为战略类、战史类、军事训练类、武器制作类、军事地理类、军制类、后勤类、及军事人物类。
  对于朱高煦来说,这些兵书之中大部分都不太适合现阶段的他,反倒是宋代文官的必读读物《武经总要》及李靖、诸葛亮的《李卫公问对》、《将苑》、《便宜十六策》等书比较适合他。
  在戚继光著写《纪效新书》、《练兵实录》之前,宋代的《武经总要》堪称历朝历代最详细的国防书目了。
  朱高煦只是翻阅书目,便能看到这本书的重要所在。
  它对于军事组织、军事制度、用兵选将、步骑训练、行军宿营、古今阵法、战略战术、武器装备的制造和使用,以及军事地理、历代用兵实例、阴阳星占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论述。
  除此之外,还详尽记述和介绍了北宋时期军队使用的各种冷兵器、火器、战船等器械,并附有兵器和营阵方面的大量手绘图。
  这其中,朱高煦特别看了第十至十三卷的攻战篇,对于其中的《攻城法》、《水攻》、《水战》、《守城》等篇,虽然没有看个具体,但他依旧能感觉到这是一本不错的基层军官读物。
  熟读《武经总要》,差不多就能让一个不知兵的人成为一个入门的将领,恰好适合现在的朱高煦。
  正因为如此,他简单看了一下目录后,便坐下安静阅读起了其中的内容。
  不过由于这本兵书是宋代抄本,其中官体字较多,因此他需要静下来,根据内容来分析具体实施的情况。
  就练兵来说,朱高煦前世虽然在大二的时候入伍当了两年兵,但实际上也不过是班长罢了。
  他当兵是因为家里人的压力,因此在部队里也没有展现出太浓厚的兴趣,所掌握的军事知识并不算多。
  尤其是当战场从热兵器变成冷兵器后,他所掌握的那一点现代军事知识,恐怕也只有自己作为新兵一路走过去的体验了。
  至于造步枪,造火炮,造蒸汽机……这些东西他一个文科生怎么知道。
  “早知道当年就做一个理工男了……”
  长叹一口气,朱高煦放下了手中的兵书。
  他刚想揉揉眉,便下意识觉得有人正在看自己。
  顺着感觉看过去,他果然顺着窗户看到了院里杵着两个“望眼欲穿”的懒汉。
  “倒是忘记时间了……”朱高煦瞧着二人表情,一下子笑了出来,起身便走出了书房。
  “东西都收拾好了?”
  “好了好了,米饭也熟了。”biqubao.com
  见朱高煦走出询问,杨展和王瑄迫不及待的点头。
  朱高煦抬头看了一眼天空,这才发现太阳已经西斜了。
  仔细算来,除了早上吃了一碗肉粥外,他们三人还什么都没吃呢。
  朱高煦摸了摸肚子,回过神来后果然感觉饥饿不堪。
  他往厨房走去,只见里面米饭已经煮好放在灶台上,而蔬菜、肉条也被切好,只能翻炒。
  杨展和王瑄二人备菜还行,若是让他们做饭,那朱高煦恐怕是一口都吃不下去。
  走进厨房,他熟练的拿起锅铲,杨展和王瑄也跑进来为灶台添上柴火。
  等火势稍大,朱高煦和昨日一样不心疼的放油,紧接着将秦椒放入锅中炸出味道。
  他是考虑到杨展不能吃辣,因此不准备放太多辣椒,有些辣味就行。
  不多时他放菜翻炒,简单的一道芹菜炒牛肉便香气出炉。
  之后他又将买来的烤水鸡斩开翻炒加热,顺势炒了秦椒茄子及素炒白菜,最后倒水放入豆腐和白菜。
  用炒菜油和水、白菜、豆腐的汤自然不一定好吃,但这个时代的那点过底油可不能浪费。
  朱高煦今日去了集镇,了解了油价。
  八十文一斤的油,可不是眼下的他能随意浪费的。
  他没有俸禄来源,只能靠着自家大哥送来的那价值十五贯的钱钞。
  十五贯虽多,但以他们三人这种每日吃几十文的吃法,顶多也就用个一年罢了。
  若是要买些衣物,纸张,那开支则是更大。
  想到这里,朱高煦走出厨房,而王瑄和杨展已经把菜端上桌,旁边还有一锅米饭。
  仅那一锅米饭份量,恐怕就不下四五斤。
  寻常人家,还真养不起三人这样的吃法。
  朱高煦走到石墩前坐下,拿起碗筷率先吃了起来,杨展二人见状也开始动筷。
  “东西都买的差不多了,明日开始你们二人上午习武,下午去书房拿《武经总要》,学学怎么带兵打仗。”
  “我可不希望,你们二人日后因为不会打仗,只会匹夫之勇而被倭寇、都掌蛮割去了首级。”
  朱高煦不忘提醒,二人也连忙点头表示会好好学习。
  不过在点头之后,王瑄却想起了一件事,因此提醒道:
  “殿下,白日里国公府送来东西的时候,大教场的一位百户也派人送来了消息。”
  “八月有不少武官子弟要入京考校武艺,这次的数量是两千人,恐怕要住在我们附近。”
  “不管他,管好我们自己便是。”朱高煦认真吃饭,脑中却都是刚才看过的兵书内容。
  自穿越以来,他不仅身体成长速度比以前快了些,就连记忆都好了许多。
  虽然眼下达不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但想要回忆兵书内容也十分简单。
  感受着自己的记忆力,饶是朱高煦也不由在心底高兴:“也算是穿越来的金手指吧……”
    三月,初春。
南凰洲东部,一隅。
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
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
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
,。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
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
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
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
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
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
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
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
那里,趴着一道身影。
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
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
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
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
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
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
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
,,。,。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160_160179/68655188.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