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_第1167章三年兵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建武六年冬到建武九年初,大凉朝陷入了最为动荡的三年。
  三王之乱席卷江南,战火连绵半壁江山。叛军所过之处对平民秋毫无犯,反而大肆残杀官吏,尤其是对江南籍贯的官吏、商贾乡绅、士族权贵采取了抓到就杀的态度。
  所有人都搞不清楚,为啥剑南军要大肆屠杀权贵阶层,整个江南都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但凡有点门路的都在拖家带口地往江北迁移。
  靖难之役打了三年,朝廷官军可以说是节节败退:
  一开始是前军都督府调集六万兵马反攻南平道,结果被雪辞秋在南郡设伏,仅仅一战六万兵马便全军覆没,左右都督一死一伤,天下震动;
  尘尧意识到剑南军没有那么好对付,先后调集五军都督府主力、京畿十二卫赶赴江南,陆陆续续出动了近二十万兵马。
  但这些所谓的精锐主力却接连被叛军击溃,折损大将数员,绥庆道、南平道、剑南道三地上百城全部落入叛军之手,战败的军报犹如雪花一般飞向京城。
  直到这时候满朝文武才意识到,从战火中磨炼出来的边军远非寻常驻军可比。
  最后尘尧被逼得没办法了,只能抽调北境边关六镇的兵马前往江南参战,这才稳住了战线。biqubao.com
  之所以不调北凉军参战是因为北燕动了。
  趁着凉朝内乱之际,北燕陈兵二十万于北凉关外,威逼边境,虽然还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事,但小摩擦不断,几乎天天都有千人规模的小股骑战。
  显然北燕是在等一个机会,等大凉朝廷被剑南军拖垮,他们才会猛攻北凉,坐山观虎斗的戏码所有人都看得明白。
  在南北两处战场战火连天之际,大凉朝堂上的斗争也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中毒痊愈后的尘风重返朝堂,尘洛熙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两位六珠亲王终于开始了全面交锋,各种政见不合、争执不断,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满朝的臣子都看出来了,当初太子与齐王相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秦王正犹如一轮皓月冉冉升起在大凉朝的上空。
  因为舍命救驾,又办事得力,尘尧似乎越发喜欢这个小儿子,再加上有宋慎如、沈儒、顾思年、第五南山等人在背后出谋划策,齐王一派节节败退。
  先是刑部尚书唐方裕伪造证据、借抓捕东宫叛逆的机会大肆打压政敌被发现,罢官革职,由刑部侍郎蔡象枢接任尚书之位;
  而后工部尚书赵空年迈,不幸病故,齐王力推自己人上位失败,最终由当初修堤有功的周洪漠接任工部尚书。
  年纪轻轻的顾书砚则因为推行合银法立有大功,又有不世之才,拔擢吏部侍郎,成为大凉朝百年来最年轻的吏部侍郎。
  这可是吏部,吏部自古以来都是六部之首,吏部尚书更被视为天官。
  也就是说顾书砚距离天官只有一步之遥。
  至此,齐王府已经在朝堂斗争中全面落入下风。
  三年战火,三年朝堂斗争,大凉朝动荡不安,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安定。
  ……
  时间一晃就到了年末,京城飘起了鹅毛大雪,整座圣凉城都被一片雪白覆盖,银装素裹。
  皇城御书房里,尘尧有些疲惫的坐在龙椅上,两位亲王、六部尚书外加一个顾思年恭恭敬敬地站在两侧。
  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也不短了,眨眼间尘尧已经满头白发,比起三年前更显老态,憔悴了许多。
  虽然北燕重兵压境,但尘尧并没有让顾思年返回北凉,眼下只是小规模摩擦,大战未起,皇帝还需要顾思年在京城参谋战事。
  “刚刚接到了前线军报。”
  尘尧疲惫的揉着眼眶,轻声道:
  “左右武德卫被剑南军设计包围,三万兵马一夜之间全军覆没,叛军几乎攻占黔中道全境。
  幸亏钦州卫指挥使姬伯元、辽州卫指挥使莫承桑领兵拼死阻击,这才保住了黔中道首府。
  眼下叛军正在大举集结,不仅要进攻黔中道,还有对青扬道用兵的迹象。”
  众臣心头一颤,怎么又是一场大败?
  “败仗,败仗,又是败仗!”
  尘尧的脸上逐渐浮现出怒气:
  “江南之乱打了三年,一直都是败多胜少,这次两军在前线对峙了大半年,好不容易稳住战线,转头又吃了一场败仗!
  难道我大凉朝上上下下近百万兵马都对付不了一个剑南军吗!
  饭桶!都是饭桶!”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还是三年战乱让尘尧心力憔悴,最近他的脾气越来越差。
  在场的人一哆嗦,全都弯下了腰肢:
  “臣等无能,请陛下赐罪!”
  “行了行了,这些话朕已经听够了。”
  尘尧很是烦躁的说道:“眼下要考虑的是战事该怎么办。
  已经打了三年,难道再打三年?”
  “父皇。”
  尘风迈前一步,沉声道:
  “剑南军久经沙场,战力强悍,儿臣请求赶赴前线主持战事,并调北凉军参战!”
  尘尧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其实今年以来尘风已经多次请求去前线带兵,但尘尧始终觉得堂堂皇子去前线太危险,没有同意。
  “你是大凉的皇子,还要监理国政,岂能轻易去前线冒险?”
  尘尧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疑虑:“而且北燕二十万大军陈兵边境,北凉军怎么能轻易调动?”
  “父皇!有儿臣亲临前线,方能彰显朝廷平叛的决心,才能激励前线将士。”
  尘风沉声道:
  “至于北境战事,眼下燕兵并未大举出击,前线固若金汤,北凉三州有近二十万兵马,抽调个几万骑兵南下无伤大雅。
  而且南线战事越早结束,北境就越安全。
  请父皇三思!”
  尘尧隐隐有些意动,看向了顾思年:“北凉王的意思呢?”
  顾思年抱拳道:
  “江南大多是平原地形,大规模骑军足以改变战场的走向,臣赞同秦王殿下的意思,抽调北凉军南下参战。
  北凉道褚将军、游将军皆乃百战之将,挡住燕军绝无问题。
  若陛下担心秦王殿下的安全,微臣愿随行出征,护卫殿下!”
  “父皇!”
  尘风再度高喝道:“儿臣恳请率兵南征!”
  尘尧背着手在殿中来回踱步,终于下定了决心,沉声道:
  “加秦王为征南大将军,北凉王为征南副将军,领兵南征。
  此次务必荡平反贼!以安天下!”
    三月,初春。
南凰洲东部,一隅。
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
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
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
,。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
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
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
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
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
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
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
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
那里,趴着一道身影。
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
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
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
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
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
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
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
,,。,。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171_171072/78612174.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