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_第1179章册封太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御书房里,刚刚返回京城的尘风将一年来的军报汇总成册,递到了尘尧的手中。
  尘尧斜靠在龙椅上仔仔细细的看着,脸上始终都挂着笑意,频频点头:
  “不错,这一年来战事打得十分漂亮,连战连捷。之前江南战事打了三年,无尺寸之功,还屡屡被反贼攻克州郡,得亏是你扭转了江南的局面啊。
  现在满朝的臣子都在说你领兵之才不亚于北凉王,哈哈。”
  “儿臣当不起如此厚赞。”
  尘风弯腰回话:
  “此次战事还是多亏了顾王爷、姬将军、莫将军等一众前方将士出谋划策,方能如此顺利地收复失地、平定叛乱。倘若让儿臣一人前去,怕是还需要些时日才能力克叛军。”
  “呵呵,谦虚是好事。”
  尘尧微微一笑:“不过该展露锋芒的时候你要展露锋芒,若是一点锐气都没有,怎么配得上皇族的身份威严?
  如今你是朕最中意的儿子,日后还需勤恳忠勇,好好守护大凉江山。”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尘尧翻阅着军报说道:
  “此战总计收拢了十几万降卒,你觉得这些兵马应该如何处置?”
  “儿臣以为此次叛乱的罪魁祸首还是三位宗室藩王,下面的士卒都是被裹挟造反,应该从宽处理,方能体现父皇洪恩。
  十几万兵马中可剔除老弱病残,青壮悍勇依旧留在军中,毕竟剑南道乃南疆屏障,还应该派兵驻守。至于那些官吏、武将,若是叛乱期间为非作歹的,一经查实可以严惩,以儆效尤,其他人官复原职,还可以为父皇效命、为大凉效命。”
  “行吧,你是此次平叛的主帅,就按你说的意思办。”
  “谢父皇!”
  “从军报上看,这次平叛战事有众多武将战功赫赫,比如左右虎贲卫主将沈岱、凌超,又比如钦州卫指挥使姬伯元、蓟州卫指挥使颜黎、辽州卫指挥使莫承桑,个个都为朝廷立下了大功。”
  “是的。”
  尘风轻声道:“这些将军不避斧钺、不惧刀枪,理应重赏。”
  尘尧放下了手中军报道:
  “兵部那边已经拟定了条文,将京畿十二卫裁撤一半,只保留神策卫、天策卫、左右虎贲卫、左右骁骑卫六卫。朕的意思是让沈岱与凌超官升一品,依旧统领左右虎贲卫,颜黎与莫承桑二人升任左右骁骑卫主将,至于这个姬伯元,听说是个文臣,但熟读兵法、用兵如神,同样官升一品,还回去执掌钦州卫,守卫北境。
  其他有功将领由兵部、吏部、户部三司论功行赏。
  你觉得如何?”
  “父皇圣明!”
  尘风躬身弯腰:
  “儿臣替将士们谢过父皇,吾皇万岁!”
  尘尧的情绪突然低沉了些:“你平陵王叔的遗体带回来了?”
  “已经随军带回,暂时停留在营房之中。”尘风轻声道:“皇叔的遗体如何处置,还请父皇定夺。”
  尘尧低下了头,沉默许久才缓缓开口:
  “造反是重罪,但毕竟是朕最小的弟弟啊,降格一等,以郡王之礼下葬吧。至于尘屠南,弃暗投明,主动投降打开剑首关的城门也算是迷途知返了,就让礼部拟定一个郡王封号,让他在京城当个富贵王爷吧,给十三弟留个后。”
  “儿臣明白。”
  尘风轻声道:“儿臣会责成礼部,尽快去办。”
  若是换做他人谋反,早就五马分尸、凌迟处死了,但是尘尧对尘柏的感情太过复杂,给一个郡王之礼下葬已经是洪恩浩荡。
  尘尧抬头看着自己的儿子,眼眸中闪烁着光芒,越看越欢喜:
  “以前啊你是最不听话的那一个,因为你平陵皇叔的事与父皇大吵了一架,独自一人去了边关,数年都杳无音信,那几年朕被你气得不轻。
  现在想想,让你去边关磨炼几年说不定还是好事,否则哪来现在这么成熟稳重、坚韧不拔的性子。
  呵呵。”
  尘尧说,尘风听,脸上始终带着恭敬之色,其实他心底也在庆幸,若不是在雍州边关待了几年,自己或许走不到今天,也会在京城当个碌碌无为的富贵王爷。
  “好了,就这样吧。”
  尘尧大手一挥:
  “回去准备一下,十天之后有册封大典,往后江山的担子就落在你身上了。”
  尘风心头一颤,跪地行礼,重重磕头:
  “儿臣,谨遵父皇旨意!”
  ……
  “呜~”
  “呜呜~”
  天色初明、东方发白,一阵嘹亮的号角声划破云霄,将皇城从熟睡中唤醒。
  今日的天阙殿上百官齐聚,文武皆至,人人身着朝服、神情肃穆,注定今天要有大事发生。
  尘尧端坐于龙椅之上,高渝迈前一步:
  “宣秦王尘风,入殿!”
  “呜~”
  “呜呜~”
  鼓乐之声再度响起,尘风身着六蟒王袍,缓步入殿,满朝文武都扭头看去,绝大多数臣子的目光中都带着欣喜和振奋,尤其是宋慎如、沈儒、蔡象枢、周洪漠、顾书砚这些人,个个面带笑意。
  四年三王之乱,朝中大臣已经换了一茬,随着尘风日渐掌握实权,六部之中换上来不少能臣干吏、以前那些尸位素餐之辈都被一扫而空,朝堂之上尽是一片崭新的气象。
  只有尘洛熙,表面上挂着笑意,可眼眸深处却充斥着无穷无尽的恶毒。
  他恨啊,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输在尘风手里。
  行至殿前,尘风跪地行礼:
  “儿臣参见父皇!”
  尘尧满意地点了点头,轻轻一挥手:
  “宣旨。”
  高渝缓缓摊开手中的诏书,高声喝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维朕嗣承天运,抚有万方,兢兢业业,以安兆庶。观诸子之中,有秦王尘风,才兼文武,德备仁孝,克绍先烈,足以光扬皇家之绪。
  秦王尘风,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文治有方,能安邦定国。昔年于北境征战四方,抵御燕蛮;今又领兵南征,平定叛乱,勇猛果敢,武功卓著,屡建奇功,威震海内。又心性仁厚,能体恤民情,广施仁政,深得百姓之心。
  忠孝两全,事朕以诚,侍母以孝,友爱兄弟,和睦宗亲,实为皇家之典范。
  今特册封为皇太子,以承大统。
  太子尘风当秉持朕心,勤政爱民,以继朕志。宜修德行政,亲贤远佞,以安百姓。勿忘朕言,勉力行之。自今而后,百官亦当竭诚辅佐,共襄盛世。
  布告内外,咸使闻知。此朕之至意,诸卿其勉之哉!
  钦此。
  高昂的声音回荡在每一个位朝臣的耳中,满殿文武皆跪倒于地。
  从今天起,大凉朝有新的储君了。
  尘风面色庄重,三拜九叩,朗声高喝:
  “儿臣,叩谢皇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月,初春。
南凰洲东部,一隅。
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
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
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
,。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
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
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
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
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
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
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
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
那里,趴着一道身影。
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
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
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
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
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
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
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
,,。,。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171_171072/78642284.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