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日月(bl)_分节阅读4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不少压力吧,皇宫里头,处处都是玄机,他既要防着别人暗算,也要防着因为自己对他好,而惹来有心人的眼热妒忌,又怎会不累?

    那拉氏叹道:“爷,都说八爷少年老成,但依我看,他是长年累月思虑过重,小心谨慎以致于失了少年人的朝气,你若连他抱怨两句也和他置气,只怕他最后连个最亲近,能说说心里话的兄弟也没有了。”

    这句话直指胤禛的心结,让他闻言一震,久久没有说话。

    良久才道:“他说你待他如亲弟,就这份心思而言,也确实不虚。”

    如此说着,心中的阴影却也渐渐消了。

    那拉氏暗自松了口气,面上却笑道:“女人家的心思往往要更细腻些,你们大老爷们,有时候就是想岔了半步。”

    无论怎样,她也不希望这兄弟俩生了嫌隙。

    归来

    五月里,费扬古率领的西路军在昭莫多大败噶尔丹主力,斩首三千余级,生擒数百人,连同牛羊驼马等物,统共二十余万头。

    噶尔丹见机得早,望风而逃,仅以身免。

    康熙下令全军各人因功嘉奖,并班师回朝。

    御驾带着大军浩浩荡荡返京,太子自然率领文武百官出城相迎。

    “恭迎皇阿玛大胜归来!”太子一撩袍子,当先跪下。

    后面立时呼啦啦跟着伏倒一大片人山呼万岁。

    “平身!”康熙脸上看不出喜怒,一身铠甲纵马而来,更显天子气象,令人不敢直视。

    太子起身,上前拱手。“请皇阿玛御驾回宫。”

    康熙点点头。“京城可好?”

    “一切安好。”

    康熙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扯了扯缰绳,往前驰行。

    他这一走,后面大军自然跟上。

    太子愣了一下,也领着百官往城内走去。

    一路上百姓携妻带子跪拜路旁,欢呼雀跃瞻仰天颜,自然令康熙极为高兴的,可这份笑容却在回宫安顿好,召来众儿子之后敛了回去。

    “京城戒严,是怎么回事?”

    这话没有指名,但能够下手令的也只有太子而已,太子连忙跪下。

    一众阿哥的目光,全都落在他身上。

    “回皇阿玛,据报近日京城有前明反贼潜入,事关重大,儿臣为了谨慎起见,故下令九门提督戒严。”

    “哦?”康熙的声音不疾不徐,显得有点漫不经心。“可有证据?”

    “这……只是风闻言事,并无证据。”

    “既然没有证据,怎可如此儿戏?天子脚下,首善之都,小事也能化大,眼看秋闱将近,顺天府一带举子汇聚,一个不好就要闹出事来,你来担这个责任?”

    这会还未到三伏天,但太子额头上,已经隐隐见汗。

    这是康熙第一次在别人面前落他的面子,以往不管什么事,康熙至多也就是留下太子单独与其谆谆善诱。

    大阿哥此番随扈,就算寸步不离康熙,也算是攒下军功,底气自然又足了不少,眼见康熙如此发作太子,心中窃喜,只觉得自己离那个位置,仿佛又更近了一步。

    但他经过军旅历练,加上年纪渐长,也越发沉得住气,见状只是暗自冷笑,乐得看戏,并不吭声。

    大阿哥能忍,三阿哥却不能忍,这种情况,自然要添把柴加把火的。

    他站前一步,从袖中抽出一封奏折。

    “启禀皇阿玛,儿臣有份折子,是儿臣这些时日琢磨的治河心得,请皇阿玛御览。”

    三阿哥胤祉受命署理工部事,倒也下了些功夫去研究的。

    康熙却不命人接,只先问道:“朕不在,太子监国,何不直接呈给太子?”

    三阿哥垂首道:“儿臣十日前已将此折呈上,但太子一直没有批复,儿臣只好直接呈给皇阿玛,眼看要是进了七八月,雨水渐多,治河一事又上了日程,儿臣想,总是早些定下方案的好,也能造福一方百姓……”

    康熙不语,目光沉沉扫过太子,太子连忙跪倒。

    “皇阿玛明鉴,儿臣从未在案头上见过三弟说的折子,必是下人奴才整理时疏漏了!”

    “梁九功。”

    帝王出声,梁九功立时会意,上前接过折子,轻轻放在康熙手边的矮桌上。

    康熙并不急着拿起来看,只以指节叩着桌面,似在思忖。

    其他人不敢打扰。

    西暖阁内只余一片细微的呼吸之声。

    在康熙看不见的角度,其他人若有似无地打量着太子,心中各有思量。

    “胤禛。”冷不防,康熙点了名。

    “儿臣在。”

    “小十四落水的事,是怎么回事?”

    胤禩心头一跳,望向那人,却见他面沉如水,仿佛早就料到自己会被诘问。

    “儿臣与十四弟嬉戏,失手将他推落下水,请皇阿玛降罪。”

    康熙盯着他看了半晌,没有说话。

    胤禩情知此时不能开口求情,否则只会弄巧成拙,便也只好兀自沉默。

    “胤禛留下,其他人都出去。”

    康熙发话,儿子们自然不敢不从。

    太子张口欲言,顿了顿,却还是作罢,起身也出了去。

    走在外头,大阿哥忍不住刺他一句:“太子今日面色不好啊,可是这段时日操劳国事所致?”

    太子冷冷看了他一眼,出乎意料却没有反驳,转身便走。

    大阿哥转头看向胤禩,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有些日子不见,又长高了不少,什么时候跟大哥比比骑射?”

    语气温煦,充满关切。

    胤禩也回以笑容:“大哥别取笑我了,什么时候我能跟着上回战场,才有胆量与你过一过手。”

    大阿哥大笑,又与他说了几句家常,这才走了。

    此时三阿哥等也早就散了,余下十三阿哥还留下来,面带担忧:“八哥,四哥他不会有事吧?”

    十三阿哥自幼聪颖活泼,很得康熙喜爱,但他生母是庶妃,如此反而惹来注目,像十阿哥胤俄这样贪玩逃学而经常被康熙训斥的阿哥,自然瞧他不太顺眼。

    这辈子却因胤禩从中调和的缘故,几个小阿哥关系和缓许多,但他心思细腻的那一面,却在此时体现了出来。

    老九和老十他们贯来没心没肺,康熙一让众人散了,他们便邀胤禩同行,见胤禩留下来,也就先走一步。

    惟独胤祥跟他一起等在外面。

    单就这份心思,也莫怪四哥日后登基对他青眼有加,恩宠备至。

    就在胤禩出神的当口,胤禛已从里面走了出来,他见了两人,明显一愣。

    “四哥!”胤祥上前,扯扯胤禛的袖子。“你没事吧?”

    胤禛摇摇头,又看了看胤禩,心中一暖。“没事,我有些话和你八哥说,你先回去读书吧。”

    胤祥点点头,这才离开。

    “四哥……”

    “皇阿玛收了我的差事,命我闭门思过。”他刚开口,胤禛已经淡淡道。

    胤禩皱眉。“因为十四的事情?”

    胤禛点点头,没有再说话,脸上表情有些飘忽,不知道在想什么。

    十四落水那件事的内情,胤禛从没说过,胤禩也一直没有问,真相如何其实已经不重要,宫里头的人往往看的是结果。

    从小一起长大,又是前生仇敌,这副样子,胤禩不用猜也知道他心情不好。

    “四哥跟我去个去处罢。”

    “既是皇阿玛下了旨意,还是不要违逆的好。”胤禛看着自己被抓住的手腕,嘴里说着拒绝的话,但语意却并不强烈。

    胤禩笑道:“总归还没下明旨,权当出去散心罢了,你跟我走就是。”

    作者有话要说:索额图跟噶尔丹勾结的事情,康熙暂时还不知道,但是京城动向,康熙随便问个人都能了解。我觉得太子潜意识里还有种逆反心理,你越想让我做好,你越寄予厚望,你越给我压力,我就越不做不做不做。

    榆钱

    胤禛被他带着兜兜转转,从宫里出来,也不让坐轿子,两人骑着马一路慢行,途经金鱼胡同,直出了崇文门外,再行了半柱香时间,才见胤禩停下来。

    胤禛虽也没少出宫,却从未来过这里,眼看此地鱼龙混杂,人声鼎沸,就先皱了皱眉。

    胤禩笑道:“大隐隐于市,这山珍海味吃多了,也该尝尝清粥小菜,保管不会让四哥失望就是。”

    他既是这么说了,胤禛也不好再说什么,便随他往里走,一直来到一间粗竹竿搭起的小面摊前。

    不过五六张桌子,斑驳陈旧,却坐得满满的,正巧胤禩他们到的时候,其中一桌客人付账离去,胤禩忙拉着胤禛坐下,似乎也不介意桌上的残羹冷炙。

    “老板,来两碗榆钱面!”

    “好嘞,稍等!”

    老板见两人锦衣华服,与周遭气氛格格不入,不敢怠慢,忙拿着抹布过来收拾。

    “你怎么会发现这种地方的?”

    在胤禛眼里,这个弟弟自小跟自己几乎寸步不离,虽说他成亲之后两人见面少了,可也没发现胤禩喜欢到这种三教九流的地儿来厮混。

    “我也是偶然间发现的,想着你没尝过这种东西,带你来散散心的。四哥看他们。”

    胤禛随着他话语所指望去,面摊旁边就是口井,不少妇女提了捅来挑水,五六岁的小孩儿,也跟在大人后面,吮着大拇指,蹦蹦跳跳的模样。

    其中两名妇人,似是因什么事情争执起来,横眉竖眼,吵了几声,周围都是左邻右舍,自然上前劝了,过了会儿,吵骂声渐小了下来,又各自散了。

    旁边还有不少人,吃面的有之,抽着烟袋的有之,都做着自己的事情,没往刚才吵架的两名妇人多看一眼。

    “人生百态,本是如此,有人欢喜,自然也有人伤心,酸甜苦辣,俱都只有自己感受最深,旁人终究也只是旁观。”胤禩笑道:“所以四哥还是要高兴些才好,无论是我,还是四嫂,定都不愿意见你郁郁寡欢的。”

    你自己镇日将心事都埋起来,倒会劝解起别人了。

    胤禛暗哼一声,默默腹诽着,心头倒仿佛真是随着他的话轻快了一些。

    忽而想起他之前眼疾未愈,就为自己的事情四处奔波,又觉得自己确实是过于小家子气了些,难道都到这等田地了,还不允许人家说一句累么?

    难道自己就忘了还要护他一世周全的承诺吗?

    堂堂四阿哥,绝不会承认自己是因为瞧见他在别人面前倾诉心事(说醉话?)而吃醋。

    这么想着,脸上便有些讪讪,所幸一闪而过,身旁那人并没有察觉。

    “你四嫂寻了些膏药,回头问问太医能不能用,可以的话你就拿去敷吧。”

    有老婆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把一些明明是自己做的事情推到老婆头上。

    胤禩点点头,他对这眼伤倒是无甚所谓。

    一来太医早已说过,这伤要好,起码得长期调理,绝不可能是一夕之功。

    二来有了这么点小毛病,就可以借此躲避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额娘良妃,却为了他这伤,日日犯愁。

    说话间,两碗热气腾腾的榆钱面上了桌来。

    白生生的面条中,嵌着一片片的榆钱,嫩绿如春色。

    面条里必是又加了些其他的香料,却没有覆盖榆钱本身的香味,看起来便是喷香扑鼻,引人食指大动。

    一口下去,榆钱浅淡的香气弥漫开来,却是咸淡适中,面条弹滑爽口。

    就连胤禛这样的人,也不由露出些许赞赏的神色。

    “市井之中的吃食,倒也有些新奇。”

    胤禩笑道:“那是四哥吃腻了山珍海味,自然觉得它清淡可口,改明儿让你府上的厨子也学学民间的做法,我才好有借口去多蹭几顿。”

    胤禛却似突然想起什么,夹面条的手顿了一下。“有一件事,我忘了和你说。”

    “太子可能在你我身边,安插了人。”

    胤禩一怔之后,倒也不觉得意外。

    这种事情,当年大位之争最激烈的那几年,他们兄弟都没少做过──拼命往对方府上安插耳目。只是现在众人都还小,没想到太子却早已未雨绸缪了。

    胤禛看他神色没什么变化,只以为他还没反应过来,便将那日从平阳归来之后,太子将他单独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30_30978/4678260.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