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辰时卯时】_分节阅读15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重戟,那么戟也失去了其原本的威力。除了重量之外,还有戟法。戟能砍、能劈、能刺,刀、枪、剑等不少兵器的招式都能化入戟法之内,也就是说,要学懂戟法,首先要jg通其余兵器,再融会贯通方可。这也是戟法难学的原因,而若然懂了戟法,也就是说其余兵器也懂了,那么对阵之时自然不会陌生,容易找出破绽取胜了。这也是为何,自古用戟者不是高手便是庸手的原因了。

    整个曹营之内,用戟的只有典韦一样,只不过典韦用的是单手戟,并非像方天画戟那种长兵器,因此曹彰也不太可能从典韦身上学得太多。不过这也不急,反正学戟之前必先学其他兵器,现在的曹彰也就刚将枪法练熟,正准备学另外一én兵器,正巧曹cào将王越请来了,他的剑法可是天下闻名,曹彰自然兴奋了。

    曹家诸子皆选了兵器,唯独曹植这一年多一直都是学基本功。曹cào曾经问过他想学什么兵器,当时曹植便答道:“孩儿并非要亲自上沙场杀敌,因此刀枪戟法并不适合孩儿。倒是可以学游侠儿的剑法,用以傍身。”

    曹cào年轻时就十分喜欢当游侠,现在听到爱子如此回答,自然连呼像极当年的自己。不过当时曹cào势力虽不弱,但麾下却没有一个厉害的剑术高手。至于曹cào自己那半桶水剑法,平日都不敢拿出来见人,更莫说是要教自己这个聪明得过分的儿子了。若是被他看穿自己的剑法不咋样,平白损了当父亲的威严就不好了。

    这次曹植等人一到许昌,曹cào便通知王越会来教剑术,显然是为了曹彰和曹植这两个儿子的。曹cào虽然不说,但曹植心中却是明白得很,曹cào显然是对当初曹植遭到刺杀之事耿耿于怀,担心曹植会再出事,因而尽快安排一个剑术高手来教他武艺,爱护之意不言而喻。

    晨练完毕用过早膳之后,曹植便如往常一般回书房中读书。但是未等他回到书房,便有家仆来禀报道:“四公子,外面有一位马先生求见。”

    曹植闻言,眼眉一挑,惊喜道:“快请”说完又吩咐家仆,立即去准备清水果品来。

    很快,一名十余岁的少年便在家仆的带领下来到会客xiǎo厅中,待得家仆退出去之后,曹植欣喜地笑道:“叔达,我们又见面了”

    那少年向着曹植恭敬一礼道:“司马孚见过四公子”

    曹植微微一笑,指着案桌对面的棉垫,说道:“叔达请坐。”司马孚也不客气,直接落座。曹植却是问道:“河北一别,不想这么快就见面了。”

    司马孚淡淡一笑道:“当初孚可是说好,若是时机成熟,孚就会来为四公子效力的。现在曹大人有救驾之功,尊天子以令不臣,正是大业起步的重要阶段,孚岂能不来”

    曹植轻轻点头道:“叔达,这段时间过得如何了?”

    司马孚轻笑道:“孚当初奉四公子之命,离开河北先行返回河内,之后一直闭én在家读书。待听得曹大人于雒阳迎天子驾后,便向二哥辞别,前来许昌静待四公子到来了。”

    曹植闻言,轻“哦”一声道:“你向你二哥辞行了?他怎么说?”

    司马孚淡然道:“二哥没说什么,他只说了孚选择了这条路,不要后悔便好。”

    曹植听得,哈哈大笑道:“叔达现在要后悔,恐怕你二哥亦不容你回头了”

    司马孚轻笑道:“这决定孚当年在河北的时候已经做下,何来后悔一说。”

    曹植轻笑一声,不再纠缠于此,继而脸sè一凝道:“叔达,植有一事不明,不知叔达可否为植解huo?”

    司马孚轻轻点头道:“四公子但说无妨。”

    曹植凝声说道:“植不明白,以袁本初之jg明,为何会放弃挟天子以令诸侯此等好事?”

    正文 第二百二十九章 均田制

    第二百二十九章  均田制

    荀彧提出的战略可说是最适合现在的曹cào,自然没有人反对了。只不过在如何挑动东方三大诸侯hun战,却还需要再讨论一番。

    只听见荀攸当先拱手道:“主公,文若之策大善。东方三大诸侯以袁术实力最强,且其野心也最大,就算我军与其开战,亦无必胜之把握。攸以为,主公应联刘备与吕布,共抗袁术。”

    荀攸此言一出,武将一边夏侯渊却是皱眉道:“公达所言虽不无道理,然我军早前就曾征讨徐州,现在陶谦虽死,然刘备乃是陶谦指定接任之人。以刘备与陶谦之谊,就算不与我军对上,恐怕也难以与我军联合。刘备如此,也遑论被我军逐出兖州之吕布了。”

    夏侯渊所言,也是实情,要与两个有仇家联合,你愿意人家也不会同意。只不过夏侯渊说完之后,荀攸却是轻笑道:“妙才将军过虑了,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主公代表的乃是朝廷,刘备此人,自诩汉室宗亲,如若主公以天子名义对他下令,他不敢不从。至于吕布,虽曾被我军逐出兖州,早已丧胆,其岂敢再与我军为敌。只要主公以朝廷名义,为吕布诛董卓之事正名,以吕布两面三刀之xg格,亦会与主公和解。再观袁术,现在部将孙策已为其拿下江东,加上其对徐州觊觎已久,下一步其肯定是进攻徐州。如此一来,无论刘备和吕布愿意不愿意,面对实力远胜他们的袁术,都不得不联合,我等只是顺势而为而已”

    荀攸说完之后,所有人都信服地点了点头,曹cào微笑道:“公达之谋甚善。”

    曹cào也表示赞同,其他人自然没有异议,这时,郭嘉却是忽然拱手道:“主公,嘉再有一策,可削弱袁术之势”

    曹cào听到,眼前一亮,微笑道:“奉孝所言,莫非是离间袁术与孙策?”

    郭嘉点头道:“主公所言甚是。孙策号xiǎo霸王,可见其野心不xiǎo,必不甘于人下。且袁术在江东的根基,只有孙家。因此孙策要反,易如反掌,而如此一来,江东之地就悉数脱离袁术,毕竟让他实力大削,更为其在南面竖一大敌。如此,袁术将四面受敌”

    曹cào闻言,哈哈大笑道:“奉孝此计大善如此,此事就jiāo由奉孝处理了”

    郭嘉淡淡一笑,拱手道:“诺”

    轻轻点头,曹cào随后说道:“派使节与刘备、吕布和解之事,待本将禀明天子再行计较。”顿了一下,曹cào话锋一转,问荀彧道:“文若,现在各州郡的情况如何?”

    话题转入内政,曹植也聚jg会神了起来,战略方面他现在还说不上什么话,但内政上她还是可以提出不少好建议的。

    只听见荀彧淡笑着答道:“自从夺回兖州之后,我军在治下所有地方推行屯田制,具体如何,就由元嗣(韩浩字)来说明一下吧。”

    屯田制,乃是由韩浩和枣祗二人最先提出来,此法让曹cào在经济上可以摆脱世家的控制,因而在治下全面推行。至此,已经一年有多了。

    只见因为太阳晒得多,而皮肤微黑的韩浩拱手道:“禀主公,屯田制推行了一年多,取得效果良好。每年我军收获之粮食,乃是过去的三倍乃至四倍。”

    曹cào闻言,点了点头,粮食方面的具体收获,他可是最清楚的了,因此并没有让韩浩细说。倒是曹植,听到屯田制推行之后,粮食的收获乃是过去的三倍多,心中咋舌不已。而这也可以证明,当初世家大族si藏粮食数量之多。

    韩浩见曹cào点头,便继续说道:“屯田制之推行,在兖州效果最好。而今年新收的颍川郡和司隶河南之地,屯田推行也甚是顺利。这部分地区,已然进行宿麦播种,只要顺利丰收,这批粮食足够支持主公来年开战。”

    听到韩浩这话,曹cào就更加欢喜了,倒是下面的曹植,听到“宿麦”之时,惊叹不已。所谓宿麦,乃是汉代的叫法,若是一千八百年后,应该唤作冬xiǎo麦。曹植也是因为以前曾经下过田,听一些老农说过,才知道冬xiǎo麦又唤作宿麦。只不过让曹植没有想到的是,这时代竟然已经有冬xiǎo麦的种植。

    曹植不知道的是,冬xiǎo麦种植,始于西汉武帝时候。特别是在关中平原一带,当时可是进行过大肆推广,颇有收益。

    一般而言,冬xiǎo麦是在九月末到十月初开始播种,大概生长一个月左右,冬天就会来临。这时候,冬xiǎo麦就会转为缓慢生长甚至停止生长。而一般xiǎo麦比较耐寒,就算下雪有冰渣子也不会冻死。待得次年开chun之后,冬xiǎo麦就会重新生长,直至来年的三月到五月就会成熟。至于成熟的早晚,还要看天气,如若开chun暖得早,就自然收成得早,反之则迟。

    而为何要种冬xiǎo麦,乃是因为冬xiǎo麦产量高。以这时代的水平,种植一亩冬xiǎo麦,产量有一百石以上。而若是改种粟(xiǎo米),上等良田也就一百石左右,中等只有五十石,下等田更是只有二十八石;如果改种豆,那就更少了,大约亩产只有十六石左右。只不过豆的种植周期比较短,紧凑点一年可以收三次。然这么比较下来,的确是种冬xiǎo麦产量比较高,而且也方便打理,最起码冬天那段时间就不用太理会。除此之外,冬xiǎo麦是chun夏之jiāo收成,那收成之后,还可以补种一次的豆,到秋天收成,随后再种冬xiǎo麦。如此一来,却是将土地一年四季都用上了,收成也够多。

    之前曹cào治下之地因为时间上不够巧合,错过了宿麦的播种时间,如此只能种植其他作物。现在时机合适,韩浩自然抓紧这个机会,种植这种在这时代而言最为高产的作物了。

    曹cào倒是略知宿麦一事,因而听到之后大喜道:“此事元嗣当记一功”

    韩浩连忙拱手称谢,只不过很快,他就话锋一转,说道:“主公,兖州和新归附之地,由于百姓久经战àn,食不果腹,因而屯田制推行顺利。而在徐州,却是截然相反,百姓对于屯田多有抵触,因而徐州的民屯难以开展。孝先(áo玠字)想尽办法,也没能招到太多的屯民,而一旦用强,屯民们又大多逃跑。现在徐州百姓因为屯田一事,已颇有怨言,而刘备听闻此事后,在治下推行不少宽政,彭城国和东海郡多有百姓逃到刘备治下,主公不可不察”

    韩浩此言一出,厅中众文士尽皆皱眉,而曹植,也是心中一凛,暗道:“对屯田制的抵触,竟然来得这么快?”而当曹植仔细一想,却发现此事的源头,竟然是自己

    若按照历史的正常发展,此时的徐州应该全部都在刘备手上,而因为历史上曹cào对徐州的大肆屠戮,让徐州十室九空。现在有曹植的介入,曹cào没能屠徐州,相反曹cào占了一个半的郡国。如此一来,倒是让曹cào和刘备在实力上大约保持了如历史上一般,算是找回了平衡点。

    只不过另外一方面,曹cào没有对徐州进行大肆屠戮又有新的发展。由于没有大开杀戒,所以徐州的世家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曹军入徐州时也是秋毫无犯,因此徐州百姓此时的生活条件虽然没有陶谦大治时候好,但也没有降低太多。

    因为曹cào实力强大,加上曹植的缘故让其在士林的威望提升了许多,使得徐州的世家不敢造次。然而百姓生活质量没有降低,这个看起来很xiǎo而且对曹cào有利的问题,却是严重影响到屯田制的推行。

    前文也说过,屯田制只能保证百姓温饱,而且对百姓进行军事化管理的制度。这种制度,在饱受战àn,破坏得十室九空,百姓能吃也不能保证的兖州,自然受到支持。然而一旦换到徐州这种富庶的州郡,百姓就抵触了。施行屯田制之后他们的生活比以前更差,缘何百姓要支持?

    历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37_37484/5622507.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