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鬼子兵_分节阅读 3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规定。

    《中日联合声明》中宣布:双方决定从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关系并尽快互换大使;同意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以及政府间的贸易丶航海丶航空丶渔业等协定为目的的谈判;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中日友好的春天也是原侵华日军军医山崎宏的春天。春天来了,百花盛开。

    被济南人亲切地称呼为“鬼子军医”的不雅名词也改成了“山大夫”的称呼。

    生活在友情海洋中的山崎宏决定,要为济南市人民大众做点实事。他要做的实事,就是牵线搭桥,在中国和日本国之间建立友好城市,让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回到日本的山崎宏见到了阔别几十年的亲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家乡亲友给山崎宏安置在当地医院工作,月薪30万日圆。可是,山崎宏说,我要回到中国去,我要为中日友好贡献我所有的力量。日本国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经为中日友好做出贡献,他为山崎宏亲笔写下四个大字“大道无门”。以表彰山崎宏先生为友好所做出的不寻常的努力。

    我问山崎宏先生“大道无门”何意?

    山崎宏用双手伸开,比划着形容:“但凡大道,都无门框。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也是同样:因为大道无门,所以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坐享其成;而需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比方我,虽然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随日军入侵中国大地,但是,我迅速逃离侵华日军融入中国社会,为中国大众服务。侵华战争的风云已经飘落多年了,山东曲阜的孔子说:”生于斯,逝于斯。”照孔子的说法,我本应该回到日本国生存。但是,我要用实际行动谢罪,我要用一生感恩。

    中国和日本国交往数千年,日本的文化来自于中国。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并毕生传播中国文化,他是日本人的师长。而在日中交往历史上,以一生的岁月谢罪、感恩的例子还不多见。日本国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写下“大道无门”四字,是鼓励我:“虽前无来者、史无前例;大道无门,然可创也。大道可学,大道可为,大道可行,大道可成。”

    中曾根康弘写下“大道无门”是鼓励我沿着自己的意愿走下去。

    我认识的鬼子兵

    > 谢谢伊桥彰一(15)

    谢谢伊桥彰一(15)

    本文的题目是《在“有门儿”和“无门儿”之间》,说道最后,差点忘记要阐述的内容。

    山崎宏为济南市和日本国和歌山市结为友好城市做出贡献。但是,他有他的烦心事情。山崎宏住的小房子37平方米,没有暖气设备,冬天要自己生火烧土暖气。

    山崎宏对我诉苦:

    “孙子、孙女皆是济南公共汽车司机。孙子由于有心脏病,就下岗了,每月300人民币。”

    山崎宏问我:“认识不认识大干部?让孙子上岗?要求不高,能看大门儿也成。”

    我很害臊,我非常无地自容。我不认识大干部,甚至连小干部也不认识。

    我认为,山崎宏找我真是找对人了。我有两张名片,一张是“中国作家协会作家”;一张是“和老太太们一起排队买豆腐的下岗老工人”。作家的名片只是幌子,去全国各地采访、出国交流时用。但是,我的真实身份是后一张名片。

    有个网友对我说:“什么作协的?你是做鞋的。”

    我说对,这么理解是对的。

    我做出的鞋,您穿着略游战火纷飞和血雨腥风的时代,不是很好?

    我想开导102岁的山崎宏,又是欲言而止。

    这个老头子明明是日本人,可他怎么接受那么多的毛泽东思想:为人民服务!

    他有很多机会可以以公谋私,可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可是,他偏偏放过这些“合理地发财致富”的机会。中日之间的友好城市,是他力推的,那时,就有机会!

    我了解到,山崎宏退休金有4000元人民币。不少啦!

    他现在还坚持他天天上班坐诊,还有费用。按说是:收入不菲。

    可是,山崎宏这个老头子脑子进水啦,一有下岗工人、穷苦农民抱孩子找他看病,说道取几副中药,要几十元钱时,人家面有难色,鼻子一酸,眼泪还没有流下来呢,山崎宏老头儿就微笑着,小声说:

    “去拿药吧。钱,我出。”

    这样的老头儿属于不可救药的一代人。他找我本身就是证明:“看看认识什么干部,让孙子看看大门,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挣700,800的就成。要不,他怎么养家糊口呢?”

    我认识的贪官污吏,把捐款私分了、在美国商量买房子,在《北京日报》上弄虚作假说出了6本专著,吃空饷、赌博,把日本人赠送的汽车合理合法地买了,又卖出……。一切都是明目张胆的。可他山崎宏也有机会染指呀!

    我加入中国共产党33年了,我是在中国军队里入的党。

    “生活中的现实”和“学习的文件”是天壤之别的差异。

    所以,我对山崎宏的糊涂行为既理解,又不理解。

    山崎宏受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太深了,他以为人民服务为最光荣。

    我也受中国共产党教育多年,我也认为*是可耻的。

    但是,现实恰恰截然相反。真可谓当头一棒也。

    所以,我本段文字的题目是《在“有门儿”和“无门儿”之间》。

    尊敬的读者,您说说,这102岁的山崎宏老人希望“认识什么干部?让患有心脏病的孙子别下岗,看看大门也行。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能养家糊口就行。”的想法,是有门儿?还是无门儿呢?

    七,山崎宏和诸位日本前首相的区别

    我习惯把平常人和国家首脑放在一起比较,不管他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因为,山珍海味和粗茶淡饭的营养结构是一致的;人生的喜怒哀乐是同样的。

    另外,人睡觉的床板大小尺寸,和死去装骨灰的盒子大小也近似。

    我认识的鬼子兵

    > 谢谢伊桥彰一(16)

    谢谢伊桥彰一(16)

    我认为,102岁的山崎宏和日本国前首相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中曾根康弘有共同的经历,有相似的人生宏图,有相近的处世哲学,有相同的人生追求。

    怎么讲呢?他们四人曾经都是在侵华日军及其相关军事单位或者情报单位效力。

    ——他们四人都参加了侵华战争,后来虽然社会地位悬殊,但是殊途同归。

    作为永久的邻居,他们虽然参加、染指侵华战争,但是,他们后来都为中日友好做出杰出的贡献。中国和日本作为不能搬家的邻居,数千年来,一直都是日本人欺辱中国人。作为“加害一方”的实施者,这四位日本人最后都选择了友好、友善、友谊、和友协的道路。

    这四人是不是日本所希望最终要达到的境界的操纵者?日本国民的榜样?我不知道。

    日本右翼分子是不是都是战后出生的?有没有必要参照一下“前辈”的经历?

    如果中日之间再爆发战争的话,无疑,还会有无数青年在战祸、战火中散失一切。

    我们先以日本国前首相田中角荣为例。田中角荣为中日友好做出杰出贡献。

    田中角荣, 1918年5月4日生,日本新潟县人。16岁到东京谋生,当过学徒、职员和见习记者,1936年东京中央工学校土木系毕业。1937年在东京创办共荣建筑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被派驻中国黑龙江,在关东军骑兵部队,未直接参加作战。

    侵华期间又曾在河北曲阳一代驻扎,1940年因患重病被送回日本医治。

    我在日本国留学期间看过一本叫《摸过地狱之门的人》的书,写得就是田中角荣在曲阳县高烧不退,被退回日本国的故事。田中角荣1941年以伤病军人退役。

    田中角荣于1943年成立田中土木建筑工业股份公司(该公司为日本五十家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并任总经理。由于战后房地产价格暴涨,一举成为富翁。

    大平正芳1910年3月12日 - 1980年6月12日

    1936年毕业于东京商科大学。曾任兴亚院驻中国张家口事务官。

    根据笔者调查,日本国驻华各地的兴亚院都是军事、经济、人文情报机构。

    战后,历任大藏省主计局事务官、大藏大臣秘书官、大藏省主计局科长等职。1957年任自民党总务。自1960年起在历届内阁中任官房长官、外务、通产、大藏大臣等职。

    1972年随田中访华,积极促进中日恢复邦交。1976年任自民党干事长,1978年12月当选为自民党总裁,出任总理大臣并组阁。

    中曾根康弘,1918年生。

    1996年,笔者在日本国留学时,在东京聆听过中曾根康弘的演讲。

    中曾根康弘作为前日本首相(第71任、72任、73任)(1982年11月27日~1987年11月6日在任)。1918年5月27日出生于群马县一个富裕的木材商家庭,194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日本海军尉官参加战斗。

    中曾根康弘前首相自己说过,战争时期作为海军尉官驾舰游历过中国海。

    中曾根康弘1947年当选为国会众议员,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会议员之一。在以后的历次选举中,他都保持了议席,并连续在内阁任职,先后担任运输(1967~1968)、防卫(1970~1971)、国际贸易与工业 ( 1972~1974 )等部门要职。1982年当选为自民党总裁,1982 年11月出任首相。

    在几乎经历了内阁和自民党内所有重要的职位之后,中曾根于1982年起就任并蝉联日本第71、72、73届首相,共计执政1806天,是日本战后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长命政权之一。应该说,在当代日本政坛,无论是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还是任内政绩与任后影响,鲜有出其右者。其高大俊朗、侃侃而谈的个人魅力不仅在日本政界显得卓尔不群,而且声名溢出了国界,被公认为日本最“国际化”的政治领导人。

    早在1973年1月,时任田中内阁通产大臣的中曾根访问中国,受到周恩来总理连续三次接见,会谈时间长达8小时。最后一次会谈结束时,周总理执意送客至人民大会堂东门外的台阶下面,并亲自为中曾根披上了外套。后来,周总理对夫人邓颖超说,此人“今后会当上日本首相”。中曾根在其*中,对周恩来作为东方国家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大加赞赏之余,颇感激后者的知遇之恩。

    亲历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山崎宏先生是1907年出生的。

    侵华日军军医山崎宏比关东军骑兵下士田中角荣早生11年。

    1907年出生的山崎宏比1910年出生的大平正芳年长3岁。

    1918年出生的前日本海军尉官中曾根康弘比前军医山崎宏小11岁。

    我认识的鬼子兵

    > 再版说明(1)

    再版说明(1)

    时隔12年《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书由山东画报社再版了。我当然深感荣幸。

    1997年,我刚刚回国,承蒙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赏识,及其责任编辑宗颖、特邀编辑,出版界的泰斗张守仁先生的指导,我的书顺利出版了。

    我的书,由吕正操将军写的序,由国防部前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书名,我深感不可思议的荣光。前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给我来信,谈读书的体会。让我这个退役士兵不知如何是好。《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书,被评为1997年十大畅销书,获得《中国图书奖》、《优秀图书奖》,关键是,得到那么多尊敬的读者赞许,让我深感愧疚。

    《我认识的鬼子兵》又分别在香港三联书店,和日本侨报出版社出版。为此,我还分别去香港、日本与读者见面,参加演讲会。

    我1984年在日本读卖新闻北京分社工作时,第一次遇见一位侵华日军老兵。这个侵华日军老兵姓内山,他的儿子在日本驻华新闻机构工作,他曾经的部队是驻扎山东的侵华日军59师团。这位老人住在东京世田谷区。到京后,自己出去溜达溜达,迷路啦。

    我1991年在日本国留学,打工干的是骑摩托车送外卖。我每天从早到晚就是串门儿,尤其是下午到客人家取盘子、取碗,是我和日本国民接触最多的时间。在这些时间带,我认识一些侵华日军老兵。我发现,他们也希望认识我。

    日本老兵最多的话题,是异口同声地打听:他们(中国老军人)的生存状态。

    我在日本国留学期间,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采访20几位原侵华日军老兵。

    我在日本国留学期间,侵华日军老兵还有很多人。

    关于侵华日军老兵人数,有两个数据,可供各位尊敬的读者参考:

    一,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史》下卷606页上说:1945年日本投降,总计遣返日俘、日侨3100 000多人。时隔64年,还应该有多少人?

    二,根据日本政府的预算,2005年接受“军人恩给”的人数共118万人,总额达9680亿日元;接受“援护年金”的人近4万,总额520亿日元。两者合计达万亿日元。数额最高时是1983年,竟达到17358亿日元。据统计,2004年8月到2005年8月,平均每人每月领取的恩给金额为万日元,比普通日本国民万日元的养老保险金高出很多。

    以上数据中的118万人中,多数是参加太平洋战争及其他战争的日本兵。

    笔者写此文是在2009年7月,到目前为止,还有多少侵华日军老兵活着?

    我1997年回国之后,还有本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37_37690/5705034.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