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_分节阅读 10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决反对。

    他说:“我的元首,我请您注意,此时我无法从前线撤下任何一个师。

    这在当前是完全做不到的。”

    希特勒已开始面临东西线作战,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了。

    就在这次会议上,希特勒做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从奥廖尔地域撤退的决定。

    希特勒匪军在准备撤退时,要把奥廖尔地区变成废墟,掳走居民,毁掉庄稼,运走所有的物资。

    对此,苏军最高统帅部及时发出指示,决定以航空兵不断猛烈袭击撤退的敌军纵队。

    8月1日至5日,苏联空军第15、16集团军出动飞机9800架次,轰炸希特勒军队撤退路线上的铁路列车、道路交叉点、桥梁、渡口和运货的汽车队。

    在苏联飞机空袭过的道路上,布满了敌军官兵的尸体以及炸毁的汽车、坦克和各种技术兵器。

    8月3日夜,布良斯克方面军所辖第3和第63集团军的先遣部队推进到奥廖尔附近。

    在实施决定性的攻击之前,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向官兵发出号召:“指战员们!你们亲眼看到,希特勒匪军在毁灭奥廖尔……

    前进,尽快解放奥廖尔。”

    在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苏军官兵奋不顾身,为解放家园甘洒热血。

    首先突入奥廖尔市区的,是米哈利岑上校的步兵第5师、潘丘克上校的步兵第129师和库斯托夫上校的步兵第380师以及舒利金上校的近卫坦克第17旅。

    留在市内的居民立即前来帮助部队。

    他们把德军在市内的防御体系的重要情报交给苏军指挥部,并帮助部队渡过奥卡河。

    苏军迅速摧毁了市内德军的抵抗。

    8月5日拂晓,被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占领近两年之久的奥廖尔解放。

    城内居民兴高采烈地欢迎解放者。

    同一天,南部的别尔哥罗德也获得解放。

    3.库尔斯克大会战(4)3.库尔斯克大会战(4)

    8月5日,午夜12时,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由最高统帅斯大林倡议,120门火炮齐鸣12响,庆祝苏军这一伟大的胜利。

    从此,鸣放礼炮庆祝胜利便成为一个传统。

    苏军在奥廖尔方向上乘胜前进,8月10日解放了霍蒂涅茨,15日进入卡拉切夫,18日进抵敌人预先准备好的防御地区,即所谓“哈根”防线。

    苏军对奥廖尔的反攻持续了37天(7月12日至8月18日),向西推进了150公里,击溃敌军15个师。

    在奥廖尔作战期间,苏军航空兵共出动飞机6万多架次。

    德军航空兵在此期间损失飞机1400多架。

    苏联空军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权。

    参加奥廖尔战役的还有法国“诺曼底”大队的飞行员,他们在对敌斗争中作战英勇,技艺超群,行动坚决。

    仅在7、8两个月的战斗中,法国飞行员就击落德国飞机33架。

    该大队第一大队长让·路易·杜里杨少校等5名飞行员,都壮烈牺牲。

    在库尔斯克南部,8月3日,沃罗涅什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西南方面军的协同下,对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上的德军发起反攻。

    到8月初,这个方向上的德军已经削弱——只有18个师,其中有4个坦克师,总兵力约30万人。

    他们拥有3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近6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000多架飞机。

    8月初,苏军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上的反攻已准备就绪。

    沃罗涅什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经过人员补充和部署的调整,共有官兵980500人,火炮和迫击炮12万多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辆,飞机1300架。

    苏军在兵员和兵器方面都拥有绝对优势。

    8月3日清晨,沃尔涅什方面军在炮火准备和航空兵突击以后,开始反攻。

    中午,两个坦克集团军组成的快速集群投入作战,在同一作战方向进攻,犹如钢铁洪流冲入敌方纵深,实施分割突击。

    经过一天的进攻,各集团军推进了30公里。

    草原方面军在别尔哥罗德以北进攻,急速向该城挺进。

    德军在该城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固守。

    苏联近卫第7集团军强渡北顿涅茨河,从东面威胁敌守城部队。

    机械化第1军在城市以西迅猛进攻,切断了别尔哥罗德至哈尔科夫的铁路和公路。

    法西斯守军担心被合围,便仓促撤退。

    8月5日傍晚,苏军解放了别尔哥罗德。

    别尔哥罗德解放后,苏军继续顺利地发动进攻,目的是解放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

    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第6集团军在5天内推进了100多公里,于8月7日傍晚占领德军重要防御支撑点博哥杜霍夫城。

    苏联第27集团军于同一天解放了格赖沃朗。

    使德国坦克第4集团军和“奋斗”战役集群之间形成了一条宽55公里的缺口,希特勒军队陷入困境。

    8月1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指示:“尽快截断通往波尔塔瓦、克拉斯诺格勒、洛佐瓦亚方向的主要铁路和公路,以孤立哈尔科夫,从而加速该城的解放。

    为此目的,苏军坦克第1集团军应切断敌军的主要道路,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应从西南迂回哈尔科夫。”

    德军指挥部特别重视哈尔科夫工业区和城市本身的防御。

    元首要求“南方”集团军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哈尔科夫。

    德军广泛使用“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式”强击火炮,不断实施反突击。

    苏军粉碎了敌军的猛烈抵抗,紧逼哈尔科夫外围环形防线,并从东面和东南面进抵哈尔科夫近郊。

    在此期间,沃罗涅什方面军向南方和西南方推进得更远了。

    这样,苏军便有可能对哈尔科夫地域的德军集团实施深远包围。

    为了防止被围,8月11日,德“南方”集团军群在博哥杜霍夫集中了3个坦克师,对苏军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第6集团军左翼进行反突击。

    12日,他们把400辆坦克投入交战。

    德军航空兵不断出动20至50架飞机的机群,支援反突击的兵团。

    苏联空军第2集团军在12日这一天出动飞机达600架次,轰炸敌人的进攻部队,并进行了17次空战。

    战斗越来越激烈。

    德军哈尔科夫集团军群的处境日益恶化。

    继续保卫该城已毫无希望,且有被合围的危险。

    8月22日下午,苏军地面和空中侦察发现敌军开始从哈尔科夫撤退。

    草原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科涅夫在回忆那些日子的战事时写道:“为了不给敌人逃脱打击的机会,8月22日晚,我发出了夜间强攻哈尔科夫的命令。

    当夜,市内展开巷战,大火弥漫,巨大的爆炸声不绝于耳。

    第53、69集团军、近卫第7集团军、第57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指战员,勇猛顽强,巧妙地绕过敌军支援点,深入敌军防御,从后方攻击敌军守备部队。

    苏军指战员一步一步地前进,肃清了哈尔科夫的法西斯侵略者。”

    8月23日拂晓前,枪炮声逐渐平息下来。

    到中午,哈尔科夫已完全从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

    3.库尔斯克大会战(5)3.库尔斯克大会战(5)

    傍晚,莫斯科以224门火炮齐射24次,向哈尔科夫解放者致敬。

    苏军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上的胜利,标志着库尔斯克会战的结束。

    库尔斯克会战是希特勒在苏德战场上第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也是苏军取得的第三个伟大的胜利。

    这次会战持续了将近两个月。

    就其规模、激烈程度和战果而言,它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

    交战双方共投入400多万人,69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3万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将近12万架飞机。

    德方参战的有100多个师。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

    在这次会战中,苏军击溃德军30个师,使德军损失50万人,1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3700多架飞机。

    结果使战略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苏军手中。

    正如斯大林所说的:“如果说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会战,预告了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覆灭,那么,库尔斯克附近的会战,就使得他已经处于覆灭的边缘。”

    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敌人后方的苏联游击队非常活跃,四处出击,大逞英豪,为苏军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事还得从头说起。

    早在1941年6月29日,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就向各政党组织和苏维埃发出指示,要它们“在敌后区建立游击队和破坏小组,同敌军部队做斗争,到处发动游击战,炸毁桥梁、道路,破坏电话和电报联络,烧毁仓库等等”。

    1941年7月18日苏共中央的决定,又把组织敌后斗争和领导斗争的一些重要问题具体化了。

    决定中说,“为使这一斗争具有广泛性和战斗性,各个共和国、州和区的党组织和苏维埃的领导人必须亲自抓好组织工作,他们应亲自领导此事”。

    此后,在敌占区,苏联人民的游击队纷纷建立起来。

    仅在白俄罗斯共和国,1941年下半年就建立了92个游击队。

    但这时游击队的人数很少,规模很小,而客观条件又非常严峻。

    希特勒分子残酷讨伐,游击队本身既无战斗经验,又缺乏物资供应,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在战时初期(1941年下半年),苏军连连失利。

    在好几个大战役中,大量苏军指战员被敌包围,其中许多人被俘。

    到1941年11月,希特勒扬言:“我只要说出俘虏的人数,就足以大致说明这场战争的胜利。

    我们不到半年就俘虏了360万人。

    我不准任何英国笨蛋说什么这还没有得到证实。

    德国军事机构的统计一向是准确的。”

    他实际上是在宣告胜利近在咫尺,对他来说已是唾手可得了。

    他当然没有也不可能意识到,拿破仑失败的阴魂就在他的背后。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关于苏军被俘人数的确切材料。

    西方一些出版物引用了德军各司令部的材料。

    据它们的报告,自1941年6月至1945年4月,德军共俘获苏军官兵516万人。

    苏联学者认为,这个数字有些夸大。

    据他们估算,在战争的最初半年内,约有300万人被俘;在整个战争期间,苏军官兵被俘人数约为460万至470万。

    希特勒分子残酷迫害战争俘虏,尤其是苏联战俘。

    他们不顾公认的国际法关于战争法规的规定,虐待俘虏,不给他们应有的衣食和住所,致使成千上万的苏联战俘饥寒交迫,饿死冻死。

    希特勒分子还公然杀害军官,尤其是苏军的政委,认为这些人是不共戴天的死敌。

    更有甚者,他们还策动战俘背叛祖国,为虎作伥,与法西斯侵略者合作去屠杀自己的人民。

    在投敌叛国的苏军战俘中,最为臭名昭著的是a·a·弗拉索夫中将。

    弗拉索夫出生于俄罗斯高尔基州,父母是中农。

    毕业于新城神学校,1917年在神学院学习了两年。

    十月革命后参加过国内战争。

    此后在军队工作,表现一直很好,还被派到中国工作过。

    他历任师长、军长和集团军司令员。

    1942年4月在担任第二突击集团军司令员时还“兼任”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员。

    1942年5月底,第二突击集团军在沃尔霍夫方向上遭到德军包围,弗拉索夫中将等被俘。

    德军经过一番阴谋策划之后,便让弗拉索夫粉墨登场。

    弗拉索夫打出了“俄罗斯委员会”的旗号,自任主席,公然发表了“告红军官兵、全体俄罗斯人民和苏联其他各族人民书”,狂叫“俄罗斯委员会的宗旨是:推翻斯大林及其集团,同德国缔结光荣和约,建立新俄罗斯……”

    就像中国大汉奸、卖国贼汪精卫之流搞什么“忠义救国军”一样,弗拉索夫也组建了“俄罗斯解放军”。

    希特勒分子不断从战俘营中搜罗渣滓,把他们派到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以及其他民族军团去服役。

    1942年,在德国法西斯的策划下,一时间出现了许多军团,如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土耳克斯坦、高加索、波罗的海沿岸军团等。

    西方关于弗拉索夫写了不少书。

    德国人约亚西·霍夫曼所著《弗拉索夫军史》一书特别提到,至1943年5月,受德军指挥的俄罗斯解放军有90个营,其他民族军团加在一起也有这么多人马。

    3.库尔斯克大会战(6)3.库尔斯克大会战(6)

    但苏联学者认为,这些数字被严重夸大了。

    实际上,弗拉索夫部队吸收的主要不是“有理想的战士”,而是刑事罪犯、民族主义者和贪生怕死的意志薄弱者,是一群乌合之众。

    苏联政府为了制止和声讨叛变行为,1943年2月举行了一系列公开审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37_37985/5745518.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