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镖行天下_分节阅读 16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有胡儿都如释重负地仰天欢呼,兴奋不已。很多筋疲力尽的战士仰天从马上摔下来,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再也不想起来,更有些身子虚弱的战士将刀枪往地上一戳,斜靠其上,倒头睡去。而这个时候,面蒙青巾的锦绣公主下达了让众人鼓噪不已的命令:全军星夜兼程,连夜攻击大唐陇右诸州。

    敦杰设沉声道:公主,孩儿们挺不住了,再让他们星夜攻城,会累死他们的。

    锦绣公主哼了一声,将披在身上的大氅随手抛到地上,从身畔的护卫手中抢过一把长刀,纵马来到众兵将面前,扬声高喝道:儿郎们,这次若灭不了大唐,就轮到我们灭亡。生死关头就在眼前,是男儿的就随我一路杀将过去,攻城掠地,直到长安。若不是男儿,立刻给我削须剃面,滚回家去。看到锦绣公主一介女流之辈,竟有如此英武之态,令在场的所有胡儿尽皆叹服。可战,跋山河率先高呼:誓死追随锦绣公主,杀入长安!所有塞外诸族将士纷纷狂呼应和,重振士气。数之不尽的威武骑队跟随在纵马狂奔的锦绣身后,旌旗招展,朝着远处的大唐陇右道诸州杀去。

    数日之内,从原州路攻入大唐的胡人部队过关斩将,力拔大震关,连破原州,岐州,秦州,泾州,庆州,商州等陇右道诸州,一直攻打到了距长安城五十里的渭水河畔,令大唐朝野为之震惊。

    第十二部分:塞上篇恒州喋血

    边关的战事虽然激烈,但是仍然没有传到正要举兵自立的姜重威耳中。这些日子,他和义子姜忘正在逐批逐批地将恒州的百姓遣送回附近的并州和邢州,并且将仍然滞留在城内大营的新兵将领派遣到城外新兵大寨之中,整个恒州城内,只留下了对姜重威忠心耿耿的河北故众。

    这一天,姜重威和姜忘正在商议恢复旗号,正式举兵自立的日期,一名城门官慌慌张张地跑进刺史府,跪在姜重威面前,高声道:禀告刺史大人,兵部侍郎侯君集侯大人来到城外,说要宣读加封刺史大人的圣旨。

    加封我?李世民会这么好?姜重威冷笑一声,问道。

    爹爹,侯君集精擅飞檐走壁,突袭刺杀之术,要当心他对你不利。姜忘沉声道。

    哼,我岂会让他如愿,来人,抬我的弓箭来。姜重威傲然站起身,从刺史府亲卫手中接过自己使用过多年的宝雕弓,朗声道,忘儿,看为父射那君集猴儿一箭。

    二人快步走上恒州城头,望城下看去。只见当朝赫赫有名的兵部侍郎侯君集悠闲地坐在高鞍之上,一副安然自得的派头,在他的身后,跟着一匹瘦马,马上陀着一个五花大绑的尖脸汉子。

    姜重威一看到那狼狈不堪的尖脸人,双目顿时化为了一片狞厉的血红色,他洪声大喝道:开城,迎接兵部侍郎大人。

    爹爹,你怎么了?姜忘本以为姜重威马上就要给那长着一张猴脸的兵部侍郎一箭,听到这句话,大惊问道。

    嘿嘿,姜重威一把丢了宝雕弓,飞身快步冲下城墙,边走边说,望儿,你道那五花大绑之人是谁?就是那背主忘义的恶贼诸葛德威。

    但是爹爹!姜忘还要再说,姜重威已经紧赶十数步,远远地将他抛在身后,率先来到城门之前。

    依照姜重威的吩咐,看守城门的士兵将恒州城门左右打开,任由一身官服的侯君集牵着负载诸葛德威的瘦马,纵马入城。

    姜重威迫不及待地当街一礼,双目死死地盯住了在马上一动不动的诸葛德威,勉强压抑住浑身的颤抖,虎吼道:微臣不知兵部侍郎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重威兄不必多礼。高据马上的侯君集微微一笑,最近朝野之中多有佞臣对兄造谣生事,污染圣上清听,说兄欲举兵投奔突厥。然兄多年来为大唐训练出无数纵横沙场的精兵猛将,功勋彪炳,怎会有叛逆之心。圣上特意派我前来,对兄加意安抚,并送上造谣者诸葛德威,任凭兄处置。

    谢主隆恩。姜重威听到这个喜讯,浑身热血都冲上了脑海,只感到浑身舒畅,欣喜若狂。他猛地站起身,一步冲到诸葛德威的面前,就要将他一把拉下来。

    爹爹,当心!从后面赶来的姜忘看出不对,焦急地大声叫道。

    就在这时,本来五花大绑躺在马上的诸葛德威猛地腾身而起,手中握着一把牛耳尖刀,朝着姜重威脖颈抹去。姜重威没想到已经无反抗之力的诸葛德威有此一招,本能地往后一跃,正好将身子撞向侯君集手中拔出的佩剑,只一招就被他制住。

    诸葛德威狞笑一声,一把将姜重威的臂膀反扭到背后,用牛耳尖刀横在他的咽喉,尖声道:姜蛮子,这么多年你还是这么不长进,侯大人稍使计谋,就令你堕入彀中。

    休伤我爹爹。姜忘见状大急,高声喝道。

    听着,姜忘。本官早就知道你等谋反叛乱之事,如果你愿意让举城兵马放下武器,听从处置。我就留你义父一条性命,否则,你就等着给你义父收尸吧。侯君集厉声说着,并朝诸葛德威使了一个眼色。诸葛德威心领神会地点点头,用刀子在姜重威的脖颈上画了一条浅浅的血痕。

    诸葛德威,你这个畜牲。姜重威目眦尽裂,破口大骂。

    好,我立刻率兵缴械,莫伤我爹爹。姜忘当机立断,喝道。

    望儿,不要!姜重威勃然大怒,厉声道。

    哼哼,还是你的义子识相。诸葛德威得意洋洋地说。

    姜重威眼看着姜忘号令士兵放下武器,心中惊怒交集,他瞥了一眼恨不得生吞其肉的诸葛德威,只见他此时此刻喜笑颜开,得意非凡,仿佛已经预见到了因此而得到的大好前程。这个背主忘义的畜牲,将刘帅生生卖给了李建成,现在又要把我卖给李世民。姜重威猛一咬牙关,突然抬起仍未失去自由的右手,猛地一推诸葛德威手上的牛耳尖刀,锋锐的刀刃将他的咽喉切出了一个血流如注的深深刀口,接着猛地插入诸葛德威的右耳,整个刀锋直没了进去。

    正在做着升官发财美梦的诸葛德威哪里想到姜重威居然有这一招,撕心裂肺地惨嚎一声,疼得直挺挺横卧地上,全身上下疯狂地抽搐。

    姜重威的咽喉血流如注,但是他仍然强自支撑着身子坐起来,瞪视着在地上痛苦颤抖的诸葛德威,直到他咽下最后一口气,才仰天张嘴发出无声的大笑,轰然躺倒在地,气绝身亡。

    爹爹!姜忘狂吼一声,冲上前来,扑倒在姜重威的尸身之上,放声大哭。

    虽然出了一些意外,但是目的已经达到,侯君集趁众人不备,纵马逃出城外,发出了烟花火箭。这是他早就制定好了的计策,先骗开城门,擒获或者杀死河北叛军的领头人——姜重威,然后再发出讯号,让早就埋伏好的各州兵马一起攻城。

    烟花在空中开出一朵血色花朵,恒州西南的丛林之中,浩浩荡荡冲出来万余兵马,在侯君集的带领下朝着恒州城杀了过来。

    侯君集!看着世上唯一亲人的尸体,姜忘暴怒如狂,仰天狂吼一声,翻身跃上一旁的战马,高声道:全军备马,出击。这些河北故众,久经沙场,动作无不迅捷快速,干净利落。在姜忘发出号令之后不到几炷香的功夫,三千人的骑兵队已经列队站好。

    只听得恒州城一声号炮高鸣,一彪凶悍的骑兵部队在姜忘的带领下,势不可挡地杀出城外,径直朝着侯君集的本阵冲去,所有人都伏鞍策马,默不作声,整个骑兵队除了马蹄踏地之声,什么声音都没有。

    侯君集抬手举起佩剑,刚要号令诸州军马出击,迎面冲来的三千骑兵忽然同声高喝:杀——!这一声突如其来的呐喊响如万雷齐发,大唐军队中的战马受了惊吓,开始仰蹄嘶鸣,四处乱窜。弓箭手,放——!努力操纵着失控坐驾的侯君集百忙中大声号令,话刚说了一半,就看到姜忘催动着高头大马,眨眼间冲到了近前,一杆镔铁点刚枪照着自己的咽喉要害刺来。侯君集连忙一仰身,躲开了这一记杀手。姜忘爆喝一声,横枪一扫,镔铁枪杆重重扫在侯君集胯下骏马的脖颈之上。这一扫之力,重若千钧,这匹过百斤的骏马抵受不住,惨嗥一声,身子直挺挺地扬起,仰天一个跟头翻了过去。侯君集大惊失色,惊呼一声,从马鞍上奋力脱下身来,凭借着小巧灵活的腾挪功夫,闪开了马身的撞击,狼狈地朝后奔逃。

    在姜忘率领的三千骑兵纵横冲杀之下,这些各州新近补充的唐兵哪里是对手,近万人马被冲得七零八落,四散奔逃,侯君集在数十个亲随的护卫下朝着大唐帝都仓皇逃窜,半步不敢停留。姜忘率军追出三十多里,夺下数百匹军马,刀枪剑戟,旌旗锣鼓不计其数,这才返师回城,为姜重威举行葬礼。自当日起,恒州兵将正式拥兵自立。

    第十二部分:塞上篇图穷匕现(1)

    两仪殿上,身穿龙袍的李世民颇为恼怒地在龙书案前来回踱步,在他的面前跪着浑身尘土,狼狈不堪的大唐兵部侍郎。看着伏地不起,浑身瑟瑟发抖的侯君集,李世民怒哼一声,沉声道:一个姜忘,竟然让你将四州兵马丧失殆尽?

    侯君集连忙道:姜忘麾下是河北最精锐的轻骑部队,士卒凶悍,勇不可挡。姜忘乃是我朝武状元,不但枪法精熟,而且双臂有千钧神力,疆场上无人能挡。我率领的万余人马皆是新兵,未经战阵,被敌军兵马一冲,立刻四散奔逃。君集虽有誓死力战之心,奈何有心无力,唯有败退而回。

    李世民紧走几步,来到他的面前,小声道:姜重威可是死了?

    侯君急沉声道:微臣使计骗入恒州城,已经伺机将那贼子结果。可惜姜忘那厮见机极快,率领人马突出城池,冲散我大军阵型,将诸州兵马杀退,我终于没有机会收降那三千河北故众。

    李世民扬起头,微微一抬手。侯君集如释重负,暗暗吐出一口气,从地上爬起来,在龙书案侧垂首侍立。

    河北故众,嘿。李世民心中百感交集,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终于还是不能为我所用,可惜,实在可惜。

    陛下,如今唯有调动灵州驻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破取恒州,扫平叛逆,不能让河北乱事再起。侯君集沉声道。

    事有轻重缓急之分,如今六道兵马俱在讨伐东突厥的路上,国内兵马奇缺,稍有调动,便有顾此失彼之虞,就让恒州叛军再苟延残喘一时。李世民坐回了龙书案,想了想道。

    就在此时,一名金戈武士来到两仪殿口,洪声禀告:启禀陛下,有两名自称从雁门关来的汉子来到玄武门前,称有紧急军情呈上。

    从雁门关来的人?难道不是雁门驻军的信使?李世民奇怪地问道。

    那金戈武士想了想,道:那两个人不像官兵,反而更像江湖中人,俱都浑身浴血,样子极为狼狈。

    传!李世民一扬手,道。

    片刻之后,在数名金戈武士引领之下,两个江湖豪杰打扮的汉子踉踉跄跄地走进两仪殿,歪歪斜斜地跪在大殿之上。这两个人浑身上下糊着一层厚厚的血痂,不知道是敌人的鲜血还是自己的鲜血,脸上满是尘土汗迹,根本分辨不出他们的面目。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将身子挺了挺,沉声道:你们是谁?有何军情禀告?

    这时候,两个人中个子较高的一人张口道:启禀皇上,我乃少林俗家弟子郑担山,这一位是我的结义兄弟峨嵋华不凡。自突厥攻击雁门关以来,我兄弟二人一直在雁门义助守军抵抗胡人。他的声音沙哑低沉,毫无生气,仿佛随时都会断气,令人听着毛骨悚然。

    噢,原来是少林弟子。唐初之时,李世民曾经被王世充麾下的郑军追杀,被少林十三棍僧所救,一直对少林寺有很深的好感,此时听说郑担山是少林弟子,心中先有一番喜爱,话语也变得柔和,你说,雁门到底出了什么事?

    禀告皇上,雁门......失守了。郑担山说到这里,话里透出一丝哭音,栗末来的难民原来,原来是突厥人派来的奸细,他们里应外合,先破五原,再攻马邑,代州都督驰援朔州,一去不回。潜进雁门的奸细乘雁门防守空虚,夺取雁门城门,敌人大军铺天盖地而来。雁门守军两面受敌,死守不退,死伤惨重,我十几位师叔伯死伤过半。我们苦守一天一夜,形势岌岌可危。我和义弟被派回来求援,当我们好不容易冲出重围,却看到雁门关已经失陷,那里的守军全军覆没,我的师叔伯们......说到这里,郑担山终于支撑不住,身子伏在地上,放声大哭。在他一旁的华不凡也泪如泉涌。

    什么!李世民从龙椅上猛地站起来,惊道,突厥有多少人?

    这个时候,郑担山已经哭得声音沙哑,说不出话来。华不凡强忍哽咽,颤声道:不只有突厥人,还有契丹,靺鞨,室韦,回鹘等各族兵马,足有二十多万人,结成的大阵绵延数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38_38520/5858852.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