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快淋漓闯三国(全本txt)_分节阅读 2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具体怎么炼铁炼钢,但大的方向还是知道的。他在吴山的工场看了很久,发现了几个问题:炉子太小,用的虽然是好炭但不是焦炭,生产方式就是烧,烧出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二是道路太烂,运输不便。

    刘嘉决定在这里与吴山他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再说。他首先命人在靠近煤矿的地方炼焦炭,也在附近石山炼石灰,然后要木匠制造大的风车,并告诉他们如何利用水利驱动风车。

    之后,刘嘉就利用一块白布画了一个冲天炉的样子,亲自指挥人按图建设。其实刘嘉以前也画过这个图交给了吴天,只是这个吴天找矿石有一手,但对看图纸建设备却是外行,所以他几乎按刘嘉的图纸来,而且凭以前在播州县的时候看到过的炉子就建了一个小小的炉子,而他手下的人不是俘虏不敢反驳就是一些没有技术的人也就不会说出什么建议。

    现在刘嘉在这,他自然就当闲手老板了,这里看看那里瞧一瞧。不过他跑的地方多,到各工地看的多,他很快就发现了炼焦窑和石灰窑的不足,他把意见跟刘嘉一说,刘嘉马上就同意了他的建议,让他组织俘虏改进。

    刘嘉决定建两种炉子,一种是冲天炉用来炼铁,一种是平炉用来炼钢。同时他从几十名俘虏中发现了几个很活络、善于思考问题的人,他就有意培养这几个人,经常给他们讲解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作用。唬得那几个人眼睛一闪一闪的,一天到晚都跟在他屁股后面或问或帮忙。

    由于这里经过吴山一年多的精心准备,倒也材料充足,加上俘虏和士兵的帮助,特别是有几个俘虏具备很好的建筑施工技术,所以刘嘉只花了十天时间就建起了一座冲天炉。这炉子高十五米,直径三米,外面是陶瓷板和石板,里面是耐火砖。他们准备在炼出铁来后再改成外面是铁的。

    看到大家急不可耐,刘嘉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炉子效果怎么样,所以他就没有急于去建什么平炉,而是先试验一下这个炼铁炉看看。

    于是在确认没有什么大问题后,刘嘉安排人员在炉内按照一层铁矿石一层焦炭顺序码放好,按吴山的说法就正如那时候烧砖的样子。之后刘嘉让士兵提来石漆,抱来木柴,开始点火,并要人把风车开起来。很快里面的焦炭就被点着了。一群人就封上炉门,静静地等待着,一会看一看滚热的炉壁一会儿瞧一瞧头上浓烟滚滚的烟囱。

    第一卷《战场方显英雄色》 第037回 《经济能手刘子彻》

    (起点中文网更新时间:2006-10-10 21:38:00  本章字数:3844)

    一直烧了一天一夜,几个炼过铁的南方俘虏告诉刘嘉时间可以了,刘嘉才让人打开了铁水闸门,一股通红的铁水奔腾而出。

    现场所有的人都惊讶了:

    “这么多?”

    “怕有几千斤吧?”

    不过也有人疑问:“这是铁水吗?”

    等铁水冷却后,一个年纪老一点的人颤抖地拿起一块铁碇,高兴地说道:“真是好铁,好铁呀。”

    刘嘉也很高兴,抚摸着还有余热的铁块,心里激动不已。

    接下来,刘嘉做工的人分成了好几拨:一拨是刘嘉信得过的几个人按刘嘉的图纸修建炼钢用的平炉;一拨则继续炼铁;一拨熔铁造铁板用来改造冲天炉和制造平炉,现在没有炼几炉铁那个冲天炉外部的陶瓷、石板就开始炸裂了;一拨则在远处建围墙和住房。

    刘嘉要把这里建成一个秘密炼铁基地。他也计划在更远的地方建造铁制件、钢制件场,用于生产犁、耙等农具,以及马镫、刀剑等士兵用的器件。同时他还要建一个试验场,先试验生产四轮马车所需要的零部件。

    另外,刘嘉还通知高沛他们选派一些身体好,有一点技术的人来,参与挖矿、修路。当然刘嘉还升了吴山的官,也提拔了几个技术较好的人。

    虽然后来的钢炼出来后刘嘉觉得不满意,但工匠却都说这就是钢,只要稍微打煅几次就会成为好钢。刘嘉也就没有再苛求了,只是让吴天用烧制的石灰做除渣剂或用其他的东西做除渣剂试一试看看效果。吩咐胡石桥绝对要保证炼铁、炼钢基地的秘密不得外泄,必要时可以格杀勿论。

    当刘嘉见了高沛回到且兰城不久,吴山就派人送来了喜报,不但炼出了好钢而且按刘嘉的图纸试制的四轮马车真的能用,运输量比其他车大多了,加上到矿区的路修好了,现在的产量很大了。

    好消息还不止这些,当地聘用管商号的名士吕凯也向刘嘉报告了几件好事,一是现在有几个大庄子用粮食酿出了好酒,产量也大。二是吕凯采用刘嘉(嘿嘿,照抄《天工开物》的办法,利用草木灰的碱性煮,大学学的)告诉的技术用竹子生产出了一批纸张,虽然数量不大,但质量很好。三是吕凯已经请到了很多熟悉采蜡虫的人,吕凯准备利用山坡大种蜡树,也鼓励所有的农民养蜡虫,估计明年就能制造一些蜡烛出来,至少比前几年的产量多得多。

    看到事情都在朝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刘嘉高兴极了。他让李恢多聘请探子,不但要探查各地与军事有关的消息,而且要探查与经济有关的信息,看那里要好酒、铁制农具、蜡烛、纸张、粮食、布匹的,价格多少,如果有利可图就组织人贩运。

    他计划重点发展熬蜡、酿酒、养蚕、织布、造纸,他要凭蜡烛、白酒、蜀布、丝绸、纸装等出口换取金钱。

    建安十二年四月,刘巴在徐庶的多次去信鼓动下,也带家来到了牂柯。他一来,刘嘉就把自己不熟悉的经济大权交给了他管理。

    刘巴一上任就砍了几板斧,首先是统一两郡的关税标准,商品无论进去都必须交税;其次完善关卡建设,所有进去两郡的货物都必须在规定的地方进去;三是建立北、东南、东北三个大型交易点,北方交易点主要面对益州,东北交易点主要面对荆州和扬州,东南交易点主要面对交州和海外。四是完善统销统购机制,限制小行生意和个体买卖。五是鼓励大型收够商号和运输商号参与竞争。

    刘嘉虽然完全信任刘巴的能力,对统一关税完善关卡建设他没有意见,但对建立交易点和限制小规模交易则持不同的看法。他从后世来也就知道官家对生意统得太多太死的话则完全不利于商业的发展,而且如果把交易地点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地方,也势必造成交通上的浪费。

    他小心地把这层意思跟刘巴说了,希望他能注意到这些问题。

    刘巴一方面惊讶刘嘉能想得这么深,一方面也认真解释起来:“如果仅仅从我们牂柯郡内部考虑,主公之言无疑是正确的。我们官家统的过多过死,我们既没有人力也没有财力更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会导致交易日益萎缩。但是如果从全国来考虑,甚至从外面的国家来考虑,我们不能不这么做。现在我郡唯一能换回大量金钱的就是粮食,其他酒类、纸张、蜡烛都不是战乱之地生活必须品,可以说是奢侈品,百姓没有余钱就可以不买。而粮食是必须要的,一餐不吃就饿,一天不吃就病,几天不吃就死。”

    刘巴有道:“但主公请想想我们周围的郡和州,益州的粮食虽然不多,但足以自保,荆州之粮现在也可自保,扬州交州虽缺却也缺的不多,也就是说围着我们周围的州郡都是不太缺粮食的,而真正缺粮食的是益州北面的汉中、凉州、冀州、青州、幽州等地,几乎可以说江水以北的州郡大部分都缺粮,特别是经过官渡之战之后,北方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一边是我们这里的粮食堆积如山,一边是北方嗷嗷待哺。按理说我们的粮食应该很好销售,价格也很好。实际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粮食随便可以流出去,在周围的州郡看起来不那么珍贵,所以我们的粮食价格就高不起来。”

    刘嘉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出什么道道来,但看刘巴兴致勃勃的样子,又不好意思打断,因此还是装着耐心的样子听着。

    刘巴似乎也知道刘嘉听得不耐烦了,但他还是不急不慢的说着:“实际上我们的粮食卖价依然不高,在我们牂柯郡内部是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二十五石甚至三十石,边境稍微高一点,但也是二十二石以上,而这些粮食一运到北方立马涨到一两银子只能买十五石甚至十二石,中间的差价惊人。难道真的是沿途消耗了?还是商人盘剥了?”

    刘嘉点了点头,说道:“肯定是消耗掉或被商人盘剥掉了。”

    刘巴道:“不是!消耗不了这么多,商人也盘剥不了这么多,是因为运输规模太小,几百石谷、甚至几十石谷商人就要雇几个人花近二个月才能运到北方,粮食的差价被人工费占完了,结果商人没有赚到钱,卖粮的也没有赚到钱,吃粮的人花费又很高,可以说没有一方得利。那些小商人一来,周围的百姓就急急忙忙争先恐后地把粮食送过去,因为他们收的量少,而送粮的又多,所以生怕他们不收自己的,相互降价,商人也为了多赚钱巴不得降价,因此在双方这么操作下,粮食价格很低。”

    “我郡不执行了统购统销吗?保证粮食是二十石一两银,怎么会……”刘嘉问道。

    “哈哈,二年前牂柯郡粮食并不多,郡库里钱也多,所以勉强可以进行统购统销,到去年底就不行了,因为大家采用主公的新粮种,粮食产量大增,粮食一多统购统销就不可能了。一是仓库堆不下,二是没有这么多钱,三是有人从离城远的地方把粮食低价收过来再以一两银子二十石的价格买给官府赚取差价,百姓得到的实惠并不明显。而官府这么长期亏损也不是办法,所以以前的统购统销名存实亡。”刘巴笑道。

    “那你现在又提出统购统销不是矛盾吗?”刘嘉问。

    “这个统购统销与以前的统购统销完全不同,现在的统购统销是建立在有大型运输商号的基础上的。我们先鼓励大运输商号建立庞大的运输队,然后派人在北方缺粮的地方联系买主,以低于他们现在的买价供给他们的粮食,之后我们从几个交易点大量批发粮食给这些大运输商号。这样一来,运输的只管运输,收购的只管收购。因为运输量大增而且统一,粮食运输成倍就低,价格就会增加。而同样收购量大,手里有粮食的百姓就可以不要自己给自己降价了。”刘巴说道。

    “你的意思最根本就是建立大的运输队,可现在哪个商号有这么大的运输能力呢?”刘嘉问,“现在粮食多,运输业务大,一旦没有粮运的时候怎么办?他们肯定不敢把规模搞得太大。”

    “主公不是要建设水军吗?那些大型运输船为什么不可以租给他们?为什么就不多借点钱给这些商号呢?只要有利可图,商人肯定会很积极的。而且我们的军费开支也会少很多。”刘巴说道。

    “你是说我们把我们现在闲置不用的大楼船都租给他们?”刘嘉问道,然后说道,“对呀,我们还可以把多余出来的牛、马租给他们,不,不,嘉看卖给他们好了。到战时的时候再出钱租他们的就是,这样一来平时我们就可以不养它们。好,好!”

    “那主公是否明白了巴建交易点的用意?”刘巴问。

    “是不是禁止粮食随意流出?如果放任自流就会使本来珍贵的东西变成了臭鱼烂虾。再就是保证大行运输商号有货可运?也让种地的百姓收入提高?”刘嘉问。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官府不再耗钱屯粮,关税收缴也容易,军费开支减少,商号赚了钱规模会更大。”刘巴扳着手指说道。

    “真是一石多鸟!好!”刘嘉高兴地说道,但转眼一想,问题又来了,他问道,“可我们有能力管这么多事吗?”

    “哈哈,哪里要我们管,我们唯一要做的事为:首先到外地联系看哪里最需要粮食,把他们的商号集中起来,找一个交通方便的地方准备收粮。之后在牂柯郡这里找几个地方设立交易点,然后选择有实力的商号,把大船先租给他们,或者贷钱给他们,让他们启动运着就行了。一旦运转起来今后甚至什么联系买主的事也不会要我们插手了。”刘巴笑道。

    “就按子彻的来吧,不过嘉想提醒的是每个行业的商号要多选几家,至少三家。”刘嘉点头道。

    “为什么?现在我们实力不大,如果分散在几家之后那能力就小了。”刘巴奇怪地问道。

    “没有关系,慢慢来。嘉想要是我们郡府出面贷钱、借物给他们,其规模肯定比现在这些商号的规模要大的多,只要他们真的觉得有利可图,他们自己会想法设法去扩大规模,无需我们督促。如果有多家,他们就会相互竞争,尽可能把利分出来一些给百姓,也不会导致尾大不掉的局面出现。”刘嘉说道。

    刘巴一听就明白立即同意了。

    第一卷《战场方显英雄色》 第038回 《日子红火遭嫉妒》

    (起点中文网更新时间:2006-10-11 4:00:00  本章字数:3519)

    很快,在刘巴等人的通力合作下,原来且兰城的四个运输商号有三家愿意参与长途运输,另外又有新的几家要求参与,最后选择了四家。愿意在交易点进行收购和贩卖的人更多,刘巴就选择了十家,让他们分布在不同的交易点上,每个点保证有商号三家以上。随着第一批货物的出发,牂柯郡的粮食立即开始了涨价,最低价格是二十五石一两银子,虽然没有涨到二十石一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38_38975/5886429.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