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大唐_分节阅读 8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服不了谁,但都感觉于佛法之上获益良多。

    尤其是六僧,津津有味的听我讲了很多佛宗里的公案,典故,还有很多当时未传入中原的佛经理论。使他们深感不虚此行。

    其中感慨最多的是禅宗四祖道信,因为在隋唐时期,禅宗并不是十分盛行,直到唐武宗破佛后,始大盛。后来禅宗就几乎是佛教的代名词,故有”临济儿孙满天下,曹洞子女半边天。”的美誉(临济和曹洞乃禅宗两大宗派)。

    在辩论中,我把禅宗大胜后的很多理论讲与道信听,本就最洒脱不羁的他是越听越兴奋,最后差点抓耳挠腮,欢呼雀跃。

    如果不是说服不了我,看道信那股劲头,不收我为亲传弟子,绝对不会罢休!

    后来,感到实在不能再与他们继续参禅理佛了。于是我就表示要离开。哪知道正说的兴奋的六个老僧说变脸就变脸,竟然不惜动用武力,也要把我留下继续讲经说法。

    刚刚还宝相庄严,面目慈和,一副有道高僧模样,转眼之间就怒目圆睁,黑口黑面,大作狮子吼!

    我当然不会屈服,人多就了不起吗?据理力争无效之下,只好手上见真章。唉,白喷了一日一夜口水,最后还得武力解决,郁闷!

    站起身形,舒服的伸了个懒腰,我重又精神焕发道:

    “罗汉堂乃佛门重地,我们到院内动手如何?”

    六个老僧都无异议。于是大家一起经寺院的小径,向大石寺的庭院走去。

    心中忽然一动,我边走边诵道: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唉,如此静穆的环境,却要动手动脚,真是大煞风景。”

    六僧俱都心生感触,口中低喧佛号,争斗之心大减。

    道信代表众人道:

    “善哉,善哉,罪过,罪过!如果不是为了天下苍生,我等出家之人又怎会与小子你妄起争端。”

    我不屑晒道: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岂是一家,一派之天下?方外之人,参与俗事,本已不该,又把道统之争说成为了天下苍生,更是大大的不该。我们之间的分歧在哪里?在于思想,在于立场。几位口口声声为了天下苍生,又可曾为苍生做过多少实际事情?”

    默然半晌,道信又道:

    “施主开办学院,教育孤小;建造养老院,照顾孤老;令人好生相敬。刚刚言语,是老秃失言啦!”

    我也不己为甚,淡然道:

    “‘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只因一点差。’和尚真情真性,毫不矫柔造作,自然率真,小子佩服!”

    道信忽道:

    “观小子为人,老秃断不相信妃暄已被你所害,内中详情,小子可否为我等解惑?”

    我苦笑道:

    “此事有些复杂,更牵扯到魔门内部争斗,请恕小子难以从命。不过,妃暄绝对未曾遇害,只是需闭关半月,故暂无音讯而已。”

    道信停住脚步,不带丝毫火气道:

    “妃暄既然无碍,我等应无为难之理,只是老秃看小子极是顺眼,竟然生出动手过招的念头,庭院已到,就在这里比划几下如何?”

    对于道信的不拘小节,我感觉最亲切,况且此时也绝对不能退却,因此微笑道:

    “长辈赐教,小子敢不从命,请!”

    音未落,招已起,道信稍显臃肿的身躯竟然份外灵活,双掌瞬间连续变换七次方位,每变换一次,其威势不降反增,愈来愈强,最后攀升至最顶点,双掌互相绞缠,像一对相戏的蝴蝶般拍击过来。

    掌未至,其惊涛拍岸,吞天灭地的气势已狂涌而至。近百年的功力岂是易与?

    旁边观战的五僧俱都聚精会神的关注着这足以影响天下大势的一战。

    我双手合什,先向急攻而至的道信微一躬身,同时全身真气鼓荡,气劲含而不发,然后右掌才缓缓推出。

    “砰!”

    劲气四溢!

    道信名垂数十年,令人眼花缭乱的达摩手与自己这平淡无奇,反濮归真的一掌终于正面相撞!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竟然是道信被震得倒飞而出,而我则只后退三步而已。

    观战的五僧齐齐动容。

    他们都是识见广博之人,其中暗含的玄机自是一见便明。

    造成如此结果非是我功力真的胜过道信,而是先已双手合什那招抵消了道信部分掌力,然后再已大巧若拙的一掌正面硬捍。看似一招,实是两招。

    双掌正面撞击前,一个正处颠峰,一个威势已过,结果自有天壤云泥之别。

    道信低喧佛号道:

    “小子用的是何种掌法,威势如此巨大?”

    我淡淡的道:

    “《金刚经》有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此乃出自《金刚经》的大力金刚掌!”

    听闻是出自《金刚经》,六僧齐声低喧佛号,道信更是微带急切的问道:

    “听闻了空说乃祖父为佛门弟子,小子幼年也曾游历天竺,又送他一部翻译精确的《大般若经》全册,那小子现在可有《金刚经》的译本,梵文的也可以?”

    我身手入怀,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卷策递与道信道:

    “此乃译成汉文的《金刚经》全册,就送予老和尚,待小子回归牧场,就会加快其他卷策的更新速度,诸位莫急?”

    在历史上,四祖道信的再传弟子六祖慧提,曾倡顿悟法门,又结合世俗信仰而推重《金刚经》。现在我把它送给道信,也算是报答他想收自己为徒的一番盛情吧!

    智慧僧合什施礼道:

    “笑施主此举功德无量,老衲仅代表天下佛门弟子向施主表示感谢!”

    我淡淡的道:

    “小子四岁既随祖父研读经文,涉猎愈多,感触愈深,和尚不需介怀?”

    帝心尊者面露探究神色道:

    “既然笑施主幼年深受佛法熏陶,为何最后却入了魔门?”

    我仰天长笑道:

    “门户之见,根深蒂固,争斗纠纷,多缘于此。想不到以帝心尊者之识见胸襟,亦不能免俗。”

    帝心尊者缓缓反驳道:

    “魔门中人,绝情绝义,残忍好杀,荼毒天下生灵,我等除魔卫道,又有何错处?”

    我冷晒道:

    “除魔卫道就可以不问青红皂白,不辨是非曲直,对魔门中人一概而论,一律赶尽杀绝吗?”

    帝心尊者又道:

    “除恶勿尽,要不然,我佛又岂会做狮子吼?”

    我扬生道:

    “好一句除恶务尽。既然如此,他日少帅军得了天下,小子也要毁寺灭佛,斩草除根。而现在,魔门当代邪帝,请佛门帝心赐教!”

    看我两人越说越僵,嘉祥大师忙打圆场道:

    “笑施主幼小时即深受佛法熏陶,当然不同于其他魔门中人;‘毁寺灭佛’,更是一时愤激之语,这点老衲早已知晓。但魔门多数人等均是残忍好杀之辈也是事实,老衲希望笑施主在如愿一统魔门后,能够引导魔门改恶向善,造福苍生。

    至于今日之事,有天下第一高手之称的笑施主只要能让我等心服口服,既可来去自如,否则,既陪我等参禅礼佛二十载,尊意如何?”

    早知你们不会轻易放过我!

    如果只是魔门邪帝,你们六僧休想有一人离开!

    可惜为帮寇仲争霸天下,我还得是一政客,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政客,就必须学会妥协,为安抚六僧背后的万千佛门弟子,今日的情形就是如此,郁闷中....

    不过,就算是妥协,也要先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想到这里,我淡淡的道:

    “如果小子幸不辱命,嘉祥大师是否能够代表佛门,承诺今后不再干涉小子的任何事?”

    嘉祥与另五僧互看了一眼后,缓缓道:

    “只好笑施主今后不做出危害佛门之事,老衲既可代表佛门中人作此承诺!”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少了佛门中人的羁绊,以后行事就会顺利很多。

    至于道家,在这时候没人提及。佛道两家之所以团结如一,那是因为有魔门的威胁存在。现在佛门已与深谙佛理,又最有希望一统魔门的我互相妥协,达成共识,他们又怎会再关心道家的兴衰?

    在历史上,隋唐以来的佛教由于急速发展,它和道教不但在政治地位上时有高下优劣之争,在思想上也加剧了冲突。在道教方面,唐初有教徒傅奕向高祖七次进言,抨击佛教,怂恿实行佛教的沙汰。沙门法琳和其弟子李师政分别作了《破邪论》和《内德论》,反驳傅奕。接着有道教徒李仲卿著《十异九迷论》,刘进喜著《显正论》,响应傅奕,贬斥佛教。法琳再度作《辩正论》,予以反击。

    两教激烈冲突的结果,最终导致法琳受到发配益州的处分。但其后佛道之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愈演愈烈。

    后来唐武宗破佛,虽由于国家与寺院经济上矛盾发展至不能调和而发生,但表面上仍是以道教徒赵归真的进言为契机,而结合到佛道之争的。

    “在政治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此乃千古不变之真理也!

    这样的结果,也是我甘愿让阴癸派栽赃嫁祸,从而引出四大圣僧或宁道奇的背后目的。只是佛门来是来了,却是六个老和尚齐至。如果不是在阴差阳错之下,在一开始的精神力比拼中,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六僧齐上,我恐怕得拼老命,拿出全部实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那样,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现在这样的结果,绝对是双赢,对于佛门,他们赢了固然理想,败了结果也可接受。

    对于我,赢是必须的,既可免除佛门的阻挠和羁绊,又可初步分化佛道两派的团结,还可借机向其他魔门各派展示实力,可谓一举数得!

    我缓缓道:

    “小子与佛门渊源甚深,祖父更是佛门弟子,又怎会作出伤害佛门之事?入邪极宗,一统魔门,也是为报答向雨田救命,传功之恩,并约束,引导魔门改恶向善而已。此乃实情,小子先前从未向他人说起,今后也不会,请六位大师予以保密!”

    六僧闻言俱都身躯剧震,齐齐动容。

    那不知名两僧中较苍老的一位低喧佛号道: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施主此举深俱我佛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功德无量,大德对施主好生相敬!”

    我亦双掌合什道: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小子也是因势利导,适逢其会而已!”

    妈的,本来想给六僧一个定心丸,没想到这半真半假的话语一出,竟然差点等同地藏王菩萨,“若地狱一日不空,我即一日不成佛”的伟大情操,狂汗中.....

    凭借一直以来,自己除风流之外,只有善行,并无恶迹的所作所为,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不管六僧究竟相信多少,起码,与六僧乃至佛门的关系又拉进了许多!

    说谎,有时还真管用!

    当然,前提是现在,乃至将来永远都不被揭穿!

    现在,现场的气氛已没有了丝毫剑弩拔张的感觉。

    我平和的道:

    “久闻嘉祥的枯禅玄功震古烁今,一指头禅名震天下,我们就来切磋一下指力,如何?”

    嘉祥语声柔和的欣然道:

    “施主请!”

    我缓缓伸出右手,向嘉祥“竖起中指”,半晌后,食指伸出,与中指轻轻搭住,微微弯曲,脸露微笑,神色温和。

    嘉祥见之,忍不住既佩且奇道:

    “看施主神态与姿势,蕴含着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无穷意境,请问此为何种功法?”

    我微笑道:

    “大师难道忘记了迦叶尊者的拈花微笑吗?”

    嘉祥恍然大悟道: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39_39558/5947890.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