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柔情:湄澜池_分节阅读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走,否则我便杀了她。”

    大哥落在他面前,一声不响。

    我咬紧牙关,我不能开口恳求。我知道七年来大哥的痛苦,我不能求他为了阿湄放走他恨之切骨的仇人。

    阿湄到此时才看见我,神情歉然,像是要求我原谅。

    我转过脸,她不知道该求她原谅的是我,我甚至不能救她。

    大哥忽然让开了去路,“你走吧。”他咬牙说。

    我喜出望外,却又忍不住愧疚,为大哥感到悲哀。

    人群散开,看着关荻带着那男子和阿湄离去。

    我一动也不能动,望着他们越过院墙。

    阿湄就在那时回头,望了我一眼。

    那一眼让我连灵魂都抖动。她清流似的眼光仿佛就此凝固在空中,很久以后我仍可以看见。

    然后她大红衣裙上亮艳的金绣在暗夜中闪了一闪,从此以后我再也望不见她的踪影。

    人群缓缓散去,我仍站在院中。

    我呆立良久,慢慢回到喜堂。

    红烛仍然高烧,喜绸四挂,一切布置还不曾毁坏。而我却已失去了我的新娘。

    我看见地上的盖头,我曾经亲手取下的盖头。

    我将它捡起,放入怀中。

    我们终究还不曾拜堂。也许今生今世我们的缘份只尽于此。

    也许这样更好,趁她还不曾陪我一同身陷我的命运之中。

    但是为什么,为什么,当她离我而去,我会觉得连心都空了,甚至,我的灵魂。

    大哥轻轻拍上我的肩。

    “不必担心,”他说,“慕容湄认得方雁遥。她不会有事。”

    方雁遥,那白袍男子就是方雁遥?

    十几年以前飘然一剑,卓然江湖的荏苒在衣方雁遥?

    为什么沉寂多年不知所踪以后他又会出现在这里?

    为什么他看阿湄的眼神那样狂喜又狂悲,似是煎熬着旧爱前愁,不息的悔恨与悲凉?

    方雁遥,他是否会还给我,我的阿湄?

    《湄澜池》part2 第四章  重逢方雁遥(1)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将我惊醒。

    十二月三十,除夕。

    我的胸口剧痛,是我刚刚所受的伤。

    然而更痛的是我的心。

    当我再次看见那张脸,我才知道我还有心。十八年后忽然活转的心欢喜得像要炸裂,因为我以为,我终于重见了我的阿翎。

    然而那不是阿翎。

    灯火下这一张年轻晶莹的脸,并不属于我愿以一生相守却只可以一生遗忘的阿翎。

    那是阿翎的女儿,慕容湄。

    但我宁愿忘记她的姓氏,而只唤她的名字。

    阿湄。

    我第一次见到阿湄是在十八年前,那时她还只是一个婴儿。

    我记得那一天的雨下得很大,仿佛整个混浊天空都已溶化,源源不绝地流淌,将人世浸成一片湿淋淋的苍灰。

    我就在那一天来到了那个远离故乡的北方村落。

    村东第三栋房屋。院篱在大雨中歪倒,小屋轮廓一片模糊。

    有人告诉我阿翎就住在这里。

    这样大的雨,我不知道她能否听见叩响院门的声音。但即使她听见,我也不愿见她穿过泥水淋漓的院落来为我开门。

    越过歪倒的篱笆,我走到檐下,这时我看见窗纸微黄,许是屋中人点亮的油灯。

    那使我想起十八岁离家后住过的无数间客栈,永远一团漆黑的客房的窗。即便进屋以后,店伙计张罗起桌上油灯,那一点昏黄,映照着千篇一律的格局陈设,也只令人觉得客途凄清,无尽重叠。

    然而此时此际,这低矮屋檐下透出的隐约灯光,它令我忘却身后阴霾大雨,它令我觉得温暖与安定,刹那起落的感触与愁怀——幸福与否其实早在我一念之间,多年挣扎此刻看来多么无谓,刹那渺远。

    我缓缓收起雨伞,叩响房门,听见房中隐约的脚步。

    我已准备好在她开门时告诉她那一句话,我原该在十年前给她的回答。

    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以后,我终于决定为了她,不顾其他一切。

    房门打开,一张我并不认识的脸。

    我们愕然相望,然后我听见那个我曾无比熟悉的声音由里屋传来:

    “田嫂,是谁?”

    我一时说不出话,只是转脸望着里间。

    房内家陈简陋,惟有里间门上挂着的门帘是从前家中旧物。月白厚缎上绣着成行雁影,她送给我的所有绣件上都有类似的图案。

    田嫂忽而恍然,大喜。

    “方姑娘,快出来看看,可是你的相公?”

    我心中一动,微觉不妥,想要分辩,却终究无言。

    屋中一时沉默,随后门帘轻轻翻卷。

    刹那我看见帘上雁影惊飞,往事翔回,如缤纷万花般坠落。

    我看见十年未见的阿翎,站在三尺以外的门边。我看见她忽然苍白的脸色,悸震凝定的目光。

    然后我才看清她挽起的发髻,以及她手上环抱的婴儿。

    ……

    田嫂似已确认了我的身份,却又看出了我们的尴尬,笑着圆场:

    “你家娘子替你生了一个千金,刚刚满月,不要看看么?”

    阿翎一震,仿佛这才醒转,侧过头,淡淡地说:

    “田嫂,他不是我相公,他是我大哥,方雁遥。”

    我听见她们的对答。每一个字我都听得无比清晰。

    那让我觉得就在一瞬间大地崩裂,眼前劫灰飞扬。我不知道我何以还能站在那里,望着我所爱女子怀抱着与别人生下的婴儿。

    田嫂后来离开,阿翎哄睡了婴儿,默不作声地摆下饭菜。

    我与她隔桌对坐,食不下咽。

    “我不知道你已嫁了人。”我终于说,说话时我感到无数碎片在胸膛里声声振动。

    她却不曾抬头,淡然道:“我并没有嫁谁,不过是和那个人有了孩子。”

    她这样说比她说她真的嫁了人还要令我痛心。

    “为什么?”我问。

    她抬头迎望着我,语气冰冷:“你会关心么?”

    “当然,”我说,“我终究是你大哥。”

    她死死盯着我,然后她移开目光,冷笑着说:

    “也许,我不过是要让你伤心难过。”

    我凝望她切齿说出这句话时绷紧的脸颊,倔强神情一如从前。刹那间我觉得万般悲凉,无限神伤。

    很久以后我说:“我们离开这里,我会娶你,照顾你的孩子。”

    她在我话音刚落时发出一阵笑声。

    “你在说什么,难道你不再记得你是我大哥?”

    她笑个不停,笑声凄厉。屋中婴儿惊醒,放声大哭,但她不去管她。

    我叹口气,去房中抱起了婴儿。婴儿立刻停止了哭泣,光可鉴人的大眼睛专心地望着我。我抱着她走出里间,看见她的母亲已由大笑转成痛哭。婴儿在我怀中不安转侧,我们两人静静等着她的回答。

    她哭了很久,慢慢冷静下来。

    然后她起身舀水,洗脸,挽好头发,由我怀中接走了婴儿。

    “你应该这样对我说,早在十年以前。”

    我听见她平淡语气的一刻,已经知道再无指望。

    “我已经二十七岁,”她说,“我用九年的时间对你死了心。”

    她垂头看着怀中婴儿,使我不见她脸上神情。“她叫慕容湄。我和她的父亲一年前相遇,他叫慕容安。”

    《湄澜池》part2 第四章  重逢方雁遥(2)

    江南一剑慕容安,慕容世家未来掌门人。知道是他,也许我还可以略为放心。

    我沉吟良久,问:“他何时会来接你?”

    “我会等他。”她干脆地说。

    她声音里的坚定决绝令我觉得似曾相识,当我终于想起在何处听过时,我如受痛击。

    十年前,在我离家的前一晚,她问我的问题我很久没有回答。那时她忽然熄灭了灯火,在黑暗中紧紧地拥抱我:

    “你要记得,我会等你,直到我再也等不下去。”

    她那时的语气就如今日一般。

    我要她等了十年。

    终于我回来,而她等的已不再是我。

    也许就在一年前我重返故乡,发现她早已遣散家仆不知所踪,开始寻找她的那一刻,也许就在那一刻,她遇到了慕容安。

    也许冥冥之中早有注定,我们一步错过,从此无缘。

    当夜我离开了那个村庄。我一路向北,深入群山。也许我只是下意识地想要避开江南,避开她等待的人所来之处。

    我清楚地知道我已永远失去了阿翎,这使我领略到什么才是万念成灰。

    八岁时第一次见她,她是母亲收养的孤儿。从此她是我的小妹,我知道我要照顾她爱护她,我是她可以倚靠的大哥。

    十六岁时那个黄昏,当我坐在紫藤架下吹箫,乍见她衣袂翩然自迷蒙的暮色里来——那时心上莫名一窒,乍断的箫声。

    就在那时我恍然发现我对她已不再是兄妹般单纯,而她看我的眼光让我明白她也同我一般。

    然而毕竟无人说破。

    十八岁时父母去世。我处理完后事,独自离开了故乡。

    我不能与她在我们的古宅中单独相对,我不能令家族世代清誉毁于一旦,我不能在那样一个古老市镇惊世骇俗,我不能抛开一切带她去一个无人认识的所在,我只有远远地离开。

    在我离开她的十年间,她是我不敢思念而又无日不思念的女子。

    漫漫十年,足够我的荏苒在衣剑法在江湖上闯出声名,却无人知道我出剑时惠风荏苒般的温和缱绻,其实只是寄托了我对一个不能去爱的女子的思念。

    然而从此以后,我该如何?

    我该如何度过我连思念也不该再有的余生?

    那年山中的雪下得很早,我在山中筑起小屋,打猎为食,融雪为水,度过了整个冬天。

    我不再计算时日,我喜欢那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有时我整夜无眠,倾听郁郁孤狼对月长嗥,万山回音。

    常常,我觉得它的孤独也同我一般。

    在一场大风雪中我救起一个几乎已冻僵的猎户少年。他在大雪封山的冬日前来猎取玄狐,我找到他时他已取到了四张完整的毛皮。

    他说这样上好的毛皮他一共需要八张,这样他便可以换取足够的盘缠离开这里的雪山。他的祖父与父亲都葬身于山中忽来的暴风雪,他已厌倦了这里,他要去传说中永远没有风雪的江南。

    我帮助他猎到了另外四只玄狐,然而出山的道路已被大雪封死,他只能在山中待到春天雪融。

    他粗具一些武功根底,在狩猎中显露的习武资质更令我称奇。山中无事,我对他略加指点,他的进步一日千里。

    他离开时,才告诉我他的名字:关荻。

    他说他出生时正是秋天,山那边的野苇湖开满了荻花。

    春天来时,融雪成溪,我搬迁到更高的山上,淙淙溪流从我屋边经过。

    夏季山中也并无暑气,只是木叶转成森森,雨水增多。

    秋季来临我翻过山岭找到关荻说过的野苇湖,那里的大片荻花如云似雾,令我忽觉往事苍茫便有如这般。

    我在苇塘边吹箫练剑,看瑟瑟荻花在箫声剑影里轻舞飞扬,我看见长空幽蓝,万古云霄,常觉胸中不着一物般地不染纤尘。

    山中四时轮转,我却刻意地忘记岁月如何。

    不知几年以后,又到了冬天。

    那一年冬天,我没有听见我已听成习惯的那匹孤狼的长嗥。

    我寻找那匹狼花费了整整一个冬季,却始终未能找到。我有时恍惚,觉得我所听见的狼嗥也许从未有过,不过是我的灵魂在深夜里脱窍而出,寂寞徘徊于月下,为自己的躯体挣出的最后一缕哀音。

    群山返青的时候,我离山而去。

    我不知怎样走回了阿翎曾经居住过的那个村庄,当我明明已不记得道路。我想这也许该归因于一种冥冥的指引。

    我猜测阿翎早已不在那里,然而我仍然走到了村东的第三栋屋前。

    一样的篱笆,这一次却不曾倾倒。

    柴关虚掩,黄土铺院,低矮的房屋一片岑寂。

    恍惚间我仿佛看见多年前的自己立于檐下,决心向屋内长相别离的女子许下一生的诺言,然而,我却看见她怀抱着与别人生下的婴儿。

    仿佛要打破我的幻觉,房门就在那时轻轻打开。一个矮小的身影从门缝里溜出,来到院中。

    那是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儿,衣衫破旧,发辫零乱。她手中拿着一个水瓢走向院角的大水缸,那水缸比她还高。

    她爬上水缸旁边一块垫脚的大石,踮起脚来努力前探,去舀缸中所剩不多的水。她的姿势如此危险,仿佛随时会栽进水缸之中。

    《湄澜池》part2 第四章  重逢方雁遥(3)

    我及时叩响院门。她暂时放弃了舀水,回过头来。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39_39629/5954556.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