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剑侠传_分节阅读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便将酒壶装满了水,揣在怀中。

    那溪水离得很近,白姗姗对他的举动看得清清楚楚。

    等到杨孤鸿走过来,她故意问道:“水呢?怎么没有打水?”

    杨孤鸿从怀里取出酒壶道:“水在酒壶里,我找不到东西装水,只好就地取材了。”

    白姗姗嫣然笑道:“你这酒壶装过水吗?”

    杨孤鸿道:“没有,它是酒壶,只能装酒。”

    白姗姗道:“那你怎么用它来装水了?里面的酒呢?”

    杨孤鸿道:“里面的酒被我一口喝光了。”

    白姗姗道:“你可以将酒倒掉再装水。”

    杨孤鸿道:“如果你像我一样爱酒,你就不会把它倒掉。”

    白姗姗笑着接过酒壶,喝了几口,道:“酒味好浓。”

    杨孤鸿道:“我忘记用溪水清洗了,我再去帮你打一点过来。”

    白姗姗道:“不用了,我也想尝尝这酒到底是什么味道?我爹也是个嗜酒如命的人。”

    杨孤鸿道:“白帮主也喜欢喝酒?看来他也是个十分豪爽的人。你从来没喝过酒吗?”

    白姗姗道:“是!”

    杨孤鸿道:“那实在太遗憾了,来到这个世界,如果连酒都没有尝过,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白姗姗道:“我才不喜欢喝酒呢?这世上没喝过酒的人多着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就喜欢啊。”

    杨孤鸿笑道:“也对!我总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应该喜欢。”

    两人说得正投机,突然见一群和尚正追赶一蒙面人,那蒙面人疾速向山下行来,身后的一群和尚边追边喊:“站住,别跑!”

    杨孤鸿看着这情形却不知所措,白姗姗道:“那蒙面人一定是从少林寺盗了什么东西跑出来的,杨大哥,拦住他。”

    那蒙面人行的极快,显是轻功不弱,白姗姗话声刚落,蒙面人已经从他们身边掠过。

    杨孤鸿担心白姗姗的伤势,不敢去追。

    白姗姗急道:“杨大哥,快追!”

    杨孤鸿这才展开幻影迷踪步追了上去。

    那蒙面人轻功虽然不弱,但幻影迷踪步乃是武林中最上乘的轻功。那蒙面人跑不到一里便被杨孤鸿赶上了。杨孤鸿提气纵身一跃,身子腾空飞出,却落在了那蒙面人的身前。

    见那蒙面人左手握着一本册子,杨孤鸿暗思:白姗姗果然聪明,一猜便中。

    蒙面人见他年纪不大,武功一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便狠狠的道:“小子,多管闲事,你找死。”,话未落,一掌对着杨孤鸿面门劈下。

    杨孤鸿身形一闪,人已晃到他背后。

    那蒙面人转身不及,被杨孤鸿一掌击倒在地。

    那蒙面人自知难敌,将左手握着的册子往空中一掷,道:“这本册子给你!”

    杨孤鸿疾速闪身接过册子,待回头再看时,那蒙面人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杨孤鸿看了看那册子的封面,上面写着“易筋经”,杨孤鸿暗喜,心道:“这下白姑娘有救了!”

    转念又一想,暗付:“不行,这是少林寺的奇宝,未经方丈同意便是偷窃,我得先还给少林寺,然后再求苦智大师医治白姑娘。”正这样想着,后面的一群和尚也追到了。

    杨孤鸿道:“各位兄弟,这是从那蒙面人手里抢过来的经书,还给你们。”

    一位中年和尚道:“阿弥陀佛,多谢施主出手相助,挽救了少林寺的一场大劫难。”

    杨孤鸿道:“我那朋友呢?”

    那和尚道:“施主不用担心,你那朋友还在那边,两位来少林寺有什么事?”

    杨孤鸿道:“实不相瞒,我那朋友受了极中的内伤,生命悬于一线,我们千里迢迢赶赴少林寺,特来求见方丈苦智大师,希望他慈悲为怀救救那位姑娘。”

    那中年和尚道:“既是想求见方丈,那就随我上山吧。”

    杨孤鸿赶忙施礼道:“多谢大师!”,然后便随那群和尚往山上走去。

    到达半山腰时,那百年古树下却没有了白姗姗的踪影。

    杨孤鸿忙急道:“我那朋友先前明明就在这棵古树下面的,现在她怎么不在了呢?会不会出什么意外?”

    那中年和尚道:“施主不必担心,依贫僧看,那位姑娘一定是上了我们少林寺去了。”

    杨孤鸿道:“不可能的,她伤势很重,根本走不了路。”

    中年和尚道:“或许是本寺的人送她上了少林寺。”

    杨孤鸿心中忐忑不安,道:“大叔,各位兄弟,我得先走一步了,万一我那朋友是被歹徒捉去的,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要先上去看她是否在上面。”

    说完,杨孤鸿便展开幻影迷踪步的轻功往山上赶,一口气直奔到寺院门口,正要进去,却被门口的几个小和尚拦住了。

    杨孤鸿道:“在下杨孤鸿,想求见方丈苦智大师,还请三位兄弟代为

    通报一声。”

    一位小和尚道:“方丈此刻正忙,无暇接见。”

    杨孤鸿道:“那请问有没有一位姑娘进到少林寺来?”

    小和尚道:“适才方丈返回时的确带回一位姑娘,此刻正为她查看伤势,方丈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扰。”

    杨孤鸿听说有位受伤的姑娘,那受伤的姑娘无疑就是白姗姗,他这才放下心来。

    不多时,那中年和尚领着那些和尚也赶回来了,门口三个小和尚赶忙行礼道:“师叔好。”

    那和尚见到杨孤鸿,问道:“施主的朋友可在寺内?”

    杨孤鸿道:“是在寺内,三位小兄弟说苦智大师正在为她看伤。”

    中年和尚道:“你随我进去吧。”

    杨孤鸿道:“多谢大师!”

    杨孤鸿便跟着那中年和尚身后走。

    他们进了庙宇,那庙宇看来很宽敞,里边却甚进深。两人走过一条青石铺的小径,又穿过一座竹林,只觉绿荫森森,幽静无比,令人烦俗尽消。竹林中隐着一间石屋,两人进了石屋,只见室中小几上点着一炉檀香,几旁两个蒲团上各坐一人,其中一人正是白姗姗。另一个身穿粗布僧袍,两道长长的白眉从眼角垂了下来,面目极为慈祥,一番雍容高华的神色,却是一望而知。

    此人正是少林掌门苦智大师。

    苦智大师正双掌顶在白珊珊的背上,显是在为她疗伤。

    片刻后,苦智大师双掌缓缓收回,白姗姗却斜身欲倒,他手腕微伸撑住了她的身子,对中年和尚道:“先扶这位姑娘去那边休息一会。”然后又转过身子对杨孤鸿道:“你来了。”

    杨孤鸿赶忙跪拜磕头行礼道:“晚辈杨孤鸿拜见苦智大师,多谢苦智大师出手相救。”

    苦智大师道:“起来吧,这位白姑娘的伤势暂时控制住了,但她心脉俱损,伤势过重,而且又拖延过久,老衲目前还没有想出医治她的方法。”

    杨孤鸿听说白姗姗的伤势尚未医好,忙跪下道:“求求苦智大师一定要救救她!”

    苦智大师握住杨孤鸿的手道:“起来,出家人慈悲为怀,岂有见死不救的道理,这位白姑娘的病老衲一定会医好她的。”

    杨孤鸿道:“方丈大师……白姑娘的伤势只有……”杨孤鸿说了一般便止住不说了。

    苦智大师道:“小施主有话不妨直说?”

    杨孤鸿担心白姗姗的病情,便不再犹豫了,道:“方丈大师,我们上山之前碰到过华神医,他说普天之下只有少林寺的‘易筋经’可以救得了她的命。”杨孤鸿说着便又跪了下去,道:“所以,晚辈斗胆恳求方丈大师传授‘易筋经’救治这位姑娘。”

    苦智大师沉思了半晌,道:“不错,恐怕也只有‘易筋经’的内功心法才救得了这位姑娘了,但少林寺历代祖训,‘易筋经’从来不传外人,老衲岂敢有违祖训,而且,本寺‘易筋经’刚刚失窃被盗。”

    那中年和尚听到这里,忙从怀里掏出‘易筋经’的册子,道:“方丈师叔,‘易筋经’已经找回来了,多亏这位小施主拼死从那蒙面人手中夺回。”

    方丈忙伸手接过‘易筋经’,喜道:“阿弥陀佛!‘易筋经’总算是失而复得,若‘易筋经’自老衲手中失窃,老衲便是少林寺千古罪人。看来这一切皆是天意,即是小施主夺回‘易筋经’,老衲岂有不救这位姑娘的道理,但老衲不敢有违祖训,好吧!老衲就破例收你们两个为少林寺俗家弟子,传授‘易筋经’给你们。”

    那中年和尚忙道:“方丈师叔,这恐怕不妥,少林寺是历来不收女弟子的,况且‘易筋经’乃是我们少林寺不传绝学。还望方丈三思!”

    苦智大师道:“师侄不必多言,我自有我的道理。佛门讲究一个‘缘’字,他们既然如此碰巧的上得我佛门之地,便是有缘之人。这位小兄弟品行端正,武功超群,行事光明磊落。而那位小姑娘纯正善良,天资聪明,两位将来必然大有作为。此时正是江湖动荡,国家危亡之际。杨门十三剑重现江湖,丐帮帮主无端失踪,种种事端,兆示着一场武林浩劫即将来临。方今天下大势,北有金国、蒙古,西有西夏、西辽,我大宋软弱,不断遭受外邦侵入,黎民生灵涂炭,此正值国难当头。我辈虽为出家人,本不问世事,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眼见武林将起杀戮,岂可坐视不理?‘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眼见国土沦陷,黎民受苦,我辈又岂能睡得安稳?出家人不可妄动杀戮,老衲希望两位施主可以担当起拯救武林,拯救国家危难,拯救黎民百姓的重任。若果能将‘易筋经’发挥如此作用,也算是我佛门一件功德了。”

    杨孤鸿听到苦智大师一番言语,字字句句皆是为武林为苍生为国家为黎民设想,感动得落下泪来。

    杨孤鸿想到自己,一心只为报仇,又几时想到过天下苍生黎民百姓?比起苦智大师这种阔达的胸怀,自己真是惭愧之极。

    第九章 家仇国恨

    第九章家仇国恨

    少林寺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圣地,它风景秀丽,置身于其中,总会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长久居住于这样的圣地,心境必然会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

    苦智大师他可以心旷神怡,也可以忘记个人的宠辱,可以忘记自己,却总是忘不了多数人的苦恼,他的心境远远高于常人。他的心思总是牵着苍生,系着黎民。

    苦智大师站的高度永远是别人想不到的,他不仅可以记得过去,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洞悉未来。真正的是“未出寺院,已知天下大势。”

    杨孤鸿虽然由衷的佩服他高瞻远瞩的思维见识,却更仰慕他忧国忧民的心境,想到此处,他心里暗暗好笑,居然拿苦智大师这种高人与自己相提并论,也实在是太抬举自己了。

    苦智大师分析了当今的形式,脸上却隐隐浮现出一丝忧色,但杨孤鸿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道:“苦智大师忧国忧民的心境实在令晚辈汗颜自愧,晚辈从此自会为大师分忧解劳。”

    苦智大师对那中年和尚道:“你先回去休息吧。”

    那中年和尚应诺了一声便出去了。

    苦智大师沉默了片刻,正色对杨孤鸿道:“听白姑娘说,你便是杨胜天大侠的孙子,是么?”

    杨孤鸿道:“不错,杨胜天就是我爷爷。”

    苦智大师双手握住杨孤鸿的手,道:“老衲也很钦佩杨胜天兄弟的为人,当年老衲和你爷爷也算是有点交情,你爷爷在江湖上是以‘侠义‘二字著称,倍受江湖人士尊崇。然侠之大者乃是为国为民,老衲希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努力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大侠。”

    杨孤鸿感觉苦智大师就像一个慈祥的老人,一个救世主。此时此刻,他有很多话想说,可是却一句也说不上来。他内心一股热潮激流,他深深的感动着。

    自从他家破人亡后,已经从来没有人如此耐心热情的给他讲这样一番深刻的大道理。

    苦智大师接着道:“你们杨家惨遭灭门的事老衲也听说过,家仇血恨,不共戴天,你想报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有国才能有家,你要明白,家仇与国恨,孰轻孰重?老衲只是希望你的人生目标不要只是为了家仇,更重要的是洗雪国恨。当年,金兵攻人汴京,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他们掳走微、钦二帝及皇族、大臣、宫女嫔妃等大批人俘至北方供其凌辱,这便是‘靖康之耻’,每一个大宋子民都不会忘记那份刻骨铭心的屈辱,相对于这种民族屈辱而言,家仇又算得了什么呢?”

    苦智大师这份悲天悯人的凄苦,深深激起杨孤鸿的爱国情感,他想起了岳飞的那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的确,家仇在民族耻辱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杨孤鸿集聚了十年的仇恨,也压制了十年的仇恨,此刻被苦智大师这么一说,便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

    人生于天地之间,最重要的是要维护那一份应有的尊严,所以,人一旦失去了尊严,便是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了。

    杨孤鸿的过去十年,为酒而活,为仇恨而活,为孤独而活,但从来没有想过要为尊严而活。世上很多事情,在你没有真正面对它的时候,也许根本想不到它的重要性,甚至将它遗忘。譬如,人的尊严,当没有人伤害到你的尊严的时候,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49_49387/7135898.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