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妻盈门_分节阅读 24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是说——”

    谢向晚点头:“正如二爷猜测的那般,我已经命人去那少年的家里了,有什么消息,傍晚便能传回来,到时候咱们看看再说。可好?”

    陆离越想越觉得可行,用力搓了搓手,道:“好,咱们今天先不回京,待此事确定了,再回去不迟。”

    谢向晚没有意见,继续埋头检查那些书。

    谢向安却跳到陆离跟前,拉着他的胳膊,“姐夫,我又学习了几招,咱们再比划比划?”

    陆离反手勾住小舅子的脖子,笑道:“成,我也趁机检查下,看看你小子有没有偷懒。”

    说罢,两人哥俩儿好的出了房间,渐渐走远,半空中却不时传来两人的谈话声:“姐夫,你为什么叫姐姐阿晚啊,她的小字明明是妙善!”这个问题困扰他好久了说。

    “哈哈哈,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大家伙儿都知道阿晚的小字是妙善,也都唤她妙善,可叫她阿晚的只有我一个人,也只能是我!”这可是他们夫妻间的爱称哪,小舅子一个小屁孩儿,自是不明白其中的妙趣。

    谢向晚听了,不禁摇了摇头,静下心来,慢慢的检查着。这些书,日后可都要放在藏书阁、书院以及国子监,不能有半点马虎,谢家几乎是开出了天价请人来抄书,可不是为了抄出一些不堪入目的东西糊弄事儿。

    不过还好,谢猛这人虽没读过什么书,办事却很用心,在他的督促、监管下,中庭那些抄书的人倒也尽职,字体算不上多好,但胜在端方公正。

    谢向晚检查了一下午,只挑出了几本不太符合要求、需要重抄的书籍。

    天色渐黑,程老太医和谢家的几个小厮才回来。

    “程老太医,谢家的长辈病情如何?可还治得?”谢向晚关切的问道。

    程老太医脸色有些不好看,不过还是先回答了谢向晚的问题:“虽有些麻烦,却还几分希望。只是,唉,那家的情况实在不好。”

    谢向晚见程老太医满脸同情,不禁问道:“哦?可是有人欺负她们?”

    程老太医年高德重,不愿谈及旁人家的家务事,倒是跟在他身伺候的小厮伶俐,三言两语把谢家的污糟事儿说了说。无非就是族长不义,欺负孤儿寡母之类的老桥段。

    而且更巧的是,他们去谢家的时候,正遇到谢家族里几个泼妇去谢家闹腾,只把谢方氏气得连吐了几口血,当场命就去了一大半。

    幸而程老太医医术了得,立刻施针,这才把人救了回来。接着又重新诊脉、开了方子,命谢家的小厮去药房抓药,待谢方氏吃了药、气息渐稳,他们才回来。

    陆离听了这些,直接对谢向晚道:“阿晚,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办吧,这孩子能在父亲亡故、母亲重病的情况下,还能坚守本心,知道上进,品性应该不坏。明日我就亲去谢家庄一趟,好好跟那孩子说说。”

    谢向晚点头,“二爷去自是稳妥。对了,多带些银子,还是那句话,能用银子解决的问题,都不算什么大问题。”

    说着,谢向晚还自得的一笑,“外头不是有人说酸话嘛,说二爷您娶了个财神奶奶回来,如今啊,我还就当定这个财神奶奶了,呵呵,还别说,旁的我没有,就是银子多。”

    陆离听了这话,没有露出什么羞恼、或是悲愤的表情,而是笑嘻嘻的凑到谢向晚跟前,伸出双手,舔着脸笑道:“哎呀,若是这般,那就太好了,财神奶奶,求您老恩赐小子些银钱,可好?”

    谢向晚直直的看向他的眼睛,见他双目澄澈如水,心知他说这话,是真的不在乎外头的流言,终于松了口气,也跟着陆离一起玩闹,煞有其事的从袖袋里掏出一沓银票,十分土豪的塞给陆离,嘴里说着:“这才对嘛,看在你虔诚的份儿上,本财神奶奶开恩,这是一万两银子,拿去随便花吧!”

    “哎哎,多谢财神奶奶。”陆离满脸谄媚的接过银票,财迷兮兮的一张一张数了数,然后才万分宝贝的塞进了袖袋里。

    做完这些,陆离抬起头,夫妻两个对视片刻,而后相视大笑。

    陆离心道:坊间的那些个流言,不就是笑他丢了官职、没钱养家,开个书院都要靠老婆掏钱,说他是个吃软饭的小白脸嘛。

    其实,陆离很想说,他的阿晚富可敌国,这是事实,不管他有没有动用谢家的银钱,旁人都会说嘴,当初娶阿晚的时候,他就猜到了会有今日。他敢娶阿晚,就有勇气面对流言。

    总不能求娶的时候,装着无所谓,如今被人笑话了,又跑来埋怨妻子有钱,这、这绝非堂堂男儿所为。

    反正只要他们夫妻和睦,外人说些酸话又能算得了什么?

    吃软饭?哈,这算什么,当年王先生娶谢姑母的时候,有人还笑他是‘赘婿’呢。而王先生也说了,只要自己不在乎,外人说什么,又与自己有何相干?

    第152章 就是任性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小夫妻早早的便起来了,昨夜他们并没有在谢家别业过夜,而是在小汤山自己的庄子上留宿。

    陆离虽然不介意坊间那些关于‘他是软饭王’的流言,但这并不表明,他可以毫无芥蒂的住在岳丈家的别业里。

    再者,他们在小汤山又不是没有地方,干嘛非要做那等落人口实的事——不在乎是一回事儿,刻意为之却是另一回事了。

    山间空气清新,气温也低,如今已是早春二月,但一早一晚却还是有些寒气,夫妇两个在院子里舞弄了一番,将将练出一身热汗,便赶紧收了势,去一旁特意修建的汤泉池子泡了个澡,用罢早饭,换了外出的衣裳,陆离便带着几个随侍出了庄子,直往谢则所在的谢家庄而去。

    谢向晚也没有闲着,领着几个丫鬟,骑马来到谢家别业,先去看了看藏书阁的建设进程,询问了工地的管事几句,然后便进别业内院继续检阅抄好的书籍。

    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待到中午时分,厨房的厨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极富山村农家特色的饭食,谢向晚正想着要不要派人去庄外迎一迎,不想陆离已经领着满脸疲惫的谢则走了进来。

    只一夜的功夫,谢则脸上的稚嫩又退去了许多,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默与沉稳,他进了内院,并不敢唐突的抬头乱看,而是垂首站在堂下,隔着屏风,恭敬的行礼致谢:“小子谢则,多谢谢大奶奶的救命之恩。”

    谢则现在想起来还一阵后怕。昨天若不是谢大奶奶一时善心,命家里供奉的太医跟他一起回家,他母亲。极有可能——

    一想到母亲被族里的那些泼妇气得吐血不止,谢则低垂的眼眸中闪烁着浓郁的恨意。他恨族人冷漠、恨族长黑心,其实他更恨自己无能,护不住母亲,更保不住家产。

    谢则深恨的同时,也不禁有些纳闷,明明前几日还好好的,他用计策挑拨族长与族中一个极有名望的族老内斗,‘鹬蚌相争’的计划进展得很顺利。用不了多久,他便能‘渔翁得利’。

    可不知道为什么,从昨日开始,族里的那些人,从族长、族老到普通的族人,就仿佛被什么刺激了一般,一个个都变了个模样,竟是连最后的脸皮都不要了,无所顾忌的挤兑、欺侮他们母子。

    更有甚者,谢则习惯性的想去寻那个见他上进、而高看几眼的里正。往日里,这里正都站在自己这一边,可这次里正竟破天荒的说什么‘此乃谢家宗族里的事儿。小老儿一个外人,实不好插手’的话。

    ……仿佛一天之内,所有的人都站到了谢则的对立面,如果谢则还看不出其中有鬼,那他也妄称‘聪明人’了。

    有人捣鬼!

    昨夜服侍母亲吃药睡下,谢则一个人躺在冷冰冰的床榻上,眼睛盯着陈旧的房梁,足足想了大半夜,将自己近期遇到的人或是事想了想。最后将怀疑的目光落在那日出现的女人身上。

    那个女人,太有问题了。眼中满满的算计,却又可以表现出一副善意的嘴脸。让人看了就觉得厌恶。

    对了,她都说些什么了?帮他打发族人、帮他救治母亲、还帮他推荐个好书院?

    谢则知道自己聪明,又会读书,是远近闻名的小才子,里正和陈大夫那些人,也正是看着他有出息,平日里才会对他多有照拂。

    可他年纪毕竟还小,再出色,也只是就这个小山村而言,谢则深刻明白‘人外有人’的道理,他绝不会自恋的认为,自己的‘才名’已经传出了山村,随便一个来这里暂住的客人都能听闻。

    那个女人,明显是有所图,而那日他冷漠的拒绝了,那人没有达到目的,应该不会干休,所以……

    暗暗咬了咬牙,谢则暗暗将那个女人的模样记在了心中,现在他还小,能力有限,一时也差不到什么,但只要一有机会,他定会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须得好好感谢一番母亲的救命恩人。

    谢向晚隔着屏风,细细打量了谢则一番,唔,小少年十三四岁的样子,白净微瘦,却不显文弱,显然并不是个死读书的小书呆。

    “谢小公子免礼,我帮你也是有原因的,小公子的字写得极好,而我们家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所以,我帮你是为了让你更好的帮我们抄书,说句不怕你恼的话,我们之间也算是一项交易,你很不必把‘谢恩’的话挂在嘴上。”

    这话说的确实不客气,倘或旁的读书人听了,或许还会觉得谢向晚‘市侩’,深觉自己受到了羞辱。

    但谢则不会,相反的,他甚至很欣赏对方的这种坦率。大家无亲无故的,若是没有什么所求,人家作甚要帮你?

    可怜?呸,谢则最不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可怜。

    至于其他的,谢则现在虽然一无所有,但却还是不想被人算计。

    倒是谢向晚的‘实话实说’,更让谢则心里踏实——谢家出药出太医,他谢则出劳动,确实是一桩交易,且公平、合理,谢则表示,他很满意。

    更不用说,屏风后的谢大奶奶是陆探花的妻子,而陆探花是谢则倾慕的名士:少年多才,出身膏粱,却不忘刻苦读书,小小年纪考科举、中探花,学识扎实、多才多艺,几年前就成为江南有名的风流才子。今年更是著成《承徽说文》,为天下读书人做出了榜样。

    谢则虽远居山野,但对于陆探花的大名却如雷贯耳,且一心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今日,他竟有幸亲眼见到了陆探花,还有幸帮陆探花做事。陆探花说了,谢家招募的抄书人。所抄录出来的书籍一共抄做三份,一份留在谢家藏书阁,一份放在陆家的九华书院。另一份则会进献给朝廷、收藏到国子监。

    谢家藏书阁也就罢了,九华书院有御笔赐名。而国子监更是大周的最高学府,自己抄录的书籍若是能在这两个地方收藏,就是不给钱,谢则也愿意呀。

    更不用说,谢家开出了这么丰厚的报酬,谢则若是不愿意,那才是读书读傻了的痴汉(痴汉:彼时骂人的话)哪。

    他低着头,感激的说道:“谢大奶奶放心。小子既收了府上的药材,定会努力做事。不过,您救了小子的母亲,这却是天大的恩情,小子定铭记于心。”

    交易归交易,恩情归恩情,他可是很能分得清呢。

    谢向晚不再说什么,又问了问谢则家里的情况,听说没什么大碍,这才放心的交代谢则好好做事。说罢。她也没有再耽搁,而是谨守妇道的退了出去,一切交给了陆离。

    陆离直接把谢则带到了一处单独的小院。交给他一本古朴的书卷,命他仔细抄写。

    谢则翻开书页看了一眼,便登时瞪大了眼睛,这、这可是传说当中的唐宋孤本呀,据说前朝时就焚于战火,现在居然出现在了谢家,还、还这般随意的交给他一个毛头小子抄写?

    谢则吞了吞口水,只觉得心跳得厉害,他无比小心的将书卷捧到书案上。然后拿过谢家给准备的稿纸。他一看那稿纸,又是一愣。这、这竟是无比名贵的澄心纸,话说。抄书的时候难免有疏忽,一个笔画写错了,整张纸就废了,谢家却拿出这么名贵的纸来抄书……果然有钱啊。

    接着,谢则又看到了墨中黄金的李墨,笔中贵族的紫毫笔,砚台中的极品端砚……等物什时,他已经彻底麻木了。

    这谢家……唉,罢了,还是赶紧抄书吧。人家谢家又是给请太医,又是送了各种名贵的药材,又是派了婆子去照看他母亲,将他所有的后顾之忧都解决了,他若是不好好做事,真是对不住人家啊。

    安顿完谢则,谢向晚和陆离又相携去了书院的工地转了转。

    正如谢向晚自己调侃的那般,她是‘财神奶奶’,大把的银子砸下去,各种建筑材料都选用最好的,连学堂的窗子都换上名贵、明亮的玻璃窗,一应设施更是做到了精益求精。

    给工匠和帮忙打杂的农户、壮汉也都开出了极高的工钱,每日三餐也都有鱼有肉、非常丰盛,让那些工匠和农户们惊喜不已,恨不得使出浑身的劲儿来帮东家干活儿。

    一通银子狠砸下去,效果也是显著的,这才不到半个月的功夫,书院的地基已经打好,各大建筑群也初现规模。

    谢向晚和陆离高坐在马上,看着繁忙的工地,满意的连连点头。

    谢向晚道:“照这个速度,再有四五个月便能完工呢。”

    陆离也赞同:“嗯,比预期的能提前一两个月。看来,我要抓紧时间去多邀请几位先生,这样才不会误了书院开学。”

    谢向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4_54209/7863175.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