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小娇妃_分节阅读 18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下,才是天下女子羡慕的所在。”

    “本宫这个皇后是为楚家而生,这个皇后是为皇上而坐,唯独不是我自己的所愿。本宫深羡你与皇上情深意重,可奈何我身为楚家女,早已经注定立场不同。若有来生,不愿再为世家女。”

    “……皇后娘娘言重了,其实我……”

    “你不用多说,本宫知道你想说什么。谦虚之话本宫听得太多了,这是你应得的。”

    姒锦现在还记得皇后的眼神,庄重,真诚,每一个字都是她真心所言。

    “本宫只求你一件事情。”

    “娘娘对我有扶持之恩,只要您说的事情不违背人伦大礼,我定当做到。”

    “本宫身有顽疾,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若他日,解脱赴黄泉,只盼熙贵妃还记得当年的情分,照顾扶持楚家子弟几分。不求他们飞黄腾达,只盼着别被人欺负了去,为我楚家复兴留下一粒火苗。”

    “……我答应娘娘便是,只是您春秋鼎盛,切不可说这样的晦气之语。”

    现在还记得,当时皇后的笑容舒缓而温和,看着姒锦的目光坚定不移,最后说了一句,“能得国运之人,自然是我等比不上的,造化福气大着呢。”

    果然,自己又有了这个孩子。

    喜讯传出,前来贺喜之人络绎不绝,姒锦大多都没见,以修养拒了。

    然而今岁后宫之人又开始紧张,选秀之年又将到了。

    上一届的秀女进宫之后,因为乔宛谋害熙贵妃,皇帝大怒,斥责后宫,毒杀乔氏姐妹,震慑众人。因此与太后彻底翻脸,至今太后不见皇帝,幽居寿康宫。

    而其余众人,凡牵连到此案中,鲍静、栗轻瑶之辈,皆被打入冷宫,其余如禹云英之流,也按下争宠之心,再也不敢生出是非。

    如今又要选新人进宫,后宫其余人等惶惶不安,姒锦却是毫无担忧之意。

    然而,萧祁却在朝堂上捅出了大娄子。

    帝言,有生之年,再不选秀。

    因后宫争宠,姒锦差点一命呜呼,萧祁痛定思痛,纵然他心平如水,目不斜视,然而总是对心有争宠之人防不胜防。若是再来一次,姒锦再受伤,他必然会痛不欲生。

    大权在握,帝王霸气,诏令一下,御史,谏官轮番上阵,甚至于有人痛骂熙贵妃为妖妃祸国,更有那耿直之辈要当朝撞柱,以铭心志。

    姒锦得了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吵了三天了,她完全没想到,萧祁居然会做到这一步。

    听着有熟悉的脚步声细细传来,她起身迎了出去,掀起帘子,恰看到萧祁刚走进来。瞧见她迎出来,忙上前两步握着她的手,“不是说了,不要你随便走动。”

    “哪有那么羸弱,连几步路都走不得了。”姒锦轻声说道。

    萧祁闻言看着姒锦,“你好着呢,只是我仍忍不住的担心。”

    姒锦知道自己上次大病把他吓坏了,简直把自己当成纸糊的,但是更多的是心酸心疼之意。

    如不怕失去,又岂生担忧之意?

    靠进他的怀里,姒锦捉着他的手,柔声说道:“朝堂上的事情,我听说了,你不必如此,若真是逼得谏官撞柱,与你君名有损。”

    “以前我一来担心废除选秀之举,会委屈了儿子们,觅不得如你般贤妻。二来确实也担心自己君名有损,帝位有污。可现在我思来想去,若用你的性命换我一世明君,我必然不乐意。至于选秀,到时若是孩子愿意复选,也随他们。”

    听着萧祁的话,姒锦轻轻抬起头,心头阵阵颤动,捉着他的手,也越来越用力,“你可要想好了,我只能一年比一年老,你这废除选秀的旨意下了,可就不能后悔了。再过二三十年,你面对着就是一张长满皱纹的脸,可看不到那些娇艳的小姑娘了。”

    “美色人人喜,然固有轻重之分。我亦喜欢好颜色,可是与你相比,都化浮萍。”萧祁头抵着姒锦的额头缓缓说道。

    姒锦有哭有笑,捏着帕子擦泪,又看着萧祁说道:“都怪你,让我心情起伏不定,情绪无法控制,如是生个爱哭鬼,可不怪我。”

    听到这个,萧祁眉眼都亮了,“这一胎,必然要生个女儿。”

    姒锦更加哭笑不得,看着萧祁,轻声又轻声的说道:“光熹之意,我已明了,你……待我何止情深意重,国运之重,岂能儿戏?”

    “若能以我之命换你之命,我亦毫不犹豫。”

    “真傻。”姒锦泣不成声,果然太爱哭了。

    “傻人有傻福,这不就遇上了你。”

    瞬间又被逗笑了,姒锦哀叹,自己心情这般善变,莫要生出来个小魔头才好。

    皇历十月十九日,熙贵妃生一女,帝赐名熹和。

    引朝议,众人反对,群臣分两队,大辩三日。秦相所领文官之对大获全胜,熹和公主名讳正式入皇家玉牒。

    光熹七年,皇后病重,同年病逝。

    帝厚葬,并诏传天下,三年不立新后。引百官赞誉,载入史册。

    光熹十年,帝立熙贵妃为皇后,同年册立大皇子昱琞为太子,二皇子昱泽为王,大公主赐封号*,二公主赐封号明熙。

    同年,太子选妃,大公主招婿。

    整个大域热闹非凡,后宫里也正热闹,熹和抓着玉珍的手往外跑,“大姐姐,快,快,我带你去偷偷看,你瞧中哪一个,就让父皇招他为驸马。”

    玉珍公主身体一直羸弱,因此拖延招婿,今岁身体大安,又有后宫的天地浑不怕的小熹和带着她四处疯玩,如今气色比以前好多了。

    但是遇上这种事情,女儿家总是羞怯难当,怎么能去偷看呢?

    熹和却挺胸说道:“我都问过父皇母后了,是母后说让我悄悄带你去,看中哪一个,先下手抢了再说。”

    玉珍被熹和拽着走,闻言往颐和轩的方向看了看,嘴角勾上一抹欢快的笑容,轻轻的应了一声,跟着熹和瞧瞧溜了出去。

    日光正好,岁月无忧。

    姒锦靠着萧祁看着两个孩子的背影,相视一笑。

    (全文完)

    番外的事情,大家让我思考几天要不要写,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结-

    ☆、第一章 :秦屿川番外:吹面不寒杨柳风1

    番外:吹面不寒杨柳风

    烟花三月之际,扬帆南下的官船乘风破浪,煞是威风。

    官船上,秦屿川坐在舱里,透过窗子看着外面翻滚的水波,侧面的俊颜如波光琼影,仿若定住了时光。

    如今朝政安稳,皇上大权在握。后宫安稳如山,姒锦安全无恙,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尘埃落定,而他也无继续留在京都的缘由。

    再三思量之后,秦屿川以遍走天下为由,辞官归隐,欲访遍山川大江,看尽世间风景。

    上一世活得太累,这一生背负的东西都已经卸下,他想活的轻松些,畅意些。

    人随心往,无拘无束。

    借着官船一路南下,无数风景两岸退却。

    隔着重重宫墙,她已儿女双全,而他……

    拿出一管笛子,斜靠着船舱,幽幽吹了起来。

    这首曲子是他前世所做,笛声幽怨,恨意难平,当时满心都是为她讨回公道。

    如今时过境迁,而她还好端端的在这世上,再吹奏此曲,心境大不相同,曲声也多了几分舒缓宁静之意,少了愤世悲戚之感。

    顺着江面,笛声远远地扬了出去,偶有鸟儿闻声而来,又展翅飞走。

    “砰砰”的敲门声响起。

    秦屿川正好一曲吹毕,便道:“进来。”

    来人是跟随他多年的家仆,弯着腰说道:“老爷,再过一日即可到达江宁府,您是在江宁下船,还是再往南走?”

    秦屿川沉默一下,然后说道:“在江宁府下吧。”

    “是。”家仆退了出去,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江宁府有秦家的产业,这次在江宁住脚,正好查查帐,收拾收拾房子,真是好些年没回来了。

    第二日中午,江宁府到了,秦屿川拜别官船上的即将赴任的官员,带着三个家奴,抬着一个箱子,下了官船。

    雇了一辆马车,晃晃悠悠的往城里走去。

    “这位老爷,您家住哪里,我抄近道把您送你回去。”

    赶车的是个憨憨的汉子,瞧着秦屿川一行人衣裳不俗,也不敢得罪,满脸的笑容伺候着。

    “青梅巷。”秦屿川笑米米的开口说道,丝毫不觉得跟一个赶车的说话有什么不妥当。

    “青梅巷啊,那可是个好地方,那青梅巷最里头的那户人家,就是秦相爷的宅子。秦相爷您知道吧,这可是咱们大域的青天相爷。哎哟,你能在青梅巷有宅子,这可真是让人羡慕死了。您这时候要是往外卖您的房子,一准能卖个好价钱。”

    听着这憨车夫的话,马车里的人都笑了起来,个个面上与有荣焉。

    秦屿川嘴角轻勾,徐徐说道:“只可惜那秦相爷已经辞官归隐,以后这宅子怕是卖不出好价钱了。”

    “您这话是怎么说的,我一个大老粗不会说巧话,可是我也知道秦相爷是大域的大功臣。就算是辞官归隐了,那也是他老人家不想当官想要逍遥去,您怎么能说那宅子不值钱了呢?您不知道江宁府多少人想要买呢。”

    听着这憨车夫的话里有了几分恼意,大家笑得越开心了。

    那憨车夫索性不说话了,闷头耷拉脸的往城里赶车,显然是被气到了。

    马车晃晃悠悠的进了城,朝着青梅巷的方向驶去,车轮碾过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车外熙熙攘攘的声音隔着车窗传了进来,秦屿川掀起车帘往外扫了一眼,满眼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百姓安宁富足,江宁安定从容,这才是盛世王朝该有的气象。

    又过一盏茶的时光,马车在青梅巷巷子口停了下来,秦屿川下了马车,站在巷子口,望着深深巷子尽头,那青铜锁锁住的宅门。

    缓步往里走去,往昔的记忆涌入心头。

    青砖铺成的道路两旁的角落里,青苔丛生,野花绽放。两边走过的人家大门紧闭,偶尔有人声从院子里头传出来 ,稚童的笑闹声,学子的读书声,偶尔还会有婆娘的怒骂声,交织成一副浓浓的生活画卷。

    秦屿川站在自家的门前,拿出钥匙,亲自开了锁。铜锁有些年头了,费了些力气,才打了开来。

    推开大门,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在这长长的巷子里散了开去。

    巷子外头,那憨车夫收了车钱,正准备赶着车走,一回头,就看到秦相爷家的门打开了。

    刹那间他愣在那里,好半响没回过神来,等到回过神来,那门口的男子已经进了家门。憨车夫看看手里的车资,使劲拍了自己一把,撒腿就往巷子里跑,追上了家仆,一把把铜板塞进他的手里,然后转头就跑了。

    秦相爷做他的车,他怎么能收钱呢?

    这可是青天大老爷,为百姓不知道做了多少事情,这钱收了亏心。

    那家仆愣愣的看着手里的铜板,好半响笑着进了门,看到了相爷就把事情笑着回了一遍。

    秦屿川闻言,眉眼上笼上一层淡淡的暖意。

    国定百姓安,天下富足,方才有百姓免车资啊。

    盛世之象。

    在江宁府住了下来,日子变得安静闲适。

    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手持一卷书,坐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下发呆。听着四邻八舍的声音不断传来,日子过得波澜不兴。

    他回来的最初数日,不停地有人上门拜访,纵然他辞官归隐,也不乏有人前来。

    门前经常堆着不知道是谁送来的新鲜的蔬菜、鱼肉、瓜果。

    这是一方百姓对他的善念。

    后来他不得不在门口留下一行字,让众人不要再送东西与拜访,让他静静的过日子。

    如此半月后之后,他的生活真的融入江宁的百姓中。

    半年之后,隔壁人家的学子上京准备赶考去了,家里的宅子租了出去。又过数日,隔壁又开始热闹起来,新的住户到达了。

    叽叽喳喳的声音,隔着一道并不高的院墙飘了过来。

    “小姐,这坛青梅酒才刚开封,您怎么又喝了不少了?”一个丫头的声音气急败坏的传来。

    秦屿川听到这一句,扬了扬眉头,隔壁居然住了一个爱喝酒的闺秀,有趣。

    又过一日,那丫头的声音再度传来,“小姐,这花样子奴婢绣了半个月了,您动了几针全给毁了,奴婢求您了,您去看书吧,千万别动针线了。”

    是个不善女红的。

    又过几日。

    “好好地一盆绿牡丹,您生生的给浇死了,奴婢要写信告诉夫人,可不得了了。”

    养花爱浇水的,可不是要淹死吗。

    可惜了一盆绿牡丹。

    诸如此类的声音每日都要上演一回,回回不同,秦屿川都能画得出来那丫头跳脚的样子。

    可是,每次都是那丫头高声语,从不闻那家闺秀回一句。

    渐渐地,秦屿川对于隔壁的这家姑娘起了好奇心,倒是个沉得住气的,任凭丫头气得跳脚,她倒能安稳如山,一字不回。

    他这院子太清净了,而她的院子太热闹了。

    每日这边安静如水,旁边却是热火朝天。

    这一日,那边做了锅烧鸭,浓浓的香气飘过院墙,秦屿川鼻尖微动,一时出神。

    这锅烧鸭做的十分的地道,只闻香气便知道一二。

    这是他喜欢的一道菜。

    第二日,隔壁做了一道卷筒桂鱼,一下油锅,那香气就顺着风飘了过来。

    秦屿川面色无黑,便让家奴去酒楼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4_54504/7908038.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