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_分节阅读 22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娇气,委实变化不小。

    待走过番县,秦凤仪一并将平乡县、三界县都走了个遍,这一出门就是将将一个月的日子。之后,便自三界县直接回南夷城了。

    秦凤仪回城后,人虽略有些瘦,精神头儿却是极好的。

    就是大阳,盯着自己爹看了会儿,才认出他爹了。秦凤仪抱着大阳稀罕了一回,啾啾的亲了儿子好几口,大阳一向跟他爹很亲,也伸着胖脸,在他爹脸上叭唧叭唧的亲好几下。

    秦凤仪搂儿子在怀里,“好儿子!”

    大阳高兴的啊啊直叫唤,李镜道,“可算是回来了,我在家里,没一天不记挂的。”

    “都说了这回得多出去几日。”

    李镜笑问,“这回出去如何?”

    “颇得见识啊。”秦凤仪道,“穷是真穷,但,地方是好地方。这回我把乡里村里都看过了,村里便有不知多少年的荔枝树,也有荔枝田,诸多果树,多的很。只是没人认真打理罢了。饥民们安置的地方也看过了,范正说,这批饥民已是安置好了,再要一批安置。我让他过来找张大哥,不知他来了没?”

    “已是来过了,这回带了两千多人走。听赵长史说,好几个县的县令都跟知府大人说,想要帮着安置饥民。”李镜笑道,“只是,你没回来,知府大人不好做主。”

    “这有什么不好做主,自然先捡着好地方,离府城略近些的地方,能安置便安置了。”秦凤仪道。

    李镜道,“你惯是个爱做主的,下头的官儿可不一样,你这刚来藩地未久,他们还不晓得你的性子,自然要谨慎行事。”

    秦凤仪一笑,未再多说杜知府的事。

    秦凤仪与李镜说着他在乡下的见闻,“有的地方,穷的人心酸,有些地方,便还可以,起码吃穿是不愁的。我还叫蚂蝗咬了,你知道蚂蝗不,咬在腿上吸人血。”

    李镜忙问,“要不要紧,我瞧瞧!”

    “没事,都好了。”

    李镜坚持要看,秦凤仪只好让媳妇看了,一截光洁细白的小腿,看不出半点被咬过的痕迹,秦凤仪道,“我说都好了啊。”

    李镜给他放下裤腿,道,“以后出门,还是带着位太医,总归小心些才是。”

    “知道啦。”

    一时,丫环备好水,秦凤仪就要去沐浴了,他还叫着李镜同去,李镜道,“大白天的,这可不好。”

    “大白天怎么了,我都做一个月和尚了,跟老章他们说了,今儿个第一天回来,休息,明儿再办工。”把儿子交给嬷嬷,秦凤仪硬是拉着媳妇一道去洗了。

    俩人洗了一个时辰才出来,夫妻俩出来时,大阳还在生气呢,他爹叫他,他也不肯理人了。张嬷嬷笑,“刚哄好,小世子生了好大的气。”

    李镜瞪丈夫一眼,打发嬷嬷下去了,秦凤仪弯腰抱起大阳,大阳气的拿大头撞他爹的脸,秦凤仪摸摸儿子的大头,连声道,“唉哟,儿子,把你爹脸撞坏了,你娘要变心不要咱们父子,可怎么办哟~”

    李镜捶丈夫一记,这叫什么话~秦凤仪抱着大阳就往床上玩儿去了,李镜亦是乏倦,在床上靠着枕头休息。秦凤仪跟媳妇还说了件趣事,“你不晓得,我在三界县还见到有人做面食了。”

    “南夷吃米饭的比较多吧。”

    “是啊,不过也有做面食的,他们的面食卖的比米饭还要贵。”秦凤仪道,“是一家面馆,做面的方法很有意思,就是和一块面饼,然后用一根竹子,竹子的一头固定在案板的一边,另一头粗的,由一个人跨坐在竹子的另一头,竹子不是有韧性吗?就这么一弹一弹的压面,把面压出劲道,再撵面条。”

    “这种面条很有劲道吧?”

    “我没吃。”秦凤仪一本正经道,“我看那个伙计跨坐那竹杆上,就想着,这要是硌着蛋了可怎么办啊?”

    李镜一阵大笑,又捶了秦凤仪两下,笑伏在他肩上,好半方才止了笑道,“真个促狭,人家常年干那个,自然会留意的。”

    秦凤仪说了许多路上见闻,感慨道,“这是咱们刚来南夷,待以后,我出门都带着你跟大阳,尤其是待大阳大些,定要多带他出门,也让他见一见民生之多艰。”

    秦凤仪正说着以后培养儿子的计划呢,突然大叫一声,惊坐起身,指着儿子与媳妇道,“唉哟唉哟!咱大阳会走路了!”

    李镜定睛一瞧,可不是他,大阳原本一片芳心对他爹,结果,倍受冷落,他爹就顾得跟他娘说话,也不理他。大阳就自己在床上迈着小步子自己捏着个布虎头玩耍了,人家大阳原本走的好好的,结果,结他爹大惊小怪的一叫唤,叭唧一下子,就趴床上了。

    而秦凤仪这一回来,第二日,就继续开展了饥民的移民计划,同时,官道与码头的招商工作,也要开始了。

    第285章 一目了然

    形势所迫, 秦凤仪现在算是个勤勉的人了。不过, 刚回南夷城的当天,他还是给章颜等人放了假, 然后, 自然也休息了半日, 第二日方正式办工, 先是听取了留守南夷城诸人的汇报,秦凤仪把有些待解决的事,譬如饥民安置的问题,杜知府上前回禀都哪几个县想安置饥民,秦凤仪问, “他们各自有什么安置计划?”

    杜知府微露讶意,连忙说了其中两个县的计划, 秦凤仪道, “把这两个县的地形图给我看一下。”

    杜知府,杜知府没带……好吧,他根本没想到秦凤仪还要问安置计划,一时不禁面露窘意, 秦凤仪道, “一会儿拿过来, 我看一看。”

    杜知府连忙应“是”, 退居自己的座位,额间却是微微冒汗。

    秦凤仪心说,就这种做事风格, 不怪人把他放到南夷城来,真是不灵光。接着,秦凤仪就是听赵长史说这一个月的事后,最后是秦老爷说咱们招商的事是不是要开始准备了。秦凤仪道,“爹你看着办吧,寻个宽敞地界儿就成。”

    秦老爷道,“我近来在城中转了转,要说能容一百多号人的地方,除了衙门,就是海神娘娘的庙里的了。”

    秦凤仪道,“那就在巡抚衙门二门外的搭个台子,支个棚子什么的,爹你看着办,提前一天把会场布置出来便是。”

    秦老爷应了。

    开了半日会,秦凤仪方打发诸人散了,独留下章巡抚、赵长史二人说建新城的事,道,“这回老赵留家,我与老章去了一回番县,老章你觉着,番县现下如何?”

    章巡抚道,“地理自然是没的多,虽则每年都会有海风,偶尔还有洪涝,我瞧着番县很好。只是,要建新城,自城墙到内城,怕是要兴建的地方极多。”

    秦凤仪一挑眉,“不是极多,是我要重建一座城池,城墙、街道、连带里面的房舍,都要新建。”

    “若是在现在番县的基础上修整,反用花费会少些,若如殿下所言,花费巨大。”

    秦凤仪道,“可你想想,番县那城墙,我看多几个人一堆就能倒了,如今为一县城尚可凑城,介时新城里,不论是本王的王府,还是你的巡抚府,都要在新城里面,这样的城墙,断然不中用的。”

    赵长史道,“不如先让工房去番县,检验一下墙城,若是有能补的地方,先补结实也是一样的。倘实在不中用的地方,再重新修建,这样虽先期费些人力,倒也能节省人力物力。”

    秦凤仪想想,倒也有理,便把这事交给赵长史了。

    秦凤仪道,“老章,回头你找出番县的县城图,咱们看看,商量一下新城如何建。”

    章巡抚自然领命。

    把新城的事情商量出个眉目,秦凤仪便打发他们去了,章巡抚先行告退,赵长史留下,似有话说。待章巡抚走了,赵长史方问,“殿下,为何要把新城选在番县,刚听章巡抚说,番县非但每年海风极大,且又有洪涝之忧。臣看过番县的地理,的确是离海太近了些。”

    秦凤仪唇角一翘,道,“这可是秘密,你确定要知道?”

    赵长史道,“我家都跟你搬来了,还什么秘密不秘密的,您就说吧。”

    “这事儿,我不说,你兴许想不到,我一提,你就明白。”秦凤仪道,“之所以把新城选在番县,就是因为,它离海近,明白吗?”

    赵长史联系到秦凤仪这又是修路又是修码头又是建新城的,赵长史不愧是状元脑子,当下一个激灵,压低了声音问,“殿下是要做海贸?”

    秦凤仪微微一笑,没有否认。

    赵长史道,“这是好事啊,殿下焉何不跟朝廷说一声,朝廷兴许还能给咱们拨点儿银子。”

    “我刚还要夸你聪明,如何又笨了?”秦凤仪道,“你想想,当年修泉州港就修了十年,投入银子据说有八百万。朝廷早被泉州港的银子吓着了,再说,就是有银子,能给我这儿修港吗?我朝中有死对头,要是咱们这儿一修港,必然要大富庶的,有人不愿意看到南夷捡这便宜。再者,就是修了港,有泉州港前车之鉴,朝廷必然会在建港之初就派最难缠的市舶司下来,介时,海港收入全部收归朝廷,还有咱们什么事?”

    赵长史毕竟状元出身,颇有忠君爱国的思想,道,“可是,这原不就该朝廷派市舶司么?”

    “那我买茶园子,你怎么也跟着买,你跟的是哪股风?”

    赵长史给秦凤仪一噎,讪讪道,“我是看殿下喜欢吃茶,我投其所好。”

    “行啦,咱们认识多少年了。海港的事,你心里有数就成,不要往外说去。”秦凤仪叮嘱一句。

    “可是,咱们这要是不跟朝廷说,这叫朝廷知道了……”

    “你可真是个实诚人。”秦凤仪道,“你不说我不说,就是朝廷闻了风声,他得调查取证吧?咱们南夷,山高林密,谁愿意来呀。何况,就是调查取证,我就说是给渔民建的,又如何?咱们这里渔民建大船,出深海,捕大鱼。这官司打起来,没个十年八年的打不清楚,有上十年八年,咱们南夷就能富起来,百姓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明白不!”

    赵长史点头,但是,他说句实在话,“您还不如不告诉我呢,我这又不能往外说,情跟着担心受怕。”

    “你非问嘛。”秦凤仪把责任都推赵长史这里,赵长史更加心塞。

    赵长史迈着沉重的步子离开了议事厅,心说,打小看秦凤仪就是个胆子壮的,如今这成了一地藩王,真是没这小子不敢干的事啊!不过,赵长史倒也能理解秦凤仪,他来南夷城这么久,知道南夷城的境况,这还是一地府城呢,说起来,还不如扬州下头的一个县富庶。实在是南夷太穷了,百姓们也太苦了。秦凤仪身为一地藩王,要修路要建城要让百姓们过好日子,要养活这么些人,就得有银子!

    秦凤仪先时要说干这许多修路建城的大事,赵长史其实挺为他担心的,因为,赵长史明白,现在的南夷没有这样的财力,但,现下赵长史心里算是塌实了,泉州港之富,秦凤仪还只是听闻过,赵长史却是亲自去过的。自朝廷辞官后,赵长史又是个爱写写画画的性子,虽则没有去过远处,但泉州是去过的。一想到秦凤仪要干走私的买卖,赵长史便知道,从此不必再为银子担心了。

    但,这事儿当真是犯大忌讳的事,这要叫朝廷知道,再加上秦凤仪这身份,不被人狠咬一口是不可能的。

    眼下,银子的事解决了,赵长史却是为秦凤仪将来的政治生涯担起心来。

    就在赵长史的担心中,南夷城第一次招商大会开始了。

    这一次,两条官路,一条是自江南西道到南夷的大瘐岭的官路,另一条便是自南夷城到番县的官道,除此之外,便是数个码头的招商。

    整个招商大会,整整持续了三天才结束。

    不说各被亲王殿下选中的商贾,便是没被选中的商贾,经此大会,也深觉开了眼界。整个大会结束,亲王殿下说了,当天便可去两家银号取先期的两成银钱,之后,一个月内必须开工,而且,每个差使那里亲王殿下都会派监察官,严守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同时,还有会有不定期的巡查,看可有违规之处。同时,你们哪些人修的,不要以为修完拿了银子就没事了,二十年之内,如果工程有大的质量问题,还要找你们。

    这些条约,本就写在合约之内,诸人早就看过了,自然是纷纷应承。尤其是,亲王殿下这么痛快的付了预付款,而且,当天便可支银子,委实令人心下愉悦啊!

    徽、晋两家银号更是置办了重礼,过来给亲王殿下请安。

    秦凤仪心情不错,笑道,“你们两家做事稳妥。”

    两家的东家自然不敢居功,都说是亲王殿下的指导下,才把这样的大的差使圆圆满满的做好了。秦凤仪道,“《周礼·地官·泉府》:‘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於民用者。’,可见,当时的泉府与你们现在的银号,其实有些像。到唐时,又有‘飞钱’一说,也有类似。如今,便是银号。官府现下还是现银用的比较多,毕竟,官府里人力不惜,运送金银亦是便宜。我少时在扬州,扬州城里,商贾用银号的比较多,平民百姓则比较少,除非是出远门,平民方会兑些银票带在身上。余者,银子还是搁自己家里的多,对不对?”

    二人自然称是,秦凤仪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缘故?”

    徽商银号的康东家先是开口,道,“多因我们银号做生意,银子存我们银号,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

    晋商银号何东家亦是道,“其实,我们的生意,看着红火,但因我们是按存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4_54664/7952440.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