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钟是哪里来的? 顺治一听这个问题.马上又来神了.他笑道: 这回你可猜不着了吧? 我眨了眨眼睛, 若是我能猜到呢? 顺治一脸不信的说: 你若能猜到.我就给你个奖励. 呵呵.这个奖励我赢定了.因为我听到了那个名字. 我猜.... 我卖关子的停了老半天,看着顺治又得意起来,才接着说: 我猜这个是汤若望带给你的. 顺治的脸一下子跨了下来.不可置信的道: 你则呢们可能会知道!你入宫的时候他明明不在京城,哦!是不是常喜.... 我斜着眼睛瞄着他,窃笑道: 有人输了不认帐哦~~~ 顺治脸上一红: 谁不认帐了. 那我的奖励么? 顺治想了想,忽然不怀好意的笑道: 有了. 恩? 我正待询问,顺治却将我抱住压在床上,我红着脸嗔道: 要做什么? 要给你奖励啊, 顺治坏笑道: 不想要么? 我的脸更红了,将他推开一些距离,急道: 你...你一会还要去早朝,怎么能....况且... 说到这,我边况且不下去了.好羞人. 顺治一脸笑意的看着我: 况且什么? 我憋了半天,才以细不可闻的声音说: 况且...人家的身子还有些疼呢, ]听我这么一说.顺治松开了手.接着他踢掉靴子.和衣钻进丝被之中,疼惜的拥着我.爱怜的轻吻着我的唇.我又些迷失,就在我期待着他下一步的动作时,他却停了下来.看着我迷离的双眸.他取笑道: 身子不疼了吗? 啊? 我回过神来,害羞的钻入他的怀中.久久不敢看可.顺治轻笑了几声,说到: 等我下了朝,带你去见一个人. 是谁? 就是汤若望.,他是个神奇的人,你一定也会这么觉得. 看着顺治发自内心的饿笑容,我不禁莞尔.汤拖望.又是一个名人,呵呵. 顺治拥着我闭上眼睛,我却怎么也睡不着. 福临. 我轻唤他的名字. 为什么会给我...那个权力?你不怕我..... 不怕我趁机铲除异己吗? 他依旧闭着眼睛,就在我以为他睡着了的时候,他开口道: 这后宫的斗争,只怕不比前边轻松多少,这些年来,佟妃一直打理后宫.有抚育皇子有功.家族更是国之栋梁.所以有时她做了什么过格的事.我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毕竟在她的管理下,后攻还算平静,但是.... 他睁开眼睛看着我. 以前我与你不亲近,她们自是不会注意你.只当你是个有名无实的皇后.但现在,你可是名副其实的皇后, 好好的话.怎么经他口中说出来变的这么暧昧,我红着脸锤了一下他,他笑小.才接着说: 只怕以后,坤宁宫不会像以前那么清净.树欲静.也要有静的下俩的资本才行. 听着他的话我不禁重新打量这个年轻的帝王.我只道他对后宫之事向来不闻不问,却没想到他居然全知道. 我真能竟她们打发出宫吗? 呵呵. 他轻笑. 我就知道,你做梦都想解散我的后宫. 我有些被看透的悍然,他真的有一双很毒的眼睛1 随便你, 顺治无所谓的说, 不过.... 他又闭上眼睛,将我拥入怀中,轻声道: 除了一人. 随后,便不再说话.好象真的睡着了. 我的身体不自然的僵了一下.我知道他说的是谁.也许是我的 前科 让他始终放心不下,不然,他不会特别点出. 乌云珠 ,你真是我的梦魇. 屋内恢复了这个时间应有的平静,渐渐的.我也跟着浅浅的睡去.迷迷糊糊的刚睡着,常喜便进来唤顺治早朝了.做皇帝.还真辛苦呢,. 送走顺治,我又眯了一会.再睁眼,天色已经大亮了.我有预感,今天一定回跟忙. 果然,刚用过早膳.淑惠妃就领着几个宫妃来给我请安了.我很是讶异.荣贵从来都是独来独往的,不是因为他特性.而是因为她内向软弱.在宫中没有受宠若惊的脸蛋,我不禁暗想,这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经过昨晚.不只荣贵.恐怕就连袭人她们出去,也要被低阶的妃们称上一声 姑姑 了. 整个请安的过程沉闷不已,每个人都说着毫无营养的话,讲着无聊的笑话.这个夸皇后的簪子别致,那个赞娘娘的锈裙精美,随后又都是一副欲语又止的神色,仿佛每个人都有些小秘密要与我私下交流.这一刻我真是有些佩服佟妃,她能每天应付这样的事而乐此不疲.绝不是一天两天就练的出来的. 正在我头痛不已之时,第二批请安的又来了.先前跟荣贵一起来的纷纷起身告辞,不一会.新进来的再重复着刚刚的无聊程序. 我今是才知道.原俩不只当皇帝累.当皇后也够累的饿,时将近年,各位主子们见我没有留膳的意思,便都识趣的跪按了.荣贵也要起身,被我拉住,只好又坐下. 妹妹 我问道: 你今天怎么会跟她们一起来>? 荣贵欣喜的道: 今个一大早,贵人她们便去了长春宫,会我跟她们一起来给姐姐请安呢, 然后你便立刻随她们来了?> 看着荣贵点了点头,我轻声说: 以后别再跟她们一起. ] 她们这么做,无非是想示好与荣贵.再拐着弯讨好我这个手握去留大权的皇后,只是我这个妹妹.也太好说话了些. 荣贵条件反射的点了点头,随即楞了一下,反问道: 为什么? 我叹了口气.拉起荣贵的手说: 她们不管以后如何,现在只是个贵人常在,而你是妃,以后再有什么事,得让她们去请你.去求你,来之不易.才会被人珍惜,你若是有求必应,她们又如何会将你放在眼里.
二卷 第七十四章 汤若望
送走了荣贵,我忍不住长叹一声,看来我得想个办法,好好培训一下她,最起码让她在众妃面前能张得开嘴大声说话才行。这时顺治派人来,传我去御书房,这一定就是去见传说中的钦天监监事,精通天文地理的汤若望了。 刚一进到御书房,还没来得及给顺治见礼,我便被一个外国小老头吸引住了目光,他大概六十岁左右,并不像西方人那般生的高大,相反,还显得有点瘦小,花白的胡子垂到胸前,虽然穿着补服,但却没留辫子,配上他的高鼻深目,倒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顺治想必是刚刚下朝,身上还穿着明黄的朝服,他见我进来,放下手中的奏折来到我身边,指着那个小老头笑着说:“惠儿,这位就是咱们大清朝的‘通玄教师’汤玛法,汤若望。” 玛法,是汉语中爷爷的意思,当年孝庄太后敬重汤若望,曾认其为“义父”,而汤若望又因学识高深很快的得到了顺治的好感和敬仰,所以以顺治尊称汤若望为“玛法”。 汤若望深鞠一躬,口中道:“臣汤若望,参见皇后娘娘。”说的一口道地的京片子,这让我对他的印象又好上三分,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要先学好这个国家的语言,汤若望显然做到了这一点。 我说道:“久闻汤玛法大名,快请起吧。” 顺治笑道:“汤玛法这次周游列国,带回不少新鲜玩艺儿,那个自鸣钟只是其中之一。” 周游列国?我不禁好奇地问道:“不知汤玛法都去了哪些国家?” “臣这次都去了西班牙国、法兰西国、英吉利国、比利时国、荷兰国。还有我的国家,日尔曼国。” 日尔曼?原来这个汤若望是德国人,“汤玛法离乡多年,的确该趁此机会回去看看。” 汤若望摇了摇头说:“这次时间紧迫,臣只到了柏林便匆匆赶回。并未回到故乡。唉,我的科隆城。我已经十几年没回去过了。” “科隆?”我笑着问道;“不知汤玛法离开的时候圣彼得大教堂建好了吗?”圣彼得大教堂就是后世闻名的科隆大教堂,它出名不只因为它是世界上最高地双塔教堂,更因为它足足经历了四百多年,才正式竣工。 汤若望讶异至极,他惊呼道:“皇后娘娘也知道圣彼得吗?” 我轻笑道:“我不仅知道圣彼得,还知道如果站在教堂的塔顶极目远望,就能看见美丽的莱茵河像缎带一样从科隆城中飘过。” “莱茵河!”汤若望激动地手足无措。“我就是在莱茵河畔长大的,那是科隆母亲河。真没想到,皇后娘娘竟然全知道。” 顺治牢牢地盯着我,严重充满了惊奇地问道:“这些也是在那个西洋传教士送你的书中看到的吗?” 呃……如果我说是,算不算欺君? 汤若望听到“西方传教士”这几个字立马道:“皇后娘娘也认识从西方来的兄弟吗?” 还没等我开口,顺治便“热心”地道:“皇后在家乡时,遇见过一位叫汤玛仕的教士。” 清朝时期,在中国的外国人很少,而且传教士之间大都是有联系的,汤若望捻着胡子想了半天,大概是在想这个“汤玛仕”到底是何方人物,他摇了摇头,“臣并未听过这位兄弟的名字。” 我笑道:“耶稣会的信徒何止千万,没听过一个人的名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听到“耶稣”,汤若望立刻来了精神,他忙问:“皇后娘娘也信奉天主吗?” 这个汤若望,还真是时时不忘宣传耶稣,顺治略有不满的皱了皱眉,我笑着说:“如果本宫不是大清朝的皇后,大概也会加入耶稣会吧。” 看着汤若望微有不解的眼神,我笑了笑,看向顺治:“大清朝的皇后,只信一人,那就是大清朝的天子。” 顺治的笑容里夹杂着一丝欣慰,我又望着汤若望问道:“不知汤玛法此次回来还带回什么稀奇的东西了?” 汤若望欣然道:“稀奇的东西的确带回来不少,但无论是什么,都比不上臣带回的另一样东西。” “是什么?”我好奇极了。 “是人。”说完,汤若望与顺治相视一笑。 “人?” “不错,”汤若望说:“臣这次是奉了皇上的旨意,邀各国的兄弟到大清国来传教,他们来了,就会带来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技能,也能使两国交好,让两国的子民亲如一家。” 我微讶的看向顺治,谁说清朝的皇帝个个封闭?眼前的这个分明就有着超前的见识和眼光,不仅打破了种族的偏见,而且丝毫没有身为天朝的自大张狂,懂得发现和探索别人的优点加以利用吸收,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我心中隐隐升起一股自豪感,这就是我的丈夫,大清国的天子,只是……我面色微变,历史会出现变更吗?如果历史将有偏差,他能像康熙一样成为受后世推崇的一代名君吗?多了我在他身边,他还会在乌云珠死去的时候万念俱灰吗?不,我一定要努力改变,如果我不能改变任何事,那我回到这里还有什么意义! “惠儿。”顺治见我有些发呆,笑道:“说着话也能发呆?在想什么?” 我赧然一笑,说道:“臣妾在想,皇上真是个有远大抱负的明君。”
顺治打趣道:“没想到皇后也拍起朕的马屁来了。” 我轻笑:“臣妾说的是真心话,西方各国子民,因样貌与东方之人相差甚多,故而自古皆称为‘夷’,各朝皆以‘未开化’而论,皇上能打破陈规,并不因为肤色不同而歧视外族,接受不同的信仰,这说明皇上待天下各族一视同仁,胸怀天下,没有东西之分,堪称名君。再者,皇上能接受西方的文化,知道‘人’的重要性,促进大清与各国的交流,使世人皆知我大清的求才若渴,吸引像汤玛法这样的有识之士前来东方,这说明皇上不甘愿只做一个蒙先人余荫的守成之帝,皇上是真正的放眼世界、志在天下,这样,还不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明君吗?” 顺治听完我这一套长篇大论,满脸的诧异,眼中华光闪动,汤若望欣然叹道:“难得皇后娘娘竟有如此见识和眼光。” 我不好意思地道:“什么见识眼光,只是一些妇人之间罢了。” 顺治握着我的手,颇为喜欢地道:“你这些若是妇人之见,前边儿那些有‘真知灼见’的大人们就连三岁小孩都不如。”说着,他略带气恼的哼了一声:“只知争权斗势,占房圈地,对汤玛法出使之事百加阻挠,哼,朕偏不如了他们的意!” 啥?我不由得愣住,难道顺治并不是因为我说的原因才派汤若望出使各国?而是……为了跟群臣置气? 汤若望见顺治有些怨气,上前一步说道:“皇上,待以后各位大人见到了出使带来的好处,相信他们一定会同意皇上与各国建交,开关通商的提议的。” 听着汤若望的话,我不禁瞠目结舌,nnd,我就知道眼前这个小子不简单,建交通商?他竟想让中国提前三百年加入世贸吗? 顺治没留意到我的诧异,他长叹一声,道:“他们以为,整个天下都是大清的,他们不知道,外边儿的世界大着呢。” 我捏了捏他的手,道:“俗话说‘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身为君者,自是要给群臣做一盏指路明灯的。” 顺治盯盯得看着我,突然笑了:“罢了,谁让朕是个不世的‘名君’呢?” 我与汤若望听着顺治的自我评价,相视而笑。 顺治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直至二十四岁去世,主持军国大事十年,但后世之人提到他,却鲜少想起他的政绩,只知道他是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多情帝王,其实顺治在位期间,于政治上还是颇有作为的。他亲政之初,国内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是危机四伏,而他由于长时间生活在多尔衮的羽翼之下,竟连汉文的奏章都看不懂,更别说有什么治
本文链接:
http://m.picdg.com/56_56690/820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