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吃鸡通古今_第68章 第二个空投(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在这个时间段吧,百官到场的还挺多的,这自然不是在这是迎接董杭,而是说在改革的大潮流中,所有人都是严阵以待。
对于西凉集团的人来说便是如此,因为你要知道,如今的改革,却是他们将来窃得天下的资本,也是为了改了他们自己的命,所以你觉得他们会不尽职尽责?
而对于汉臣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哪怕知道,这样的改革对于大汉的将来未必是福,可是你觉得他们能不闻不问?任由西凉军这样折腾下去?
所谓知己知彼,再说了,这百官公卿中,也是有大多数的人觉得这样的改革便是让大汉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就比如说,一旦西凉军融入朝廷,那么,将来便能以朝廷来制约他们。
修名之时最怕什么,最怕的就是你所有的努力,却是一朝被否定,而只要有弱点就好。
其实这也是今日处斩那些劝进之人,而百官观斩以后的心得,最起码在此时此刻来说,汉臣中有绝大多数的人,对于西凉军的改革也不是那么的抵触。
但是你要知道,这一旦融入以后,就会把董卓所有的恶行全部抹去。
董卓会是那忠臣。
是不是很讽刺?没错,这就是董杭和于谦的最终目的,直到董杭进入大殿之时,这里的气氛还是比较和谐的。
“大家全都在啊。”董杭笑道,其实若是这样的话,这不是如你们所愿吗?
又何必把朝廷弄的那样的剑拔弩张。
“董相。”于谦他们停止了议事,便是全都过来迎接。
“无事无事,我就是突然有些事便过来了,大家各忙各的,各忙各的。”董杭便是让百官起身,其实董杭所说的,大家都在听着呢,董杭倒是也没有说什么,就是站在最前面。
这也不是像早朝那样议事!
“董相,今日杀了那些人,真是大快人心,董相真的就是我大汉的忠臣啊。”
“本相是,董相亦然,所以才有了这改革。”董杭笑了笑,他看向的,便是自己旁边站着的王允。
嗯,王允当然也在这里,你觉得他真的能把自己置身事外?那么不出半年,这大汉真的就姓董了。
“不知董相今日过来所谓何事啊,是不是各诸侯……”
王允问了一句,因为这本身就不是董杭的习惯,这个时间段,你不是应该在家里吗?
主要是他们对付一个于谦就已经是很吃力了。
“上次虎牢关一战,他们哪能那么快缓过来,我的意思是,我们得先稳住他们。王相觉得和亲这事怎么样?嗯,就让他们把女儿都送进宫当贵妃吧,也不知道他们是愿不愿意呢?”董杭很随意的说道。
王允猛的一愣,那十八路诸侯敢吗?袁绍敢不送吗?
他不敢,他若是不送,那么,他讨董就成为了一场笑话,要知道这虽然是和谈,却是一种威慑。
你若是拒绝,那么,到底是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谁在扶汉,谁在篡汉,一看便知。
在西凉军正洗白之时,这种威慑就是必要的。
这可不是在历史上,曹操在握天子与掌中时,便是先安抚。
实际上,董杭根本不需要安抚他们,来,你们再来试试,所以董杭现在就是威慑。
容不得他们反抗的那一种,因为我们西凉军团,可是集中了最强的王牌军,集中了最先进的武器,远不是那一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可比。
“他们自然不能不答应。”王允说了一句以后,百官都沉默了,这也没什么好说的,董杭的手段,可比董卓高一筹呢。
“好,那这件事就交给王相去办了,另外,这得封赏啊,带着诏书直接去吧。”
“是,相国。”
董杭当然也没有在这件事上继续聊下去,寻找甄宓自然也是一件事,不过你觉得这使者走的时候,能不来告知自己?
而他在路上,也是以意念传书刘备去找了,那就兵分两路。
至于说,为什么让王允去办这件事,王允是个很好的挡箭牌啊,你不觉得,袁绍就算恨自己的话,也恨不着吗?
这件事是王允主持去办的,又不是自己。
给天子选贵妃倒是其次,主要是把甄宓给我找到才是最重要的。
正好啊,有蔡邕领着蔡琰进来,这让百官都愣了一下,估计大家心里就在想呢,我们就说你今日这个时间段前来有些不对劲,这是你的两位夫人在家,你不敢到蔡府去见蔡琰,而是打着议政的名义,在这里见吗?
打的一手好牌啊,而你要是把这聪明才智用在治国上,相信我们,你一定会超越董卓的。
董杭要是知道他们的想法,便会说他们的格局还是小了,这一次见,不如长久的去见,而在敌人的包围之下,怎么能长久的去见呢,那就是必须合情合理啊。
“董相。”
“董相。”
蔡邕父女俩分别叫了一声,其实你看蔡琰的脸色,便是有憔悴之色,她能说,从那一晚开始,她就已经把自己的心许给了董杭了吗?
本来自己也知道,你是要娶我的,可是事态的发展,却是让蔡琰都始料不及。
所以她倒是真不知道董杭今日叫她来是什么意思。
嗯,这就是古时的爱情,哪怕她和董杭实际上也没有说过几句话的那一种,但是就是把心许给了眼前的男人啊。
“嗯,我就是觉得这所谓改革啊,倒是也能听听女子的意见,就这蔡琰,那也是有名的才女,所以啊,我是想让她也参与到这朝廷大破大立的浪潮之中。”董杭随意的解释了一句。
而百官都是面面相觑的那一种,我们还不了解你?这蔡琰参与进来,也就是说,你每天见她还名正言顺了。
但是百官却也没有说话了,你折腾吧,随你折腾吧!
“大家都不说话,也就是说对我的建议也没有什么大的意见了,那么李儒啊,即刻请示太后和陛下,下达诏书,蔡琰即刻上任。”董杭便是看向了李儒。
而实则吧,下个诏书哪有那么麻烦,也就是李儒自己写一下,请示什么太后和陛下呢。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71_71955/13640137.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