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楚天下_第8章 封别部司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阳安慰周泰、蒋钦及义兵营水军一番后,带着徐凤人头前往九江郡府。
  黄忠等众将于黄巾俘虏之中,挑选出八千年轻精壮之士,剩余俘虏全部交由九江郡丞刘良安置。
  刘良得知,刘阳率领五千义兵营将士,出城围剿黄巾贼寇老巢,心里既是担心,又是高兴。
  当得知刘阳五千义兵营将士,大破五万黄巾贼寇,斩杀两万黄巾,降服三万黄巾,心中激动不已。
  于是召集九江郡府所有官员,上奏朝廷,为刘建、刘阳父子二人请功,
  上奏朝廷九江郡,如何遵照朝廷旨意,募兵守卫九江郡,如何以少胜多,剿灭十余万黄巾贼寇。
  刘阳率领五百敢死队,提着黄巾贼首徐凤人头,来到郡府。
  郡府门口,刘良率九江郡大小官员,刘建率领九江郡府官兵,早已在此等候。
  刘阳枪交军士,便连忙翻身下马,来至刘良面前,单膝跪地,高声言道:“孙儿刘阳拜见祖父大人。”
  刘良双手颤抖扶起刘阳,激动言道:“阳儿如今长大了。”
  “孙儿能有今日,还要多谢祖父大人教导有方。”
  “嗯,”刘良点头,随即笑道:“快,阳儿,见过诸位大人。”
  刘阳向在场九江郡大小官员,拱手施礼道:“刘阳见过诸位大人。”
  九江郡大小官员急忙还礼,连连称赞道:“刘公子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英武之资,所谓英雄出少年,
  刘公子以少胜多,五千义兵将士斩杀五万黄巾贼寇,令黄巾贼寇闻风丧胆,保全九江郡百姓,功不可没,不愧是江东小霸王,令我等钦佩。”
  “各位大人过誉了,保全百姓,抵抗黄巾贼寇,乃我等九江郡将士本份,
  今日剿灭黄巾贼寇之大功,非吾一人之功,乃众位大人,与九江郡官兵,以及义兵营将士之功。”
  九江郡大小官员,闻及此言,更是敬佩之极。
  众官员面向刘良,拱手施礼,同声言道:“郡丞大人有如此英武之孙,令我等汗颜,
  我等代九江郡官员,官兵,以及九江郡所有百姓,多谢郡丞大人。”
  刘良急忙还礼:“各位大人无须多礼,阳儿能有今日,吾还需多谢各位大人相助。”
  “不敢,不敢!”众官员微笑摆手。
  刘阳来至刘建面前,单膝跪拜:“不孝孩儿拜见父亲大人。”
  刘建上前,双手扶起刘阳,满脸激动,心疼不已言道:“阳儿出息了,为父欣慰。”
  “孩儿多谢父亲大人,若不是父亲大人悉心教导,孩儿焉有今日。”
  “阳儿,汝今日虽有大功,切不可自傲,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日后需谨慎行事,时刻自勉。”
  “是,父亲大人,孩儿知晓。”
  这时九江郡官兵的牙将,曲长,电将,都伯数人,来至刘阳面前,单膝跪拜,
  拱手施礼道:“吾等愿随刘公子上阵杀敌,报效朝廷,护卫百姓。”
  刘阳急忙上前,虚扶一番,向众将拱手施礼道:“吾乃白身,不过一少年,各位兄长乃官军,岂能如此。”
  数人之中走出一名牙将,拱手道:“公子大仁大义,为了保全九江郡百姓,
  不惜亲身冒险,率领义兵将士,冲杀黄巾贼寇,剿灭黄巾贼寇,今九江郡全郡百姓安宁,此乃公子之功,
  我等身为九江郡官兵,上阵杀敌,剿灭黄巾乃我等本份,今义兵将士冲锋在前,
  我等官军却只能紧守城池,实在令我等武将汗颜,今公子恩怨分明,
  为百姓不惜性命,与贼寇一战,乃我等武将之楷模,我等愿追随公子,上阵杀敌,请公子成全。”
  其他数名牙将,曲长,电将,都伯同声言道:“请公子成全!”
  刘良,刘建父子微微一笑,其他官员也是连连点头。
  刘建看向刘建刘良二人,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问道:“祖父大人,父亲大人,这……。”
  刘建看向刘良,问道:“父亲大人,这……。”
  刘良微微点头,又看向九江郡官员,问道:“此事,众位大人有何想法?”
  郡府官员,五官掾,功曹,主簿,主记掾,贼曹掾,孝廉,计吏等私下议论一番。
  功曹薛华言道:“郡丞大人,公子虽为白身,然却是官吏之后,朝廷有旨,各州郡官员可举荐人才于公车署,
  今公子乃将才,此次剿灭黄巾贼寇,功劳甚大,我等早已上奏朝廷,为公子请功,虽朝廷旨意还未下达,
  相信朝廷定会量才而用,今九江郡官兵有杀敌之心,愿意追随公子杀敌,可暂时命公子为九江郡司马一职,
  如此也可名正言顺,统率九江郡官兵,不知以为如何?”
  刘良思考片刻,笑道:“如此也好,就依各位大人之言。”
  刘良看向刘阳,当着九江郡官员,九江郡官军,高声言道:“刘阳剿灭黄巾贼寇有功,
  为便于统率官军及义兵将士,命刘阳为九江郡司马一职,代朝廷旨意下达,另行调用。”
  刘阳大喜,随即拱手道:“是,郡丞大人。”
  九江郡官兵牙将,曲长,电将,都伯等将及义兵将士,拱手同声言道:“拜见郡司马。”
  刘阳点头高声言道:“吾虽为郡司马,暂时统率郡官军,以及义兵营将士,然吾等将士,需遵从郡府校尉大人之命。”
  “是,我等谨记。”
  刘阳问向牙将:“不知这位兄长如何称呼?”
  “小将凌操,吴郡余杭人,现为郡兵牙将之职。”说完后,
  指向另外一名牙将:“此乃我挚友全柔,钱塘人,与我一般,现为牙将一职。”
  “全柔见过郡司马!”
  刘阳向二人拱手道:“刘阳见过二位将军。”
  凌操,全柔连忙还礼道:“不敢,郡司马客气了。”
  这时刘建来至刘阳身边,双手拍拍刘阳肩膀,笑道:“阳儿如今已是郡司马,日后需好自为之。”
  “是,父亲大人!”
  刘阳随后辞别郡中官员,率兵回义兵营,牙将凌操、全柔二人也随刘阳来至义兵大营。
  黄忠等人见刘阳回营,急忙迎接回到军中大帐。
  黄忠,李通,周强,邓当,潘璋拱手施礼道:“见过主公!”
  凌操,全柔二人闻及此言,心中一震,二人相互对视,相互点头。
  随即单膝跪拜:“凌操拜见主公,全柔拜见主公!”
  刘阳大惊,看向二人,笑道:“凌将军,全将军,汝二人乃郡府牙将,岂能拜吾为主?只怕此事妥。”
  凌操拱手施礼道:“主公小小年纪,便英雄盖世,犹如霸王再生,我二人愿誓死追随主公,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全柔拱手施礼附和道:“主公之名响彻江东,我等有幸能追随主公,效力主公,乃我等之万幸,我二人愿誓死追随主公,绝无二心!”
  刘阳上前双手扶起二人,笑道:“我义兵营又添两员大将。”
  二人大喜:“谢主公!”
  “凌操,汝水性如何?”
  “回禀主公,我自小成长于长江,通晓水战。”
  “嗯,”刘阳应道一声。暗想:“周泰,蒋钦二人虽水战不弱,然毕竟年少,统领水军缺乏经验,不如……。”
  想到此时,随即高声言道:“凌操听令,命汝为义兵水军主将,并从现有义兵之中,挑选一千熟悉水性之兵,
  充实水军,加强训练,打造一支水军雄师,至于船只之事吾自会安排。”
  凌操大喜,连忙拱手道:“是,主公。”
  刘阳想到如此安排,恐周泰,蒋钦二人有所不满,于是手写一封书信,命护卫送与二人。
  起初周泰、蒋钦二人,闻听主公命凌操为主将,二人为副将,心中不悦,得到刘阳书信之后,大彻大悟,甘心情愿为凌操副将。
  此时刘阳帐下已有,黄忠,李通,周强,邓当,潘璋,周泰,蒋钦,全柔,凌操九名战将。
  已有义兵营水军两千五百余名,敢死队八百余名,护卫两百余人,八千义兵营分别由,黄忠,李通,邓当,潘璋,全柔五人率领。
  经过数月刘阳运用兵法,训练教导将士,义兵营将士已成为一支,训练有素钢铁雄师。
  公元185年初,朝廷下旨,封刘阳为别部司马领豫章郡丞,并命刘阳率领义兵北上汝南,相助镇贼中郎将朱儁,剿灭黄巾贼寇。
    三月,初春。
南凰洲东部,一隅。
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
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
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
,。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
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
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
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
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
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
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
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
那里,趴着一道身影。
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
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
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
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
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
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
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
,,。,。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167_167254/72931579.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