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帝国崛起_分节阅读 4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权的基础都是足够的人口。没有足够的人来支持你,就算你有大广大的地盘,也不能有效地统治,并且利用起来。

    自然,那个政权的实力也就算不的强大。蒙古人在统一的草原之后,兵马并不算多,他是在征服其他人口众多的国家之后,才有了足够的力量来进行征服欧亚大陆的战争。

    清朝刚开始的时候,只占据了整个辽东,相比起占据整个中国的大明朝来说,实力也并不算强大。

    但他在入关之后,得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汉人势力的支持,就立马开始了他平定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两个曾经统一过中国的强大帝国,都是在得到了众多汉人为首的势力投靠之后,才逐渐强大起来的。

    而关中西凉的士族现在的情况,也是这个道理。经过这一长达一年时间的战争之后,整个关中已经民生凋敝,良田荒芜,百姓四处逃觅,可以说是再也不复战前的状况了。

    如今只要将战事拖延他两三个月,多消耗几个关中的男丁,那么这关中最后一丝元气也将耗尽。

    到时候没有了足够的男人来种植粮食,又因为长久的战争而良田抛荒,关中凉州的百姓没有粮食,将会饿殍遍地,人口大为减少。

    没有了足够的人口,关中将再也组织不起强大的军队,也没有足的粮食来供养他们的士族继续存在。

    而关中也将慢慢的失去文化传承,退化成如战国先秦那时的蛮夷之地,被中原主流文化彻底的抛弃与隔绝。

    到时候关中将陷入漫长的繁衍与恢复之路,想一想到时候一个县只有他几百人口,一个郡只有他几千人,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州只有他几万人那是什么概念?

    他们想恢复到战前的状态,甚至更进一步需要多久时间?在中国,先秦时期的秦国用了他长达300年的时间,才恢复了经过犬戎之乱的西周王朝故土,关中地区。

    这么长的时间,也不过仅仅恢复了300年前的盛况,而中原地区经过这300年的发展,早就远超300年前的经济水平了。

    所以秦国才一直被中原地区的诸侯,斥之为蛮夷,拒绝与他建交,不承认他属于华夏文明的一份子。

    而关中士族想要效仿秦国,恢复关中的盛况,那时关东地区的士族早就平定了战乱,调转车头继续打压关中了。

    中平元年8月,经过一个月的战火,早就破败不堪的姑姑臧城,在城下身着红色军服的汉军又一次进攻中,终于被打开了城门。

    无边无际的汉军涌入的城中,去获得他们身为胜利者的战利品。城中诸多守将,皆兵败被杀,只有韩遂马腾两名首领带着1万余人逃往了,武威郡西面的西郡,继续组织兵马抵抗汉朝的进攻。

    而城中也响起了哭天喊地的惨叫声,因为长达数月的战争,早就心中疲惫与绷紧的心神,终于可以在此刻放松一下。

    所有的士兵都在肆意的抢掠,自己可以看到的****和东西,肆意的释放自己心中那压抑无比的扭曲情绪,而整个城中还幸存的人恰好成为了泄愤的最好物品。

    如此整个城中,还还残存的居民就倒了大霉,遭遇了他数个月来比兵灾还要恐怖的事情,屠城。

    据有关人士的调查与统计,城破之前城中还有他四五千的人,城破之后就只剩下他三四十人,留下来打扫尸体了。

    战争的罪恶与恐怖,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无怪乎任何百姓都在说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了。

    这一切,那些军中长官都没有任何的阻止行为,甚至还隐隐的赞同,那些士兵的所作所为。

    原因有两个,其一就是那些士兵确实需要泄愤,好让他们有些绷紧得心神放松下来,不会如同之前那样,酿成兵变,到时候自己可就要哭着笑了。

    其二就是,那些长官基本上都是关东士族,他们才不会阻止任何削弱关中士族势力的行为呢?而那些士兵正是在给那些关中士族减少人口,让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弱,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城中百姓的命运,在破城之刻就注定了,如果有意外,那才叫一个奇怪呢。

    唯一让城中百姓痛恨的就是,没有在守城之时全部上城帮助守军一起防守。反而是还相信的朝廷王师,那毫不值得相信的节操。

    就轻而易举的放弃了任何抵抗,被那群披着人皮的恶魔肆意的凌虐他们,现在想要反抗也就来不及了。

    在屠城之后,所有的士兵情绪都慢慢的稳定了下来,而关东世族的大军也没有继续前进,留了他5万人下来在,凉州关中地区驻守。

    至于已经逃逸的,韩遂马腾等人,并不放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贵卿等人眼中。要知道,武威郡以西只有三个郡,人口全部加起来更是只有他6万人,别说重整旗鼓再来反攻凉州关中,就连养活那逃过去的一万多士兵,都恐怕不可能吧!

    所以他们除了留下一些士兵防守得到的地盘,将已经经过他大半年征战的平叛大军,调回了整个朝廷关东地区。

    而当那人数大概在十一二万的大军,回调中原之时。钟御则在江陵城誓师北伐,人数在50万以上的精锐大军休整完毕,整军待发。

    只待钟御的一声令下,就能够开向中原,彻底的给那个腐朽的王朝画上一个落幕。

    经过他大半年的整理与疏导,整个长江以南的地盘已经彻底的稳固了下来。有着分封这个大杀器,所有的士族都不想推翻这个能够给他们建立国家,光宗耀祖的帝国。

    这种封国建制的待遇,可是大汉朝给不了也不愿意给的。那他们又何必舍弃眼前这个豪爽大方的主公,而去投靠那个已经是一个破鞋,如同一艘随时会沉的烂船般的大汉朝呢?

    第92章大势所向

    中平元年9月初,御国之主钟御于江陵城郊誓师,是日,天光四耀,红云布满千里,护国图腾赤焰青羽离鸟于空中显圣,朝拜于钟御,御国军心顿时大增,诸臣皆拜服。

    经过一番忙碌,数个时辰之后,随着钟御的一声令下,早就已经准备已久的50万大军,向着北方洛阳方向浩浩荡荡的出发。

    坐在威武不凡,宽广高大的金根车内,钟御打开车窗,伸出头往外望去,看着自己那浩浩荡荡,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的军队,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豪情。

    这一次,为了争取早日破灭汉朝,尽快的结束这个已经让他感到有些枯燥的三国世界。

    自己可谓是动了死力,让出了无数在这个世界的利益,才换取了那些士卒对自己这次行动的不妨碍。

    不过他们也得意不了多久,等自己统一天下之日,就是这些贪心的士族灭亡之时。

    这次出征的50万大军,其中有20万是跟随自己征战数年的精锐,每一个都是从那如诉死人堆中爬出来的。

    记得当初为了练出这20万大军,自己可是足足动员了他人数上达80万的炮灰,死了六十万人才得到了这最后的精锐,可以说付出的代价无比沉重。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有了这些装备精良,见识过无数战场鲜血的士兵,再加上自己刚刚召集的30万炮灰,这次北伐应该比之前轻松许多。

    这一次出征,自己可以说是占了汉朝一个便宜,趁他们的大军出征在外,还没有平定叛乱,回归原本的防守阵线,而打了他们一个突袭。

    不过就算那些士兵回来了,又能够如何呢?整个汉朝现在最多也只能估计和他不过20万人的兵马,还大多都是一些征战已久,兵疲马惫的****。

    自己这边却是休养了一年之久,早就休整完毕,无数士兵在自己裂土封侯的封赏刺激之下,早就眼红无比的向自己上书请战。

    如同四百年前的秦国一样,听到战争士兵就欢欣鼓舞,认为自己发财与封爵当官的机会来了。

    更何况自己做的比秦朝更绝,秦朝都舍不得分出土地,让自己麾下的人充当诸侯。可是自己舍得,反正这些土地对自己来说不值一钱,随时都要舍弃的存在。

    就这样,汉朝那边的士兵厌战已久,思乡情切,已经与家人分开了一年之久的他们。

    看到无数泽袍在战场之中倒下,彻底的与自己的家人分别,连尸首都只能埋在他乡,可以说是不想再继续战斗下去了。

    而身为将官的士族,此时也或多或少的听说了,钟御封国于麾下士族功臣的事迹。

    他们派出的密探,早就将无数例交州和扬州投降的长官,最后不但没有被自己降职怪罪。反而分了它一县之地,甚至数县之地作为他们以后的社稷江山,供奉他们祖先,将香火永远传承下去。

    听说这件事已经数月之久的他们,早就眼红无比的羡慕着南方这群暴发户,一下子就到了一个县,作为自己国家的地盘。

    平时间相互聚会的时候,也是充满愤慨的哀叹了一下,眼下大汉朝的风雨飘摇,烽烟四起。然后趁着醉意痛恨的,骂了一下南方的这群乱臣贼子,语气无比的忌妒与羡慕。

    显然他们心中也是想要这样的待遇,只是苦于没有门路,可恨南方的那个皇帝还不会北上,好让他们有一个表现的机会。

    此时听闻钟御率着他的大军北上,人数更是足有50万众,而自己这边的汉朝却只有区区20万人,还要分摊在广大的防御线上,只能抽调出他区区的十万人来应对御国的进攻。

    可以说是败局已定,打了他差不多两年的战,汉朝府库钱粮早就耗尽,拖欠将官粮饷无数。

    而各地的郡县人心浮动,无数地方官员想着献出自己的辖地,好让南方那个皇帝封给自己一个国家,再不济,也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与官位,可以说是兵无战心,官无战意,又哪里有人想着负隅顽抗呢?

    果不其然,当汉朝接到钟御北上消息之时,钟御的兵锋已经临近了颍川郡。一路除了派出五千骑兵,沿途接收城池之外,数十万大军就缓缓跟上。

    可以说那些骑兵将大御的国旗往郡县城门前一立,早就渴望王师到来已久的地方官员与世族,立马就组织人杀死那些还想着为大汉朝尽忠的人。

    打开城门,向着前来进攻的将领,哭诉着大汉朝廷的无道与暴虐,以及自己表面上赢了,实际上暗暗等待机会,渴望南方的御国前来征伐无道,迎接王师的入城啊!

    而早就在出征前,就得到钟御早早吩咐与提醒的将领,也是一番微笑,用着和蔼的语气与那些官员士族,好好的交谈了一番。

    安抚了他们有些忐忑的心情,并用十分肯定的语气拍着胸脯对他们承诺道,他们的功劳,自己一定记在心上。

    等到战争结束之后,程给他们的大王钟御,定会给他们一份封赏,好不负他们这次临阵倒戈,迎接王师之功。

    并且还用十分隐晦的语气暗示,提了一下南方扬交两州官员士族的待遇,让他们不用担心自己会食言。毕竟之前已经有了无数的例子可以为御国,这一方的信用作证。

    果然,得了那个将军这一方的承诺,本来内心中还有一些忐忑的官员士族,立马安定了下来。

    脸上不由浮现出了更加洋溢与真诚的笑容,邀请将军一起参加城里的宴会,不过那个将军十分礼貌委婉的辞谢了。

    转而向他们告辞,说是军令在身,要继续前去下一个城池接收,只留下的区区他几十人象征性的驻守在城中,以表示对他们的信任。

    那些士族也没有什么芥蒂,城中只有区区几十名御国的军队,如果御国真的想对自己做些什么,这区区几十人能够干出什么花样来呢?

    掌握了全城力量的自己,可以十分轻易地消灭这些力量,再次夺回城池的主动权,当然他们也不会做这么愚蠢的决定。

    在如今御国明显的大势所向,一路行来,沿途郡县纷纷改旗易帜,开城投降。可谓是古时的任何国家,也没有这样的受人欢迎。

    就算是分封八百诸侯的周王室,不也是用了他十几年时间,遭遇了无数商王朝的抵抗,才成功统一了天下。哪里比得上现在如此轻易的,就攻上了中原腹地的御国。

    所以他们理智地选择了臣服与投降,并十分诚恳的表达了他们的态度,并且表示自己明白军情紧急,兵贵神速的道理,让将军完全不用在意,放心的钱去下一个城池接收。

    并且还附上了自己一封信,让将军带给那些城池与自己相熟的官员与世族,好给那个将军提供一些帮助。

    可以说这一套服务是极为的妥帖与周到,娴熟的不得了,显然是经过排练的!

    不愧是为了利益可以放弃一切,可以做出任何为世人所不齿之事的士族,足够无耻与翻脸无情。

    自己效忠了他数百年的王朝说抛弃就抛弃,说背叛就背叛,还主动投降做带路党。

    第93章战略

    这一次的北伐,钟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包围洛阳的各个方向,从南阳,长安,河内,荥阳四郡一起进攻。

    利用自己那雄厚的兵力,再加上各郡投降士卒的支持,一起来分摊那些汉朝本就不多的士兵。

    使得这四个方向,各个地方的守军人数只有他两三万人,不能形成人数众多的防御圈。

    再加上自己鼓动那些守军的内乱,可以说攻破这些防御,是十分轻而易举的。

    第二个阶段,就是大军攻破了防御之后,包围洛阳城,最好能够迫降汉灵帝。

    让得这个整个大汉朝的精神领袖,政治领袖,军事领袖,在众多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4_54606/7931923.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