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消费函数之谜
短期消费函数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但是长期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不变的。
也就是短期是一条有正截距的曲线。
而长期消费函数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棘轮效应
什么是棘轮效应呢?
简单的来说就是上去容易下来难。
这是一种经济学中的现象。
这种现象出现在消费者消费行为中。
说的是什么呢?
简单的来说。
就是消费者容易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消费。
但是很难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消费。
这就是传说中的棘轮效应。
通俗的来说,就是上去容易,下来难。
3生命周期理论
这是一种消费函数理论。
他认为消费的消费与当期收入无关,而是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而且消费者在人生中每个阶段的收入占其一生收入的现值都是固定的。
也就是理性人会根据自己一生的财产和收入来安排自己各个阶段的消费。并保持每年的消费水平在一个水平。
人们一生的消费汇率是怎样的呢?
是这样的。
在青年的时候,是以未来收入换取贷款来提前消费。
在中年的时候是清偿债务和储蓄养老。
在老年的时候一天天地消耗一生的储蓄。
所以说在青年和老年阶段的平均消费倾向是比较高的。
在中年阶段的平均消费倾向是比较低的。
但是,终其一生,个人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平均消费倾向。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长期消费函数。
而前者,棘轮效应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短期消费函数会有截距。
这就是由于棘轮效应的存在。
4持久收入假说
人物是谁?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
主要观点是什么?
他认为消费不是由当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来决定的。
什么是永久收入,他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
5绝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
两者的比较。
相同点
它们都是讨论消费函数的一种理论。
不同
绝对收入假说是凯恩斯提出来的,他认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着稳定的函数关系。
消费函数可以假设为收入的线性函数。
持续收入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的。
他认为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于当期收入,而是取决于永久收入。
什么是永久收入呢?
永久收入就是可预期的长期收入。
假设收入是可持续的。
这两个理论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是他们都是讨论消费函数的理论。
6随机行走
它是指当影响消费的一种变量的变动是不可预测的话,消费者随着时间的变动也是不可预测的。
7鲍莫尔托宾模型
它是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它分析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和收益。
收益是什么?
收益是方便
那成本又是什么?
那当然是放弃的利息了。
。。。
丫丫很欣慰,虽然说很水。
但是马上一遍就过去了。
看来,难的怕执着的呀。
最后一章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古典和新古典的价值理论不同。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劳动价值理论,从斯密到李嘉图再到马克思无不以劳动价值理论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而新古典则完全放弃了劳动价值理论,他们更多的是采用效用价值理论,进一步到均衡价值理论。二、分析方法不同。古典经济学受数学方法所限,主要采用总量分,从斯密到穆勒无不是从总量上分析经济的均衡;而新古典时期,数学有了巨大的进步,而且以法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人员开始从事经济学研究,这样数学的使用渗透到经济研究中,分析方法也从古典时期的总量分析过度到新古典的边际分析。
货币幻觉
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货币中性
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货币幻觉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只关注其名义价值的变化?不关注其实际购买力,因此会产生一种货币贬值或升值的错觉。
货币中性
就是认为货币供应量不会改变实际产出,只会改变物价水平。
菜单成本和鞋底成本
1.皮鞋成本(ShoeleatherCosts)
这个也称为鞋底成本。之前人们都是使用现金进行交易,如果出现了通货膨胀,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就会增加。为了得到更多现金人们就会频繁的去跑银行,这样一次又一次走动就回把皮鞋的鞋底磨破,所以这样的成为皮鞋成本。
2.菜单成本(MenuCosts)
通货膨胀一旦产生就会使得商家去调整产品的价格,其中有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就是很多餐馆会因为通货膨胀不断的修改他们的菜单,这种一次次调整菜单的行为会产生像材料这样的成本。
最后一个结尾
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因在经济分析中假定经济行为的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而得名
简单的来说,就一句话,就是假定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预期的是合乎理性的,是最准确的。
理性预期呀,可是生活中的人往往都是失去理性的呀。
丫丫觉得自己应该去找下神算子。
算一下财运。
姻缘。
在算一下命运。
丫丫问其:
“为何好人往往没有得到好结果”
其说
:“世间万物,皆有其定数也”
丫丫又问:
“何为定数,定数为何?”
其说:
“定数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定数”
………
丫丫不由陷入了沉思。
本文链接:
http://m.picdg.com/79_79354/1704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