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日1931_分节阅读_1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围剿1930年12月至1931年1月;第二次围剿1931年4月至5月,也就是现在;第三次围剿1931年7月至9月;第四次围剿1933年1月至3月;第五次围剿1933年9月至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次围剿时,蒋、冯、阎中原大战的余波未定,蒋介石对各个地方实力派的举动比对红军更重视,还不敢倾全力剿共,投入围剿的兵力不但没有蒋氏嫡系,而且实力极差。第二次围剿时,正值古应芬、林森、邓泽如、萧佛成四监委因胡汉民案发表《弹劾蒋中正提案》,对付国民党内的反蒋力量使蒋介石应付不暇,自然也不可能倾全力剿共。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的反对派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成立了同南京对立的广州国民政府,由唐绍仪、邓泽如、邹鲁、古应芬、汪精卫、孙科、李宗仁、唐生智、陈济棠组成,汪精卫任主席,9月初,广州政府以50万元收买了石友三反蒋,两广军队北上出击,进攻湘赣,占领了衡阳、郴州,蒋介石只得先放下**而去平息两广。因此,一、二、三次反围剿,红军能够取胜,与国民党新军阀的内部争斗不无关系。”吴宇看看周围在听的人都聚精会神,不免有点当历史老师的感觉,于是更加卖力地说了起来。

    “后来的第四、五次围剿,蒋介石确实是想一口吃掉**。但日本对热河的进犯(1933年1月日本攻占山海关,2月进攻热河),使得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军政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长罗文干、内政部长黄绍纮等一批大员都到北平商讨热河抗战问题,长城沿线战事一开,蒋介石不会不受到影响。第四次围剿草草收场,与此不无关系。第五次围剿的过程中,蒋光鼐、蔡廷锴、陈铭枢、李济深等组建了福建人民政府反蒋(1933年11月至1934年1月),使蒋介石暂时放松了对苏区的进攻,**没有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打破围剿,实在是一大失误。蒋介石在平息了福建事变后回过头来收拾红军,终于使他把红军赶出了江西。”

    “到红军突破湘江,开始战略性转移之时。蒋介石无疑大大松了一口气。在蒋氏的眼里,**离开了江西福建,就已经成不了大气候。因此,随后蒋介石对红军的围追堵截,在很大程度上是别有用心,追而不击,从而借机插手两广西南诸省。对薛岳尾追红军但却要求其保持距离的命令,就反映了蒋氏的心理。配合中央军堵截红军的桂系部队,在空中侦察时发现占绝对优势的中央军对红军追而不击,同时又收到其内线电报,谓蒋介石采杨永泰一石三鸟计谋,准备大举进军两广,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大为恼火,下令桂系军队让开通道让红军通过,只是象征性的掐了个红军尾巴。广东陈济棠也深知‘匪存我存,匪亡我亡’的道理,放红军过路。至此,‘剿共’演变为南京政府控制西南、西北的军事行动。”吴宇说道这里停下了,看着一张张求知的脸大卫感叹:是不是讲的太精彩了?怎么都这么爱听啊?早知道老子改行当历史教授去了。

    几个人见吴宇停下来,以为吴宇讲累了,有是敬烟又是递酒,嘴里还不停地催促吴宇快说。

    吴宇叼着赵洱乃递过来的长寿烟,端着郑海和倒满的啤酒杯说:“南京政府借机控制西南、西北的军事行动是有根据的,就拿蒋介石亲自坐镇贵阳、昆明来说,与其说他是要指挥对红军的围剿,不如说他是借机要把中央势力扩展到西南。在对红军的所谓围追堵截中,蒋介石先到四川,实际上是同刘湘讨价还价,使中央军的力量向四川渗透,把四川置于中央政府的支配之下,在向四川派驻中央军的企图遭到刘湘拒绝后,总算把贺国光的参谋团、康泽的别动队派到了四川。接着,蒋介石又从重庆到贵阳,收拾了已被红军打垮的王家烈,用薛岳、郭思演控制了贵州。然后再到昆明,把龙云抓到自己手中。可以说,借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之机,蒋介石把势力扩充到了自己原来插不上手的西南大部分地区。从辛亥以来西南游离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局面从此被打破了,国民政府第一次对西南地区有了程度不同的控制权。”

    喝口酒、吸口烟,吴宇摇头晃脑地继续说“红军的北上,又给了蒋介石把势力扩展到西北的借口。所以,在红军开始北上之际,根本就没有军事上的困难,而只是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反过来,到蒋氏的势力已经控制了西南之后,就不允许红军再向西南发展了。所以,比一方面军实力强得多的四方面军再度南下时,就遇到了大得多的阻力,最后不得不无功而返,掉头北上。而就在这一过程中,胡宗南、王均到了甘肃,中央军开始向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渗透。红军到了陕北之后,中央军不但从甘肃、河南两面威逼陕西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而且进入了从来就插不进手的山西,汤恩伯、李仙洲、关麟征等十余师中央军入晋。”

    “通过对红军的围追堵截,蒋介石的战略目标实现了,西南和西北都归到了蒋氏的麾下,建立了国民政府对这一区域的有力控制。这一收获,对于蒋介石的意义十分重大,使其以西南、西北为总后方的对日战略能够付诸实施。但是,蒋介石不顾外敌,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使其国内的政治支持度大大下降,也给不同派系的反蒋力量提供了口实。在日本的步步进逼下,蒋介石一退再退,一让再让,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和不信任。1936年1月,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渡河东征,进军山西。两广的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则以抗日的名义发动了两广事变。身在泰山、军队尽失的冯玉祥也跃跃欲试。尽管红军东征、两广事变这些军事行为,没有对蒋介石造成致命威胁,但是,蒋氏的国策,在人民心目中失去了地位,也丧失了军队中下层军官士兵的支持,直到引发西安事变。所以说,这藩镇问题和赤匪问题其实又是蒋介石借机稳固政权的机会,如果没有红军的流窜,老蒋恐怕也不会跟着把手伸到西南、西北去,其实老蒋也是将红军当成一鱼饵,钓到了不少地方军阀。只不过最后没想到鱼饵变成了自己最大的对手。”

    吴宇说道这里,将手中的烟蒂高高弹出,猩红色的烟头在空中翻腾了无数个跟头后,掉入了熊熊燃烧的篝火。一帮现代的年轻人,是否也会像烟头那样投入一场你死我活、水深火热的战争中去呢?这个问题那可是相当地严重。

    “你丫的怎么知道这么多?你不是学美术、搞设计的吗?”李志宏听的有点发狂了。

    吴宇不无得意地翻了个白眼给他说:“谁规定学美术的就不能知道历史啦?告诉你,我爷爷是**新四军的军医,我爷爷的爸爸是国民党卫戍医院的军医,我爸爸是社会主义大跃进时代开始当医生的,我……什么都不是,我爸说当医生不好,没让我学!……”

    提到老子,吴宇就来气,一个大好青年就这么被毁了。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以前我只以为只有国共两党在打仗,听你这么一说,感情有这么多头头脑脑、虾兵蟹将在里面混水摸鱼啊!他们打得稀里糊涂,我们总不能也稀里糊涂吧?”何洁的眼睛里满是崇拜,甚至还有点依赖。

    ?.

    ppa{color:#f00;text-de:underline;}

    -------------------【第十七章 宝岛海南】-------------------

    吴宇比较详细地讲解国共双方和地方军阀势力在抗战前的相互利害关系,周围的几个人听的是一愣一愣的,不用说,是对吴宇如此了解历史感到十分地佩服。

    何洁提出的问题才是关键,无论你对历史有多么了解,具体怎么办才是值得商讨和推敲的。

    “了解了这段历史,大家都提提建议,下面我们该怎么办?投靠国民政府还是**?或者占山为王,又或者流亡海外?实在不行还有香港可以呆几年!”吴宇讲累了,提出种种方案供大家参考琢磨。

    群众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事关生死谁都有选择的权利!虽然只有七个人,讨论的声音却不亚于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会,论点、论据层出不穷,辩论的话题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

    投靠国民政府目前是不现实的,如此动荡的时局,国民政府内部又在搞斗争,卷进去于事无补有可能还会深受其害,再加上如果不改变历史的轨迹,最终的结果也就是到台湾安享晚年。加入**可能性也不大,两万五千里长征可不是闹着玩的,就算吴宇三个大陆人没意见,台湾和香港的四位也不愿意白白受那份苦,万一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送掉小命,还不如死在这个小岛上呢。

    占山为王和流亡海外都有一定的诱惑力!先讨论一下海外流亡吧,到国外去,合适的国家只有一个美国。长远看,美国本土是远离战争的,一次、二次大战中美国都没有遭受大规模的侵略,要说损失最大的也就是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被小日本炸了。凭着现代的科技和先知,几个人随便搞个领先这个时代的东西就能发财,可是发了财又能怎样呢?远在地球的另一面,明知道祖国被侵略、同胞被欺凌,除了捐款捐物又能做些什么呢?况且捐出的财物还有可能被贪污、浪费甚至挥霍,这是吴宇和其他几位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再说说占山为王,所谓占山为王也就是在纷乱的局势下抢一块地盘做军阀,这样做有两方面好处,一是有了地盘和武装在政治上就有了资本,今后无论哪个政党执政,都可以以一方诸侯的身份加入。并且,有了武装就可以在第一线抗击侵略者,减少国家的损失,挽救同胞的生命。第二个好处就是不必看人家脸色生活,可以借机大搞经济建设、发展科技文化。这帮来自现代的年轻人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的年代,无论是大陆还是香港、台湾,科技落后就只能受欺负。就拿电脑软件这方面来说,美国的一个操作平台挣回去的钱就够造好几艘航空母舰了。

    不过要想占山为王也有困难,首先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就是一个大问题,东三省是张学良的地盘,况且九。一八事变之后伪满帝国是在小日本的控制中;大西北少数民族多,管理较难,况且人口稀疏,粮食匮乏,虽然矿产资源还算丰富,但毕竟地处内地交通不便;西南就不用说了,四川是天府之国,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到那里去抢地盘,怕是活得不耐烦,到了那里少不了要多打几次反围剿的战役,最多成就大家一代名将的梦想。东部沿海口岸是列强争夺的地方,租借林立,搞不好就容易擦枪走火,况且在沿海搞军政,很容易成为国内外共同想要兼并的目标,这当出头鸟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妙。

    琢磨来琢磨去,似乎只有海南和台湾两地的条件尚可,这两地和大陆都是隔海相望,虽然防御纵深不大,可要想兼并却是先要过大海这道天然屏障。台湾就不必多说了,地理位置前冲,人力资源也不错,可惜的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自1894年划入了日本的版图。这时候去抢台湾,等于就是和日本开战,这样做只能加快小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况且吴宇他们认为没有过硬的资本根本就打不下来,就算是撞了大运打下来了,小日本一急眼在东三省来个南京大屠杀式的大报复,那可是万万使不得的。

    剩下的就只有海南一地了,一直以来,海南就没有受到过政府的太大重视,直到在二十世纪末,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海南才逐渐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很多不为人知的矿产资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被发现,就有色金属矿来说,海南在全国各省里绝对是排在前几位的。不过这些消息也是吴宇在无意间从网络新闻上看到的,台湾和香港两地的人恐怕还是不知道的多。

    郭援也是不清楚海南的状况,思量了一会儿提出来他的建议:“海南的矿产少,人力资源也不多,台湾本来的矿产业不多,可好在蒋总统那时候带了不少金银财宝过去,海南有什么啊?除了椰子就是香蕉,那地方想要发展恐怕很难!我看我们大家还是先到美国去,搞点东西挣点钱回来,到时候发展也有本钱啊!”

    郑海和这时候郁闷了,相对于大陆和台湾来讲,香港人对中国历史只是略有所闻,他们了解最多的是大英帝国女皇陛下。英国在这个时期刚经历了工业大萧条,加上二战中英国的狼狈样,日不落帝国的荣耀早已灰飞烟灭。说道这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14_14799/3202200.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