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记_宫中记(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灏颇感惊奇,他以为妙意今天来不过是做个摆设的,没想到还会参与敬酒。

    当妙意走到蓉贵嫔面前时,妙意对蓉贵嫔举起酒杯,轻声道:“娘娘,妙意多蒙您的照顾才有今日……妙意敬娘娘一杯,娘娘莫要推辞……”

    本来只是很普通的敬酒词,但从妙意口中用那低哑得仿佛丧失了魂魄一般的声音说出,便在不经意间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周围不少人都看过来,向来喜怒不形於色的蓉贵嫔也微微皱了眉头。

    只是转瞬间,蓉贵嫔又回复了笑容,道:“妙意是本宫的好姐妹,这样的话说来可就生分了。”

    妙意轻轻一笑,说不出是冷淡还嘲讽,但她没说什麽,仰头喝下了手中酒。

    蓉贵嫔多看了她一眼,这才抬手将酒杯送到唇边。

    就在蓉贵嫔以手遮杯酒水即将入口之时,突然妙意突然扔开手中酒杯,疯了一般扑向蓉贵嫔!蓉贵嫔措手不及被压了个正著,狼狈倒在地上,就见妙意面色狰狞,转眼间从衣袖中抽出一把匕首狠狠扎向蓉贵嫔!

    周围人的惊叫声这才响起,後退的,前进的,场面一片混乱。

    夏灏因为一直注意著妙意,此刻妙意发难他是最早反应过来的,在妙意拔出匕首的时候夏灏大吃一惊,下意识地就朝著蓉贵嫔的方向扑去,想要将妙意拦住。就算蓉贵嫔平时对他严厉,但那终究是自己的母亲啊!

    然而就在夏灏冲到蓉贵嫔身边时,蓉贵嫔却不顾想要刺杀她的妙意,而反手将夏灏推了一把,虽然仓促间使不出大力,却依然将夏灏推得一个踉跄跌了出去。因为蓉贵嫔的这麽一推,妙意的匕首落下狠狠地扎入蓉贵嫔的肩膀!

    “啊!”

    蓉贵嫔惨叫一声,鲜血喷出,转眼就将她一身华服浸透!

    妙意不知是得了什麽失心疯,被溅了一脸鲜血,先是一愣,後是疯狂大笑她从蓉贵嫔身上爬起,刚才那剧烈的扑杀让她的发髻散开,沾满鲜血的双手毫无规律地在空中挥舞,她像是一个厉鬼狂笑著漫无目的地游走在人群中,引来围观者的阵阵惊叫。

    夏灏顾不得妙意,手脚并用慌乱地怕到蓉贵嫔身边抱起她,紧张地大叫:“母妃!母妃!”

    蓉贵嫔虽然受了重伤,但神智无碍,只是面色苍白,虚弱地握住夏灏的手,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似乎是为夏灏没受伤而高兴。

    “灏儿……没事吧……”

    “母妃!”

    过往的严厉、责骂都一瞬间消失,夏灏的眼泪无可抑制地簌簌落下,他第一次知道原来母妃是爱他的!

    就在夏灏抱住蓉贵嫔大哭时,人群中又传来一声惊叫,这回人群更是慌乱,隐约可以听见别人叫唤“徐惠妃”的声音。夏灏往那边看了一眼,目光穿越人群,他似乎看到一抹淡黄倒在地上,而血泊中,那张豔冠天下的面容上正挂著死不瞑目的惊恐!

    徐惠妃死了?

    夏灏惊愕於自己认知,他下意识地低头看了一眼怀中的蓉贵嫔,匆匆一瞥间,他仿佛看见了蓉贵嫔嘴角上那转瞬即逝的冰冷的笑意,夏灏一个激灵,心里有什麽东西被这笑容捅破了。

    徐惠妃真的死了。

    第二天,夏灏听宫人说起昨日之事。

    妙意在刺伤了蓉贵嫔之後游走於人群之中,慢慢的,她来到徐惠妃身边,或许是徐惠妃轻蔑的躲闪态度激怒了她,她突然扑上去掐住徐惠妃的脖子,口里喊著“去死!你们都去死!”,就这样生生将徐惠妃掐死了。

    而没多久,妙意也走入御花园的湖中,溺死了。

    因为徐惠妃的死和蓉贵嫔的受伤,皇帝又回到了合馨宫。

    这天晚上夏灏做了一个梦,梦见妙意抱著棉被唱著哄孩子的歌谣,梦见身著淡黄衣裳的徐惠妃缓缓倒下,梦见蓉贵嫔嘴角浮起的冰冷笑意。

    一觉醒来,夏灏发现自己的亵衣已经被冷汗浸湿,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射入房间时,他突然明白了一些事,关於宫里的那些事情,关於那些事情之後的晦涩,那种淋漓,那种残酷,那种幸福!

    当皇帝投入丽美人的怀抱时,夏灏给夏彦传了消息:“我不找你了,我们晚上见面吧。”

    宫中记16泰康十年

    春去夏来,夏走秋到,秋过冬至,冬去春再来,如此又是一年,泰康九年在徐惠妃的风波後安安静静地过去了,夏彦在夏灏和陆昕阳的有心喂养下白嫩了不少,个头也长了,但笑起来的时候还是改不了那种腼腆,看上去依然像是白兔子。

    泰康十年的新年,北方下了一场瑞雪,春天比往常来得更早,雨水却比晚年多了一些,麦苗早早就抽了芽,长势喜人,但这对於康国来说并不算一个好消息。果然,秋天北方的农田获得了大丰收,农忙时节一过去,苏国就宣战了。

    偌大的中原被漓江分为南北两块,自前朝大一统崩溃之後,历经十几年混乱的战争,最後形成了南康北苏的局面。论民生,似乎富裕的康国更胜一筹,但论军力,骁勇善战的苏国则更显优势。苏国的骑兵锐不可当,但是再厉害的骑士来到漓江边,也只能被康国的水师拦住,但是康国虽然占据了漓江,却因为陆军衰弱而无力反攻,於是南康北苏就这样僵持下来了。

    早些年苏国的皇帝热衷战争,一些小规模的骚扰性进攻两三年就有一次,搞得像苏国的实战演习似的,不过三年前老皇帝驾崩了,一个刚刚满六岁的小皇帝上台,右相和左龙大将军争权,朝廷政局不稳,也就没有心思来攻打康国了,而康国也不主动进攻,故而两国之间的战争就暂时停止,一停就是三年。

    然而,如今苏国又打过来了。

    两年前,左龙大将军在政治斗争中击败了以右相为首的文官集团,苏国政权完全落入他的手中,两年後,苏国军队经过修整,这位被誉为“不败鬼将”的左龙大将军终於再次打过来了。

    三年的时间并不算长,康国满朝文武听到“不败鬼将”这个名字都觉得头疼。

    “不败鬼将”本名韩式希,其实他“不败鬼将”的名头大半不是在苏康两国的战争中获得的,而是苏国对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战争中获得的。在中原分裂的时候,塞外的游牧民族倒是形成了一个短暂的统一政权,被中原人称为“塞丹”。塞外民族民风彪悍,因为生活环境恶劣,每年开春都会进入中原掠夺。康国位於漓江以南,和塞丹八竿子打不著,都是靠苏国抵挡,这也是造就苏国强悍骑兵的主要原因。

    十六年前,韩式希这个人出现在老皇帝视线内,甫一出现,就得到了老皇帝的信任。他战争中渐渐崭露头角,短短几年间就成为十二护国将军之一。苏国的五官体制是左右龙虎大将军最高,其次是四方上将军,再次就是十二护国将军。为了防止武将夺权,左右龙虎大将军要麽是空缺,要麽是名誉性的虚职,也就是说四方上将军实际就是武官中最高级别的实权人物了,而韩式希此时离巅峰也不过一步之遥。

    成为护国将军後不久,韩式希提议将塞丹政权一举摧毁,这个提议得到了老皇帝的支持,韩式希作为左路军统帅出击,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极大的功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就是“不败”的由来,而“鬼将”则是说韩式希始终带著一张鬼面具,关於面具下的模样却无人知晓。

    这场战争韩式希彻底击垮了塞丹政权,让塞外游牧民族再次分裂成几十个大小政权,无力再入侵中原。战争结束後,韩式希就被封为镇北上将军,位极人臣,深得皇帝宠信。

    因为游牧民族无法再对苏国形成威胁,韩式希改封平南上将军,调任苏国南方军──也就是和康国对峙的那只军队,於是韩式希渐渐成为让康国头疼的人物。

    大约是五年前,老皇帝可能是自觉命不久矣,找了一个由头,将韩式希封为左龙大将军。这可不得了了。要知道老皇帝雄心壮志,他十六岁登基,以雷霆手段除去了当时握权的左右龙虎大将军,此後左右龙虎大将军两个位子就一直空悬,兵权始终抓在老皇帝自己手里,现在他却突然将兵权交给韩式希了?

    旁人都看不明白为什麽,只知道韩式希权柄日大,又过了两年,老皇帝病重,大家都在猜测他会传位给谁。老皇帝有七个儿子,不过有四个都在前一轮的皇位争夺中或死或疯或流放,如今剩下三个小儿子,较大的两个都是碌碌无为之辈,最小的那个还是懵懵懂懂的年纪。左看右看,满怀抱负的老皇帝恐怕不会想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

    不过还是要选择,老皇帝驾崩,留下诏书,将皇位传给了小儿子,封小皇帝的母妃为慈仁太後,原皇後为惠宁太後,命右相和韩式希在皇帝成年前辅政。

    之後就是右相和韩式希的权力争夺之战了,最终韩式希胜利,将苏国大权彻底抓在手中。

    韩式希取得大权之後对右相在朝廷中的残余势力进行了一个拔除,之後就是整顿吏治,改善民生,休养军队,如此两年,苏国国内欣欣向荣,今年恰逢大丰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於是韩式希就率军打过来了。

    当韩式希率军向漓江北岸集结时,康国朝廷之上也在商量这次的统帅人选。

    康国其实并不是很著急,因为韩式希就算被誉为“不败鬼将”,面对滔滔漓江和康国引以为傲的水师也只能望洋兴叹,最起码,让水师抵挡那麽个把月是没问题的,所以康国的朝廷自认有足够的时间商量那些琐碎的事情。

    康国皇帝昏庸,但下面的文武百官却相当厉害。毕竟是处於战乱之中的国家,必要时刻还是比较团结的,而且一些势力之间的潜规则也会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妥协。皇帝在上面昏昏欲睡之时,下面几十个人通过争吵已经将各将军人选确定了,现在唯一商量不下来的就是“监军”这个职位由谁担任。

    监军其实是一个虚位,是专门给皇帝汇报军情但毫无实权的位子,一般都是由皇帝信任的人担任。因为监军是绝对不可以干涉军务的──不过如果你想冲在第一线和其他小兵一样抛头颅洒热血那是没人会阻拦的,所以皇帝派什麽人都无关紧要。以往的惯例都是派一个中臣(也就是太监)或是皇子担任。

    当然,也不能说监军毫无用处,如果监军在皇帝面前乱说话,还是会给将领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皇帝极其信任他的监军的话。

    如果是派中臣那就没什麽好说的,这不是大臣可以左右的,但如果要派皇子担任那麽其中就有一番斟酌了。

    这帮大臣多半各有各支持的皇子,虽然监军没有实权,但作为一次历练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若是能在战争中有那麽一点上佳的表现,那就是日後争夺皇位的资本。所以,当前面各将军的人选确定,各方势力都在这场肉骨头争夺战中取得一个平衡的时候,这个“监军”一职反而争执不下。

    “请陛下定夺!”

    百官的异口同声让差点就要睡著的皇帝惊醒,皇帝茫然地看著下面齐齐躬身的大臣,似乎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麽。旁边的大太监附耳轻声道:“陛下,大臣们正在为让哪位皇子担任监军烦恼呢。”

    皇帝反应过来,他也不笨,在这种时候还是拿出了皇帝的威严。他想了想,道:“既然爱卿们无法决定,那就让朕的皇子们自己选择吧。宣所有的皇子上殿!”

    宫中记17儿臣想看大船

    “父皇宣我上殿?”

    夏彦惊讶地看著传话的太监,他不敢相信居然还会有人记得育芳宫里还有一位皇子的存在。

    那太监说:“陛下的意思是让‘所有的皇子’上殿。”太监抬头对夏彦眨眨眼,道,“殿下,您在这里太委屈了,这是一个好机会,若是能由此让皇帝注意到您,您就可以回到宫里了。”太监似乎是怕夏彦不信,又说,“殿下,小的当初受过皇後的恩惠,这些年来一直铭记於心,只可惜人微言轻,也无法给殿下什麽帮助。这次小的听到消息就赶过来给您说一声,也算是略尽绵薄之力。”

    夏彦顿时明了了。果然不是皇帝特别宣旨的,而是这太监想著报恩才来通知一声,皇帝说的是“所有的皇子”,夏彦也是皇子,自然是有上殿的资格,只是若是没有这个太监私下通知,只怕夏彦等战争打完了还不知道有这麽一回事,自然也就将机会错过了。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27_27669/4301722.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