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轻轻一笑。
“爱妃也取笑我不成。”世民也是一笑,但随即收敛笑容,说:“父皇封我为这天策上将,究竟是何意?”
“殿下是想问,是否有令你入主东宫之意?这很难说。”长孙一向聪明。
“大哥对我已经有了防范之心,四弟自然是帮他的。我们在这帝王之家,兄弟之情恐怕难保。然而我为国为民,若当太子之位,自觉也问心无愧。”世民有些激动。
长孙妃最了解李世民。他那么争强好胜,不甘居于人下,如今有此心,将来怕是很难再为人臣了。
“殿下想如何?从父皇那里入手?”她帮助世民总是尽心尽力。
“父皇说不定有易主东宫之意,才会如此对我。爱妃可帮我打听些消息。”李世民也还没有想得太清楚。
十月,李渊正式下诏,以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开府置官,并继续领有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等职,增邑二万户。
圣旨一下,太子更是觉得自己处境危险,召集魏徵、王等几个东宫近臣商议。
“诸位看今日之形势,父皇是否想更立二弟?”太子着急地问。
“依臣之见,皇上也许并无此意,毕竟殿下也无过错。”王首先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隋朝的废太子杨勇,当初可有什么过错?”魏徵反问。一时间大家都不答话,魏徵又接着说道:“如今太子虽说无错,可是却不像秦王于国有大功。若是秦王好好经营,加上本来的功劳,很难说皇上不会改变心意。臣观秦王有此大志,绝不可小视。退一步说,即使秦王没有此心,他手下的人为了个人利益也难免会劝他。对殿下还是很大的威胁。”
“那爱卿有什么计策?”太子忙问。
“以往隋炀帝欲争太子之位,是通过取悦独孤皇后。如今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后宫的力量。这样不仅可以及时获得各种情报,还能够为殿下获得助力。”魏徵答。
“卿是说联络后宫各位妃嫔?这是个好办法。”
“除此之外,在外朝和地方也都要有殿下的力量,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魏徵又补充道。
太子赞同地点点头,他知道目标已经明确,现在该是好好计划一下的时候了。
李世民棋差两招(1)
由于安抚措施不当,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很快再次反叛。武德四年(621)十二月,高祖命李世民和李元吉出征,讨伐刘黑闼。战争一直进行到了武德五年,异常艰苦。而此时,在长安,另一场战争也在酝酿之中。
深夜东宫,一片寂静,微光闪闪,若隐若现。
“去拉拢万贵妃、尹德妃和张婕妤?”太子妃轻轻问道。尹德妃和张婕妤都是李渊当初在太原时结识的晋阳宫的宫人,外间都传说是裴寂故意安排她们伺候李渊进而迫使其下定起兵决心的。虽说尹、张二人都曾经是隋炀帝的女人,但李渊对她们却是宠爱有加,故其在后宫的地位颇高。当时,建成、世民兄弟的母亲、太穆皇后窦氏早已去世,尹、张二人实际上已经是后宫之主。
“对。你的身份方便,出入内宫也没人注意。她们几个肯定会帮咱们的。”太子也压低声音。
“你就那么肯定?”
“已经从各方面打听过了,肯定行。她们都与二弟有些小矛盾。这贵妃当初曾向二弟索要从洛阳带回的前隋府库的珍宝财物,并私下想让二弟帮她的亲属弄个一官半职的。二弟没答应,双方就结下了点恩怨。德妃是因为她父亲尹阿鼠的家僮跟二弟手下的杜如晦起了冲突,从此有些纠缠。婕妤则是田产上面的问题。其实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若能好好利用,还是能影响父皇对二弟的看法印象的。宫中那些女人本就恃宠而骄,你去一说,小问题很容易成大矛盾的,再送点东西,不怕事情不成。现在二弟不在京城,是个很好的机会,咱们要好好利用。”太子很有信心。
“那好吧,我明天就去试试。”太子妃答道。
第二天,太子妃出了东宫,就来到了高祖李渊的宠妃尹德妃的宫中。德妃正跟张婕妤在闲聊,听到太子妃来了,忙差人请了进来。
“参见两位娘娘!”太子妃一进门就拜。
“别那么多礼数了,都是一家人嘛。”德妃将她拉起来,说:“好久不见你来,我们可都想你了呢。太子可好?”
“多谢娘娘关心。太子他一切都好。只是心里呀有心事,这两天茶饭不思的。我也就没抽出空来给娘娘请安。”
德妃听了,好奇问道:“太子有什么心事啊?”
太子妃看看左右,欲言又止。
德妃吩咐周围的宫女:“你们都下去吧。叫的时候再上来。”
看着宫女们都走了,太子妃说:“今日是来请娘娘帮忙来了。”
德妃道:“说什么帮忙的话,太子的事我们自然尽力。平日里东宫对咱们也没少照顾。只是不知什么事让太子、太子妃这么为难。”
“对啊,”张婕妤接着说,“太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你先说说。”
德妃将太子妃拉了坐下。太子妃说:“还什么太子啊,太子已经是名存实亡了,秦王的地位早已超过太子了。”
尹德妃和张婕妤都没答话,但心里不免各自想起不快之事。
“太子忠厚,哪里是秦王的对手。真是有事,我们自然是难过,各位娘娘的日子也不见得好啊。”太子妃一边说一边暗中观察她们的神情,“秦王可是没有太子能容忍各位娘娘。”
“太子妃想我们怎么帮太子?”德妃先开口问道。
“只要娘娘多说说太子的好话,别让皇上太看重秦王就行。宫中若有什么动静,也请娘娘告诉一声,我们也好有个准备。”太子妃暗中高兴,事情看来已经成了。
德妃二人相对一看,都觉得要办的事情不难,道:“包在我们身上。”
“那太谢谢娘娘了。我这就回去,免得太子担心。”太子妃起身告辞,却将带来的珠宝盒子留在了德妃宫中。三人都心知肚明,相视一笑。
战场之上,一番厮杀。世民平定了叛乱回到长安,但这次他隐约感到战事还没有到最后结束的时候。果然,在李世民到京九日之后,刘黑闼一伙又举起了反叛的大旗。
翌日,李渊召世民进宫。
李世民棋差两招(2)
李世民拜过起身,看到父皇一脸怒容,心里猜想定要责怪自己平叛不利,正要请罪,却听李渊问道:“淮安王的田地可是你出教给他的?”唐朝亲王公主发布的命令称为“教”,由于秦王李世民做了天策上将,又是总管关东一切事务的行台尚书令,他的教具有法定的效力,而且当时国家还处于战争状态,日常政务的处理还比较混乱,往往出现高祖的诏和秦王的教相冲突的情况。以往出现这种情况,具体政务部门一般就能够协调过来。不料这次高祖如此生气地亲自过问起此事。
世民一愣,没有反应过来父皇怎么会问及这个问题,印象中似乎是有此事,于是答:“是。”
李渊听了大怒,呵斥道:“朕早将那份田地赐予了张婕妤的父亲,你竟敢自作主张另给他人。难道朕的话还没有你的教管用吗?你还把朕这个父皇放在眼里吗?”
世民没有准备,又不清楚事情原委,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只好跪下说:“父皇息怒,儿臣知道错了,请父皇降罪。”
“你还纵容府僚欺负德妃的家人,真是无法无天。连朕的妃嫔家你都敢这般欺凌,更何况百姓之家呢?自己回府好好反省,下去吧!”李渊已经不想多说。
李世民看到父皇正在气头上,明白现在辩解是火上浇油,忙答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秦王府中,长孙妃正在等着世民归来,战事不利,她很是担心父皇会责备他。忧虑之际,却见熟悉的身影已经进了大门。
“这么闷闷不乐?父皇责怪你领兵不利?”多年夫妻,长孙一看世民的神情就知道他一定是挨骂了。
“唉!原本以为会,谁知大出意料之外。”世民将情形原原本本告诉了自己的爱妃。
“是德妃跟婕妤两人?”长孙听完问道。
“对啊,不经意间与她们有点冲突,怎么二人就如此诽谤我。”
“我想是她们身后有人指使。”看着世民疑惑的样子,长孙继续说:“我在宫中往来,也认识不少人。听说太子妃跟德妃和婕妤两人走得很近,还有贵妃。她们经常聚在一起,还屏退下人,不知道说些什么。如今听你这么说,我想可能是太子……”长孙不再说下去,李世民也已经心知肚明。战争开始了,自己现在失败一局。
且说李渊责备过李世民几日之后,太子就请求领兵去山东平叛,高祖欣然应允。一般人只道是因为李世民没有彻底打败刘黑闼,而裴寂跟随李渊身边多年,自然多少明白高祖的心思。
“皇上有意要限制秦王?”只有两人在时,裴寂询问高祖。
“这孩子常年领兵在外,功劳太大,朕是想杀杀他的威风。不然恐怕不止将来建成约束不了他,即便是朕也难以控制他了。若一朝生变,将奈何?”高祖说道。
“臣观秦王还不至于如此。”
“现在世民已经不是原来的小儿了啊!况且当时咱们太原起兵时很多参与者现在又聚集在世民身边,更让朕担心。”李渊对裴寂很是信任,对他直言不讳,“其中一些人,对他们的现有地位很是不满意,觉得作为开国功臣得到的太少,爱卿一定也有所了解吧。朕担心他们为了个人利益,会卷入到世民与建成的冲突之中,形势就复杂了啊。其他那些在世民身边辅助他的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谁不想建功立业。”
“还是皇上考虑得周到。”裴寂怎么能不明白李渊的心思,他不希望自己安排的权力配置格局被打破,那样不仅自身受到威胁,对国家稳定也是大大的不利。
“朕还是想得不够周详啊。没有早点采取措施,稳定太子的地位。国家草创,各项制度都不完善,战事又频繁,也真是没有精力。然而隋文帝改易太子,隋历二世而亡,可是前车之鉴。太子为国之根本,绝不可轻易动摇。”高祖锁紧了眉头。
“所以皇上想让太子多历练历练,也趁机打击一下秦王的锐气。”
“是啊,可是世民也是心高气傲的人,又不能责怪得太厉害,只希望这回建成能好好表现,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片苦心啊。”李渊对未来很是忧虑,话中透出无奈之情。
李世民棋差两招(3)new
建成出征,果然平定了叛乱,没有让李渊失望。对于李建成本人来说,此行不仅打败了刘黑闼,还在州(治今河北永年东南)和罗艺(后赐姓李,故又称李艺)相会,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促使罗艺带兵入朝,使自己在关中有了一支可靠的武装力量。同时,他还通过魏徵等人在河北、山东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许多州县官吏都成了建成、元吉的党羽。
这些行动李世民都已经暗中得知,他明白,自己与建成之间的矛盾开始表面化了,斗争在所难免。他扪心自问,实难居于人下,至高无上的权力吸引着他,可以一展抱负的舞台吸引着他,谁不愿登上人生的巅峰,他愿意一试。
一保一争,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上演的也只是历代都有的争权夺位戏码。可是李世民胜利了,于是历史也带上了胜利者的色彩。《资治通鉴》记载: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然而,李世民首谋起兵的说法,至少掩盖了部分事实真相。而李渊一开始就倾向于立李世民为太子的说法,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是李世民做了唐太宗后给自己安排的一个理由。李建成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李渊心目中,无疑都是皇位的当然继承人。司马光虽然想为尊者讳,却最终难以掩盖历史的真相。
谋反与争储?(1)new
明争暗斗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转眼到了武德七年(624),统一战争基本上完成了。建成和世民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夺权之中,风暴没有像李渊希望的那样平息,反而愈演愈烈。许多事情,一旦开始,就不可能再受到控制,除非有了一个结局。
这年六月,李渊到仁智宫避暑,命建成留守京师,世民和元吉跟随。
“启禀圣上,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称有急事求见。”李渊正在闭目养神,外面忽然有人来报。
“让他们进来吧。”李渊很是疑惑。
“参见皇上。”二人神色慌张,不敢正视李渊。
“什么事啊?”李渊还是漫不经心地问。
“太子命我等送甲胄给庆州都督杨文,使文举兵。”话一出口,仿佛空气都停止流动了,室内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建成居然敢如此!”李渊猛地站了起来,声音都变了,周围的人连大气也不敢出。
“马上派人去把他找来,朕要亲自质问于他。”李渊吩咐道。
“遵旨!”侍从刚要下去,李渊又叫:“等等。”他比刚才平静了一些,脑中一转,恐怕这样直接去找建成来,会逼得他马上造反,自己就更难控制局面了。
李渊回身坐到桌后,挥笔写就一篇文字,递于侍从,说:“拿朕手诏,即刻
本文链接:
http://m.picdg.com/38_38395/584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