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_分节阅读 1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防范之心,故此将奏折警示殿下。殿下若不能安分,起事之议,就不宜再拖。李靖、李世二位将军,口说家事不关外臣,即是不会干预朝事,或者内心所向,恐怕还在殿下这边。”

    “李靖、李世两位将军,实乃社稷重臣,世民心下钦佩。只是眼下,我等当如何才是?可是今晚?”

    “殿下且不要着急,要房大人来,好做商量。”杜如晦道。

    “正是。”秦王道。话音甫落,已经有人来报:“房大人、侯大人、秦将军、尉迟将军在外听命。”

    “快进,快进!”秦王话音未落,几位大人将军已经来到。一一见礼完毕,分别就座。

    杜如晦将事情择要复述一遍。

    尉迟敬德性子急,脱口道:“事不宜迟,殿下但下令,尉迟恭第一个效死!”

    秦王府里的密谋(3)

    “世民知将军忠心!但需周全之策。”秦王道。

    “那日殿下令我与长孙大人请了房、杜两位大人,不是已经定了计策?”尉迟敬德所说,乃是房、杜二人着道士服入府商议之事。

    “那日所议,只是粗疏。谁料事到如今,天象有变,时不我待,还须细为筹划。”李世民像在跟尉迟敬德解释,又像在与众人商议。他不是没有下定起事的决心,但事情来得这么快,却在他意料之外。时间如此紧急,能否一举成功?

    “明日,”房玄龄道,“皇上既召太子、齐王问话,便是天赐良机。一般情况,若要二人同时离开府邸并且同时出现,还真不易。况且进宫,带不了多少人马。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时机了。”

    “伏兵!”长孙无忌道,“玄武门是其必经之地。”

    “爱卿的意思是?”秦王接着长孙无忌的话问道。

    “伏兵玄武门,绑缚太子和齐王。”

    “万一事出不顺……”侯君集欲言又止。

    “事出不顺要如何?”秦王急切。

    “就杀掉他们?”

    “什么?杀掉?”秦王吃一惊。

    “杀掉太子和齐王。”侯君集点头。

    “不可!”秦王提高了声音道,“他们是我兄弟。”

    “秦王冷静!”房玄龄提醒道。

    “现在他们是敌人,斗争的敌人。”长孙无忌道。

    秦王看长孙妃,长孙妃秀眉锁起。

    “不可!”秦王摇头道,“天下人都会知道,李世民弑兄夺权。”

    众人面面相觑。

    “除非秦王不想夺权。除非——秦王甘等受戮。”侯君集道。

    秦王沉默半天,道:“如果万不得已,只好听任卿等。”

    “对,若能绑缚二人,就绑缚。若事出不顺,杀之。”杜如晦道。

    “可是,”秦王眉头仍然深锁,“今日父皇情绪无定,难以揣摩他的意向。父皇怪罪下来,未知后果如何。”

    “同时囚禁皇上。”侯君集道。话一出口,整个房间鸦雀无声。

    “不可!”秦王一语打破沉寂。

    “为万全计,恐怕不得不如此。”长孙无忌谨慎回道。

    秦王沉默许久,沉声道:“没有退一步的选择?”

    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更圆满的回答。气氛压抑。

    “建成、元吉是罪有可诛。父皇何罪,要遭囚禁?”秦王语含沉重,似乎是求救一样看向房玄龄,道:“房爱卿?!”

    “殿下……”房玄龄一时语塞。心下道:“你明知要政变必得控制皇上,何以如此逼问我房玄龄?”可是口中哪里敢说,一副低头惶恐的狼狈状。

    “殿下!”长孙妃解围道,“殿下与皇兄,本不相伯仲。皇上仁厚,慈爱也本不偏。只是皇兄为长子,弃长子而立次子,不是为国家安定之计。何况皇兄又竭力自保。父皇不得不将傅奕奏疏警示你。父子无仇,皇上视太子、视殿下,皆是骨肉。若论功业,皇上必是两难选择。而立长子,依礼是顺理成章。若无皇兄,立殿下也是顺理成章。”长孙妃婉婉转转说到这里,在座的人都听得明白。只是接下来该如何说话,长孙妃一时亦没有主意,于是也拿眼睛看房玄龄。

    房玄龄虽然惶恐,心中其实清楚,他谨慎道:“如今殿下生变事,也是无奈选择。只是怕皇上一时难以接受,下诏问罪。那样难免功亏一篑。所以控制皇上,只是权宜之计。等皇上立了殿下,变乱过去,一切定局,皇上自然也依从了事实。到时候父慈子孝,天下亦不致怪罪殿下。”

    “房大人所言甚是。”杜如晦道,“未必一定要囚禁皇上。只是变乱之后,控制皇上才能控制局面。皇上只要依从了事实,也就没有囚禁的必要。 囚禁皇上只是最坏的结果。”

    秦王无语。在座皆知秦王心下已赞同,亦纷纷表示房、杜所言有理,请秦王当机立断。

    秦王见状,顺水而进,痛心道:“只得如此。我已决定。请各位爱卿为世民详为筹划。”

    秦王府里的密谋(4)

    众人纷纷劝言之际,房玄龄的脑子已经转过几圈,此时听秦王说出请为筹划,便从容道:“只须明日玄武门开,秦府勇士集中门内埋伏。等太子、齐王经过,起而杀之。之后众勇士迅速赶往皇上所在,制伏左右卫士。到时皇上无奈,不得不承认事实。那时候若东宫、齐府兵得知消息,集结起来,赶来攻打。皇上的手谕应该也已经拿到,可用来退兵。”

    众人听得,皆叹服房玄龄计谋。

    “明日玄武门开时,天已拂晓。大队人马进去,是否过于招摇?守门将军又怎会允许我等带兵器进入宫内?万一皇上得知,提前防备,不是难办?”秦叔宝的担忧不无道理。

    “只能尽力谨慎。若想深夜进宫,就需要拿到钥匙。但钥匙掌握在门下省,恐怕很难,亦更易被觉察。”长孙无忌道。

    众人默然。杜如晦道:“等待门开,不宜多生枝节。”

    “守门将军可是常何?”房玄龄看了看秦王。

    “正是。对!怎忘了他。”李世民已经明白,只要常何点头,他们自然可以带人带兵器进入玄武门。

    “此人靠得住吗?”长孙无忌道。

    “我只需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详细情况不用告知。想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他是个聪明人。”秦王与常何也曾相处过,觉得此人心计不多,却是有恩必报,自己于他,也算有恩。

    想到此处,秦王拿起纸笔,匆匆写下几字。长孙妃早已站起身来,接过去,开门而出。她要做的是,赶紧派人给常何送去秦王的这封亲笔信。

    密谋还在进行,如何控制皇上还是没有敲定。

    “嘘!”长孙无忌突然警惕地将手指放在嘴边,“外面有声音。”

    一时惊住。秦王将门开一条缝,低声道:“谁?”

    “是我”,长孙妃的声音。

    秦王松口气,开门道:“进来。”

    长孙进得屋来,将个字条塞到李世民手中。

    “没有送出去?还是怎么?”李世民一皱眉头。

    长孙妃看秦王一眼,示意他打开。

    小楷秀字:“明日一早,皇上将泛舟西海池。”

    “这是……”不是刚才的字条,秦王有些回不过神来。

    “宫里传来的消息。”长孙妃将纸条给其他人看了。

    秦王脑子里回旋片刻,问道:“皇上泛舟海池!消息可真?”不敢置信的表情。

    “娘娘亲笔,我认得。千真万确。”长孙妃肯定地说。她在宫中早已结识不少妃嫔。

    秦王由疑转喜:“伏兵临湖殿!”

    “可就近控制皇上!” 长孙无忌领悟。

    众人恍悟!天助!

    “临湖殿有卫士百人左右,皇上身边亦有卫士百人左右。”长孙妃提醒道。

    秦王沉思片刻,道:“不必担心,我自有处置。”

    “现在紧要,是知会众勇士,好做准备。另外联络敬君弘等人,确保明日顺利进门。”房玄龄补充道。

    “已经派人前去联络敬君弘诸人,此刻应在回返路上。前去给常何送信的人也该快回来了。”长孙妃道,一双漂亮睿智的眼睛看着秦王。

    不由得秦王不心生感激,他对爱妃点头,英俊刚硬的脸上难掩温情。

    夜已深,暑热退去,有阵阵凉风,不时从窗户吹进来。房间内灯火摇曳,照着每个人的面孔,严肃,忐忑,激动。

    秦王以行军命将的口吻严肃吩咐道:“尉迟将军和侯将军,请即时安排众勇士妥善准备!房爱卿和杜爱卿,同我等候消息。爱妃,安排其余人众,就近稍为休息。”

    喋血玄武门(1)

    夜色尚未褪尽,微风徐徐。常何已徘徊于皇宫北门,一身整齐官服,却难掩内心的起伏激荡。

    常何属下、守门卫士敬君弘等,陆陆续续来到。常何尽力像每日一样,招呼属下,对敬君弘拱手为礼。

    城门打开,敬君弘等卫士依次列队门墙内外。

    不一时,像是天降一般,一队人马自西侧出现,全副武装,向门口走来。

    为首者乃是秦王。他向常何使个眼色,又向敬君弘点点头。彼此无语。秦王和为首几人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便进了门,一直走向不远的临湖殿。秦王将带头卫士拉向一边,常何听不见他们有何对话。只见秦王朝门口招手,一队人马便进了门,迅速埋伏在临湖殿周围。像是演戏一般,转瞬间便各各隐伏不见。六月盛夏,常何却感觉到寒气,他觉得秦王所带壮勇像是一队庞大的阴间地府兵!常何脑子里闪过“地府兵”一词,不禁颤抖。

    大约有一柱香时间,宫门冷清。之后,常何看见太子和齐王骑马从东侧并排而来,身后三四十护卫,马蹄声匆促不安。

    太子经过门口时向常何看了一眼。常何不由打了一个冷战。昔日跟从太子征河东、太子礼待他的诸般情形无来由地在脑子里回旋。

    常何犹自恍惚间,太子、齐王已行近临湖殿。只听得坐骑嘶鸣,太子、齐王回马而奔。秦王即时现身,飞骑追来。齐王欲张弓,惊惶间竟是再三不能拉开。秦王却将一支劲箭射向狂奔不暇的太子。可怜太子,一箭落马,不甘却又无奈地闭上了眼睛。而几十步之外,临湖殿伏兵刹那间涌出,七十余骑排山压来,为首使双枪者正是尉迟敬德。太子齐王左右护卫,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便被突如其来的伏兵围攻,匆促之间哪里招架得住,纷纷落马,惨叫连连。

    一时间齐王面如灰土,弃弓而奔。尉迟敬德左右搭弓射齐王,齐王坠马。惊惶爬起,却见秦王坐骑奔入旁边树林,被木枝所挂,牵绊不能前进。齐王不知哪里涌起一股力量,奔至树下,徒手搏斗间夺过秦王弓,死死向秦王脖颈用力。一边垂死无惧,眼射凶光;一边身不由己、面色全无。不知秦王是否来得及感叹命运,电光火石间一声雷厉呵斥,尉迟敬德跃马而来。元吉哪里还顾得上到手的猎物?慌不择路,向着南边的武德殿便跑。岂非徒然?尉迟敬德一箭疾飞,元吉摇晃几下,倒地,毙命。

    且说这边,刀剑如群魔乱舞,砍杀间一人冲出,直奔玄武门。常何目睹这一场骤变,闪电般迅速,眼看着这人满面血污,出门向东奔去。他才意识到,太子和齐王,已惨死地上。稍往远处看,临湖殿旁,他们刚才所带的卫士,现在已经变成了尸体,横七竖八躺了一地,零星还有几个人在厮杀。张公谨飞马朝玄武门而来,尉迟敬德则朝海池边疾驰而去,后面几十骑紧紧跟随。

    常何正在忖度:何以他们向海池而去?这边尘土飞扬,大队人马已从东宫方向奔来。来者是东宫、齐府精骑。为首的是统领东宫兵马的翊卫车骑将军冯立以及他的副护军薛万彻、东宫帐内府的车骑将军谢叔方。可是已经太晚!常何摇摇头,再看一眼太子尸体,一世英名,转瞬消逝,惨淡如是。

    张公谨身形魁梧,青面髭须,如剑浓眉下一双大眼炯炯圆睁,大喝一声,将个厚重的玄武门城门紧紧关闭,把从东门杀来的两千精兵挡在门外,同时亦把云麾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与几十宿卫兵挡在门外。东宫、齐府两千兵马奋力攻门,张公谨以一人之力死死拒守。坚固的城门在无数兵器下铮铮摇撼,门外的敬君弘挺身拔刀迎战。身边亲信阻止道:“局势尚不明朗,且先静观变化,等皇上下令,兵马聚集,再战不晚。”敬君弘大刀一挥,道:“卫士守门,死得其所!”中郎将吕世衡亦响应道:“兄弟们,守住城门,保护皇上。”

    “敬君弘,皇上平时待你不薄,何以不报皇恩却为贼战?”冯立麾刀指责道。

    “太子不义。敬某职在守门,为责为义而战!”

    喋血玄武门(3)

    到底薛万彻作如何想?不知道!一呼百应,鼓噪混乱,汹汹欲向秦府。“且慢!”晴空响雷,雷厉震天,城门上出现黑面神将尉迟敬德,一手一颗血淋淋人头,大叫道:“李建成、李元吉人头在此。皇上口谕,令诸军皆受秦王处置。”

    心散如水泄。紧接着宇文士及出现,宣高祖敕书:“皇上诏令,自今以后,诸军皆受秦王……”薛万彻料无力回天,亦不想听下去,大喝一声,引数十骑向终南山而去。冯立刀指敬君弘尸体,谓左右道:“此贼死,亦算薄报太子平日恩德!”仰天而叹,左右解体而去。冯立带着谢叔方,一个狠心,亦向城外逃去。

    在这场变故中,尉迟敬德最为忙碌。据记载,紧急时刻救秦王者是尉迟敬德,玄武门以太子、齐王人头退兵者是尉迟敬德,海池边与高祖对话的亦是尉迟敬德。《资治通鉴》先记玄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38_38395/5848494.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