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中原_分节阅读 2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面,距离也这么近;尽管蒋介石的腰板依旧那么笔挺,看得出却是费了力气的,脸上满是倦容,头发、胡须虽然刚刚修过,却掩不住那藏在皮肉中的苍白。

    顾祝同的心头升起一种不可言状的恻隐,眼睛竞有些潮湿了。他赶紧掉过头,重又把身子陷在沙发中,默默叹道:

    “老头子也不容易哟!……”

    自从加人黄埔,追随蒋介石整整25年,他深知蒋介石的内心。撤查治办几个战场指挥官,总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倘不找几个替罪羊,又以何面目诏示天下?特别在目前的形势下,美国人正准备打总裁的算盘呢。

    上个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魏德迈将军赴华考察,与顾祝同在徐州见了一面。8月24日,蒋介石举行宴会欢送魏德迈,顾祝同身负重责未能参加,但魏德迈的即席演讲他日后却有耳闻。

    美国人真不讲面子。魏德迈的直言不讳令蒋介石险些摔了酒杯。

    魏德迈说:

    “总统6月30日决定我来中国,刘、邓军是30日渡黄河,国军号称足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竟不费吹灰之力被一举攻破!世界上只有马其诺防线可与它相比,但马其诺防线被攻破意味着什么呢?

    “我是7月24日到南京的,你们说刘、邓军正在西窜,结果一窜却‘窜掉’国军九个半旅;你们说刘、邓已溃不成军,结果他们展开了战略进攻…一你们平均每月要花300o万的军费,竟被打得一败涂地!先生们,我真不知如何形容我此刻的心清。”

    魏德迈沉痛过后,道出了惊人的结论:“我以为,中国的复兴有待于令人振奋的领导。”

    这话太坦率、太露骨、太厉害了。顾祝同听说,在场的军政要员惊得嘴都合不拢,望着蒋介石一阵青、一阵白的脸,没有人敢给这位美国总统特使的讲话鼓掌。

    到了这种地步,总裁能不暴跳如雷,能不想方设法挽回面子吗?

    面子倒是次要的,顾祝同想,要紧的是不能让刘邓在大别山站住脚,一日共产党在中原成了气候,不管是蒋介石还是他顾祝同的身家性命,包括国民党的半壁江山,都将统统断送。因此,当务之急是进剿大别山!

    办公桌上的机要电话响起急促的铃声。

    顾祝同猜测到是谁打来的,赶紧几步抓起电话。

    耳机里传来十分熟悉的绍兴官话,令顾祝同惊奇的是声音竟那么轻柔、那么自信:“墨三吗?20多天追剿共军,我知道你是尽了力的。虽有困失,责任不在你。目前最重要的是把刘邓残部消灭十大别山北麓,要抢时间,抓战机,打他立足未稳,打他疲惫不堪,打他没有后方基地。这是敌人最艰难的时刻,也是进剿最有利的时机。千万记住,战机稍纵即逝。我明天即上庐山,在大别山对面等你的好消息。”

    顾祝同感动得诚惶诚恐:“校长,学生当竭尽全力,以报效党国!”

    顾祝同心里亮堂了,沉闷了多日的办公室也有了生机。他背着手在房子里急速地兜了几圈,传令召开军事会议。

    在军事会议上,顾祝同宣布了他的部署:

    共军第1、7纵队,刻已进抵周党畈、涩港店间地

    区;其第2、6纵队主力,刻在光山、泼皮河南地区,

    其先头部队已进占经扶;其第3纵队已进占商城。

    本部决以主力先击灭共军第1、7纵队。兹策定部

    署如下:。

    (1)张淦部遂照昨日电令行动;

    (2)吴绍周部第85师,以一个团守备息县及其以

    南河防,主力即改在大林庄渡河,续向罗山及其以南地

    区追击,协同罗广文兵团之作战;

    (3)张旭东团留一个营守新蔡,主力迅回息县增

    防;

    (4)罗广文部以第10师渡河后,迅解罗山之围,

    速向周党皈及其以百地区进出活动;第40师于30日

    由五里店向涩港店以东地区索共军第1、7纵队主力攻

    击…

    顾祝同挥舞手中的镀铝金属小棒,指向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诸位,大别山犹如一盘石磨,只要我23个旅数十万大军合力转动,就能把共军碾成齏粉!”

    河南商城 罗家凹 1947年9月4日

    就在顾祝同调兵遣将的时候,刘伯承、邓小平为创建根据地,已经指挥部队先敌在大别山实施了战略展开。

    各部队行动要旨如下:

    3纵应迅速攻占立煌,并侦察六安、霍山、舒城、

    芦江、桐城、潜山、太湖诸城准备占领之;

    6纵主力应迅速攻占光山、经扶,并侦察黄安、麻

    城、罗田、英山、浠水、广济诸城准备占领之;

    1纵应于攻克罗山后,以一部破袭平汉路,另以张

    才千部占领礼山、宣化店地区迫近平汉线活动,主力集

    结罗山地区待机;。

    2纵应攻占商城,相机占领潢川,并准备接替光

    山、固始地区防务,尔后即在光固商地区待机;

    高大的青枫树宛如一柄擎天巨伞为初秋的大地投下一片绿荫。

    绿荫,军政处处长杨国宇席地铺开油印地图,一边比照刘邓前几天下达的行动部署,一边用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的符号圈点目前部队所到达位置,还不时往小本子*记一些需要军政处配合的工作要点。

    杨国宇本是个闲不住的人,难得这样坐下来。他圆头、圆脸、圆眼,加上个头小,整个身子都是圆的,就像绿荫场上的足球,只要部队有行动,他就一刻不停地奔波,一会儿冲到东南,一会儿问到西北,连驻地老乡婆媳吵嘴、夫妻离婚他也会去“插”一杠子。做调解工作。刘伯承为了能让他坐下来,曾几次督促他学点俄文,背背单同,以“消耗”过剩的精力,一举两得。他敬重“刘帅长”,照着做了。也算没白学,记住了俄语中把生过孩子的妇女叫“娃他母”,其余的全在忙忙乎乎中就饭吃了;而“毛病”却依旧,真真的“一举两失”。但此刻,他必须强迫自己坐下来,好好思谋思谋,否则他的军政处就要被来自四面八方的“球手”们争论、撕巴零碎了。

    形势发展太快了!

    短短几天,第6纵队(欠一个旅)已经拿下光山、经扶、麻城、黄安,正直抵长江北岸;第3纵队挺进皖西,如人无人之境,连克叶集、立煌、六安诸镇;第2纵队继占潢川之后,又迅速推进到固始、商城一线;第1纵队控制了罗山以南、光山和经扶以西广大地区;中原独立旅更是迫近平汉,兵临信阳……

    正如刘伯承所说:“我们要趁敌重兵追击尚未渡淮,大别山腹地空虚之际,迅速展开,广占地盘,来一个麻雀满天飞!”

    麻雀飞满天,窝还在下枫树下。

    几天来,物资统筹、伤员安置、车辆骡马使用、南下干部分遣、要枪支、要子弹……都把手伸向军政处。杨国宇真的忙成了个“球”。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诸多的野战军中,唯独刘邓在袖珍精干的指挥部里设了个军政处。当初杨国宇曾问成立这个处做什么,李达说:“刘邓首长历来主张机关要简化层次,但却又决定成立军政处,我体会有点像日本的不管部,协助首长管那些除了作战之外必须管又无人管的日常勤务。首长的意思让你去干不管部长。你挑几个人先把班子搭起来吧。”只三言两语,事情就这么定了。长期从事机要工作的杨国宇就从那个室内好似“台球桌”的狭小空间一下子跃到广阔的“足球场”。

    于是,野战军指挥部里就有了两个“大人”:一位是“邓大人”,一位是“杨大人”。直到1990年邓小平接见原第二野战军老同志时,一看到杨国宇,老远就笑着伸出手来:“你好呀,杨大人!”

    让杨国宇管“不管部”再合适不过了。他本来就什么事都爱管。“不管部”管的事情牵上挂下,吃喝拉撒睡,杂七杂八,形同乱麻,钝刀子不行。杨国宇的个性敢说、敢做、敢断,正好是把快刀,什么事到了他那里,保准“一刀”解决问题。当然,刀子太快有时受表扬,有时就免不了挨橹。杨国宇的另一个特点正好是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无论怎么批,晚上倒头准能打呼噜,转天醒来照样精神饱满得像打足了气的球。这一点,打从他跨进八路军129师的大门就练出来了。他是从红四方面军来的。刚开始,别人一提张国焘,就把眼睛对着他,好像他是机会主义“残余”。四川人又少,别人不称名不道姓,只管他叫“锤子”。他心里不舒服,要求回老部队。刘伯承说我也是刚来,人生地不熟,久而久之就会习惯的。他一想,是呀,刘伯承不也是四川人吗?就这么简单地想通了。

    杨国宇这会儿全神贯注,以致于走到身边的脚步声都没听见,直到邓小平叫了声“杨大人”,他才连忙站起来。

    “不错,不错。夏伯阳在动脑筋了。”刘伯承拍了他肩膀一下,又和邓小个并肩走去了。

    杨国宇望着刘邓的背影,心里犯嘀咕:首长在干什么?散步?每到一个新地方,刘邓都要转一转,一来散步,二来熟悉地形,以防敌人突袭,这已成老习惯了。可今天散步“散”得不对头,都出来好几趟守。邓政委站住了,回头看了看远处拴的几匹骡子,又继续往前走。是不是又要打我的算盘,准备再轻装?

    青枫树另一边有一块空地,张际春正在教一群战士擂稻谷。他做示范,战士们轮流学,结果洋相百出,不是连壳带谷擂成粉末,就是一糙下去砸个满天飞。张际春不急,再做示范。初秋的阳光仍很灼人,他的衣服汗湿得前心贴后背,更显得瘦嶙嶙的。

    部队初到南方,吃就是个大问题。总部即将断粮,派出去筹粮的张洞庭、张建涛带着一伙人很卖力气,跑了许多地方,挑回来的却是一筐筐稻谷。北方人吃不惯大米倒也罢了,可这一粒粒带壳的谷子怎么煮饭?张际春把总部为数不多的南方籍干部战士集合起来,问了个遍,也没有一个会擂谷的。在南方,这是婆娘们干的活。

    “吃大米的人不知道大米怎样脱壳,这也太不成话了。是不是呀?”

    张际春批评人总是这么柔声细语,批评之后必定再加上一句“是不是呀”。批评还要“商量”着批评,其实这正是他的魁力所在。

    没人会,张际春就亲自教。他挽起袖管,操起擂米褪,一捶一捶把黄灿灿的稻谷擂成白亮亮的大米,动作熟练得蛮像行家里手。

    刘邓大军的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由一人兼任,这在各野战军中独一无二。做政治工作,他能一下子抓住关键。军队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的创举,而营团以上设立党委制度则是张际春的倡议与实践。毛泽东知道后,立即首肯,推广全军实行,而后又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健全党委制》,使之理论化、制度化。做思想工作,张际春有句名言:讲大道理容易,说服人难。他的耐心细致出了名。日常生活,他扎在人堆里,外人分不出哪个是首长,整个一个“老炊事员”。行军时,他知道大家口渴,便常带着宣传队打前站,劈柴烧火煮上一大锅开水或稀粥,等部队一到,清凉凉的马上就能喝。宿营时,他从不占老百姓的内房,总是在堂屋里打地铺,和政治部的干部战士挤在一起。

    天突然阴下来,一阵大风刮得青枫叶纷纷落下。

    杨国宇连忙收拾起图纸,看见刘伯承、邓小平又朝他走过来。邓小平的眼睛还在不时地打量那几匹骡子。

    杨国宇憋不住,迎上前说:“邓政委,你莫再打那几匹牲口的主意了。再减,你和司令员都莫得骑喽。”

    刘伯承笑了:“杨国宇不简单,居然能猜出邓政委的心思。”

    正说着,李达带着柴成文急匆匆赶来。

    李达报告:“司令员、政委,敌情有些变化。”

    柴成文的情报处处长干得相当出色。长期的机要工作使他养成不留片纸只字的习惯,所有的情报全装在他那并不硕大的脑袋里,只要一张嘴便口若悬河:“根据侦察、截获和各部队提供的情报,敌罗广文兵团的10师已侵占宣化店,58师正由上石桥向商城进犯中,46师主力已经到达立煌、六安附近,张淦兵团已渡过陵沙河,向经扶方向推进……看来,敌人似已侦察到我野战军总部位置,正把三路重兵对准我们。”

    刘伯承:“敌人这样做就对头了。他气势汹汹把兵力对准我们,这就给我们放出去的麻雀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可以无忧无虑纵横发展,飞遍大别山。”

    “司令员分析得好。只要广占大别山区,我们实行宽大机动就有了广阔的回旋余地。”邓小平点燃香烟,摇着火柴棍略思,义说:“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我们有必要在这里打一仗。”

    刘伯承:“对头。这是我们进大别山后的第一仗,初战的成败将影响全局的发展。因此,关键问题是要选好打击对象。杨国宇,你刚才不是在看地图吗?借来用用。”

    杨国宇赶紧从兜里掏出油印地图。‘

    刘伯承接过来,歪着头看:“好家伙!杨国宇的地图像天书,上面尽是些天文符号。”

    邓小平凑上去看,吸到嘴里的烟来不及吐出,呛得边咳边笑:“我们的杨大人不愧机要工作出身。倘若把这张地图送到南京,蒋介石看了也不知所云。”

    笑了一阵,刘伯承指着地图说:“你们看,东线是桂系主力部队,他们在这里经营多年,不易对付;西线的中央系部队行动迟缓,我们暂时够不到;唯独这个滇军58师远道而来,人地两生,倒积极跑在前头。我看,咱们还是老办法,避强就弱,避实就虚,就打他58师!”

    邓小平:“四川有句土话,叫吃柿了拣软的,吃辣椒挑尖的,哪个好吃吃哪个。我同意司令员的想法,先打58师!”

    刘伯承:“参谋长,通知1纵、2纵和6纵16旅,立即向商城河风桥一带集结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39_39518/5943653.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