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文艺策划吗,还能干吗?
许伟继续说下去:“在我们公司经营范围里,我们公司主营是图书策划,艺术投资咨询,广告策划,艺术品展销等业务,目前我们公司主要是进行图书策划。招你们来,大多数都是做业务的,在你们想象中做业务很可能就是要像推销保险一样满大街跑,在这里我郑重地向大家保证,你们基本上不需要出去跑业务,一切业务主要靠电话来联系,整体上说工作是轻松的,所以希望你们能够珍惜眼前的工作,好好地干下去,我是不会亏待大家的。”他说着连带扫视了全部的员工,最后目光停留在几个老员工的脸上。
新人们都有点纳闷,靠电话就能找到业务?而且一个月会有几万的收入?脑海里谁也没有具体的概念。衣伯勋也纳闷,但是他知道与自己无关,自己过来是做编辑的。
“现在,我们请新员工自我介绍,等一下好分组。”许伟这才盯着后面的新人,看谁会先介绍自己。
“我叫胡小萍,是湖北黄石人,毕业于中南师大,学的是物理,曾在中学任教,今年初辞职来了广州,一直在做保险。”她的声音不大,但是吐字清晰,声音清脆如风铃般动听。
胡小萍开了头,大家都跃跃欲试,便一个个介绍了自己,老板看着众人,脸上带着笑容,似乎很满意自己挑选出来的人才,这可是从一百多人中选出来的。
待大家介绍完毕,许伟又清了清嗓子,冲靠近他坐的一个男的说道:“老曹,你要的人少,就由你来选吧,然后再由张博赢选,剩下就是夏雨的。”
老曹便站起来转身面对大家,看了大家一会,随后扭头对老板说:“不是有一个做校对的,还有一个做文员的,是哪两个?”
衣伯勋看了一眼老曹,感到这个男的长得很帅,很像中学历史课本中介绍周恩来年轻时的照片,年龄约莫在二十出头,心里不觉佩服他来,估计一个月上万的应该有他吧。当然老曹没有这么年轻,他已经三十多岁了,只是皮肤白皙,所以看上去很年轻,这个是衣伯勋后来才知道的。
许伟就说做校对的是衣伯勋,文员是姚青云,其他人随你挑。
衣伯勋顿时纳闷起来,不是要编辑吗,怎么现在变成校对的了?可是一想到公司的美好前景,想到自己前程似锦,也就不再多想,做什么都乐意。
老曹就用手指了指朱丽叶和方华。“就要这两个女的吧。我们那里都是男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
许伟就插言:“你俩可要跟着老曹好好干,他可是我们这里的博士啊。对了,我忘了告诉大家,我们单位可是藏龙卧虎的,有两位博士的,一个就是我们老曹,是物理专业的博士,另一个就是我们的李教授,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博士,以前可是理工大学的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呢,你们现在去书店还可以找到他的专著。”
大家顿时又是一阵议论纷纷,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小小的策划公司,竟然有两个博士啊,就像土地庙里来了大主持,有点大材小用。
许伟言无不尽,继续说道:“我们公司还有两位硕士,包括我,北京大学毕业的,另外就是夏雨,西北大学的数学系研究生。”看他的表情,有点得意洋洋。
他这番话,给大家吃了定心丸,竟然能留下这么多高学历的人,前面说月薪几万定是所言非虚。
轮到张博赢挑人,他在面试的时候已经做到心中有数,积极贯彻老板的用人标准,就是找那声音好听脑子活的用,就点了楚国、胡小萍、王子翰、陈建超。剩下胡国军、刘浪五人,全部归夏雨。
许伟见分好组,喝了口水说道:“好了,现在我们分好组了,近期有两个项目就要上马,请你们各组组长回去后对新成员积极培训,让他们及早上手。现在我给新员工讲明待遇,其中校对员衣伯勋月薪一千五,试用期一年,文员姚青云月薪一千二,试用期三个月。”
老板说着拿眼看了衣伯勋和姚青云一眼,最后目光定在衣伯勋脸上。衣伯勋从月薪几万元的云端跌落下来,有美梦初醒的感觉。但是面上没有具体的表情,需要这份工作,就是月薪八百,也要干上几个月再说。
老板随后又对着一排业务员说:“做业务的我们采用基本工资加提成,试用期三个月,工资是每月六百块,主要是熟悉业务;试用期结束,工资是四百,提成根据业绩按20%提成。”说完也拿眼盯着众人看。
新人们顿时你看我我看你,彼此心中无底,如果没有业绩,六百四百能干啥啊,交了房租还不够吃呢。衣伯勋此时才好受一点,毕竟自己的工资还算最高,只是一想到人家是三个月试用期,而自己是一年,心里就窝气,好像自己长了一副不好好干的模样,所以要比别人试用期长。
许伟前面讲了月薪几万,现在却又把基本工资压得很低,他要的就是这种天上地下的反差,人喝了口水,慢条斯理地说道:“大家一定很惊讶吧,怎么试用期的工资比正式的工资还高?这是因为试用期大家才接触业务,短时期没有什么业绩,六百块算是基本生活费,等到业务上手了,加上提成,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工资满意的。”
老板这一解释,大家心里才有了数,底下还坐着老员工,他们都没有提出什么异议,显然所言不假。许伟随后又讲明公司不包吃住,校对和文员不能兼职做业务,各司其职,尽好自己的职责,业务员每月的业务超过三千块才会有提成,否则只有基本工资。随后问大家有异议没有。照样,新人彼此看了,都哑口无言,现在工作这么难找,有份工作做已经不错了,谁还提要求?况且老板还给大家把美好前景画了出来,又有谁会不珍惜前程似锦的未来?
只有衣伯勋有点泄气,月薪几万跟他是不沾边的了,将来只有艳羡的份啊。但是转念想,一月毕竟有千八块,总比饿死的强,就骂自己:人心不足蛇吞象,真是不知道好歹啊。
许伟见大家都没有异议,就说散会,请大家跟组长一起到各自的办公室听组长详细安排。
大家顿时作鸟兽散,衣伯勋正不知往哪里去,李不朽冲他喊道:“唉,衣伯勋,你是跟我一个组的,跟我去办公室,我有些活正要你做呢。”
衣伯勋只好乖乖地跟着李不朽走了。
四、心安理得
衣伯勋跟着李不朽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室不大,十多方的样子,前后放了两张电脑桌,挨着窗户那一侧挨墙放了一个书柜。显然教授爱好干净,他的桌靠近窗,桌面上除了液晶显示器什么都没有,一旁的侧桌上也是一干二净,只放了喝功夫茶的器具。书柜上放了几层书,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衣伯勋正在打量,李教授从柜筒里拿出厚厚一叠的文稿。“喏,积了几个星期了,我也没有时间看。现在你来了,先把这些校对了吧。”
衣伯勋连忙接过来,沉甸甸的文稿啊。他心中也随之一沉,面上却冲教授讨好地笑笑,问道:“是不是把错字拣出来,修改了?”
教授顿时迟疑地看了看他,脸上摆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校对?该就是找错别字吧,还能干啥?”
衣伯勋听那语气,似乎很瞧不起校对一样,好像说他也就只会做校对一样。
衣伯勋不舒服,可是哪敢闹别扭,看了前面空落落的桌子,约莫这就是自己的办公桌,只好乖乖地坐下来。
一看手中的文稿,第一篇标题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往下继续翻,也是写教育现代化有关文章,顿时纳闷起来:难道公司就是策划这一类的图书,这类图书能不能卖出去啊?衣伯勋盘算着,却没有盘算出所以然,想着老板说的月薪几万,更是一头雾水。好在不关自己,安心做自己的校对吧,衣伯勋想着微微地叹息一下。
“唉,小衣,你还不知道我的名字吧?我叫李不朽,大家都喊我教授,以后你也跟着喊我教授吧。”李不朽在后面冷不丁冒出一句。
衣伯勋正在纳闷这个教授不好相处,听他这样一说,差点笑出声来。小衣,从来没有人这样喊过他,好像说的是内衣什么的,平时家里都喊他伯勋,同学也是直呼大名,谁会喊小衣啊?只不过逗笑衣伯勋的倒不是自己的称谓,而是李不朽。我看是老朽,腐朽。
衣伯勋想着,还是转身看了教授一眼。但见教授没有看过来,而是似乎很困乏地斜靠在扶手椅上。正不知道该说什么,教授也反应过来“小衣”的称谓有点别扭:“唉,小衣,你这个姓很少啊,想着喊你小衣,总感到很别扭,没有小张小王喊起来顺口;喊你小勋呢,也是有点怪,好像很逊,很倒霉一样。”教授说着,摆出苦思状,感到怎么喊都不妥一样。
衣伯勋一时想不明白自己的名字怎么跟倒霉联系在一起,但是还是笑吟吟地答道:“喊我阿衣就行了,中央电视台不是有个主持人叫阿亿呢。”
“还阿姨啊,怎么不说大妈呢。”李不朽脸上涌出笑容来,他是跟衣伯勋说笑。
衣伯勋也只好尴尬地陪了笑,但没有说什么,扭头继续校对文章。教授也不再说什么,开始玩游戏连连看。
衣伯勋校对着文章,却在想着教授对他的称谓。人也真是的,好像喊了人家的全名,就降低自己身份一样。名字不就是人的代号吗,喊我衣伯勋不就行了,却要喊我小衣小勋,听着就别扭。想到这里,衣伯勋才想起家乡话里形容人倒霉会说近来很逊,难怪他会说小勋喊起来也怪。
教授早把连连看玩上手,很快就把关过了,一时想起什么,就起身,从书柜上拿了一本厚厚的字典。“小衣,这本字典给你了,平时有空的话就背背字典。”
衣伯勋被他冷不丁的话吓了一跳,忙扭头看。教授已经走过来,把字典放到他的桌面上。教授是为了衣伯勋好,才把自己的字典给了衣伯勋。可是衣伯勋对教授很有成见,看了那么厚的一本字典,背死了也背不完。
“你可要好好干,老板说了,出现一个错字就要扣你五块钱呢,所以遇到生僻字就要翻字典,别想当然。”李不朽提醒他。
“不会吧,一个字就要五快啊!”衣伯勋难以置信,想到文稿是厚厚一叠,几百万字,自己那点工资可经不起扣。
“给你说实话吧,老板原本可是不要你的,后来还是张博赢看了你的小说,感到你是个人才,也就为你争取了,老板这才要你。”教授不紧不慢地说道。
衣伯勋心里顿时一凉,原来如此,难怪我的试用期是一年,明摆着不给我好果子吃啊。
“所以你平日可要注意,多干事少扯皮就行了。”教授做过老师,教导人还是有水平。
“您说的极是,我会好好干的。”衣伯勋心里骂娘,明摆着给我下马威,面上只是尴尬地应道。
教授继续说道:“只不过你也别妄自菲薄,老板不要你是因为他跟本没打算招编辑和校对的,只是想多吸引人来应聘,所以才写了招编辑、文员。实际则是招业务的,他听你的声音,嫌你口音重,带着地方腔,看你不是做业务的料,所以才不要你的。”
哦,原来如此。衣伯勋稍微好受一些,原来是因为我的声音啊。他顿时惭愧起来,也为自己不会说普通话感到难堪,一口河南话,说得快了别人还听不懂呢。这样想,衣伯勋原本还羡慕业务员可以一月拿几万,为自己一月千把块感到不平衡,现在倒心安理得了,原来自己不是做业务的料啊。只不过做业务跟人说话有什么关系?衣伯勋不明白起来。
经过半个多月的工作,衣伯勋又是聪明乖巧的人,很快就跟公司其他人员打成一片。公司小,也就那二十多个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一天连带中午休息时间要十个小时在一起,所以彼此很快熟悉,衣伯勋零零碎碎地对公司业务有了了解,也知道老板为什么听声音就不要他做业务的原因。
时代在发展,社会分工更精细,以前所说的三百六十行,早就不能囊括这个社会的各行各业了。就拿九头鸟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来说,名义上有着响当当的头衔,说出去也是光荣的职业,搞文艺的,再细化是搞图书策划的,多少是做那些阳春白雪之能事。
老板许伟是湖北人。人家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说的是湖北人聪明。老板也以聪明自居,所以毫不介意给公司按个九头鸟名号。公司创业那阶段,就三四个人,老板那时候还艰苦朴素,事事亲历亲为。随着铺面的铺展,就发展到十几个人,老板就从业务里解放出来,专门在外面找合作项目。
衣伯勋他们进公司时,公司已经绝处逢生,开始春暖花开,老板的事业渐步鼎盛,其与教育联盟(虚构单位)搞的合作项目已到尾声,各项赞助费已经中饱私囊,一个项目就挣了二百多万。这是老板的第一桶金,老板不仅买了房子还买了车,还有了资金来招兵买马,扩展业务。
衣伯勋从教授那里听到老板一下子就有了二百万收入,顿时眼睛睁得大大的,流露出不可相信的样子。
“你不信啊,你这几天校对的稿件,都是全省各处学校的校长写的,说得好是调研文章,说不好都是狗屁文章。可是就是这些稿件,每一篇少则为老板挣二千三千,多则上万,你说这几千篇,能挣多少?”教授一边玩着游戏一边随口说道。
衣伯勋多少有点相信了。这些天他每天都忙着校对稿子,这些稿子确实是各地学校的校长写的
本文链接:
http://m.picdg.com/42_42134/643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