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公司的流氓们( 发财梦 )_分节阅读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小学校长,也有中学校长,写的都是关于教育现代化的调研文章,篇篇都是老生常谈,毫无建设意义。衣伯勋开始还煞有介事地拜读,可是到了后面就有点腻烦,还在纳闷这样的文章怎能汇编成书,原来如此啊。他顿时想起大学时候自己在校刊上登载论文,那编辑不给稿费还要让他出钱,结果没有给钱文章到刊发的时候就给撤了下来。现在写文章没有稿费,想发表还要出钱,这是什么世道啊,衣伯勋有点看不明白。

    衣伯勋每天透过百叶窗的缝隙,看到文墨染就感到舒坦,总会愣上一阵子。这天教授看在眼里,就逗他说道:“小衣,色眯眯地看什么?”说着也透过百叶窗往外看。

    “没看什么。”衣伯勋白皙的脸便变红了。

    “看也没用,人家虽不是名花有主,可是一个心思等着钓金龟婿,你小子的穷酸样,怎么会入人家的眼睛。”教授带着嘲笑说道。

    “教授,你说什么啊,我是在想问题。”衣伯勋狡辩起来。

    “得,你小子尾巴不翘也知道你拉啥屎。”教授嘿嘿笑了。

    衣伯勋顿时尴尬地低了头,不再理会他。教授便絮絮叨叨地说道:“文墨染是老板同学的以前女朋友,他们之间关系复杂着呢,现在她算是老板的心腹,所以从公司成立就做的是财务。那时候公司人员少,她还做一些文字工作,也负责前台接待工作。现在好了,招了姚青云,接待工作就交给她做,文墨染则专一负责财务这一块。”

    衣伯勋心情顿时沉重下来,以前的女朋友?关系复杂?该是什么样的角色?衣伯勋不好直白地问。

    这些天跟教授天天在一起,感觉教授不像开始那样难以相处,有时候遇到拿不准的生僻字,只要问他就能解决,言谈举止,看得出教授是有真才实学,所以他对教授尊敬了几分。只是一直纳闷,像教授这样的人才,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怎么就离职了。

    姚青云不是招聘过来的,是老板同学的妹妹,初中毕业没事干,就出来混口饭,顺便长长见识。在单位说好听是做文员,说不好听就是跑腿的、打杂的。只不过她人还算勤奋,叫她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大中午阳光火辣辣,老板一声吩咐她也会跑着去银行。别人让她做什么也抱着乐呵呵的态度,总做举手之劳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喜欢她。

    剩下的十多人都是业务员,分成三个组,老曹是一组的组长,跟老板一起闯天下的,算是元老,他有一个外号叫军委主席,着实让衣伯勋琢磨不透,怎么会有这样的外号呢;张博赢是二组的组长,待人很亲和,平日里就他喜欢说些黄段子,把大家伙都逗笑。衣伯勋一直以为张博赢被人喊淫长,定是跟他的名字和喜欢说黄段子分不开,只是后来才知道另有原因。三组组长夏雨是个酒鬼,长得英俊潇洒,谈吐幽默风趣,一副死不要脸的样子,恰好合了老板的要求,就是嘴皮薄,脸皮厚,是新员工们学习的表率典范。这些业务员说辛苦也不辛苦,平时就是坐在办公室打打电话,耍耍嘴皮子。说到这,大家就该知道这个公司是靠什么发家,这些员工是靠什么吃饭的了。

    好在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衣伯勋渐渐知道了公司是怎样运作,也就见怪不怪了。

    五、狐假虎威

    九头鸟文艺策划公司主要是搞图书策划,现在中国的图书市场还不成熟,应该潜力很大。衣伯勋一开始感到老板有眼光,虽然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公司,但是发展下去,如果能够策划几本畅销书,一定会有立杆见影的效益。可是等了解了公司的运作,才知道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老板的策划和衣伯勋所想的策划的不同,简直是天壤之别,云泥之分。

    衣伯勋理解的策划是要眼光,培育和挖掘新人,就像造星公司一样,栽培出著名作家,或是打造一个品牌书系,像前几年的春风文艺出版社那样搞出布老虎丛书,并栽培一系列作家。

    当衣伯勋跟教授闲聊,对公司策划的图书提出疑问时,教授顿时笑了。

    “小衣,你还没有彻底入行。你要是有机会去张博赢那里看看他们是怎样做业务的,你就知道我们公司是干什么了。我们老板成立这个公司,不过是打个擦边球,你以为他是真的想策划图书,靠畅销书挣钱?在中国想搞出版,挖掘新人,那是不容易的,而且还要风险。你想写作也要靠才能和天赋,说不定你花了大把钱,还没有等作家造势成名人,他已经江郎才尽,那就算走眼,公司说不定要搭上一笔钱。所以一般公司都不想花大钱来挖掘新人,可是跟知名作家扯上关系,那是要本钱的,人家早跟出版社有根深蒂固的关系,小公司也没有那个本事来挖墙脚。况且我们公司还不是出版社,策划一本书首先要到出版社买书号,一个书号就要好几万,还要出发行费,如果想靠出书来发家算是白日做梦。”教授喜欢长篇大论,说什么都是条理清晰。

    “那我们公司现在不是也要出书,像我们这个论丛,关于教育现代化,书号不是也要向出版社买,等书出来我估计到了市面根本没有人买,那不是亏空更大?”衣伯勋百思不得其解。

    “这你就不知道了,我们公司的书根本不用上市,用不着发行费,只需要张博赢他们打打电话推销就行了,而且利润丰厚呢。”教授买起关子。

    衣伯勋更是想不通,也就看着教授。

    “你呀,书本上那点知识是不够的,到了社会你就知道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真本事。你可知道,我们老板根本就没有考虑策划畅销图书,更没有心思来挖掘新人,他也没有必要考虑这些,因为他要挣的是快钱。我们老板的策划靠的不是眼光,靠的是关系。中国该是这个世界最莫名其妙的国家,也是最变态的国家,干什么都要靠关系路才好走,这大概是跟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国粹有关吧,什么都成了精。想当老板靠本事的有,但是不多,多的是靠关系,而关系的获得一是靠背景,例如生在富贵之家,噙着金钥匙出生。在中国有这样的贵族背景的不多,就是中国所谓的富翁也不过十多年发展出来的。中国的所谓背景,多是达官贵人,那些生来就是高干子弟的,出来混,谁都会给面子,他们低调还是高调都能混得开。”教授喝口水。

    衣伯勋跟教授这么一段时间接触,知道教授实际很容易接触,而且也喜欢聊天,每次他找到话题,教授都会长篇大论一番。

    “只可惜我们老板先天不足,没有什么做官的老爸,这也是他酒喝多了怨天尤人时说的话,说他老爸没本事,现在半身不遂,还要靠他来给钱治病。那时候老板越说越骄傲,毕竟他现在的成就都是靠他自己一手打拼下来。”

    “白手起家,你们这些小子要是有本事,都给我混出个样子来瞧瞧。”衣伯勋想起上次的聚餐,老板喝得得意,就冲着所有新人说。他半眯着已经被酒烧红了的眼睛把大家一个个瞧量。大家当时只好连连说我们哪有老板你那本事啊。老板就哈哈笑起来。

    教授继续说下去。“言归正传,我们老板所有的项目都是靠关系才争取过来的。之前的项目是跟教育联盟合作的,搞《名校大辞典》,就是要把广东省的所有知名学校的资料汇编成册。这就跟前些年那些名人大辞典异曲同工,操作也一样,只要你出钱,就是你是个扫大街的也可以经过包装成为名人,说不定出得钱多,还可以成为大辞典封面推荐的扫地明星呢。名校选择的标准也是靠钱,谁出得钱越多谁就是名校,就可以在大辞典中占得一席之地。我们的业务员也就是看透这些,打蛇专找七寸打,所以大大小小的学校都踊跃参加。等书出来了,根本不到书店销售,而是由业务员打电话给学校,让学校一本两本地购买。书定的价钱高,一套就要三百六,厚厚的八大本。学校竟然登载大辞典,谁不想瞧个热闹,所以所有的学校都多少买了一套。如此,这单生意结束,我们老板赚到一百多万。听说老板做梦都笑出声来。这逸事虽然不是我亲眼所见,但是却是老板拜把子兄弟,也就是军委主席老曹透漏的,创业当头老板可是住在老曹家里,他看着老板一点点风光起来。”

    衣伯勋听得眼睛都直了,这么容易挣钱啊,一百万,要是我得了做梦也会笑出声来。

    教授往下说:“像你手上的教育现代化这些文稿,征稿评奖阶段就开始收赞助费了,这些文稿都是学校校长写的,谁不想获奖?况且出钱直接用学校名义,不用自己掏钱就买了名声,谁不愿意?所以都乖乖地出了赞助费。等到汇编成书,电话打过去,大家一看这本书有校长的作品,而且还获了奖,怎么也要订上几十本,让每个老师人手一本。每本书都是几十块,你说全省上上下下多少学校,订多少本?这钱岂不是比你策划畅销书还挣得多,来得快?所以嘛,想发财,那就要想着法子先找个靠山,狐假虎威的故事你又不是没学过。”

    衣伯勋才明白过来,顿时艳羡不已,原来发财真的这么容易啊。

    确实,许伟的发达都是靠关系打拼出来的,用他自己的话,没有中国的腐败官员,就没有他的风光多彩。

    这些关系都靠许伟人际出来的。人际是名字,可是在许伟眼里是一个动词,是跟挣钱等同的动词。什么都要人际来人际去,最初的人际是他在给别人打工时攀附的。他打工的公司跟他现在的公司一个模式,他是在业务上认识了教授,那时教授还在理工大学做社科院的院长,学术上有建树,所以跟着教授就认识了许多人,包括教育厅的那位厅长,进而又认识教育联盟的领导。关系就是这样一步步来的,直到现在,许伟内心还对教授身怀感激,没有当年他的提携,也就不会有今天。当然,关系要维系下去,还是要钱来支撑的,他开始的时候,把自己几年的积蓄都搭了进去,这样就跟省教育厅的那位厅长建立了牢固的关系,通过这位厅长就认识了教育联盟的领导,现在那厅长每月还从公司领一笔数目不小的工资呢。

    他前两单生意都是跟教育联盟合作,现在教育现代化之路征稿评奖已经结束,衣伯勋校对的就是征来的稿件,已经准备付梓印刷。眼下跟教育联盟合作的校长办学思想调研课题的征稿已经上马。另外,通过教育厅的那位厅长他又和行政联盟(虚构单位)的会长认识了,行政联盟直属于省政府办公厅,当时正在发愁行政经费不足,说连领导的车都没钱买汽油。许伟一听当下就以公司的名义向行政联盟赞助三万块,另外还保证一年内就会给行政联盟谋到经费。那会长顿时眉开眼笑,愿听其详。许伟就把合作征稿的事项说了,会长听了没有什么不合理,又不违法,就一口答应,随后改期签了长远合作意向书。

    校长办学思想调研课题跟之前的操作一样,不愁收不到钱,对于跟行政联盟的合作,许伟也瞧定这个项目会有不小的收益。你想各地的大小官员都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发表几篇文章,给自己贴上学识渊博的标签。平时没有机会在杂志上发表,即使发表也要自己来出钱,谁都会心疼。而现在给他们这个机会,到时候赞助费也可以名正言顺从单位账上出,他们何乐而不为?就是花上几万也不是花私人钱,那些领导谁会心疼这万儿八千。

    况且打着行政联盟的名义,而行政联盟直接由省政府直接领导,行政联盟已经跟省办公厅沟通好,到时候会以办公厅的名义向全省下发一份文件,让下面的各行政事业单位踊跃参与。那就师出有名,又有哪个领导不趁机献献殷勤?而且说不定这些领导还可以从中拿到两三成的回扣呢。

    为了快点开展业务,希望能把业务尽快铺开,许伟这才招了新人,分成三个小组来开展这个项目。

    六、一毛不拔

    终于等到发工资,此时衣伯勋口袋里只有二十块零五毛,这段时间艰苦啊,顿顿都是方便面,而且不能多吃,吃多了上火,拉出来的都是疙瘩。

    这天,这批新来的员工个个比往常高兴,衣伯勋想着这个月自己的工资算是最多,以后只有眼巴巴瞧他们每月几万块,所以特别高兴。然而等衣伯勋拿到手,却大失所望。

    “怎么这么少啊?”衣伯勋看到手里也是六百块,大吃了一惊。开始还对着文墨染卖好地笑着,此时说什么也笑不出来。原想着拿了工资买个煮饭的锅,不能顿顿都到房东那里借开水泡面啊。

    文墨染微微一笑。“老板要我对你说,先给你发这么多,做生活费,其他的以后会补发给你的。”

    什么理由啊,衣伯勋想问,可是看着文墨染那甜美的笑容,一时不好发作,况且这份工作自己也离不了。总不能说不给工资我就走人吧?衣伯勋只好垂头丧气往回走,其他人都拿了全额的六百块,所以幸灾乐祸地看着衣伯勋这个倒霉的家伙。

    进了办公室,衣伯勋一句话没说,就呆在位置上。这样闷了一会,感到太窝囊。我每月拿的是死工资,怎能说扣就扣啊?连个理由都不给,别人的倒是全额发了。衣伯勋这样想着,就进了死胡同,想起试用期来。说起试用,他就来气。业务组的员工试用期都是三个月,这三个月是入行学习,工资是六百,转为正式工作人员后工资是四百,另外加业务的百分之二十的提成;小姚作为文员因为是朋友介绍的没有试用期,每月是一千二。偏偏就他,试用期是一年,明摆着为了省上一笔费用欺负人。

    为这事,衣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42_42134/6431153.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