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不真实呢?”
“那你觉得正宗的东北菜应该是什么样子?”他打趣地问。
不知为什么,我脑海中突然冒出“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句子,想也没想就照实说了,末了还补充一句,“怎么的也得有个热炕头吧……”
他甩过来一个鄙视的白眼,“林梓晨,你以为我要带你农家乐么?”
我嘟嘟嘴,“农家乐有什么不好……比起这华而不实的地方,好太多了。”
“你的意思是……不想在这里吃?”他试探着说。
“嗯,一看这装潢就知道,中看不中用啊~”我轻声感慨。
他冲我眨眨眼,“那……老规矩?”
我心领神会,“明白。”
于是,我们在距离魔都1472公里的北国春城,又一次因为嫌东西太贵,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饭店。
作者有话要说:旅行继续中。。。
如果能一直这样无忧无虑地过日子还有多好啊。。
☆、chapter 19 再见,莫然
到长春的第四日,我又睡了个自然醒。没有阳光,天阴沉沉的,空气也湿漉漉的。我们出门的时候,刚下过一场雨。因为阴雨,杜亦书把前往净月潭森林公园的计划暂时搁置,改为去长春有名的商业街——重庆路shopping~~
我们路过一座校园,透过围墙的铁栏杆向内望去,弯弯的柏油马路上,铺了一层飘落的银杏叶。都说一叶落而知秋,那这雨后满地的金黄,究竟蕴藏了多少秋的气息?
我呆呆地看着这景致,一时说不出话来,只觉得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只瞧一眼,便让人心生伤感的画面。我想,再没有一个地方,比这里更适合我这种从骨子里爱着秋天的人。
杜亦书见我站着不动,便也凑过来看,随即频频点头,“不错不错,你发现美的眼光,真是越来越好。”
我无心理会他的调侃,只淡淡地回了一句,“是啊,也不知道我们俩究竟谁是摄影师。”
一场秋雨一场寒,下过雨的长春有些冷,风吹在脸上,让我凭空多了些走进冬天的感觉。
重庆路地下的商铺里,也已经齐刷刷地挂上了今年新上市的冬装,棉的,羽绒的,呢子的……店主们热情地对走过路过的顾客打招呼,见着如我这般年纪的女孩子就喊,“老妹儿,来看看我家新上的冬装!”
我们走走看看,一人买了一件黑色的大衣,棉的,很轻很软,主要是价钱也很划算,当然,是砍了价之后的。
买完衣服,走回到地面上,迎面一阵风吹来,我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杜亦书左手拎着装衣服的袋子,右手牵起我的手,感觉到我手心的凉意,他调侃道,“你这么怕冷啊,要不然把刚买的棉衣穿上吧,穿上就不冷了。”
我斜斜地瞥他一眼,“要穿你穿,我才不穿。”
“那你就冻着吧!”他说着,带我走进了万达广场的大楼。
楼上楼下地转了一圈之后,他提议,“要不我们看场电影吧。”
我想着外面冷冷的风,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站在“正在上映”的展板前看了一会儿,便随意挑了一部时间最早的片子,买票进场。
电影很长,故事讲着讲着,两个多小时就这么过去。待我们走出电影院,天已经黑了下来。
杜亦书仿佛已经习惯了走在我的左边,马路的外侧,习惯性的牵我的手。“天凉了,正好带你去吃点儿暖和的。走,我们回酒店!”
我默默地走在他身边,被他紧握着的手,也终于使出了一点力气,反握着他。
仿佛只要这样紧紧握着,我就会踏实,安心。
匆匆回到酒店放下东西,再走出房间时,我们竟然十分默契地在短袖t恤外面,直接套上了刚买的棉衣。看到对方的瞬间,便彼此嘲笑起来,“你个冷死鬼投胎!”
原来他所谓的“暖和的东西”,就是开在我们住的酒店附近的一家火锅店。我们掀开厚厚的门帘走进去,看到老板娘正在店堂里跑前跑后的忙碌着,老板却坐在吧台里,有滋有味地咪着小酒,吃着花生米。
我们拣了靠墙的位子坐下,老板娘很快送上了小菜单,我勾选着自己想吃的菜,就看见杜亦书脱了外套,只穿着一件短袖t恤。
我环顾四周,基本上都是长袖,有的甚至还穿着外套,“诶,你这样也太夸张了吧。”
“不然呢?你要穿着棉衣吃火锅么?不把你热死!”
想想也是,于是我也便爽气地脱了外套,剩下一件宽宽大大的t恤,动动胳膊,自在不少。
鸳鸯锅底端上来之后,我们点的菜品也齐齐地上了桌。待到锅底煮沸,我先舀一勺辣汤尝了尝,随即兴奋地对他说,“哇塞,味道够正啊!绝对够麻够辣!”
杜亦书也很兴奋,不过他兴奋的点跟我的完全不同,因为他喊的是,“哇,好划算啊!十块钱这么大一盘羊肉!老板,再来一盘!”
“好嘞!”老板也很兴奋,对着后厨吼了一嗓子,“十号桌再加一盘羔羊肉!”
我们互相对望了一秒,眼里闪着星星点点的火光,这么爽这么划算的火锅大餐,不吃还等什么呢?
结账时,杜亦书接过老板递来的账单看了一眼,立马递给了我,我瞥一眼上面的数字,揉揉眼睛,真的没看错,递出去100块钱,竟然还有找零!
老板看我们喜悦的样子,脸上的表情也很是满足,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30元的代金券递给我们,“喜欢的话,下次再来,给你们打折!”
走出火锅店,我拽着杜亦书的胳膊使劲甩啊甩,“好划算啊!好好吃啊!好幸福啊!”
他冲我扬扬手里的代金券,“看来我们在长春的最后一顿晚餐,也要交给这家火锅店了。”
我一听,眼里又冒出幸福的小火光,不住地点着头,“好啊好啊!”
他戳戳我的脑袋,“你呀,就是个吃货!”
我甩开他的手,像是突然年轻了十几岁似的,奔奔跳跳的往前走,走出七八步,我才转身冲着他嚷嚷,“你不也是个吃货!”
他站在原地没有动,身子在路灯下拉出长长的影子。我看着他的脸,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微笑;我看向他的眼睛,闪着让我感动的微光。
有个声音在我心里喊着,“我们是两个吃货,一样那么喜欢吃辣,我们在一起,多般配啊!”
妈妈说过,以后找老公,一定要找一个能吃辣喜欢吃辣的,不然跟我们家三个爱吃辣的待在一起,会不习惯。
这一生,我第一次觉得,这世上或许真的有那么一个人,在我还没有爱上他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让我认定,他是我愿意嫁的。
杜亦书走到我身边,仔细地看着我,“林梓晨,你怎么脸红了?”
我一愣,脸上烧得更厉害了,纠结着随便扯了个谎,“天太冷了,冻得。”说着别过脸去不看他。
他伸出手摸了摸我的脸颊,冰凉的手指贴上我的脸,立刻揭穿了我的谎言,“这哪是冻得呀!明明热着呢。”
我心里一着急,手上一个拳头便示威般地挥了过去,“杜亦书,你不说话会死么?”
“哈哈哈哈哈……”他拽着我的手腕笑得前仰后合,“我早说过,你就不是个女人。恼羞成怒这么娇羞的事情,果然不适合你!”
我气得一甩手,一溜烟跑回了酒店,只剩下他的笑声,不停地在耳边回荡。
倚着床沿坐在地毯上,我抓过一个枕头,使劲把自己的脸埋在里面。
呆坐了一会儿,觉得平静了不少,脸上也不烧了,我才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杜亦书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梓晨,明天我们去森林公园,要走很多路,你早点休息,早上我会叫你。”
我咕嘟一声咽下刚喝进嘴里的水,呼出一口气,应了一声,“好。”
“那……晚安。我回房了,有事叫我。”
“恩,晚安。”
一声门响之后,一切恢复了平静。
那一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始终无法入睡。想着是不是要叫杜亦书过来喝两杯,刚坐起身子,复又躺下。
“还是算了吧……明天还要走很多路,喝多了不好。”我这样对自己说。
手机时不时被我按亮,想要看时间,但是瞄了一眼,又什么都不记得要看。直到短信铃声响起,打破这夜的寂静。
时间,是凌晨零点,新的一天开始了。
发件人,是莫然。
在点开信息之前,我仔细地想了想,才记起来,我和杜亦书兴奋地吃着火锅的时候,在离这座城市不远的沈阳,莫然正在举行他的婚礼。
我叹了口气,点开他的短消息——
“再见,我青春记忆里唯一闪光的女子;再见,林梓晨。”
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莫然结婚的那一天,我会如何,喝很多很多的酒,或是一个人躲在ktv里,唱着歌,哭到天亮。
可是这一刻,当我听见他说再见,反而笑了。
没有撕心裂肺的疼痛,没有铺天盖地的悲伤,我只是躺在床上,淡淡的笑了。
然后我放下手机,翻了个身,居然还感觉到一丝隐隐的困意。
没想到,折腾了一宿,最后让我睡着的,竟是莫然的这条短信……
它像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的终结,在迷茫的飘着雾气的凌晨,对我说再见。
再见,在我的青春里闪耀了7年的男子;再见,莫然。
作者有话要说:不知不觉,就到周五了。。
不知道再见,是再也不见,还是再次相见。
今日起至下周五,烟火依旧坚持日更。
感谢大家的守候。
☆、chapter 20 绝不回头
在长春的最后一天,我们的目标相当明确——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据说,那是亚洲第一大的人工林海,200多平方公里的公园,森林的覆盖率达到了58.6%,简直是纯天然的绿色氧吧!一路上听着杜亦书的介绍,让我这个常年在大都市饱受空气污染毒害的伪白领的内心充满向往。
一下车,我们就一路小跑冲到售票处,售票员一边出票一边问,“你们有车么?”
我们摇摇头,“没有。”
“那要把握时间,现在已经中午了。”售票员小姐再次提醒。
我和杜亦书面面相觑,谁不知道现在是中午啊?管他呢,先进去再说!
谁知刚进公园,一阵大雨便兜头而来。要说是在夏天,来一场这样的大雨也就算了,可是现在是秋天啊,怎么下场雨还这么突兀!我们抱怨着找了个租借自行车的棚子躲雨。。。好不容易等雨稍微小一点,才开始了徒步行走的征程。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前走,雨点像是故意要跟我们逗乐似的,忽大忽小,我们只能走走停停,时不时在路边小木屋窄窄的屋檐下躲一会儿雨。
我们并肩站在屋檐下,还是有小半边的身子会淋到雨,好在我穿了防水的小皮衣。雨水顺着屋檐滴落下来,我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接,听着它们落在我掌心时发出的声音,嘀嗒……嘀嗒……如同敲打在心上的音符。
“多大个人了,还玩雨点……”杜亦书说着,便举起了相机。
我伸出手掌挡住他的镜头,“多大个人了,还拍人家玩雨点。”
他无奈地放下相机,有些哀怨地说,“真倒霉,刚进来就下雨,我们才走了一点点!这可怎么办?”
话音刚落,一辆私家车从我们身边飞驰而过,溅起的水差一点点就要打在我们身上。看着远去的私家车,我们俩大眼瞪小眼,瞬间明白了售票员的提醒有多善意。这么大一个园子,靠徒步的话,一个下午是决计不可能走完的。。山路蜿蜒,上坡下坡,难怪人家都是开车进来兜一圈而已……
20分钟过后,雨点终于彻底小了下来,天上拢聚的乌云散开,竟然还有了暖暖的阳光。
我们漫步在宽阔的林荫道上,雨后的天然氧吧,空气仿佛都变得格外清新。依旧湿漉漉的地面上,散落着风雨打落的树叶。水边的大坝,由好几百个石阶砌成的向上的山路,两棵挂满红色和黄色叶片的大树,还有山谷中平静的湖水,甚至是山路上拐角镜中的我们……这一切一切,都成了杜亦书镜头下,最美的风景。
从下午一点,到四点半,我们一路行走,一路拍照,只徒步走掉了整个森林公园的五分之二,腿已经酸得不行。好不容易走了一段甚为爽利的下坡路,在平地上没走一会儿,前方又出现一段上坡路……一眼望不到尽头,想走到终点,更是遥遥无期。
杜亦书初步估计了一下,继续往前走的话,只怕再走上一个小时,就会面临前进和后退距离一样的杯具,而更悲剧的是,天很快就会黑。我和杜亦书对望一眼,只一眼,就明了了彼此心中的想法——我们都不想走回头路。
做决定容易得很,可是真的实践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明知道继续往前,每走一步都是更深的无望,可还是要不停地告诉自己,不能回头,不能回头。
天渐渐暗了下来,杜亦书牵着我的手,可是我们的脚步,却越来越慢。我想起电影里演过的类似于“丛林探险”、“荒野求生”之类的戏码,心里不由得开始紧张起来。
看看手中的地图,对比现在的位置,我们竟真的来到了中点……不论往前还是往后,都一样悲催。
我的声音已经变得很细,很轻,“诶,你说到晚
本文链接:
http://m.picdg.com/51_51131/730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