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南宗是依靠什么与皇帝抗衡?”
两人脚下的街道很长,也很安静,此处附近皆是达官贵人府邸,于此处聚集着启国这台机器的最精密的一群零件,他们是拱卫皇权的最坚实的一群基石,就在这里两个年轻人开始有些肆无忌惮地谈论皇权。这是很怪异的一种景色,但是作为当事人的两人却没有察觉出丝毫的问题。
卢掌茶是太湖(震泽)的大人物的关门弟子,虽是久久于宗门内修行,但却也不得不接触那些有关家国天下的大事情,他的出身很好,拥有一个强大的宗门作为后盾,所以他虽然年轻但是却比世上的很多年长者更加容易也更加需要去触及那些浮在普通民众头顶的事情。
而袁来则拥有着一生的记忆,在他的那份记忆里对于政治权谋亦从不陌生。
所以当这样的两个年轻人开始谈论天下的时候就会显得极为相称极为和谐。
“南宗……”卢掌茶眼神有些悠远,他下意识看了看京城某处而后道:“南宗在积累和资源上的确不是北宗的对手,换言之天下无人会是北宗的对手,但是所谓的资源终究是为了一个目的,便是培养出真正的超凡强者。”
“南宗建立之初前三百年依靠豪门贵胄先朝旧族资助培养人才,而三百年后便再也难受世俗金钱花费所困!只因为南宗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出大陆上最强的修行者!每一代,南宗的修行者在当代至强者行列中都从来不曾缺席!或许是上天眷顾也或许是其自身的努力和智慧,总之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世事如何变化,无论北宗如何强盛,在最顶级的修行者行列中南宗永远位列在首位!”
卢掌茶说着越发感慨和赞叹起来,他继续道:“即便是享天下的皇帝,即便是有无数灵药堆积于深宫,即便是有皇室历朝秘传的大摘星手存在,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敢于和南宗撕破脸皮,因为没有任何一位帝王有信心能够在于南宗的战斗中全身而退!所以,南宗才得以成为大陆上唯一可与皇室一较高低的宗门。我的老师一直说,这件事可算作一大奇迹。”
袁来也不由得心绪激荡,这就好比核威慑,只要存在毁灭性的力量,那么即便是环境再如何恶劣都能保证延续,古今相同,大启与中华同理,世界再如何变化,人心总不会变化,那么一些事情也总是不会有本质上的改变。
“只是……这样的南宗还是太危险了吧?若是如今时代南宗的最强者陨落,那么岂不是很容易就此断绝?”袁来赞叹之余不由得问道。
“一般来讲,应当是这样,但是也不能就这样轻易地下结论。”卢掌茶淡淡道:“若是昔年的南宗可能真的会因为最强者的陨落而衰亡,这种事例在无数中小宗门上不停上演,有很多前车之鉴。但是到了如今,南宗要想彻底衰落倒不会那么容易了,这些年的积累总会让南宗有一些强大的手段,比如……那位在青红河畔打坐三百年的当年宗主,至今也不知道是到了何等境界,若是有朝一日他苏醒过来,那情形可真不敢想象。”
“打坐三百年?”袁来很有些怀疑。
关于那位三百年前的南宗宗主的故事他不止一次听说书人讲过,大抵上不同的故事版本总会有些不同,当然相同的元素都是共同的,比如对其的尊崇。
但是一坐三百年而不死这事情,袁来依旧很难接受。
卢掌茶含笑道:“说是那样说,其实那位老宗主如今是生是死都没人说得清了,更多的人觉得那位宗主早就坐化仙逝而去了,毕竟想要拥有三百年寿元何其艰难?修行者不过还是强些的人,还不是神仙。”
……
……
两人结伴沿着这条街行走着,一言一语,交替往复,当他们终于行走到尽头的时候,卢掌茶便要告辞离开。
“不去我家坐坐?”
“还是不了,我这就去拜会北宗山门,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不过估计在京城停留的时间有限,有可能等不到开山门考核的时候了。”
“那倒是有点遗憾。”袁来笑道。
卢掌茶微微一笑,忽然似想起了什么一般道:“说来距离北宗入门考试也很近了,这几日各地考生恐怕就要汇聚于京城,也要到了京城最热闹的时候,听说每一年文人科举和北宗收徒是唯二的两件可以引动秦淮河画舫楼船尽集的盛事。你既然要考北宗还是要去秦淮河走走才是。”
“秦淮河?王谢两家门前那条河?”袁来觉着这地名十分耳熟。
“正是,按照风俗在北宗开考的前十几天在秦淮河都有考生聚集,无论是只看看对手也好,与人结交也好,总是一件好事,我虽然未曾考过北宗,但是也知晓这考试中若是与人结伴总是比孤身一人更好,若是你能事先结交几位同伴,通过考试的机会也就会更大一些。”
袁来还是第一次听到有这种事,不由得心神往之,于是他含笑点了点头,道:“既然是这样那我肯定是要去看看的。”
只是在这句话说完之后,袁来在心中又默默补充了一句:
不过……在这之前,我想我还有些事要做。
比如……达到第一境。
袁来挥挥手,作别了震泽传人,嘴角露出满含期待的弧度。
第四十章【一境灵台清明】
刘温对少爷的回来很有些惊喜。
他在听说了袁来被军官带走的消息的时候便开始心焦,等匆匆赶回来奔往外监又听说外监有人越狱,杀了很多人,流了很多无辜鲜血。
这让刘温非常忧心,而就在他遍寻少爷无果的时候,袁来竟悄悄地回来了。
“所以说施家的事情就这样了?”听完袁来的讲述,刘温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天知道施家还会不会有什么动作,说起来总归是我破坏了他们的好事,若是对我没有怒气也不太现实,这门婚事闹成了一场闹剧,无论谁面子都不好看,所幸这事情捂得很严实,也没有闹得尽人皆知,这是一桩丑事,施家也不可能会大张旗鼓地宣扬,那么最好的结果就是让时间抹掉一切。”袁来叹气道:“只是这倒是平白得罪了人,还有那个施卿卓,到如今也没见到。”
刘温也叹道:”本来就是当年的一个约定而已,本来倒也没抱着什么期望。说起来到京城主要还是为了考北宗。”
袁来点点头,忽然道:“我这样从外监离开会不会有些麻烦?”
刘温安慰道:“无论有没有都不会是什么大麻烦,你不用管,我解决就是了,再过些日子北宗就要开考,我听闻已经陆续有各地的考生抵达京城,少爷还是专心备考为上。”
袁来从善如流,简单吃了餐饭后便一头钻进了卧房,临关门的时候吩咐袁梨守在门外,非十万火急的事情不得打扰,甚至要求卧房周围百米范围内不许出现巨大声响,这古怪的命令让袁梨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尽管奇怪他依旧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于是乎本就安静的书行后院在这一日忽然变得更加宁静。
等周围再看不到散乱的人影,耳畔再听不到纷乱的杂音,袁来神态肃穆地静静坐在床上闭目凝神。
眼睛闭合之后,心神也随之陷入黑暗,等心中的黑暗浓重得伸手也不见五根指头之时,一段段记忆便浮现了出来。
就像一副画卷缓缓展开,黑暗里也开始明亮,最开始浮现的是外监不远处的那条长街,和街边的那棵大树,树上拴着的一匹健壮的马。
然后便是一丝丝紧张的气氛自心灵中涌现,袁来的脑海中的那道光开始不规则地驱散脑中阴影,率先浮现出的是两把刀。再之后便是两个人。
黑脸军官还没有倒下,而是怒目圆睁神态严肃,他的手臂绷得很紧,肌肉凛凛如同铁石。随着记忆的铺开袁来渐渐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那味道便是他读《黄庭经》九十九遍后心头所徘徊不散的那丝奇异的情绪。
也似乎是这古怪的情绪的作用,使得这一刻的袁来忽然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多愁善感”这个词语不太准确,应该说是他的心陡然细腻了很多,看待这段记忆的目光也变得更加细致。
细致而入微,微小到他甚至恍惚间感觉到了黑脸军官心脏的跳动和呼吸的沉重,这一刻他仿佛是与那黑脸铁塔汉子的感触互相融合,这样他便感受到了当时那军官的真实感受。
沉,很沉。不是身体的沉重而是心灵的沉重,心中没有丝毫斗志在,本能在呼唤逃跑,当他面对着那个破墙而出的犯人,提刀的手开始慢慢下坠体内经脉中奔流的淡淡气流也速度变得缓慢仿若蜗牛。
原来当修行者面对比自己更加强大的敌人的时候,竟会不自主地生出不可抗的心思来。
袁来这一刻与黑脸军官心意相通,真切地察觉到了内心的对于对抗的不情愿,但是最终……黑脸军官抬起了头,体内经脉里的溪流般的气流开始不自然地奔涌,他向前踏了一步,微小的一步,这一步最初的时候袁来甚至都没有发觉,直到如今心灵沉寂才在记忆的角落发现了这微不可查的一步。
一步迈出,黑脸军官的刀便扬了起来,体内的元气开始奔流,有寒意从心灵散发而出,结成冰霜布于刀刃!
随后便是刚烈的八次挥砍!
寒气越重,而他的手便越稳,当他最后嘶吼一声将纵横的刀网推出之时,天地似乎震颤了一下,很短促但是不容忽视!
下一刻,敌人的刀破开刀网刺入胸膛,如闪电一般,这一段记忆却不再是先前那般细腻,而是快速了一些。
袁来觉察到心脏一冷,随后这段记忆消失无踪。
似乎是很短促的寂静之后,又一副新的情景展现出来。
这一次,他重温了西城门内的那场短暂的战斗,不同于看黑脸军官那般的细腻缓慢,这次的战斗很快便结束了,快到让袁来觉得有些虎头蛇尾。
他的脑海中只有卢掌茶那惊讶地一望,随后便是有一道汹涌水流狠狠扫过这段记忆!
那水看似温和如玉如君子,实际上却暗含着无与伦比的天地之威,那威力不是属于卢掌茶自己的,而是属于那太湖水本身的一种令人心悸的力量。
记忆消失,眼前重回黑暗。
袁来脑子空空,发呆神游良久,之后忽然不知怎的心中涌起一个念头。
那黑脸军官的寒气并非是寒气,而是杀气,但他足足挥斩八刀才让寒意结冰,这说明了他的杀气不够浓重。
军中常言,百战之师有肃杀之意。
肃杀二字本身就带着冷。
但,肃杀因何会显出寒冰异象?袁来不由得心神飘远……
不知何时,他睁开了双眼,同样不知何时他拿起了那册《黄庭经》。
这册薄薄的经书他已经不厌其烦地认真读了九十九遍,距离百遍只余一次。
今天,在远离沈城的京城这个院子里,他终于再次觉察到了干渴,于是他翻开了这册经书,低头细细地开始阅读第一百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
院子里袁梨一边在守门,一边在学写字。
他搬着个凳子坐在小院中那棵大白果树下,认真地用别扭的姿势攥着毛笔杆在纸上写下了大大的一个“修”字。
这一个字他写了好半天,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还是累的亦或者是紧张所致,他只是写了这一个字却足足擦了五六次额头汗水。
“这字笔画真多,实在累人!”他咕哝道,攥着毛笔看着自己这字儿抱怨了起来,“好像有些丑啊。”
说是这样说,但是他看着这歪歪扭扭的大字神情里却分明是说不出的喜爱。
“修行,修行,现在咱也学会一半儿啦。”
袁梨哈哈一乐,不知为何竟笑了起来。
袁来不知何时悄然来到他的身边,俯下身看了看这字,笑道:“修行啊修行,哪里又只是两个字能说得清的?”
“少爷?你出来啦!”
袁梨一愣。
“恩,出来了。”
袁来笑呵呵点了点头,一双眼不同寻常的明亮,就像雨后初晴的远山,清澈明朗!
第一境,灵台清明,这一天他悄然跨入!
(ps:咱一直觉得,若想了解世界首先要了解自己,而无论是了解世界或己身的哪一个,都该拥有一颗敏感的心以及明亮的眼,整本书的修行体系也遵循这个考虑。)
第四十一章【大启小商人】
灵台清明境的最直观表现便是视野与感官。
当心中那丝情绪鼎盛到极致最终破开了隐约的那层膜之后,他觉得自己看待这片天地的目光就不同了。
无论是天边的一片云还是树上的一片叶,都格外的清晰。
那种感觉就像新配了一副眼镜,整个视野都清晰了。当然,身体上的变化不只是视觉,还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等,每一个都有了巨大的改善。
而在力量上他则感觉到了饥渴,身体的饥渴,来自肉体也来自精神,他隐隐可以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的一种奇异的气,每一次呼吸都有微弱的气进入身体。
那应该便是元气,或称真元的那种奇异力量了。
《黄庭经》中有具体的吐纳方式,只要按部就班地持续打坐吐纳便可以积累元气。
袁来如今刚刚踏入修行世界的大门,看着一切都很新鲜,元气的积累依靠的是时间倒也不急,于是接下来的几天他便开始安排自己的生活。
早晨的晨跑,中午的午睡,读《五部全书》以及偶尔翻看袁守诚准备的那些通过北宗考试的密卷,其余的时间
本文链接:
http://m.picdg.com/54_54616/793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