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脱掉他自己衣服,解开皮带,我躺在床上用和小枫一样的速度,特别果断利落,一点不扭捏,一点不犹豫地把自己脱了个精光,然后两个烫热的裸体,就在一瞬间彼此迎合着抱在了一起……
当我们两个人筋疲力尽的仰卧在床上时,一种荡气回肠、酣畅淋漓的感觉涌遍全身。这么多天,自从孟梵那次不能勃起之后,我一直小心翼翼维护着孟梵的自尊,晚上在床上从不主动暗示什么,还时时做出我对做爱不做爱不在乎的姿态。我想到这些天的内外交困的压力,正集聚在我内心就要爆发的时候和小枫的做爱,就好像突然找到一个“泄洪”的出口,一下子舒坦了。我这么多天压抑的心情,我感觉在我们彼此松开手,并排躺在床上的那一刻起,我的身心无比放松。
小枫侧过身,手指在我的乳沟间滑动着,样子特别的专注,那一瞬间,他脸上的线条特别柔和,眼睛闪烁明亮,我想起他当年在暗暗的楼道里想抱我吻我的那一瞬间,眼睛也是这么闪烁明亮。我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反正那一刻我是快乐到了极致。
我对小枫说:“当年你要是这么收拾我,我早归你了!”小枫沉默不语,半天,他才幽幽地说:“晏,其实我现在挺感谢我为你自杀的日子,因为从那以后,我对任何一个女人都不动心了,尽管后来经历了那么多次恋爱。失去了爱的能力之后我才知道,能为爱一个女人痛苦得想去死,对一个男人来说绝对是一种幸福。我每次说出这种经历,我周围的好多哥们儿都特羡慕我,现在的男人能付出真情的太少了,更不要说为一个女人去死,那真的真的是一种特别特别美好的事,爱你,可能是我这辈子遇见的最美的一件事吧!”
天暗了,完全黑下来了,窗外的月亮清冷冰洁。
我们说了好多话,最后两个人一起下了床,互相穿着衣服,互相系着扣子,愉快地调侃着。20多年过去了,彼此那种美丽纯净的爱的感觉已经消失了,我们都知道刚刚经历的那场热烈疯狂的做爱,已经不是纯粹的爱情意义上的做爱,它已经不纯粹了,不纯美了,不纯净了,但此时此刻,我们彼此需要。
李晏说到这儿,开始不停地看表,她说他们晚上开编前会之前截稿,现在报社要求当日新闻,这稿子不赶着发回去,明天怕发不出去,要发不出去,白采访不说,还少挣不少分呢!我说那你快说,你和这帮朋友现在怎么着了!李晏开始收拾书包,一边急急地说。
我这帮朋友是小时候交下的,全是男的,因为小时候我是男孩儿堆里长大的嘛。只是现在他们可不是一帮当年灰头土脸满院子疯玩儿的小男孩儿了,他们个个是大男人了,而且个个在社会上都还混得不错。我和他们现在正谋划着一起干点挣钱的事,可以说我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哥们儿,我们之间会很随意地拥抱,大家不分你我做亲密的动作。晚上下了班累了,就约着一起去吃饭,或去“钱柜”。谁有了事,都会给其中的一个打电话,嘿!!过来一下。我实在烦的时候,也给他们打电话,问晚上怎么安排的?然后揪过来一个,这晚我们不管到哪儿玩,干什么,外人看来就跟情人似的,但不管多晚,还是基本上各回各家。也就到这儿,我看出来,其实,我们都是彼此的“减压阀”,只是这样过来的朋友不用像现在社会上现交的朋友彼此付出太多就能彼此得到很多吧!
偶尔情景感觉都到了时,我和程小枫还上床,但不多。他对我还是那样迷恋,但是彼此心里都清楚,我们这辈子已经走过了大半截子路,这样的生活压力下,我们这岁数的人已不能再折腾了,后面那一点点路肯定不会再一起走,不过,以这样的形式彼此安抚着过一生也是另一种幸福吧。
其实,我觉得我挺幸运的,这岁数了,还有这样一群男朋友,是上天赐我的幸运吧,让我在这样的岁数,在现在这么纷乱,这么险恶,这么高压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份安慰。我老是想,是他们让我现在的生活看上去不那么惨。
李晏背上书包,推开肯德基大门时,回过头向我招招手,我在桌子那儿大声地问:“你还爱孟梵吗?”李晏冲我一笑,也大声回了一句:“我会和他过到老!”然后跑出了。
第二部分无爱的性友谊是不存在的(1)
□ 艾 琳 □ 38岁 □ 记 者
每次在我不忍拂他们的欲望时,我都难过得要命,因为这意味着我又要失去一个好朋友,然后再也不想见他们。无爱的性友谊是不存在的,性破坏了我的友谊。但我又怎样才能和他,和他,还有和他,一直是“哥们儿”呢?
艾琳是那种外表看上去并不漂亮,但却是个味道十足的女人,她滚圆丰满的身材,让太多的男人遐想,但是,她的内心却是一直没长大的纯净的小女孩思维,她先生对她的评价是“成人的肢体,儿童的思维”,艾琳就是以她的“儿童思维”和几个“性感男人”搅在一起,而且她还特别天真地想和他们建立纯洁的异性友谊,当她纯净的理想,被一次次打破时,她的心一片茫然。
我一直特别欣赏男性的思维,跟女人很不同,有特别智慧的地方吧,其实,现在想起来,能有多大的智慧,说他们智慧实在是苛求他们了,你想他们和我生下来的生长背景一样,从小受的教育又一样,连吃的东西和呼吸的空气也一样,怎么能指望他们比女人强很多呢?但年轻的时候,我不这么想,我竟然特别天真地想和他们成为那种彼此能给予精神滋养的“哥儿们”。其实,就是现在,我对男人说出这么损的话,我还是希望能和他们交往成朋友,因为也不知为什么,和男人在一起我的身心就特别自在,和女人在一起就没和男人在一起感觉那么好,可能是因为我这人的性格太大大咧咧,也不会察言观色,还老说出不得体的话,女人的心眼比较小,弄不好老让人多心,老是得罪人,跟男人在一起就不同了,你说多伤人的话,有时把人家气得半死,可是他们就前想“别跟女人一般见识”就过去了,还照样和你来往,这样我的心理负担就小点,其实后来我想,这可能才是我喜欢跟男人在一起根本原因,什么欣赏他们的智慧的,说不定是幌子吧。
精神上契合点,搭筑于两心之间?
第一次见到高源,差不多10年前吧,是因为一次采访,高源是一个画家,画画得很棒,采访他的起因,是有一次在一个专业刊物,好像是《美术研究》,看到他写的一篇关于绘画感悟的文章,当时,看那篇文章就有点发傻,怎么说,文笔太漂亮了!你根本感觉不出那只是篇绘画感悟一类的文字,那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而且我敢说当代社会上很多专业作家,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看完杂志,我当即就决定去采访他。
我按着那篇文章后面提供的作者的地址,电话打过去,那天特巧,电话就是他接的,他听上情绪很好,因为他特别爽快地就答应接受我的采访,而且当时就和我约了采访时间。放下电话那一刻,我还挺庆幸的,耶!挺容易的嘛!因为以前我采访过的艺术家,有的特费劲,打半天电话都确定不了。
第二天,我就按时间去了他画室,按他的文风和电话听他的声音,我判断他是一个至少45岁以上严肃深沉老画家造型,但见到他那一刻,他跟我想像的太不一样,怎么说呢!人挺年轻的,穿着是那种看似休闲,实在高档的衣服,那天他穿了一个短款皮衣,皮衣的样式特别简单,但是质地、做工看上去特别讲究,一件黑色磨纱,很随意的圆领毛衫,一条暗绿色的粗条灯心绒休闲裤,一双黑色的皮鞋,也是休闲式样,特别柔软的感觉,概括说是个典型的“雅皮”造型吧!和他握手的那瞬间,我有点不安,因为那天我以为要采访的是一个那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因此我穿得太随便了,不但随便我甚至觉得有点土气,他正在画架上画画,我坐在画架边上的一个黑皮转椅上,感觉有点狼狈,担心他看见我这样子,会不会没有兴趣和我谈话。
他看了看我,我没和他对视,但感觉他的眼光是审视的,他笑了笑,然后放下画笔转身斜坐在画架边上的大画案上,一只手很随意地插进口袋里,又冲我笑,我不知他笑什么,而且我觉得他的笑意味深长,什么意思?他笑得我发毛。
那天的采访,要说还是挺顺利的,聊的过程,他好像一直带着那种浅笑,我不知道该不该冲他笑,按说笑能缓和紧张的情绪,而且当记者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和采访对象熟络才好,总之,那天我有点慌乱和不安,让我意外的是,他的谈吐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样哲学味、那样深邃,他的言谈话语,甚至有点家常,我和他之间,也没有出现就经常和某艺术家作采访时,那种暗中较量、针锋相对的情形,那天我好像也没有像往常一样,专挑被采访者特别是艺术家特别“戳心窝子”的话去问,享受被采访者急切辩驳我那些尖锐问题的采访快感。总之,采访在一片平和中结束了,他走到画架前,对我说“别急着走,随便聊会儿。”我停住整理了半截的背包,又坐回那张皮转椅,他拿起画笔在盘子里调色,我就这么坐着,半天谁也没说话,我看他调色的手动作越来越慢,最后停住了,然后也不回头,突然问我:“我寄的画册你都收到了吗?”“画册?,什么画册?”我被问得很突然,我心里确定了一下,我好像这天是第一次见他,他转过身,手里还拿着画笔问:“你不记得了?三年前我们见过?”“在哪儿?”他笑了笑,天!又是那种意味深长的笑,“在这儿!三年前,你来过我们画室,约稿。”我终于想起来了,三年前我是来过这间画室,当时好像要做一个专题,特地跑来约稿,只是当时我来的时候,画室里有四五个人,我是跟这几个人同时谈的,所以,对他的印象不深,后来我是收到过几本他们画室出版的不定期的画册,寄来的画册没有任何附言和署名,我一直以为是他们画室的小编务统一给一些联系者寄的,我干这种工作,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作者给我寄这种东西,所以我经常不看,也并没有在意,我忙不迭地告诉他:“收到了!收到了!是你寄的?”他有点吃惊地反问我:“你不知道是我寄的?”我说:“我怎么知道,里面又没附信,我以为你们室统一寄出来的。”他当时的表情,我真说不好是什么表情,反正还是惊讶,他的脸仿佛有点僵,很小声地又问了一句:“你不知道是我寄的?”我有点不知所措说:“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是你寄的,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他还是僵僵的表情,手里还握着那支沾满颜色的画笔,并不看我,僵硬的表情后面似乎在想什么,思绪好像走到另一个世界,半天,我小心地问他:“你没事吧?”他好像突然醒了,转过身又开始用画笔在调色盘里调色,调色的手好像发着狠劲,他还是不回头,冲着画架问我:“你没看那些画册?”我犹豫了一下说:“不好意思,我没看,还在我书架上摆着呢。”接着又是长时间的沉默,我看着他画画的背影,他不是那种像我平时遇见的画家特别张扬、激烈或是有点颓废,有点慵懒的画家,他的衣着是一种“雅皮”味的,看似随意实则考究,他的感觉是儒雅平和的,有那么一股“主流画家”的自信和定气,你可以看出他现在的生活也和他的着装和神态一样,估计相当不错。就在我胡思乱想时,他又冒出一句:“你的声音很好听。”“好听?”我的思绪好像有点跟不上他,我感觉他的话不多,但有点没头没脑,后来,他索性放下画笔,靠在我椅子对面的大画案边上两手插兜,对我说:“你知道!三年前你约稿时打来电话的声音,我还记得。”他好像是对我说,又好像是自言自语:“那声音好诱惑人。”然后,他好像再一次陷进自己的情景里停住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和他整个聊天我都有点不知所措,好像不知道他要说什么,过了半天,他猛地转过身问我:“你真的没看那些画册?”我看着他那样子,好像和我刚才对他的印象又不太一样,他的眼神急切,动作有点急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心里生出一点好奇,我觉得我说出来的话有安慰他的意思:“我回去看!我回去看!”他突然笑了。笑得有点无奈。后来我们的谈话稍微松弛了一点,大家聊了点画界的事情,对当代那几个知名画家的评价,我发现他对当代知名画家的态度很不一般,怎么说呢,基本上就是否定的态度,而且当我说在工业时代出不了像毕加索、梵高那样的大画家,他却说,艺术家的成就和什么时代无关,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大师,他说起来的自信劲和新鲜的理解吸引了我,临走时,我告他,说不定我还会采访他,采访他的艺术见解。我离开画室他和我道别时,我好像觉得他又变成那个儒雅平和自信的“主流画家”。
回到家里,我丢下背包,第一个动作,就冲到书架前把他给我寄的几本画册取出来,我随便翻阅看,想是不是有他的大作,他急于让我欣赏。突然,
本文链接:
http://m.picdg.com/41_41371/637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