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记_分节阅读 1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怎样,让曹牧文是恶寒不已。

    这厢观察了许久,曹牧文瞧着东厂所地并没有后世说的神乎其神——里面住着些武功高到神乎其神的公公们,好像一掌就能杀人于千里之外一般。

    但仔细想来,也只是一些普通人罢了。这些太监能坐上这种位置不过就是因为他们贴身服侍皇上,和皇上的关系自然比大臣亲近的多,所以才新任他们,让他们为自己监视百官。真要武功神乎其神的话,那些公公们难不成都要练《葵花宝典》了。曹牧文打量了许久,倒也没发现恐怖之处。要论东厂人员的话,曹牧文到现在也只看到几个站岗的“番役”,远远的打量一番。见他们都戴尖帽,着白色皮靴,穿褐色衣衫,腰间还系小绦。只是一般的站岗人员。

    曹牧文见没有危险,变大着胆子走了过去。这街上虽然行人稀少,但也并不是全然没有。路上还有些马车,货车在往来,所见也并不是“厂卫”的车马,心下释然。

    记得碰见吴征虽在路口,但仔细想来并不是往这个方向。顿时低下了头,学起的吴征刚才的那副神情,快速的远离东辑事厂府衙。

    又前行了一小会儿,曹牧文一见眼前的建筑变心下了然了。“锦衣卫北镇抚司”几个大字赫然在目。对于锦衣卫曹牧文还是比较熟悉的。锦衣卫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专有军事特务机构,其全名为“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部分功能形同现代的宪兵、国家安全局。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类似于今天的cia,古人惯以朝廷鹰犬暗称呼锦衣卫与东厂。

    这两个机构因为均是皇帝心腹,均被任用以监视其他人员。所以虽然两机构暗中较劲斗狠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但明里这两帮人还是相互合作的。锦衣卫最重要的北镇扶司便和东厂做了个近邻。

    这锦衣卫虽然是皇帝侍卫,但实际上,它的大本营锦衣卫都指挥使衙门并不设在皇城里,却是设在天津金钟河一带。但它下设南北两个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主管各地藩王及官员秘密监视、肃反肃贪,独立侦讯、逮捕、判决、关押拘禁以及反间谍事项等事宜。最特别的,北镇扶司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不经朝廷三法司的授权,直接听命于皇帝取旨行事,可以用刑,这刑可就是花样百出了,那是极致残酷那就是九死一生,最轻也要落个残疾的下场。据明史记载,锦衣卫常用的刑具有18套,什么夹棍、脑箍、拦马棍、钉指等等都包括其内。除了刑具,还有不少独特刑罚,像是“刷洗”“钩肠”“铲头会”等等,保证让受过的人“欲仙欲死,乐极登仙”一般。罪犯基本不可能不承认罪行,狱成后专达皇帝,不须通过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官不掌诏狱者亦不得干预其事。从这一点里便可以看出来,锦衣卫里不同部门之间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北镇抚司因为有上述“神奇”的机构,自然比南镇抚司更为人记怕,因为权利更大。而南镇抚司主管一般卫、所部队人员之犯罪侦查、审讯、判决、情报以及军事武器之研发事项。与北镇扶司相比,负责的方面更偏重于“后勤”了。

    而且锦衣卫与东厂最大的不同便是在势力范围上。锦衣卫的总部虽也设在北直隶和东厂一样,但在京城顺天府地区权利,实力还是稍逊于东厂。但它的有时便是势力范围遍及全国在各地都驻有完善的分支机构。在全国各省以及各重要城镇全部都设有千户所官署。他们的任务实际是替皇帝侦察该地官吏军民人等,暗查军民动态。由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锦衣卫机构共同运作,以达到监视全国的作用。

    明朝两大最著名特务机构的重要官署便一同设在这街上。看来这也是为什么行人如此之少的原因了。自是害怕因为一时不慎,给这帮番子寻个借口弄了进去,那就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告官都没处去告。就是顺天府尹见了厂卫的人都暗中打哆嗦,其敢管厂卫的事务,闹不好自己都得搭进去。

    还好一般厂卫的番子们寻常出门倒也算规矩,因为不屑于跟一般老百姓浪费时间。只得是上街吃喝些霸王餐,买东西不给钱之类的,偶尔敲诈一番也算是“外快”了。

    这一点,倒是甚和曹牧文的口味。

    曹牧文见那锦衣卫北镇扶司衙门看着倒也寻常,丝毫觉察不出这里面不是整死过多少人,现在它里面的监狱里又关押了多少已经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囚犯了呢。只见两个大石狮子蹲守在正门左右,朱红的大油漆木门。左右给人一个人高马大的带刀锦衣侍卫。眼睛不时来回扫视街上已经很少的路人,只怕是看的他们心惊胆战了。

    没想到这些不知道里面怎生光景的人间地狱外表上到还算是风平浪静。曹牧文心觉的自己在此处多时,很可能会引起站岗番役的注意。

    “啊~~~,要是真被他们盯上的话可就求爷爷告奶奶也不灵了。”曹牧文心下讪讪想到。那吴征看他出来的路线和方向来看,他有很大可能是从这里出来的。“他怎么跟锦衣卫有关系。”曹牧文顿时大惊。

    仔细想来有这样的可能。吴征应该是自己先往北镇扶司衙门的,那就可以排除他是犯了什么事而被锦衣卫看上了,要是这样那他现在正应该在北镇扶司诏狱里爽着呢!但看他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又不太可能是锦衣卫人员。曹牧文一方面在保障不引起站岗番役注意的情况下慢慢退了回去,脑中又同时在快速的思考着吴征最可能来这里的合理解释。因为曹牧文自从来带明代已经半年多,都没有进行过这种推理性思考了。正因为今天尽然见了后世里极尽渲染附会的“厂卫”,也让自己沉睡已久的推理荷尔蒙萌发了起来。他竟然感到了一丝许久未有的痛快。

    离开此街之后曹牧文也不敢大意,又折返会了原先人流较多的大街,希望拥挤的人流也可以为自己提供些掩护。

    “希望是多此一举了。”曹牧文心中有些忐忑的想着。

    又在城里转了几圈之后,曹牧文确认没人跟踪之后才放下紧张的心回了大兴。“看来确实是多次一举了。”曹牧文有些得了便宜卖乖的想到。真是有些多疑了应该。想想人家也不太可能会对自己这么一个小角色感兴趣吧。倒是吴征,直到现在曹牧文对他出现在东大门街还是疑窦丛生。“不过,这人倒是真有些怪。”曹牧文想起了他对自己的态度。虽然吴征对自己的态度较好,应该感到庆幸,但是一般来说,仵作作为当时人避讳的职业,吴征作为吏员倒是对自己身份上没有顾忌。“唉~”曹牧文叹了一口气,好像打算结束这种思考。“反正不论怎样,他都是个奇怪的人,这总没错了吧。”

    今天出门一天,入暮才归,现在曹牧文是精疲力劲,也懒得想这么多了。便打算吃了晚饭便早早休息了。

    怎么回事?曹牧文心中顿生疑窦。又是这里?他仔细想来,才发现这里他已经近半年未曾来过了。差点便忘记了这里。

    这个鲜花丛生,青翠碧绿的地方。这是梦,曹牧文他知道。

    “这是梦里,我知道。”曹牧文自己对自己说道。

    啊~这是怎么回事?突然间,曹牧文发出一阵惊呼,他感到很惊奇,因为他看到了一丝不同之处。

    曹牧文,他穿了一件与原先不通的衣衫。黄色衣衫,衣衫长及膝,服式便为衣分上下二截相连,下有分幅,二旁有襞积。上面绣有繁复的花纹,具体为何曹牧文看不清。但在衣衫胸前的位置,绘有一物。

    “飞鱼”曹牧文随口便说了出来——它的名字。

    飞鱼类蟒,亦有二角。并同时绘有飞鱼纹,是作蟒形而加鱼鳍鱼尾为稍异,非真作飞鱼形。

    曹牧文心下不知是大喜还是大惊。这是锦衣卫的制服。自己在梦中确是这副打扮,难不成是自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心下正在想时,风便有吹来了。还是那阵略急略大的风,将曹牧文的头发肆意的吹起,连衣衫都吹动,上下翻飞。曹牧文急忙抬手紧扯衣服。

    恍惚间,在衣衫飞舞的缝隙里;在群花绿草的间隙间,又见了那个人。

    依然许久未见,但曹牧文依稀记得他。他缓缓回过头。

    曹牧文正要见到他。

    轰,砰~~~!突然间,天地迸裂了。

    一阵亮光闪过,曹牧文猛地睁开的眼睛。用双手撑住了地面,大口的喘着气,自己刚刚从梦中惊醒,差点翻下床去。

    屋外的街上传来了隐约欢叫声。“唉,原来是放烟花。”曹牧文,有些失望。

    怔了怔神。“呼”曹牧文吐了一口气,似乎之前的不安片刻消散了。

    咣的一声又躺倒了床上,已经有些老旧的床面被突然而来的重力压得直至作响。

    “不过,”这烟花炮响倒是提醒了曹牧文,过几天还有庙会呢。

    “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曹牧文在二度睡着之前想的最后一句话。

    正月十五“上元节”。这天便可谓是春节的闭幕式了。长达半个月的轻松欢乐在今夜过后便要过去,倒是让人恋恋不舍。

    曹牧文走在华灯初上的夜间庙市上这样想着,“看来什么时候人都有节日综合症啊。”随着徐徐人潮,曹牧文行走在自己也不知是何街的路上。

    一提起古时候的庙会,会有此名字,而不是一般的坊市,原因便来自这“庙”了。顾名思义,庙会就是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活动,集市贸易。庙会亦称“庙市”。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大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故以此为名。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庙会和集市交易融为一体,成为人们敬祀祖先,神仙、交流感情和贸易往来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明代的北京自然是宗教寺庙鼎盛邻里。外邦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播信仰,而中国人意识里叶一直有这么一种把祖先作为神来供奉的传统,到了明时本土宗教也是极为兴盛,大建祠堂,宗庙,祭拜祖先和其他各种“民俗神”。

    天下最大的正一派道观东岳庙曹牧文便是刚刚参拜完。只见这庙宇宏伟壮观,占地极为广大。曹牧文来到庙门前的一座绿色琉璃牌坊,定睛一看,发现正面刻有“秩祀岱宗”,转身过去背面为“永延帝祚”。仔细端得这八个大字,字形委婉圆润,又似变异无常,曹牧文对书法仅仅略知一二,但也看的出来这作者运用方笔,圆笔之技。虽技巧精妙,却是行笔流畅,不拖泥带水,正是一佳作。进入庙门之后才发觉,祠庙在外看时便已蔚为大观了,进里一瞧,却又是另一番乾坤了。东西两侧是鼓楼、钟楼等等众多楼台庭宇。而且这东岳庙还有一绰号,有“京城小碑林”之称,曹牧文此前听人说过,但未曾亲眼见过,便不知可否,今日一见可谓名不虚传,庙中碑石便有140余通。一座座直耸的立在碑座上,斑白的石料一眼便知是饱经风霜,安静的立在这里不知几百个岁月了。这“石林”如此壮观,曹牧文心下才知。

    绕过这里,再往前进,便是进了正殿了。“岱宗宝殿”为这东岳庙正殿之名。朱墙碧瓦,富丽堂皇。记得那“晚唐小李杜”中的杜牧写过一首《阿房宫赋》来形容阿房宫的富丽堂皇。曹牧文现在还能回想去那段描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说是形容秦始皇修阿房的雄伟复杂摸样,但今日一看着里。“嘿嘿,也差不到哪里。”——或许曹牧文是有些孤陋寡闻了,但还是这麽想。在这正殿内供奉着东岳大帝及帝后。全庙还有大大小小神像数千座,其人物形态各异,生动逼真传神。另外,东岳庙还有育德殿、玉皇殿、真武殿、斗母殿、文昌帝君殿等众多风格独特的建筑。多到曹牧文还没逛完便已累得双腿发酸了。抬眼一看,正巧不远处有一座大花园以供有人前来休息。“嘿嘿,这这时也真够人性化的,逛累了自由休息场所。”曹牧文不由得感叹到了前人的智慧。“好像到了现代是越发展越倒退了。”他虽然不想承认,但事实似乎还是证明了这一点。

    抬眼四处扫望,这大花园里的花已有部分因为冬天的缘故凋落了下去,只留下一根根枝杈还在直直的向四周伸展。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花傲寒绽放。像是杜鹃,茶花,腊梅等等许多五彩缤纷的曹牧文不认识的奇花异草在争奇斗艳,看的他是一阵眼花缭乱。在里面休息够了,曹牧文才出得来便又回到了大街上,临走前还没忘了上柱香。“哎呀哎呀,东岳大帝啊,小生我可不是一般人,具体愿意您也应该知道,可保佑我一辈子一帆风顺,升官发财,银票大大滴。实在不行捞个皇帝刚刚也行哈。我可是好几百年之后来了,这犯上作乱的事一点顾忌都没有。只要您行行好别让这~~~呃,谁咧?”曹牧文想到此处突然记不起这时候的皇帝谁是谁了,“呃,正德?还是弘治?算了,反正是别让皇上知道就行哈。”心中想罢便又无耻暗爽了一阵子。

    这北京庙宇实在众多,像是潭柘寺,广化寺等等数不胜数,在内城的正阳门还有关帝庙、都城隍庙,外城的南药王庙、都土地庙,郊外的马驹桥碧霞元君祠。

    在北京城内一共有四座城隍庙:都城隍庙、江南城隍庙、大兴县城隍庙和宛平县城隍庙。当初明太祖朱元璋建基立业于江南,建立明朝之初定都于南京,为尊崇发祥之地,江南城隍不与各地城隍并列,在都城还要专门建造一座江南城隍庙。“不过,这大兴城隍,宛平城隍庙却不在县城里在京城里。真是够悲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53_53324/7685809.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